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流行音乐入舞,是大众最熟悉的歌舞形式。(魅力四射舞蹈教室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向流行音乐致敬—云门舞集《如果没有你》

或性感或炫技 普罗大众爱舞「疯」!

流行舞蹈在台湾

以流行音乐入舞,是大众最熟悉的歌舞形式。从最早随电影流行的社交舞,到七、八○年代,透过余光主持的「闪亮的节奏」传至台湾的西洋流行舞曲,带动最早的街舞热潮,因应「劲歌」而生的「热舞」,构成一般人对舞蹈的主要印象。我们忍不住要问,流行歌舞为何吸引普罗大众?怎样的流行音乐会促动人们起舞、如何起舞?流行歌舞和剧院殿堂的舞蹈,真的只能「河水不犯井水」吗?

 

以流行音乐入舞,是大众最熟悉的歌舞形式。从最早随电影流行的社交舞,到七、八○年代,透过余光主持的「闪亮的节奏」传至台湾的西洋流行舞曲,带动最早的街舞热潮,因应「劲歌」而生的「热舞」,构成一般人对舞蹈的主要印象。我们忍不住要问,流行歌舞为何吸引普罗大众?怎样的流行音乐会促动人们起舞、如何起舞?流行歌舞和剧院殿堂的舞蹈,真的只能「河水不犯井水」吗?

 

傍晚,两厅院户外广场和捷运站空旷处,青年学生提著音响,找个僻静角落,音乐一播放,身体便随强而有力的节奏尽情舞动。有时还见到身著垮裤的少年,以头顶地,旋转半空中的倒立身躯,一旁伙伴发出欢呼,似打气似挑衅……

 

伴随他们起舞的音乐,随著时序潮流不同。廿几年前是麦可.杰克森的〈Billie Jean〉、玛丹娜〈Like a Virgin〉;十年前当是小甜甜布兰妮〈...Baby One More Time〉或安室奈美惠〈Chase the Chance〉;近几年,韩流偶像袭台,Super Junior、少女时代的歌曲取而代之,偶有罗志祥、蔡依林等国语流行歌手的舞曲点缀其中……

以流行音乐入舞,是大众最熟悉的歌舞形式。从最早随电影流行的社交舞,男男女女突破身体藩篱,扶肩搂腰在舞池滑出一圈圈华尔滋、吉鲁巴,到七、八○年代,透过余光广播节目「闪亮的节奏」传至台湾的西洋流行舞曲,带动最早的街舞热潮,因应「劲歌」而生的「热舞」,构成一般人对舞蹈的主要印象。我们忍不住要问,流行歌舞为何吸引普罗大众?怎样的流行音乐会促动人们起舞、如何起舞?流行歌舞和剧院殿堂的舞蹈,真的只能「河水不犯井水」吗?

流行舞蹈类型广泛  西洋歌曲带动「舞」风

在台湾,流行舞蹈涵盖类型广泛,国际标准舞、爵士舞、佛朗明哥、肚皮舞都曾引领潮流,近年则多将青少年趋之若鹜的街舞与流行舞蹈画上等号。台湾的街舞大致起源于一九八○年代,因著西洋流行乐传播,人们亦步亦趋模仿MV舞步,蓝心湄、包伟铭、杜德伟、郭富城、草蜢等劲歌热舞型的港台偶像也乘势崛起。

这股热潮在欧美日韩流行乐种的持续细分和推动下,衍生出更多分枝,连带影响坊间舞蹈教室的设立,这些舞蹈教室不若过去舞蹈社集中教授芭蕾、民俗与现代舞课程,而以街舞、热舞等流行舞蹈为主,涵盖舞种广泛且分类精细,流行舞蹈的风行程度可见一斑。

成立六年余的「魅力四射舞蹈教室」班主任林婷雅分析,目前开课内容主要有两大类:偏男性阳刚的称街舞,较女性化的则属热舞。街舞之下又分许多种类,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Hip hop,但Popping、Locking、Breaking也都是街舞的热门项目。Popping又称机械舞,讲究肌肉与骨骼的震动,麦可.杰克森的许多舞步就属于此类型;Locking也作「锁舞」,有大量手部转动与关节的动作;至于头倒立做风车旋转的舞技,是Breaking的代表动作,需要强大体能才可练。

