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特別企畫 Feature 近距離接觸╱作品解碼區
異鄉人的《那一夜,在台北》
二○○五年秋天,德國高爾基劇院導演卡斯登穆勒和他的搭檔從繁忙的行程中,抽出了一個禮拜的時間,來到一個他們陌生的城市──台北,選出了兩位新生代年輕台灣女演員,謝俊慧和王曉音參與演出,並拍攝了他們眼中的台北作為舞台上的背景。於是,取材自弗利茲.卡特(Fritz Kater)的作品《那一夜,在曼谷》ABALON, one nite in Bangkok 因為這兩個來自台北的女孩,成了《那一夜,在台北》。 四個漂泊的靈魂相遇在城市中 兩兄弟、兩姊妹、一個夜晚,四個漂泊的靈魂相遇在自由定義的任何一個大城市,大部分時間漫無目的地在夜晚飄蕩著,沾點情慾、配上一罐啤酒,以及一點點的自憐自艾,不管自己眼前築起的藩籬,是否還能隨著全世界的Anything Goes。哥哥曾在非洲被捲入一樁種族屠殺之中,那場記憶讓他無法逃脫心靈上的折磨,台北是弟弟阿巴儂的停泊之地,在他自我放逐的生活中,以畫科幻漫畫,在圖書館打工度日;說到底,他不過是想找到一種結束生命的方式。另外還有兩個女孩琳和米亞,性工作者,既玩世不恭且卑微、冷漠卻又充滿著對愛的渴望。 卡特的劇本,自詡為「寫作中的我」,持續改變風格樣貌,多數作品在語言和結構上均帶有碎裂的詩意,因而被定位為在劇場拼湊流行文化及舞台美學的DJ,向來都不像卡斯登穆勒搬上舞台的《那一夜,在台北》,那樣具流暢的對話線條及淺顯易懂的著作手法那麼容易理解。二度詮釋卡特的劇作,卡斯登穆勒同樣以簡潔明快的手法濃縮了卡特的意境,將東方元素融入於作品中,像是日本漫畫頹廢美學與亞洲B級小電影風格,舞台上閃爍的大城市之夢與漫畫旅程的影像碎片、超大聲的音頻律動,整個畫面相當五彩繽紛,但不管是否完整清晰,因為視覺上的支離破碎,恰恰呼應了自我放逐的青春生命。 不需了解就已感覺到的孤獨與疏離感 故事以孤寂和渴望開始,以性愛和充斥著血腥作為結束;整場演出伴嘈雜大聲播放的音樂,以及一再出現、投影在各個角落的透明帷幕上的破碎影像。全劇中、德文穿插,舞台上將台灣女演員的中文對白翻譯成德文投影在佈幕上,但或許就像《南德日報》在文章標題寫到〈Lost in Translation〉, 其實這一切都是多餘,對白早已不
-
舞蹈
狂飆、幽默、諧謔的「頑童日記」
舞蹈空間新作「頑童日記」將呈現三段舞作:林原上的《忘不了》以「三角戀愛」為題,讓舞者身體散發詩意質感。林文中的《惡童》純粹展現靈活流暢的身體組合與大量精力的流動釋放。楊春江的《不如不見》透過舞台上一台攝影機和現場影像投射,讓舞者在現實與虛擬空間裡跳起雙人舞。
-
音樂 阿巴多眼中的天才 丹尼爾.哈丁
指揮台上的天之驕子
丹尼爾.哈丁,柏林愛樂前音樂總監阿巴多眼中的天才,賽門‧拉圖稱他是同一個世代中最傑出的指揮家。這位當今歐洲古典樂壇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年輕指揮家,今年剛滿三十歲,卻已在國際樂壇叱咤風雲。《觀察家》雜誌說:「如果指揮家像酒一樣愈陳愈香,哈丁一定會是音樂歷史中最有名的佳釀之一。」
-
企畫特輯 Special 演出先透視
透過黑白梵谷,重新思考劇場
《文生.梵谷》將從梵谷的黑白素描畫作出發,透過劇場尋找梵谷畫作給觀者的「共鳴感」。王嘉明說,每個演員都被賦予四個層次和狀態,四種狀態彼此也會如自畫像般對話,是一種關係變化出來的突發性,有點企圖把演員推到一種很抽蓄、癲癇的狀態,像是一種魔性、一種附身,不斷地快速變奏,呼應梵谷的精神處境。
-
企畫特輯 Special 演出先透視
以東方戲曲思維 解讀達文西密碼
崑曲小生楊汗如及現代舞者蘇安莉在《小船幻想詩》首度合作,楊汗如將打破行當,兼飾生、旦二角,先扮女裝,再改作男兒衣履;而蘇安莉將以多種造型飾演楊汗如的影子,一個不安定、充滿變數的影子,如影隨行,亦步亦趨,彷彿達文西另一幅名作《施洗約翰》,以曖眛的眼神與手勢,指向未知。
-
音樂新訊 提供音樂學子世界級學習經驗
第二屆玄音國際音樂節起跑
