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欄 Columns
大人物(下)
他真有那麼懦弱?無能?甚至於笨?我看幼稚的是那些賺通告費養知名度的名嘴們,天下不會有這麼笨的人能當總統的,你罵了半天,對方情緒的起伏都沒看到過,深哪!領導人的一種表現呀!表演是一大藝術,甚至藝術就是表現以不崩盤氾濫的方式,讓來勢洶洶的激情羞辱,卻可以掩護一個其實殺氣很強的高手,在社會、國家、眾人的言論如煙之中,運籌帷幄
-
專欄 Columns
我曾經是個編舞者(上)
我這支舞和其他任何的舞一樣,在觀眾的心裡都是一種三重扭曲的結果。我心裡那個微妙的感覺也許從來不曾到達任何一個觀眾的心裡,可是他們照常鼓掌。於是我有個想法,觀眾的掌聲是一種皆大歡喜的誤解。所以說,舞蹈到底是一種了解的藝術呢?還是一種誤解的藝術?
-
專欄 Columns
爸爸的音樂
德布西是受到當時只有三歲的女兒所啟發,而寫作出這組由六首曲子所組成的組曲。他不僅把女兒的生活、眼中的世界、娃娃與玩具帶進音樂,還充分展現出孩子們無限的想像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實與局限,讓我們漸漸失去了純真與好奇心。對我而言,這組鋼琴作品提醒了我,就算我是個得教導孩子很多事的父親,我還是應該要常常試著用小孩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思考。
-
專欄 Columns
幸(上)
我們拿下頸鍊腳鐐後,花錢配備上高科技的手機和電腦,我們就真的很神奇地成了民主自由社會裡享受便利的幸福公民。這些配備如同我們五臟六腑和四肢五官的基本生存器官,無庸置疑,缺一不可,尤其在不斷升級、專業形象與五花八門的選擇轟炸之下,再花時間猶豫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實在太沒效率,你就等著被淘汰吧,幸福可是不等人的。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史坦威公司轉手 音樂家擔心好鋼琴不再
頂級鋼琴品牌「史坦威」,近期傳出被轉手給私營資產公司Kohlberg,引發陣陣討論回響。雖然史坦威公司早不屬於原來的史坦威家族,但公司被轉手頻頻,也讓音樂界擔心該公司的鋼琴製造傳統會因此流逝,造成日後鋼琴家沒有好琴可彈的窘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外交事務」藝術節 歐陸夏季新熱點
強調實驗性、表演性與前衛性的「外交事務」藝術節六月底至七月中舉行,這次活動聚焦旅德創作的美國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展現他的多面向創作能量。而開幕演出是比利時編舞家姬爾美可與新生代編舞家夏馬茲合作的《帕琵塔2號》,結合肢體、音樂與空間的實驗之作,令人驚豔。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回歷史實境 無處不是真實舞台
在故事發生現場看相關歷史劇,感覺分外不同。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亨利六世》三部曲巡演,挑在莎翁描寫的玫瑰戰爭古戰場處,歷史記載傷亡最慘烈的陶頓、 蒂克斯伯里、巴內特及聖奧爾本斯四地演出。這樣的形式,不僅示範了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同時也更加地提高大眾對歷史的了解與參與。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文化部長推動人事變革 引爆表演藝術界爭議
上任一年的文化部長費黎皮特近期推出人事變革政策,希望縮短各地戲劇中心總監續任可能及主張總監人選應儘可能達到男女各半。兩項政策都引發表演藝術界的批評爭議,前者從蒙帕黎耶市國立戲劇中心的十三風劇院總監貝司被換下一事引爆;後者則被認為很不可行,即便「性別平等」是目前法國左派政府的重要方向,但在實務上卻能難有足夠的適任人選來達成這個目標。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如市場,藝術情何堪?