女性热舞多从街舞变化而来,去掉阳刚、讲究肌力的动作,加上爵士舞等强调腰臀的身段,衍生出New Jazz(又称为女舞,重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Sexy Jazz(揉合艳舞等性感的肢体风格)、Girl’s Hip hop等类型,而这些都是学习者众的流行舞种。

跟著偶像跳MV  舞曲还是外国夯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舞种,林婷雅说,还是跟流行音乐的风格走向有关。魅力四射的学员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崇拜偶像的粉丝,只要是偶像的作品都要学,为这类学生开的课程就叫做「MV舞蹈」;另外则是单纯喜欢歌曲或舞蹈风格者,由老师根据歌曲重新编制舞步。

林婷雅以性感舞蹈为例,「这种舞风之所以流行,最早是小甜甜布兰妮和碧昂丝带动的,现在则是韩流盛行,舞蹈倾向性感、动力十足,所以很多学生询问开课。」

然而,在她眼中,韩国歌手的流行舞蹈不算太有特色,会风靡全台,靠的是韩国政府铺天盖地的文创倾销,「以东亚来说,日本的舞蹈创作能力还是优于韩国,只是不像韩国那样作为文化行销的主角。」

林婷雅也提到,台湾流行歌在教室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一是对于街舞、热舞这类舞蹈,仍以节奏感强、特定旋律的舞曲适合编制,而台湾近年除了罗志祥、蔡依林、谢金燕外,几乎少有歌手推出舞曲;其次,「学生多半还是外国月亮比较圆,不爱台湾曲子编的舞。」过去偶有学生反映太多韩国歌,应多用台湾歌曲,但限于上述原因,至今教室的音乐仍多为外来的和尚念经。

一路走来,从流行音乐到舞蹈,台湾似乎都是跟随其他国家、文化的脚步,「台湾可能很难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流行舞。我想跟民族性有关,我们比较想要容易得到的东西,所以都是先拷贝外国,就像过去台湾是仿冒王国一样。而流行舞蹈因为商业成分较重,也比较难在教育上扎根。」林婷雅语带感慨:「一般人还是会觉得,流行舞蹈是在『玩』」。

街舞、国标因子在身  现代舞中另辟新风

不过近来,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泾渭分明的态势,或许不如林婷雅所想的悲观。

二○○七年,台北体育学院成立「动态艺术学系」,街舞首度被纳入正规学校教育。而其他舞蹈科系虽仍以现代舞、芭蕾舞、民俗/民间舞蹈为重,却在怀有各方「舞艺」的年轻学子们加入后,为学院派舞蹈带来不同的「化学效应」。

多次为云门舞集2创制新作的年轻编舞家黄翊就是鲜明代表。父母都是国际标准舞高手的他,从小耳濡目染,直到高中还与国内资深国标舞老师许民财、张碧连习舞;此外他也是街舞好手,曾是专业街舞团体「TBC舞团」储训团员。

对黄翊来说,这些经验都影响他日后的现代舞创作,「这些影响是在后来发展动作时才发现的。每种舞风对音乐的理解与诠释都不同,国标舞可以从舞者所跨出的第一步就理解它讲究与音乐间模糊、暧昧的关系;街舞则聚焦在高度解析音乐与音效的细节,将之应用在动作的对应上。」

其中,又以双人舞为主的国标舞带来的思考最多,「在一手托住对方肩胛骨、双手轻握、髋骨贴著髋骨的限制底下,两人四脚完成了非常多细致的重心转移与沟通。透过双手细微的推拉压力,对方就知道你要去哪里?该前进?后退?停住?这步要多大步?要结束了吗?一切都与接触即兴有密切的关系,我后来学习到不同的接触即兴观念时,总是有熟悉的感觉。」黄翊说。

