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毅:希望十年後的我還是能懂得「活在當下」
他是這次特別企畫中,唯一堅持不想在拍攝時「再現」自己童年形象的。 固然,人長大了,曾經容的下孩童全部身體的藤椅,如今顯得侷促,但他更在意,自己已從那張藤椅長大了,「你不覺得一個人的身體會長大,是很奇妙的事嗎?」一面在椅上尋找著怎樣的姿態適合現在這個自己,他一面發問。 敏感細膩,自我要求高,總想找到更好的,還要再好。在拍攝現場不斷透露出這樣的性格,或許說明周書毅能夠趁早成名的原因。從高中開始編舞,傑出的肢體和才華獲羅曼菲賞識,卻拒絕她的就學建議,堅持走自己的路;到今天,周書毅除了經常合作的驫舞劇場,也自行成立「周先生」舞團,除了創作,他的企圖心更廣闊舞蹈在台灣能長大到什麼地步,舞蹈能與社會發生多少種關係,他都想試探,都想實踐。 這當然不簡單,且成果絕非立竿見影,有待漫長的時間驗證。不過對於時間的效用,話語常帶感性的周書毅頗具信心。四月初的獨舞作品《我/不要/臉》試圖在「回不去」的時光縫隙中,處理身體、自我意識與社會環境的三方對話,但周書毅的Schedule絲毫沒有回不去的傷感抒情,從下半年《下一個》編舞計畫,以在校生編舞者為對象徵選創作發表,從倫敦一路跳到紐約、台北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也將展開國內巡演。計畫排到數年後的周書毅說,「我就這樣從藤椅上長大了。」(鄒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