曾於一九九三年獲伊莉莎白大賽銀牌獎,小提琴家曾耿元從小負笈美國,深知小留學生在異鄉生活的辛苦,為了幫助更多學音樂的孩子,曾耿元自去年起籌辦玄音國際音樂節,邀請知名的國際大賽首獎得主來台教學、演出,開拓國內音樂學子的視野。曾耿元表示,今年將增設廣榮音樂獎學金,期待透過音樂教育和實際支助,協助下一代走更長遠的路。 邁入第二年的玄音音樂節,內容包括大師班、講座、座談會等課程,其中更包括「絕代雙提小提琴二重奏」、「俄羅斯大提琴巨星之夜」、「喬治亞鋼琴巨星之夜」、「俄羅斯的帕格尼尼」、「魅力東歐室內樂」、「玄音狂歡節」、「俄羅斯的帕格尼尼與玄音節慶樂團」等七場音樂會,邀請重量級音樂家如帕格尼尼國際大賽首獎和蒙特婁國際大賽首獎得主德米契.柏林斯基(Dmitri Berlinsky);一九八六年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銀牌獎得主大提琴家肅倫.巴格拉圖尼(Suren Bagratuni);William Kapell國際鋼琴大賽、聖安東尼大賽、巴赫國際大賽等多項首獎得主的鋼琴家伯利斯.斯路斯基(Boris Slutsky),以及NSO小提琴副首席鄧皓敦等。(廖俊逞)
-
音樂新訊
幫台灣年輕人在國際發聲!
面對國內青年樂手缺乏演出舞台的窘境,去年台北愛樂基金會旗下的青年管絃樂團與亞洲青年管絃樂團取得連線,透過授權,由台北愛樂在台灣徵選十五至二十五歲的樂壇新秀,參加「亞洲青年團」的年度演出,幫助台灣年輕音樂家走向國際。執行長杜黑表示,今年共計有二十七位台灣青年樂手入選,約佔成員四分之一,將與來自日本、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國優秀好手同台,於八月份展開巡迴行程。 亞洲青年管絃樂團由英國著名小提琴家及音樂教育家曼紐因及美國指揮龐信(Richard Pontzious)於香港創立,團員均是從亞洲各國挑選出來的青年精英,為華人音樂家重要發聲舞台。一九八七年創團至今已與許多國際知名音樂家合作過,如曼紐因、哥美士安拿、馬友友、甘奇頓、安美玲、林昭亮、基沙涵、金永旭等。此次來台兩場音樂會,將由藝術總監龐信與客席指揮卡穆(Okku Kamu)輪番上陣,並邀女高音溫妮(Ida Falk Winland)、小提琴獨奏捷奇夫(Stefan Jackiw)聯合演出。演出曲目有莫札特的第廿五號交響曲、詠歎調選曲、馬勒的第四號交響曲、漢森的第二號交響曲、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與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廖俊逞)
-
音樂新訊
中西交會,「琴」定七夕
迎接七夕情人節到來,鋼琴王子陳冠宇將凄美的愛情傳說《梁祝》化為音符,以鋼琴重新改編詮釋《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與天下有情人分享愛情的美好與悸動。《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陳鋼及何占豪在上海音樂院求學時的作品,此回演出,由陳鋼為陳冠宇親自改編為鋼琴協奏曲。這場名為「化蝶」的音樂會除了以「梁祝」尾聲「化蝶」作為序曲,並特別挑選了華格納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前奏曲〉與〈愛之死〉、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十七、十八變奏、莫札特的C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以及深受樂迷喜愛的電影配樂等,為情人們獻上一個浪漫的情人夜,並在中西曲風各異的作品中,映照出各自的動人樂章。音樂會由林天吉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廖俊逞)
-
藝號人物 People 解開「裴帥」的英雄密碼
裴艷玲:可以什麼都不要,只要有戲演就成
「活鍾馗」、「活武松」、「活林沖」,縱横京、崑、梆子的女武生裴艷玲,曾經打造了多個在舞台上活靈活現的英雄形象,比男人還像男人,根本就是一則戲台上的活傳奇。 睽違台灣十二年,裴艷玲終於應邀來台與國光劇團合作演出她的拿手好戲,一解戲迷渴望。趁著她台排戲的空檔,本刊編輯專訪這位戲曲女「裴帥」,一探她扮演英雄的「終極密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傳奇
華格納,也在現代劇場搞革命!
