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衡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指揮大師馬捷爾與NSO
如果不是每個月只能介紹一個,我會把眼光投向諸如「小巨人」國樂團與長榮交響樂團同台、呂紹嘉與NSO的蕭斯塔可維奇第四、安寧與簡佩盈的雙鋼琴,不過,馬捷爾來台,大師就是大師,國家既然投了資,就不能不提醒愛樂者用點心思。 馬捷爾今年已經七十六,相信古典愛樂者沒有人不知此號人物。概述幾個馬捷爾印象:一、天才!七歲開始指揮,九歲指揮紐約愛樂,十一歲應托斯卡尼尼邀請指揮NBC。二、博學!什麼都學,文學、數學、哲學、藝術是唯一敢罵同儕不多讀點書的指揮家。三、基本功強!作為曾在樂團待過的小提琴手,總有一種「深知其中甘苦」的自負(像林克昌一樣),他也認為他對治理樂團特別有一手。四、聰明!馬捷爾的腦筋好得有待醫學解剖,從童年就過目不忘,他的音樂給人最鮮明的印象就是細節過人,效果塑造特別華麗而有條理。如果有人指揮像朱銘的粗線條,他的就是象牙雕,有外型的力度,又有細節的精度。當然,吹捧了一堆,馬捷爾的問題也在他太聰明,聽他的音樂,就像閱讀一封工整手寫的信,有點精緻得難受,有時甚至感到不自然的壓力。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樂賞出版社總編輯。 沒關係,這次他來,好歹是標榜來治NSO,挑的曲目又是華麗走向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及《展覽會之畫》,且讓我們拭耳以待,看看整得如何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面對大師,你準備好了嗎?
雖然二十年來,國家交響樂團已經接待無數國際指揮,但真正在世界樂壇具有巨星分量者,紐約愛樂指揮羅林‧馬捷爾是第一位。三月十七日,馬捷爾將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樂團能從大師身上學到什麼「馬捷爾經驗」?資深樂評人楊忠衡從馬捷爾的音樂背景及大師地位,在演出前深入剖析馬捷爾將給NSO的一堂課,與樂迷共同期待。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吉屋出租》RENT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La Bohme是歌王帕華洛帝的拿手戲,他那陽光般的聲音唱活了窮詩人魯道夫。戲中,一群巴黎的藝術家,窮得只能靠燒手稿和作品取暖。戲外,歌王帕華洛帝來台灣,歌喉小開,屁股沒坐熱就捲走六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千零四十餘萬元)。什麼是藝術家?有的富到麻木不仁,有得窮到脫褲。理想和麵包之間,永遠是日以繼夜的拉距。 兩個《吉屋出租》原創者亞隆森和拉森,大概在紐約窮怕了,靈機一動,把切身經驗寫成《波希米亞人》現代搖滾版。可見,《波希米亞人》和《吉屋出租》並非故事取向,而是呈現藝術工作者共通的情境。沒想到本劇從外百老匯攻進百老匯,還搶灘世界,從非主流成了主流。這次台灣演出,甚至請出天后莫文蔚。看這些劇,我腦中兩種思緒經常開戰,就像看張學友在《雪狼湖》中飾演窮園丁一樣。 劇場是矛盾的,藝術也是矛盾的,價值連城和一文不值,只是一體兩面。《吉屋出租》好歹有個正牌的非主流出身,它寫實的部分,大部分算相當誠懇,而細節設計和整體製作品質也很紮實,相信所有搞藝術的,或是有藝術骨子的,都能從這部劇的戲裡、戲外讀到一些訊息,而心有戚戚焉。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特別企畫 Feature
預知2006表演紀事—Top 10 & 10 Topic 十大表演紀事背後的現象與議題
