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十个角色,其中一个人不见,那就要找出他不见的原因。独舞时看得到,群舞却看不见了,也要解决。」有时问题不一定出在灯光,可能是舞台位置或服装的问题,这些也多靠排练场上的try out发现、改善。
对云门来说,《如果没有你》是从黑白片跨入彩色片的新体验,李琬玲从工作中再次得证:最好的设计,就是最简单的设计:「我花了很多力气想,怎样能够简单又达到我要的。」
起先我们为了《如果没有你》的镜子而去。在剧场表演的不成文规定中,孩童、动物、镜子,属于可使用但不建议的高难度物件。但云门偏爱用镜子,《水月》用,《花语》用,正疑心云门把「镜花水月」这偈语在朝生暮死舞台上可能的玩法都用尽时,林怀民又推出挑战舞台技术的《如果没有你》。
这支舞最早的名字就叫「镜」。舞台上全是镜子,静止的移动的重叠的镜像,要让什么被看见?什么被隐藏?灯光该不该被镜面折射得如小刀四处喷射到观众眼中?一切细节的计算衡量,十足考验著编舞者和灯光设计的能耐。
但采访这天,恰巧碰上云门卸货装柜的日子。《如果没有你》的灯光设计,也是技术总监李琬玲,遂先领著我们见识这个国内唯一国际级舞团的仓库,究竟藏著哪些秘密。
现场直击「云门收纳术」
云门仓库在比八里中华路二段上的排练场更云深不知处的地方,是工业区厂房的模样,丝毫未见「这是云门舞集的仓库耶!」那种表演艺术的华美缤纷。
仓库内部深且大,庞大的货柜在四周堆叠几达屋顶,中央堆放著大小不一的道具服装箱、成卷收纳的黑胶地板,和为数众多的白色圆桶。
「这两百五十二个桶子,装的是《流浪者之歌》的白米。」李琬玲说,今年《流浪者之歌》要跑三处做国际巡演,得在装柜出门前预先整理,汰米、薰蒸。光是一次演出要用到的白米,云门就准备两三套,因为货柜一出门走海运,往往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比如欧洲和美国都演,就得两套同时上路。」
除了《流浪者之歌》外,《水月》也因常获邀演而有第二套装备,今年,《屋漏痕》也加入此行列,整个二○一二上半年,《屋漏痕》从新加坡、澳洲一路演到德国和以色列,「这一柜就是一直在海外流浪」,虽然时间并不重叠,《屋漏痕》特殊的倾斜舞台,却因舞者得掌握不同的身体技巧和平衡,必须有一套留作练习。
以货柜分装不同节目的设备,在世界各国的舞团都属少见。这个随时收纳、随时上路的权宜设计,来自林怀民的构想。「云门到现在都没有家。因为没有家,就有了货柜,东西丢进去,要演出要搬家,可以拖了就走。」李琬玲笑说,问题是「云门从没有拖了就走这件事。」然而货柜确实便于管理,也可说是独特的「云门收纳术」。
继续走到货柜下较狭的走道,层架上放置小型收纳箱,箱上的胶带注记密语般的文字,好比「九个碗糕」——「啊,这是《九歌》用的烛油灯,长得就像碗糕……」
仓库归李琬玲管辖,平日主要由四个男生照管。「我上任之后,(仓库)本身已有体制规模,我要他们做的就是整理一下,加购货柜。我们是以十年来看,要加到多少程度、如何运用空间……」说著,只见一辆货车甫停妥门口,几个大汉就上前去拆卸搬运,身段灵活,充满节奏。他们是观众无缘得见的另一种舞者。
巡演:考验灯光师的火线任务
回到云门排练场,李琬玲坐镇此地的时间比仓库多。云门的传统是由驻团灯光设计担任技术总监。灯光经常是舞者之外,一支舞的视觉灵魂,对每年有大量巡演的云门来说,灯光更担负著「到每一个地方都要做出接近百分百呈现作品原貌」的关键责任,「不论是过去的张赞桃先生、现在的我,不管剧场长得是圆是扁,都希望做到跟原始设计接近,所以我们一定跟著团到每个地方。」
在巡演中因地制宜的灯光设计师,毋宁是赶赴一次次的火线任务。不同场地有不同的条件限制,说微调,不如说重新设计;说是重新设计,更不如说是提出另一个设计,「通常到现场跟林老师讨论,答案就要给了,要不然做不完。」
李琬玲以到义大利和希腊的户外剧场演出《流浪者之歌》为例:「因为是古迹,不能搭任何架子,也没有顶棚放太多灯。当灯只能摆在地面上,就是另一个设计了。」处理不同的空间,一切还是回到「作品的视觉概念是什么」:「当概念存在时,附加的灯光或效果,讲究的都是如何让人(舞者)好看。」
灯光设计是一门如此紧凑、进剧场才见真章的实践过程,而云门因为占地宽广的排练场,可预做沙盘推演。有新制作时,设计和林怀民会在排练场上进行try out。李琬玲强调,由于云门排练场在空间尺度、与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毕竟不可能和剧场相同,因此try out首重「做出一个概念」。
