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11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大師與演奏家黃金組合,國際天團翩然來台。編輯加碼:從讀劇到演出,成果紛紛展現。
-
特別企畫 Feature
12月重點節目與注目焦點
台南人劇團卅歲,澎派歡慶一整年。編輯加碼:兩廳院空間大解放,在不預期處看表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四把椅子劇團《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蘇文琪《全然的愛與真實》 法朵天王卡曼尼
預視未來一年所將策劃推出的表演,我自問:是否該突破過去的慣性?又或者該跟熟悉的藝術家,深入探索一直以來專注的議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我城劇場《請你閉嘴!》 凱蒂.米契爾《茱莉小姐》 楊景翔演劇團《女僕》
首先,讓我頗為期待的是我城劇場的第二號作品《請你閉嘴!》,還有凱蒂.米契爾的《茱莉小姐》,再來楊景翔演劇團的《女僕》,絕對不能錯過。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TIFA《大兵的故事》 白建宇鋼琴獨奏會 浦契尼歌劇之女英雄記事簿
這次所選三個向大家推薦的節目:《大兵的故事》、白建宇鋼琴獨奏會、浦契尼歌劇之女英雄記事簿,都是從節目能為大家帶來「新的感悟」出發。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阿芙蒂耶娃演奏會 《混沌身響》 《狼與一位名叫東郭的人》
常常覺得在過度嘈雜的現代社會中,耳朵好像也跟著麻痺了。無論是控制恆定音量的插電流行樂,還是追求震撼效果的各式聲音體驗,都少有機會讓耳朵重新適應那些微弱卻充滿變化的聲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二分之一Q劇場《流光似夢》 窮劇場《親密》 盜火劇團《吉卜拉》
年之初,要指出三個所謂「想看的節目」,對想過得即興自在一點的我來說,是個難題。硬挑了出來,才發現挑的都在實驗劇場演出,首先潛意識裡,我恐怕愈來愈懶惰到離家太遠的地方看很長很大的戲了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柏林劇團與羅伯.威爾森《彼得潘》 漂浪子宮劇團《異形三姊妹 Different Shape》 無垢舞蹈劇場《潮》
第一個我期待的戲是柏林劇團與羅伯.威爾森合作的《彼得潘》,第二個是高雄春天藝術節的《異形三姊妹 Different Shape》,第三個必定是無垢舞蹈劇場《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少年金釵男孟母》 《手札計畫二部曲:異地共存》
翻完演出節目清單,數一數想看的數量已超過五十檔。要選出三檔「最想看的」,根本是得逼自己先演過內心小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泰武古謠傳唱與佳興部落《太陽的女兒》 羅莎舞團《時間的漩渦》 《李天祿的四個女人》
古謠傳唱藝術總監、劇場導演、電影導演及裝置藝術家共同合作,以佳興部落女頭目的生命故事為主軸,令人興味盎然的音樂劇,想看看在國內小劇場界備受矚目的創作社劇團如何統整神話文學及影像敘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凱蒂.米契爾x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茱莉小姐》 奧利佛.杜波伊斯《悲.慾》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重考時光》
就像在一片麥地裡要挑出三粒形狀最特別的麥子,令人感到微微的興奮及頭暈,我最想看的三部作品分別是凱蒂.米契爾x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茱莉小姐》、奧利佛.杜波伊斯《悲.慾》、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Baboo作品《重考時光》Caged Time。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年我想看:
《混沌身響》 風乎舞雩跨領域創作聚團《開與關國際跨國製作—「1+1計畫」》 「革命遊戲」系列作品第三部《少數民族》
若將舞蹈作為一種敘述的方式,也作為突破與挑戰創作者歷程或是文化、社會的既定規則,我會選擇《混沌身響》即興演出。
-
《大兵的故事》經典重現 黃金陣容再聚首
今年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國家兩廳院力邀國內低音管演奏家徐家駒、打擊樂家朱宗慶、小提琴家蘇顯達、鋼琴家葉綠娜、單簧管陳威稜等人,連袂演出經典作品《大兵的故事》。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陳國慈卸任 朱宗慶接任新董事長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十一日舉行董事長交接典禮,陳國慈董事長屆齡卸下國表藝中心第一屆董事長職務,由知名打擊樂家朱宗慶接任,他將和各館所同仁以專業為社會注入溫暖的能量。