趙梁導演的舞劇《警幻絕》雖是取材《紅樓夢》的「太虛幻境」,表達人生如夢的禪意,但極盡奢華的視聽表現卻難免與此背道而馳。而在天橋劇場的觀賞過程,亦因觀眾的嘈雜言談進出與毫不忌憚的拍攝,令人難以體會藝術家意欲傳達的感動,如市場般的劇場,讓創作者與觀眾都成了受害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書店、團隊、出版社合作 首辦戲劇藝術書展
商務印書館剛在六月與香港話劇團合辦,並和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同窗文化合作的「書香戲魅2013戲劇藝術書展」,目的在於推廣戲劇藝術和閱讀文化,讓在香港書市位處邊緣的表演藝術出版品聚焦露臉,也透過講座等活動,讓作者與讀者交流。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SMAP X SMAP》 哈日風下探九○年代
繼《麥可傑克森》談八○年代、《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談七○年代,王嘉明的常民系列這次來到九○年代,他以日劇與動漫導入,穿插同時代的社會事件,以日劇十一集的形式為敘事結構開展,拼湊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書寫九○年代台灣人的幸福論。
-
藝號人物 People 編舞家
阿喀郎.汗 奔向無止境的自我超越
阿喀郎.汗又要來囉!這位在台灣備受舞迷歡迎,次次到訪都給予觀眾驚喜的舞蹈家,這次將帶來探問自身身分認同的鉅作Desh,以僅僅自己一人的台上演出,搭配葉錦添獨特的舞台設計,顯然又是一次觀賞的驚豔!而不斷追求自我超越的阿喀郎,也在訪談中透露他將不再自己上台跳舞,未來將朝向電影創作發展
-
焦點專題 Focus
從新的角度 攀越另一頁風景
翻開國家交響樂團的二○一三/一四樂季手冊,眼尖的樂迷必能發現整體的節目內容中,從各個角度都有所突破不依循系列性安排,改以特色主題引導每場音樂會;從去年以精緻的法國音樂為主,回歸到德奧經典樂曲;歌劇從刻意遵循正統的《女武神》,跳到緊湊新穎的《莎樂美》;還有廣邀新作,並將帶著國人作品展開一場暌違已久的歐洲壯遊音樂總監呂紹嘉的第四個樂季,將有意想不到的巧思,等著讓聽眾遇見驚喜。
-
焦點專題 Focus NSO新樂季綜覽
滿滿「新」意 帶著樂迷一起前進
翻開熱騰騰的新樂季手冊,樂迷應該馬上就會發現,這次與以往有著大大不同少了系列規劃的導引,呈現的是一場場標題各異其趣的節目,每一場似乎都值得樂迷深入鑽研。音樂總監呂紹嘉把許多巧思隱藏其中,就像埋下寶藏提供樂迷挖掘,滿滿的「新」意,要帶著樂迷一起前進這一年獨特的尋寶之旅。
-
企畫特輯 Special
喜迎國樂盛世 盡顯海嶽豪情
入秋之際,由首席客座指揮閻惠昌領軍,臺灣國樂團將呈獻一場「蓬瀛狂想曲」音樂會,演出結合器樂與歌樂,並與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多元台灣風情的曲目如王明星的《廟會》、李哲藝的《馬卡道狂想曲》、盧亮輝的《海上桃花源》等,還有董昭民與李垂誼改編王立平作品的《弦縈紅樓》、莊奴與劉學軒合作的《祝願》,最後以王乙聿的《蓬瀛狂想曲》壓軸。
-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提琴家眼中真正的小提琴家
卡瓦科斯 絕美音色展露大師風範
曾與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一同訪台讓樂迷驚豔,身兼小提琴家與指揮家的卡瓦科斯,將再度訪台展現他被譽為「人類能想像出最美的小提琴音色」。這次的曲目包含貝多芬、德布西、拉威爾與雷史碧基的小提琴奏鳴曲,精妙樂音中,台灣樂迷得見海飛茲之後的大師風範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精巧之作
《睡美人》聽見雷史碧基的奇幻樂思
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的歌劇《睡美人》,將由兩廳院歌劇工作坊舉行台灣首演。雖是大家熟悉的童話,但作曲家增添了許多靈巧可愛的角色,並且,充滿了奇幻想像的聲音。而他也使用了很多作曲家的音樂語言,來讓作品的多樣性與鮮明性更加突出,而且串連得巧妙自然。
-
即將上場 Preview 來自四國的組合 探討對異文化的渴望與畏懼
跨文化製作《赤鬼》 一則新移民的寓言
《赤鬼》由四名演員分飾廿多個角色,並不時地跳出角色,以敘述者的身分,利用肢體在空無的舞台上迅速轉換場景。嚴肅的「移民」議題,在野田秀樹筆下,成為語言詼諧犀利、節奏簡潔明快的幽默作品,令觀眾發笑的同時,反思現實的社會處境。這次EX-亞洲劇團的製作,團隊國籍跨四國,更將《赤鬼》落實為真正的跨文化作品。
-
即將上場 Preview 董怡芬與朋友們《我不在這》
聲音觸動 記憶與穿越之舞
編舞家董怡芬將「記憶」這個舉動和記憶的內容,揉合成如散文般的新舞作《我不在這》,與其他三位表演者:王靖惇、高永煜、來自德國的柯德.林科,藉著聲響觸動,彷彿重返了某些過往現場,但卻又感受不同,「我不是我,這裡也不是這裡。」
-
企畫特輯 Special 躍動半世紀的舞蹈風華
蘭陽舞蹈團《逆天行》 孫悟空翻跳時代新風景
致力於台灣民族舞蹈發展的蘭陽舞蹈團,今年再次向根文化探源,改編大眾耳熟能詳的孫悟空故事,取名《逆天行》。除了作品美學上的探求,同時帶入社會觀察,反映大時代之下,外在環境與個人內心的逆向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