前年《PAR表演藝術》雜誌曾做過一次「預知二○○四表演紀事」,預告全年的表演大事,當時編輯們做得辛苦,但讀者們反映熱烈,把一年的表演大事做了一遍掃瞄,在國內表演團體往往演出的不確定因素還很高的情況下,編輯檯的「預知」風險壓力很大。 二○○六年,編輯檯重提此事。但這一回,我們放聰明些。一方面也因為現在可以照表操課的節目比過去穩定的多,另一方面,每一年其實都有一些大事,背後有著若隱若現的代表意義與趨勢。於是PAR編輯檯蒐列了未來一年即將發生的表演藝術大事,涵蓋人物、場地、節目、事件共二十項,由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楊忠衡、劇場及電影導演鴻鴻,資深劇場工作者耿一偉及PAR雜誌總編輯盧健英,為讀者選出二○○六最值得期待的十件人與事,而「Top 10」的背後有十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與議題(10 Topic)。 表演人物亮眼出線 超凡的舞藝及亮眼的舞台魅力,許芳宜一開始便在無異議的情況下被評為今年「最閃亮的明星舞者」,台灣大部份的觀眾對這位來自蘭陽平原的舞者或許都還不熟悉,除了三月與葛蘭姆舞團領銜演出,今年四月她還將在雲門舞集2主跳羅曼菲為其量身訂做的獨舞。在舞蹈這一行裡,「舞星」的出線十分不易,先天條件、後天努力之外,還要加上許多環境裡的拱月因素,使得她能以身體與作品交盪出極大的影響力,並成為家喻戶曉的舞蹈藝術家。做為一位在國際上被看見的亮麗舞者,我們期待她有更多讓台灣觀眾看到的機會。 在伍國柱因病猝逝後,目前擔任雲門舞集2駐團編舞家的布拉瑞揚更受矚目,被選為「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編舞家」。長年關注布拉瑞揚的劇場導演鴻鴻認為他的作品「格局恢弘,結構奇特,多焦點調度大膽,畫面變化豐富,節奏張馳激烈」,而最難得的,莫過於「情感表達的深沈」。今年四月,雲門年度公演的組合便是林懷民+布拉瑞揚的師生檔。布拉首次從雲門2「晉級」為雲門舞集編舞,「接班人」的態勢呼之欲出。 兩廳院世界之窗系列請來的歐陸當紅導演托瑪斯.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無疑是今年「最具份量的國際導演」,十月將帶來易卜生的《海達‧蓋布樂》和東德劇作家克洛茲的《點歌時間》。曾多次到德國看歐斯特麥耶作品的鴻鴻說:「他的作品直接面對社會問題,政治氣息濃厚,肢體衝突強烈」,每有新作都會成為歐陸劇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值得關注的市場現象
萬事俱備,東風已吹——音樂劇能不紅嗎?
這幾年來音樂劇行情陡升,西方百老匯大戲紛紛進軍華人世界,今年從開年的《歌劇魅影》就掀起一連串的音樂劇旋風。何以這些在百老匯演出超過十幾二十年的戲還能如此翻紅華人世界?其實巨變的是華人自己的生態,是自己吹起的一股東風,對西方音樂劇產生了需求。這股需求,短期內會表現在市場熱度上,但熱度過後的長期發展,則是值得我們關切的文化議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具挑戰性的演出
華人歌劇的創舉—NSO演出華格納《指環》
華格納《尼貝龍根指環》是歌劇界的聖母峰,穩居重量級作品之冠。華人音樂家人才濟濟,卻不曾聽聞有人夢想演出一次完整的《指環》直到台灣出了一個簡文彬。簡文彬是超人嗎?憑什麼認為他能辦得到這件事?不過換個角度想,他率先做了這件事,帶領樂壇跨過一個階段。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歌劇魅影》
「我看了《歌劇魅影》!」九○年代初,出國看表演風氣初起之時,這句話就像去京城面聖一樣得意。十五年過去,《歌劇魅影》應該退燒了嗎?非也,而是問句改為「你看過幾次《歌劇魅影》?」可憐普世蒼生,不知向韋伯的「真正好公司」(Really Useful)納了多少貢!《歌劇魅影》終於造訪台灣,原不必我錦上添花。但是我仍盼望花了一個月便當錢買票的觀眾,能多掌握一點細節,讓銀子價值比高一點。 我因公之便,看過幾次《魅影》,也參觀過後台,和那些看過數十次的狂熱分子不能比,但也多少有些心得。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反對魅影現象者大有人在,但儘管如此,觀眾還是對其瑰麗的音樂、華麗的舞台讚服不已。才華加上用心,嚴謹的製作搭配善於經營,真是撈錢有理,讓人沒脾氣。可是我認為光是這兩個要素不足以傾倒眾生。這部作品不但是韋伯個人的生命寫照,其下功夫之深、用情之真,也掏出人們深藏心中的一些潛在意識。是這些隱而不宣的音樂精靈,不知不覺扣住觀眾的心弦,使人束手就擒。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承蒙表演藝術雜誌和前輩邱瑗之邀,和她合撰一本魅影專刊,將於演出前發行,得以讓我把這些年來的「魅影聯想」和盤托出。希望它能幫觀眾好好「抓鬼」。推薦這部劇,也推薦這本書。