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屎藤舞团的《双月记》仍有传统民族舞的演出风貌。(鸡屎藤舞团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南瀛走春.府城漫舞/传统vs.舞蹈 代表团队

为民族舞寻找在地新风情──鸡屎藤新民族舞团

尽管团名取得俚俗而带几分野气,「鸡屎藤新民族舞团」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府城文青」,由具备艺文背景的年轻行政、创作新血,与舞蹈社起家的艺术总监许春香,联手将台湾文学、台南庶民史等题材注入民族舞表演,开发了传统舞蹈类型的表演新风貌,而强烈的在地性也抢进台北艺文一级战场,也为台南民族舞团拓展出一条可行的创新之路。

尽管团名取得俚俗而带几分野气,「鸡屎藤新民族舞团」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府城文青」,由具备艺文背景的年轻行政、创作新血,与舞蹈社起家的艺术总监许春香,联手将台湾文学、台南庶民史等题材注入民族舞表演,开发了传统舞蹈类型的表演新风貌,而强烈的在地性也抢进台北艺文一级战场,也为台南民族舞团拓展出一条可行的创新之路。

年轻新血加入  实验民族新风情

一如其他府城舞蹈人,许春香原本也走经营舞蹈社的模式,在政策鼓励与想寻求创作突破的动机下,二○○二年成立「鸡屎藤新民族舞团」,但舞团并非舞蹈社直接转型,而采「舞蹈社—教学」、「舞团—创作」分头并进的模式。

之所以有余力并进,在于许春香一双儿女陈宣名、陈慧匀,以及曹世耘、黄昭纶等年轻艺文爱好者的加入,为舞团带来更多创作上的探索与实验。

「我原本走传统路线,后来也试著加进现代元素,但再怎么转,民族舞蹈还是大陆的民族舞蹈,不太知道怎么往下走。」许春香坦言创作遭遇困境,主修台湾文学的女儿听了,建议她何不从在地题材著手,以文本丰厚民族舞表演的完整性。

于是,自○九年开始,鸡屎藤展开「府城三部曲」计划,陆续推出《临水流殇——婆姐、艺妲与南音》、《海安梦华录》、《昭和摩登.府城恋歌》,前两部根据清朝府城五条港的艺妲历史编制而成,第三部则以台南第一间百货公司「林百货」的电梯小姐为主轴,讲述战后至民国六十年代的府城庶民风情。而去年十一月发表的新作《双月记》,则改编自郭松棻小说,以意象式舞剧展现府城儿女的闺阁心事。

田调考据  前制期厚植创作基础

曹世耘表示,以在地题材编创,为舞团创作带来了全面性的改变,首先是前制期拉长半年以上,完整搜集文史资料、进行田野调查,其次,创作团队和舞者们也需一同研读、发展创作,从视觉、舞蹈肢体、戏剧各层面进行讨论与风格塑造。

谈到服装,许春香也以《海安梦华录》为例,由于角色为清朝艺妲,不可能穿著传统民族舞华丽、晶亮的服装,而是考据历史后订做不会反光、没有亮面的单色布,「这种细节很费工,不是民族舞的戏服,也不是想像中的台湾衣服,而是在视觉效果上呈现细腻的美感。」

而陈宣名、黄昭纶的加入,也为鸡屎藤带来了充满年轻活力的视听设计。陈宣名多次担任舞团音乐设计,黄昭纶拍摄剧照、设计舞台多媒体影像,为鸡屎藤的民族舞剧添加不少当代气息。

领略府城悠缓情调  舞者待磨练

有了不同领域的新世代人才汇流,许春香显然握有更多资源赋予民族舞新貌,然而,她不讳言舞者的表现力不足仍是最大考验。人才北上流失,专业舞者招募困难,学生舞者纵有热忱,却碍于技术未臻成熟,对历史文化题材的理解和感受不够,距离精准表达情感底蕴丰沛的民族舞剧,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舞团从三部曲之后,我们一直思考,是要追求技术的层次?还是说一种舞蹈、一个在地生命的呈现?我们选择后者,因为希望感动人,让观众看到我们呈现他们的生命氛围,不是纯粹技术。」许春香这般自我期许,也持续以静坐等方式,训练年轻舞者领会在地文化安静悠缓的生活情调,扎实打下鸡屎藤汲取文化养分进行创作的根基。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