「导演、灯光和舞监可以把所有的节奏:灯光亮暗、转折、效果点等时间长度,在这时先处理掉。在剧场时要很紧张地决定,在排练场可以具体看十秒钟亮完是什么样子,灯光变化和舞者等台上的移动会形成什么关系,也可以在这时和舞监讨论多早call cue……一旦进剧场,改这些转折点要花很大的力气。」
相较于国外大型团队可搭设等比例舞台进行各项排练,台湾表演团队的排练显得草根,却需要缜密头脑的精密换算。更重要的,是耐得住性子,不放过细节,不断尝试,不断演练。
「简单、乾净」底下的繁复功夫
近期的《如果没有你》正是云门又一次盯紧细节的案例。早在《屋漏痕》装台时,林怀民与众人先看了一次镜子、灯光与舞者共舞的效果,回到排练场后,更是反复演练,从镜列的组合、镜像彼此的折射、舞者和侧灯加入后的投射……
「我们到底希望从镜子里看到什么?也讨论过不用侧灯,因为侧灯会直接打到镜子然后反射到观众眼睛,我们何时需要这样的反射或不反射?」李琬玲说,这其中无一不是仔细的刻意安排。而最终,《如果没有你》再度创造了云门强烈的镜像概念,与崭新的舞蹈视觉语汇。
对曾赴美进修灯光的李琬玲来说,设计的大原则在「简单、乾净」,然而,面对一支有十八个段落、主题各自不同的舞作,「你怎么简单?」
她为每个段落找到颜色,并辅助每个角色被看见。定颜色不容易,尽管林怀民提出的要求「我要颜色」听来简洁,李琬玲却心头冒汗:「林老师心中的颜色和我想的应该落差很大,比如我脑子有很多俗艳的颜色。于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给他看『颜色』。」在激荡讨论下,《如果没有你》出现了桃红等云门鲜少出现的色彩,成为流行乐之外,一新观众目光的焦点。
此外,作为灯光师,李琬玲希望台上的舞者都能出色好看,如何让每个角色被看见,是基础也是必须。
「如果有十个角色,其中一个人不见,那就要找出他不见的原因。独舞时看得到,群舞却看不见了,也要解决。」有时问题不一定在灯光,可能是舞台位置或服装的问题,这些也多靠排练场上的try out发现、改善。
对云门来说,《如果没有你》是从黑白片跨入彩色片的新体验,李琬玲从工作中再次得证:最好的设计,就是最简单的设计:「我花了很多力气想,怎样能够简单又达到我要的。」
身为剧场界少数的女性灯光师,李琬玲坦言当然有艰苦的一面,但随著愈来愈多的女性投入灯光界,把特有的细腻带进来,未尝不是好事。她说,有时发现灯光散射、太多余光,她会招呼同事放下手边工作,一起擦灯具镜片,「镜片脏的话,灰尘会造成散射,就不乾净了。」
想像一群干练的crew细细擦拭镜片上的微尘,不由想起,某次经过云门演出后台,墙上贴了一张白纸,一行字令人久久不忘。是那行字造就了今天享誉国际的云门舞集——「细节创造历史」。
创作相关工具
木头平台
云门仓库有一区 块摆满了特制的木头平台。这些因应不同舞码订做的平台,主要用于境内巡演,例如云门2经常到学校礼堂或活动中心等非专业剧场空间演出,这时便需要具有良好 弹性的木头平台,保护舞者的脚部、降低骨头承受的压力。李琬玲强调,由于台湾气候潮湿,木头保存不易,一定要仔细摆整齐,减轻木头彼此的压力,才能延长平 台的使用寿命。
万能服装箱
这个服装箱一打开就引起众人惊呼:「应 有尽有得好像百货公司!」此箱由云门的服管打理,从药品、急救用品、泡面、暖暖包,乃至跟著云门跑遍全世界的移动佛堂尽在其中。「这就是一个厨房跟医护 室」,李琬玲说,这口箱子的内容物有时会随巡演国家而异动:「《屋漏痕》的服装箱比较『了无生趣』,因为澳洲不能带医药农产品入境,所以泡面什么的都不能 带……」
技术组百宝盒
云门的演出技术组有一种家庭旅行时,妈妈从 卤味零食到棉被枕头都一一齐备的细心,除了功能不同、量多到用不完的胶带外,连水管灯也自行打点,不假国外演出场地之手。「自己带比较快,带起来也不麻 烦。」这种小处也不放过的精神,让云门去到哪一国、面对任何情况都有弹性应变的余裕。
《如果没有你》灯图
一 如其他灯光设计师,李琬玲也在电脑软体进行前制的设计工作。除了设计灯光位置外,她也会透过软体的特定功能计算、检查灯光投射的角度,与舞者的对应关系 等。《如果没有你》的设计图上灯具多如繁星,实际上用到的却没这么多,有些灯是为了随后进场的《家族合唱》预先安装或共用的。
《家族合唱》幻灯片
跨 入数位时代对舞台技术人员来说,确乎是大大的进步,从首演时卅台投影机浩浩荡荡打出十一米乘以七米的巨型影像,如今只要一台液晶投影机就可以搞定,且画面 的切割、配置都可在电脑中预先安排观看……图中小男孩抱著收割稻穗欢笑的老照片,是去年十二月演出新加入的照片成员,是否也反映著编舞家时移事往后的感怀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