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2005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人類最原始的音樂,從「音樂」還未被定義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從敲敲打打間,得到脈動的快感;同時它也是最摩登的音樂,因為當音樂被近代作曲法制約的時候,又希望從打擊樂中找到自由空間。 因此,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成立,不僅是在台灣成立了一個表演團體,它還負責打破台灣樂界的保守和沈寂。他讓這種原本體制外的音樂形式,成為近年音樂活動的顯學。表演者重新在舞台上徹底發揮創意和表現力,帶來熱情、歡笑、驚嘆與喝采。因此,朱團一手建立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TIPC)也不只是個音樂節,而像是世界音樂的嘉年華會。讓愛樂者從廟堂音樂的斗室走出來,投入猛龍活虎的音樂天地。 每屆打擊樂節都可以看出朱團挖空心思的規畫成果,今年有盧森堡打擊樂比賽二○○二年首獎的法國毛線打擊樂三重奏、二○○五年首獎的奧地利新浪打擊樂四重奏;曾為電影《魔戒》配樂,以舞台「Show」呈現多元風情的紐西蘭自然元素打擊樂團;結合東方神秘與西方搖擺的英國馬樂地打擊樂團;東歐古老神祕風的克羅埃西亞響聲震天打擊樂團;拉丁風情的墨西哥EM打擊樂四重奏;結昭神谷百子、戴翠瑩、吳珮菁、金恩惠的亞洲木琴女傑音樂會。最後再以「朱宗慶打擊樂團二十周年音樂會」壓軸。覺得生活太壓抑的朋友們,不妨與朱團好好打個痛快吧。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柏林愛樂
對柏林愛樂的推薦,只是錦上添花。但對有幸一票在手的樂迷,如果沒有花工夫去瞭解拉圖與柏林愛樂這個組合的特質與時代意義,那就很可能錯過了真味,白花了鈔票啦。對柏林愛樂這個「自由管弦共和國」而言,總監的選取象徵樂團立團精神,也就是「自由、創新」。由此觀之,英國小子拉圖出線,雖勁爆而非驚爆,才氣壓人,實至名歸。 拉圖不否認,他悠遊於後期浪漫和二十世紀作品,但對古典音樂不在行,也「不想湊這個熱鬧」。柏林愛樂的盤算是:它有締造巨匠的傳統,也必然要率先顛覆巨匠。拉圖之可貴,絕非他能傳承,而在他能新生。拉圖捨棄人們所習慣、近代德奧充滿力度與幅度的濃妝美學,也不藏身到仿古原典的斗室;他小心援用當年重詮馬勒的做法,在音樂邏輯、音色調制、旋律處理各方面,創造一種幾乎不具時代性的詮釋法則。拉圖走的路線,並不是通俗化、也不是實驗化,而是一種訴諸自然的「進化」。拉圖強龍硬壓地頭蛇,操帆掌舵,改變的不只是一個樂團,也是歐洲音樂中心的文化風貌,餘震甚至影響整個世界。有些樂團是來讓人當活古董鑑賞,但拉圖的柏林愛樂卻是示範一個不斷蛻變求新的現代樂團,如何以充沛的活力,維持在藝術世界的領先制高。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要自抬身價,也不要妄自菲薄!
成立已十九年的國家交響樂團,自八月一日起正式成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一員,也擁有了法定的地位。面對樂團的新紀元,本刊總編輯盧健英與資深樂評人楊忠衡,在新樂季的一開始,深入專訪這位國家交響樂團成立以來最年輕的音樂總監簡文彬,談樂團的未來與規畫。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十方.音樂.李泰祥」
李泰祥有多偉大?一九八三年以流行歌曲《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在金馬獎、金鼎獎大獲全勝,嚴肅音樂方面則在一九八四年創作雲門舞集《薪傳》、歌劇《張騫傳》、一九八五年與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合作《那些天.地.人》、發表胡琴協奏曲《酒歌》、一九八六年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合作、一九八七年首創大型音樂劇《棋王》。同年,在一次勞頓的國外旅途中,帕金森氏症病發。 從此李泰祥的生命從彩色轉黑白。若非如此,把李泰祥作品和其他學院派作曲家作品加起來放在天平兩端,分量恐怕還要重一點。染病十八年,其間作品和全盛時期比起來,分量少得可憐。除了改編舊作或是一些民謠編曲之外,乏善可陳。可是近三年,感覺李泰祥「回來了」,他開始恢復創作一些真正有進展的作品。但是漫長的黑白歲月大大改變了他的創作方向,他似乎更專注於原始與民族的題材。音樂中並不實驗某種特定或既有的理論,而是萃取最純真的原民生命力。這次發表的新作,將分別代表漢、客、閩、原住民四個不同族群,和過去五彩繽紛的作品相比,頗有返樸歸真之感,但始終如一的,則是難以扼抑的真誠與熱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聯最偉大的音樂家
