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魯特劇院設有一千七百四十五個座位,主要觀眾區安置了三十排的座椅,前低後高,中無走道,每排兩端各通一個出口。這是「歐陸座位」的首次出(本刊資料室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 颶風 首度襲台! 華格納傳奇

華格納,也在現代劇場搞革命!

提倡總體劇場,催生導演制度

華格納認為,歌劇應該結合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貝多芬的音樂,劇場整體,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他也主張,劇場應該體現民主的精神,不應繼續沿用包廂、池子以及樓廊的區隔方式。

華格納認為,歌劇應該結合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貝多芬的音樂,劇場整體,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他也主張,劇場應該體現民主的精神,不應繼續沿用包廂、池子以及樓廊的區隔方式。

隨著工業革命的持續發展,歐美世界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觀念。在劇場變革上,十九世紀中業以後,隨著易卜生、契訶夫等寫實主義先驅劇作家的興起,從表演方法、劇場形式、舞台運用,也都有嶄新的觀念和做法。此一時期,新的劇場被建立起來,為了在舞台上呈現整體一致的效果,統合演員、佈景、燈光、音樂等元素,於是逐漸形成現代的導演制度,由導演來統籌、督導,將舞台個別藝術的呈現,凝結成為一個「總體劇場」(total theatre)。其中,華格納對此一劇場觀念的革新貢獻良多。

塑造新的劇場空間

華格納最大的關注與成就當然在歌劇,當時,德國人普遍認為德語不夠雅緻,宮廷內外盛行義大利與法國的歌劇,偏重音樂技巧上的華麗而忽視戲劇的內容;為此,華格納提出「樂劇」的口號,提倡以音樂跟戲劇並重為目的來創作歌劇,建議作曲家親自參與劇本的創作,並認為歌劇的題材應只適宜於音樂處理。因此,他是歌劇史上第一個身兼編劇和作曲家的創作者,同時也為自己的歌劇寫下連篇的舞台指示和搬演守則。

他認為,歌劇應該結合莎士比亞的戲劇和貝多芬的音樂,劇場整體,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華格納主張,劇場應該體現民主的精神,不應繼續沿用包廂、池子以及樓廊的區隔方式。一八七六年,在各方贊助下,華格納終於建成他理想中的劇場──拜魯特劇院(The Festival Theatre in Bayreuth)。這個新的劇場,設有一千七百四十五個座位,主要觀眾區安置了三十排的座椅,前低後高,中無走道,每排兩端各通一個出口。這是「歐陸座位」 (Continental seating)的首次出現,理論上,每個座位對舞台的視線都同樣良好,所以票價也就不分高低,落實了華格納民主平等的理想。

強調舞台幻覺的製造

華格納更強調舞台幻覺的製造:舞台保存了鏡框式舞台,以及「輪車與懸吊系統」的換景方法;不過,他將歌劇的樂隊置於前舞台(apron)的下面,也就是樂池區,讓觀眾只能聽見音樂,卻看不到演奏者。這個樂池無異於一道「神秘的鴻溝」,增加了觀眾與演員的距離,也分隔著現實世界與神秘世界。更進一步,他在鏡框門的後面又加了一個門,形成雙重舞台鏡框,增加觀眾區與表演區的距離。在燈光方面,所有的燈具都隱藏在鏡框後面,觀眾不會直接看到顯露的燈具,觀眾席的燈光則在演出中完全熄滅。此外,華格納也在舞台上設置了煙霧效果,以便製造飄渺朦朧的神秘效果。

華格納的主張,影響現代劇場至今,也催生了二十世紀以導演為主的劇場,而他「總體劇場」的理念,更啟迪不少當代劇場導演。他的劇場建築原則,為二十世紀新成立劇院仿效的對象。他提出的演戲和看戲的注意事項(演出中不准觀眾鼓掌等),至今仍為大多數劇場遵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