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志版面(PAR表演艺术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狂放嘻哈 有理叛逆/热力起舞

以舞之名 挑动追求自由的神经

从街头席卷全球的不羁舞步

与嘻哈音乐一样来自街头的「街舞」,展现的正是街头少年渴望发泄的精力与体力,透过高难度的舞步,让「自己」绽放发光!吸纳非洲战舞、拉美社交舞、骚莎等等元素,街舞沛然成形,更在日后不断跨界吸纳,在影艺圈与流行音乐圈造成风潮,蔚为流行;而今更与现代舞等结合,跨入艺术殿堂。

与嘻哈音乐一样来自街头的「街舞」,展现的正是街头少年渴望发泄的精力与体力,透过高难度的舞步,让「自己」绽放发光!吸纳非洲战舞、拉美社交舞、骚莎等等元素,街舞沛然成形,更在日后不断跨界吸纳,在影艺圈与流行音乐圈造成风潮,蔚为流行;而今更与现代舞等结合,跨入艺术殿堂。

一九七○年代,美国正试图从越战泥沼中拔起僵滞的双腿。从杰克森五兄弟独立发行个人专辑的麦可.杰克森,即将临崖登高一呼、成为众人拥护的流行乐之王。金恩博士之死,悲剧性地升华了黑人民权运动。迁入城市边缘与郊区的非裔、拉美裔家庭,都怀抱著梦想,但不能从贫穷的阶层脱身,梦想兑现谈何容易?

即使出身非社会核心阶层,也有权力娱乐自己。这些青年(主要是居住在纽约布朗区Bronx)上街找乐子,血气方刚点的加入帮派组织寻求认同,活力充沛但不那么向往暴力的,带著正流行的笨重音响,随便哪个街角就可以播放音乐、制造混音效果。乐声引来人群,身体随性摇摆,逐渐发展出有个人风格的舞蹈技巧,更吸引大伙仿效并加以变化。

不见打斗和血光的美学战斗

这种街头舞蹈一方面受音乐影响,不断发展更切中节拍、技巧更高超困难的舞步,例如头转(风车)、排腿(footwork)等、以关节制造停顿、流动模仿机械或电流(wave)等;舞者们的族裔舞蹈——非洲战舞、拉美社交舞、骚莎等也融入其中,带来律动感;帮派文化则为单纯的跳舞增添了浓厚的竞技意味,两方人马相约到某个街角、地铁月台碰头,不带枪也不带刀,一对一轮流上场「尬舞」,成为一种有暴力流动却不见打斗和血光的美学战斗。

这就是最早的B-Boy/B-Girl——狂热投身于后来被称为“Breaking”(霹雳舞)的舞者们。“Breaking”与“Locking”(锁舞)、“Popping”(机械舞)成为一九七、八○年代的街头舞蹈主流,“Breaking”强调地板动作,有时与其说是舞,更像体能与技巧的极限运动。“Locking”与“Popping”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关节与肌肉运用,霹雳舞者一度打入主流文化,成为当红炸子鸡,出现在音乐录影带(MV)与《闪舞》Flesh Dance、《狂野风格》Wild StyleStyle WarsBeat Street等电影,与音乐、涂鸦等街头崛起的元素,一起建立了Hip Hop文化的第一代王朝。

旧学派?新学派?正统之争

正当嘻哈音乐与舞蹈蔚为流行之际,狄斯可大浪突袭,将Hip Hop风潮打得几乎溃不成军。但嘻哈文化并未因此没落,九○年代,随著音乐类型渐趋多元,饶舌再起、R&B、RAVE、HOUSE、电音等风格混搭,霹雳舞等讲究强力、快速的街舞与音乐似乎不再是最相衬的拍档,新的舞蹈需求召唤著舞者开发,于是乎,自美国东岸(纽约)出现一种较多原地动作、注重律动性、讲究躯干中心辐射到四肢摆动的舞动形式,靠著在玛丽亚.凯莉、麦可.杰克森等流行巨星的MV曝光,这种舞蹈取得主导地位,人们称为“New School”(新学派),以和九○年代前的“Old School”(旧学派)区隔。

但是,作为在街头自由生长的舞蹈,最能展现野性的,正是它永远弹性、兼容并蓄地撷取其他文化援用。新一代舞者承袭前人的灵活身段和创意,将从各处「偷」来的动作素材,变造成最酷的潮流舞步,举凡俄罗斯萨克舞、不停举腿横扫的巴西战舞、脱胎自西岸帮派争地盘时奇特脚步动作的“C-WALK”……一个鲜明的例子,是玛丹娜名曲〈Vogue〉MV中,一连串在上半身两侧如孔雀开展的手部动作,据说就是在监狱中的帮派分子,因为看了武侠电影的如来神掌等招式所创造的,而原本简单的动作,在某些舞者将之衍生成一套扭转动作,以及人们争相学习下,遂成了名为“Vogue”的新舞种。

这个时期的街舞,大致循此模式,透过商业市场的大力加持,迅速繁殖为种类繁多、名称目不暇给的流行指标。而发展逾廿年的嘻哈,也被视为一种生活风格与文化模式,嘻哈作为流行显学,却在没有官方历史与定义的情况下,不同世代、门派的正统地位之争屡见不鲜。在音乐上,一九九四年到九六的东西岸饶舌歌手之争,就是最惨烈的例子,两方叫嚣斗争的结果,造成了西岸歌手2Pac(Tupac)和东岸的声名狼籍先生(Notorious B.I.G)先后中弹身亡。