-
無垢舞蹈劇場《潮》 涓滴匯聚生命詩歌
以《醮》、《花神祭》、《觀》享譽國際的無垢舞蹈劇場,暌違八年將推出新作《潮》,編舞家林麗珍選擇以潮水循環作為主軸,將這幾年沉澱過後的涓滴之流,匯聚成一首生命詩歌。
-
德日混血鋼琴家愛麗絲.紗良.奧特首度來台演出
被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譽為「非凡鋼琴天才」的德日混血女鋼琴家愛麗絲.紗良.奧特,首度訪台音樂會安排葛利格及李斯特的鋼琴獨奏曲,她將用精湛技巧和絕美樂音征服樂迷。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大劇院,新藍圖
一九八七年,兩廳院落成,是台灣第一座國家級的表演場館。卅年後,隨著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正式營運和即將落成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長期南北傾斜、僧多粥少的表演藝術生態,即將重新翻轉。再加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台灣將新增四座擁有千人席次的劇院,總座位大增近一萬四千個。面對大劇院時代的來臨,場館與場館、場館與團隊、場館與觀眾的關係,都將全面改寫,我們如何勾勒大劇院時代的新藍圖? 以場館之間的互動而言,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的三場館,在「一法人多館所」的組織架構下,除了要「異中求同」,尋求合作機制,共同把表演藝術市場的餅做大,同時必須「同中存異」,兼顧在地觀點,塑造場館的品牌特色。相較於資源豐沛的大劇院,中小型劇場如何自我定位?個性鮮明,更顯重要,像是新北藝文中心以音樂劇為重心,水源劇場提供長銷式節目演出,牯嶺街小劇場的亞洲串連,各擁有明確的發展策略。 劇院多了,節目需求量大了,表演團隊與場館的關係更形緊密,合作模式將有別於過去:委託製作、共同製作,甚至串連多地劇場、以連鎖院線的方式進行簽約、執行巡迴,都會因大劇院時代而生。例如,「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即是北中南三場館串連,以千萬製作費徵求國內團隊共製作品。值得思考的是,因應新場館的舞台規格與觀眾席次,未來勢必有更多大型製作的產生。然而,躍上大舞台對國內創作者而言,是一展身手還是被迫「升級」、「長大」? 觀眾在哪裡,是大劇院一開門,就得面對的問題。以往,演出集中在北部,要看表演得「北上」;如今,演出北中南遍地開花,造成了觀眾南北流動的現象。表演藝術板塊位移,票房是否也跟著分散?對表演藝術重度觀眾而言,票價加上交通、住宿都是成本,觀賞節目更得精挑細選。如何吸引更多觀眾走入劇院,考驗劇院經營的能力,深耕在地、加強地方連結並且開發觀眾,雖非一蹴可及,卻是長遠之計。 本期特別企畫,邀請場館管理者、團隊經營者、創作者,共同針對大劇院時代提出他們的建言與想像。同時以擁有百年歷史的英國劇場為對照,從教育、文化地標、永續環境等面向,梳理劇院的社會責任。而邁入卅周年的兩廳院,在新場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當下,如何迎向新的挑戰?本刊也特於國家兩廳院邁向卅歲生日之際,專訪藝術總監李惠美,提出她對兩廳院
-
專欄 Columns
寫不完的(續)
李安替美國拍了一部「主旋律」電影,拍得好,全世界持不同觀點的人,默默地再看,默默地被教育。他比巴斯天幸運多了,因為時代所帶來的民主自由環境,讓李安不須真的去戰場,也可以在資訊的幫助下,做到一個導演內心真實的表白,而又可以脫離心理事實的造作,觀眾也不需要真的去戰場,通過電影這種作品,也可以達到了心情與心靈的自我超越。
-
專欄 Columns
三奶奶的故事
有一天她們兩肩並肩地坐在門口說話,說著說著文慧的身體不知不覺開始輕輕左右搖擺起來,三奶奶也自然而然地跟著搖擺,搖著搖著,愈搖愈大,方向開始起了變化,接著手就跟著舞了起來,再來整個上身全部加入舞動的行列,兩個人就這樣坐著跳了一支類似接觸即興的雙人舞,這當中充滿了傾聽與跟隨。
-
專欄 Columns
名字真的很重要!
美國總統選舉後,大家都很震驚希拉蕊敗選。在接下來的幾天,同一個主題的笑話,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並被廣泛地流傳著。我看到的第一個是:最悲傷的音符。在這些字的下面,有著用五線譜標示的三個音Si、La、Re。我大笑。希拉蕊敗選,這是她的悲歌。我把這個秀給我太太看,她也笑了。第二天,有個類似的笑話被流傳,但這個更進一步。這三個音被標示成音名,變成BAD。所以,她沒有贏得選舉,是因為命運,任何台灣算命師,都可以跟她這樣說:「如果妳的名字是BAD,那怎麼可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