華格納認為,歌劇應該結合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貝多芬的音樂,劇場整體,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他也主張,劇場應該體現民主的精神,不應繼續沿用包廂、池子以及樓廊的區隔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黎煥雄、王俊傑 「低限」風打造台灣《指環》
對黎煥雄來說,詮釋華格納的音樂,張牙舞爪注定失敗,過度具象化只會稀釋音樂本質,讓音樂去把戲帶出來是最好的選擇。他強調:「我把《指環》的演出當成一次讀劇規模的製作,將音樂廳的限制變成低限,借重王俊傑的影像表現場景轉變,投影華格納寫下的舞台指示文字,突顯『帶大家去閱讀華格納音樂』的意圖。」
-
戲曲 不讓大陸皮黃成「絕響」 中國京劇院再訪台
「于魁智現象」 票房熱延燒台灣!
去年來台時,原本可能成為「絕響」的中國京劇院,卻在于魁智的魅力下票房起死回生,也讓中京院今年得以再度造訪。當然,于魁智還是頭號王牌!
-
音樂 TSO重現十八世紀德奧音樂風
「經典、原味、莫札特」 各聲部首席接力獻藝
「小莫」莫札特的二百五十週年熱潮持續延燒!TSO(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首度以系列音樂會形式,端出包含歌劇、協奏曲等內容的十道大菜,強調要讓聽眾回歸古典音樂情境,感受原汁原味的莫札特。
-
音樂 將古典曲目流行化 鎖定白領和親子客層
連雅文創新團 打出擊樂新天地
二十年前一手創立台北打擊樂團的連雅文,在該團迎向成年禮的今年,也以創立「連雅文打擊樂團」宣告自己音樂生涯的新起點!新樂團將觀眾鎖定都會白領和家庭親子,從生活出發,創作改編雅俗共賞的「新古典」曲目,希望透過活潑、輕鬆的表現手法,讓觀眾愉悅、無壓力地接觸平易近人的擊樂世界。
-
音樂新訊
任.榮法 展現法國擊樂新風貌
目前任教於里昂與日內瓦高等音樂院的任.榮法(Jean Geoffroy),是世界各大現代音樂節爭相邀約的法國擊樂獨奏家;除了經常應邀首演現代樂曲及錄音,也發表自己的擊樂作品,並擔任日內瓦、盧森堡、里昂等重要國際比賽的評審。NSO擊樂首席陳哲輝表示,任.榮法不僅是法國當代擊樂的先鋒,其研究領域更擴及巴洛克時代的擊樂改編曲,特別擅長詮釋巴赫作品,風格自由遊走於前衛和古典,演奏技巧驚人,不同於德奧系統;許多台灣旅法的年輕擊樂家皆是他的學生,包括年初在「台北國際擊樂節」中一鳴驚人的毛線擊樂三重奏中的楊怡萍。 任‧榮法畢業於巴黎高等音樂院,曾擔任巴黎室內樂絃樂團定音鼓手及Court-Circuit現代室內樂團獨奏家,許多作曲家更為他譜曲並題獻給他。這回來台,演出曲目皆為獨奏形式,廣含各類打擊樂曲目,有鍵盤、鼓類及綜合樂器組,表現當代法國擊樂的新風貌。另外,也舉辦兩場大師班講習會,由任‧榮法傳授如何用馬林巴琴演奏巴赫、解析現代作品,以及針對打擊樂演奏技巧、音樂風格詮釋及打擊樂曲目,進一步賞析與演說。(廖俊逞)
-
音樂新訊 二十年老店,堅持為國人作品發聲
台北打擊樂團「Bravo 台北!」回顧成長史
今年是不少表演團隊迎接二十歲成年禮的一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去年底今年初以「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盛大歡慶「轉大人」,同樣走過二十年的台北打擊樂團則低調許多,僅以一場「Bravo 台北!」音樂會慶生,將邀請目前活躍於國內擊樂界的老團員們回娘家,演出歷年精采國人創作,及票選最受歡迎曲目。樂團強調,為國人擊樂作品尋找發聲舞台的堅持一直都在,也希望二十年老店能繼往開來,迎向下一個二十年。 由現任NSO擊樂首席、打擊樂家連雅文創立的台北打擊樂團,曾為金希文、賴德和、李泰祥等國內大師級作曲家作品進行世界首演,現任藝術總監劉學軒是台灣新生代相當優秀的作曲家,首席韓立恩、副首席李幸真都是連雅文一手栽培的優秀年輕擊樂家。「Bravo 台北!」將回顧樂團草創至今,在台北城落地生根,不斷蛻變的樂團成長史,「敘述的不僅是你、我的蛻變與成長,也將是打擊樂團對這地與人的禮讚。」音樂會曲目包括《鼓的序》、《丟丟銅》、《越界》、《農村曲》、《起鼓》、《皮革選自星群》、《如鹿渴慕溪水》、《奇想》、《波烈露》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廖俊逞)