舞蹈方面的争战相较之下堪称温和,然而争论的核心至今仍未取得共识——到底什么才算“Old School”和“New School”?“Old School”拥护者认为“New School”根本算不上Hip Hop,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变革下,也有人认为该以“Middle School”改称九○年代的舞蹈,或用“New New School”定义两千年后的新舞种。

台湾跟著全世界嘻哈起舞

擅长迅速吞食异国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台湾,当然没有自外于这波嘻哈潮流。根据HRC舞蹈教室创办人Bojin陈柏均正进行的台湾街舞纪录片拍摄计划所搜集的资料,台湾的街舞最早可推至戒严时期,当时人们从录影带中发现了“Breaking”等舞步,在还不知道名称的情况下,把这些流行舞蹈统称为「霹雳舞」。八○年代后,最早的选秀节目《五灯奖》出现霹雳舞竞赛项目,八百龙、盖世太保、忍者少年等团体乘势崛起,造成一小波风潮,也带动台湾的青少年竞相习舞。

九○年代,美国本土风行的饶舌与西岸街舞正式透过偶像团体L.A BOYZ登台,由罗百吉、陶喆等人参与制作的音乐专辑,是R&B与Hip Hop等曲风和台湾的正式相见。L.A BOYZ的风行,让〈跳〉、〈闪〉、〈That’s the Way〉等曲目被奉为台式Hip Hop经典,也吹响了台湾的街舞号角,此时街舞声势之高,曾有数个团体进军演艺圈,包括The Party、Jungle等。

街舞在日、韩等亚洲国家也水涨船高。日本街舞者更另出机杼,以“New School”舞步诠释“Old School”时期的音乐,逆转了过去舞蹈随音乐脚步、亦步亦趋发展新招的印象,日本自此成为亚洲街舞的重点国家。而台湾则因近年街舞普及,舞蹈教室林立,家长也不再抱持「跳舞孩子会学坏」的偏见,将孩子送去「补习」街舞,造就了许多舞技高超的新生代舞者,更多次在UK CHAMPS、BOTY(Battle of The Year International,有街舞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等国际街舞大赛获得佳绩,是另一群默默努力的「台湾之光」。

嘻哈灵魂进入艺术殿堂的矛盾

街头舞蹈作为嘻哈文化的一支,内在血液难免被灌入「该隐的记号」——挥之不去的争斗形象、高度认同(定位)自我的命名焦虑,很奇妙地和嘻哈予人的自由不羁感矛盾交错。发展至今四十年的街舞已趋成熟,却又不断有新舞种和更奔放的舞者挑战前人的定义,同时前仆后继地被「文化」名之的嘻哈市场吞噬。

同样的矛盾,也发生在街舞对自身是否被认可为「艺术」的态度上。即将来台演出《有机体》的卡菲舞团(Compagnie Käfig)团长穆哈.莫苏奇(Mourad Merzouki)把街舞带上表演艺术殿堂,也入主官方艺术机构,他坦承曾被质疑「让国家/主流收编」,却不讳言从严肃艺术取养分灌溉街舞,同时散播街舞、深化创作,是吸引他走向剧场的原因。

与此同时,国内街舞界也浮现反思,对街舞——特别是“Breaking”等讲究炫技的舞种——是否维持竞技的传统,或追求更具美感、整体性的表达,有愈来愈多的讨论。然而,街头源于野性的力量,追求认同代表必须放下某些不拘。正襟危坐观赏街舞元素的剧场表演,固然扩大了观赏族群,但,获得认可后,街头舞者或说嘻哈客们骨子里流荡的矛盾和狂野,是否真能镇静?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嘻哈舞团MUST KNOW

RSC(Rock Steady Crew

这支重要的街舞团体成立于一九七七年的纽约布朗区,聚集了「菁英中的菁英霹雳舞者」,Ken Swift、Mr.Wiggles等目前为街舞教父/神人级的舞者,都曾经是此团体一员。RSC的第一波鼎盛时期,是出现于《闪舞》等影片中,以惊人舞技捉住全球目光,《纽约时报》称他们是「世上最重要的霹雳舞团体」。

 

MOP TOP

九○年代出现的街舞团体,为“New School”揭开序幕。舞蹈风格重视上半身与手部的动作,而非“Old School”的大范围移动和脚步动作。该团最值得一提的舞者Henry Link,因替麦可.杰克森的〈Remember the Time〉、玛丽亚.凯莉〈Dreamlover〉、女子团体TLC〈Waterfall〉编舞而声名大噪。

 

台湾Breaking团体:FORMOSA、HRC、黑角

FORMOSA由团长黄柏青与职业舞者和学生组成,为目前国内著名的街舞团队,○八年代表台湾赴德参与BOTY大赛,获得世界第三,创下台湾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他们的参赛过程也被记录在电影《街舞开战》中。HRC舞团为B-Boy陈柏均就读高中时与友人共同创立,其后转型为舞蹈生活馆,扩大经营教学工作,也常组队参加国际街舞大赛,二○一一年代表台湾,拿下BOTY大赛世界第三。黑角舞团则由来自台湾各地的街舞舞者于○四年创立,团员有偶像团体的敖犬、阿纬等人,以娱乐商业的街舞演出著称。

 

参考资料

HRC舞团执行长陈柏均Bojin访谈纪录(2012年2月14日)

《嘻哈美国》,尼克逊.乔治著,何颖怡译,商周出版。

维基百科词条“Hip Hop”

〈Old School vs. New School的认识〉:bbs.voc.com.cn/topic-9412-1-1.html

回应〈Old School vs. New School的认识〉:www.jiewu8.net/jichujiaoxue/2553.html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