节奏与动作挪用  接轨流行舞与现代舞

今年甫参与《在路上》、《纸境》的杰出舞者骆思维,也因街舞踏入舞蹈领域。国中时因为看到MV中的街舞,觉得「很酷」而和同学一起练舞,之后在校内表演时,被校长发现跳舞天分,进而建议他报考台北艺术大学七年一贯制舞蹈系。就读北艺大时,他从头学习学院舞蹈使用肌肉和身体位置的方式,街舞的因子看似消失,却潜伏于他的身体里,伺机而动。

上即兴课时,因为跳舞无须受限,骆思维的身体开始冒出街舞的元素和动力。同学称赞他街舞跳得好,他起初心中还不乐意,刻意放下街舞身段,然而成为职业舞者后,随著开发身体的经验累绩,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街舞的身体与现代舞共存。

骆思维分析,街舞和芭蕾、现代最大的差别,在于重心和线条伸展。街舞注重用关节制造停顿和震动的效果,肌肉使用比较「大片」;芭蕾的训练精密,舞者需要练到每一条小肌肉怎么动都能掌握,也需要拉筋,让线条充分伸展。

与编舞家工作时,骆思维逐渐有意识地把这些元素融会贯通,「我不想把大家熟悉的街舞动作放进现代舞,比较喜欢拿它的节奏感、韵律感,还有动力。」

他以《在路上》为例,在这支舞中多次出现「流动」的肢体,就是挪用街舞常见的「电流」动作。「但我把形状抽掉,改变位置,让它『流进身体里』」,把延展的概念加上街舞的动力,拓展动作的范围,或用更多身体部位参与,透过这些方式,骆思维找到流行舞蹈与现代舞接轨的空间。

尝试结合不同舞蹈类型的舞者还有陈韵如。目前在德国与包浩斯基金会工作的她,身上同时有芭蕾、现代、街舞、体适能等不同元素,在今年台北艺穗节发表的《看见》中,她将大量节奏顿点的街舞语汇放进现代舞中,独特的舞蹈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期待原创舞步  街头与剧院都出现

除了流行舞蹈,现代舞团以流行音乐编创作品,也成为值得注意的现象。肢体音符舞团于十月发表的《七里香》,便将夜市中常听见的舞曲搬进实验剧场,上演了一段仿若台语MV的电音群舞。

十二月初,持续探索东方身体美学的云门舞集更破天荒地以十八首国语流行歌编制新作《如果没有你》,其中多段舞蹈取材街舞、佛朗明哥、综艺舞蹈等风格,结合云门的招牌身体,为「流行音乐起舞」、「非舞曲流行歌如何编舞」挖掘崭新诠释。

正当标榜自由无限制的现代舞敞开怀抱,将流行元素纳入创作范畴之际,创作者又怎样看待滋养他们舞蹈概念的流行舞蹈?在骆思维眼中,流行舞者有时过于讲究炫技,难免落于「为耍帅而耍帅」的窠臼,但像麦可.杰克森这样的表演者,却能以强大的表演魅力和大胆的创意开创新局,成就无人能及。

黄翊则认为,台湾流行音乐和舞蹈已有大幅进步,但编舞则仍有进步空间,「如玛丹娜早期的演唱会,舞者就已做出很接近现代舞与体操难度的表演,编舞也很讲究,但在台湾的流行音乐区块还没有出现过;又像是韩国女子团体从编舞到服装设计、摄影机切换时间点,全都为了展现她们的长腿,我不知道台湾的流行舞蹈编舞者有没有在思考这些创作元素?还是停留在参考的阶段?」

在这个讲究创意却又追求高速的时代,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说话的声音、唱歌的旋律、起舞的身体,又能有效沟通、传达给观众,对所有创作者都是莫大的考验。而当素材与形式已逐渐朝向分野泯灭、流行大众vs.精英小众不再截然有别时,又何需抱持异样眼光勉强分类?期待更多跨越界线、充满原创精神的表演,在街头、在剧院、在各式各样的场所出现。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