-
音樂新訊 江靖波、侯玉書、劉驊的舞台狂想
「樂興夏沁」交融音樂和繪畫之美
一個不安於室的音樂家,一個喜歡冒險的畫家,再加上一個擅長操弄影像的視覺藝術家,這樣怪異的組合,會帶給觀眾什麼樣的另類音樂會?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夏季音樂會「樂興夏沁」,音樂總監江靖波找來多年老友、知名畫家侯玉書,以及影像VJ劉驊,共同發想創作,在融合聽覺和視覺的音樂舞台上,給觀眾多重感官驚喜。 雖來自不同領域,三位藝術家的古典音樂造詣卻不容小覷:侯玉書從小就練琴,擅長演奏大提琴和鋼琴,這次的曲目便由他和江靖波共同挑選;而劉驊的音樂功力深厚,可說是少數看得懂樂譜的視覺藝術家。舞台上,江靖波指揮樂團演奏,同時侯玉書將在現場利用畫筆、光筆即興作畫,透過投影呈現在大螢幕上,並由劉驊同步發揮特效創意,交織現場畫面和預先錄製的的視覺元素。演出曲目包括柯賴里的大協奏曲、莫札特的C大調長笛加豎琴的協奏曲選粹、葛拉祖諾夫的a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荀白克的第一號室內交響曲與巴洛克時期花腔女高音詠歎調選粹。(廖俊逞)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爵士樂的天才十問
Oh, all that Jazz! 到餐廳、咖啡館,總是會聽到爵士樂的搖擺節奏,生活中,爵士樂似乎無所不在,我們好像跟爵士很熟,其實好像還是不太熟。 爵士樂為什麼叫Jazz? 爵士樂為什麼都很「即興」? 爵士樂跟「藍調」有什麼不一樣? 夏天是爵士的季節,趁著「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的登場,我們邀請國內知名的「啟彬與凱雅二重奏」的小提琴家謝啟彬,來告訴我們爵士樂的「身世背景」,讓很想一起「搖擺」的你,拉近與爵士樂的距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出上場
絕世爵士 It’s Show Time!
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讓以往只能窩在家裡聽唱碟的爵士樂迷,通通走進了音樂廳,也讓夏天成了所有爵士饕客最引頸期盼的季節。今年的夏日爵士派對依舊強檔連連,四組國際知名的爵士藍調天團與唱將:爵士四人行(Fourplay)、庫特.艾靈(Kurt Elling Quartet)、史托克豪森爵士四重奏(Jazz Quartet Kart Ā Ⅱ)及布瑞德.梅爾道三重奏(Brad Mehldau Trio),即將掀起另一波迷人醉耳的爵士熱潮。 擔任代言人的「台灣鼓王」黃瑞豐指出,四位爵士樂壇巨星組成個個身懷絕技的「爵士四人行」,被稱九○年代的爵士夢幻組合,所組成柔和幽雅、輕鬆豪放、舒適流暢、自由隨興演奏,是Fourplay獨特典型風格,也將率先引爆二○○六夏日爵士派對。
-
音樂
美妙人聲夏日飄揚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邀請日本、巴爾幹半島、挪威、澳洲與瑞典的人聲團體共襄盛舉。開幕音樂會擺出大排場,由應邀來台的團隊輪番上陣;閉幕音樂會則由台北愛樂合唱團、節慶合唱團與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在匈牙利指揮嘉保.豪勒隆帶領下,演出「應景」的新版莫札特《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