發現蕭斯塔可維奇
有史以來,可能沒有其他音樂家像蕭斯塔可維奇(Dmitri Dmitrievich Shostakovich,1906-1975)一樣,身後留下這麼多難解謎團,以致作品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詮釋。他到底是黑暗帝國幫兇,還是忍辱負重的「臥底」自由鬥士?直到現在,蕭斯塔可維奇其人其事,就像《無間道》等驚悚懸疑的香港警匪電影一樣,永遠讓世人津津有味的反覆推敲。 展開新紀元的NSO,繼去年演出龐大的「發現馬勒」系列音樂會,今年再接再厲,挑戰交響曲作品更多的蕭斯塔可維奇,一連推出十場音樂會,並有巴夏、尤利.麥爾、波利安斯基、林克昌、呂紹嘉等知名指揮加持,陪樂迷一起「發現蕭斯塔可維奇」!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發現蕭士塔可維奇系列一生死對決」
有人用文字寫日記,有人用照片寫日記,但世上沒幾個人能用交響樂寫日記;蕭士塔可維奇是絕無僅有的一位。因為他除了交響曲產量大(十五首)之外,這些作品也隱約記下他的人生歷程,以及前蘇聯政治、文化、藝術潮流的映影。 早年接觸蕭士塔可維奇,其作品還充滿神秘的氣氛。因為反共抗俄高壓未解,沒有人敢正大光明欣賞共產世界作品。由於這些作品的存在時空與今人如此貼近而敏感,以致身後留下許多謎團。老蕭到底是黑暗帝國幫兇,還是忍辱負重的自由鬥士?直到現在,仍像懸疑詭譎的推理電影,讓世人反覆玩味,呈現截然不同的詮釋。 簡文彬發現完馬勒,接著要破土翻掘蕭士塔可維奇,此舉確是大膽而出人意表。因為老蕭除了上述特質,客觀來說,在本地受歡迎和被瞭解的程度確是不高,多部作品在台灣更屬首演。不過換個方向看,不也正因如此才值得去「發現」嗎? 個人認為,音樂世界是與日俱變的,每部作品與展演,都帶給大眾一次經驗、一次成長。透過對這套作品及相關議題的關切,樂壇多多少少有所進化。本樂季首度邀請劉岠渭老師開出十場專題講座,透過劉老師有名的精剖細批,非讓這套作品真相大白不可。誠如蕭士塔可維奇遺言:「只要仔細研究我的音樂,就能了解真正的我,以及藝術家的我。」就從這個月開始,來趟前蘇聯音樂的發現之旅吧。
-
書中藝世界ARTS & BOOKS
為什麼疼愛莫札特?
二○○六年將是莫札特誕生二五○週年,全世界將響起一連串的莫札特音符,德國作家兼鋼筆畫家斯特凡.西格爾特蒐羅莫札特生平書簡配上一百七十幅筆觸細膩的鋼筆畫所完成的《我親愛的莫札特》畫傳,成為這一波莫札特熱潮的出版先聲。本刊特轉載知名樂評人楊忠衡為本書所寫序文以饗讀者。楊忠衡從科學的角度剖析天才的「失控」,並為這位全世界疼愛的作曲家提出另類的「疼愛」觀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女子十二樂坊
每年暑假都是合唱團體最活躍的日子,部分原因是合唱參與者,大都是活躍在校園或社會的業餘音樂家,暑期便群起而動,成為舞台熱門族群。台北愛樂主辦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已經進入第六屆。我喜歡合唱音樂節的原因,在於合唱有別於暮氣沈沈的管絃樂界,近年有說不盡的創新。人聲團體可塑性高、包袱小,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形式與風格變化萬千,沒有兩個團體是一個樣兒的。再加上「世界音樂」風盛,表現民族風格的團體越來越多,舞濃濃民風,幾乎等同一場世界音樂節。今年團體有來自北美、東西歐、東南亞、中東風格則結合古典、爵士、流行、民族,搖滾各種風格。同時也包括斯洛維尼亞少女合唱團等標榜肢體和視覺效果的團體。如果你是落單的「人聲迷」,是該起來醒醒腦的時候了! 另外,想讓眼、耳吃冰淇淋的,別錯過紅透半邊天的「女子十二樂坊」。十三個年輕女性民樂演奏者,本該是表演界中的弱勢,但是這群小女子在全球表演舞台一年的產值(含表演和出版品),比全台灣所有音樂團體加起來還多!雖然有人將之歸功於商業炒作,實則沒這麼簡單。一個團體的成功必然背後有可供借鑑的實力和文化背景,我曾寫文章分析其成功因素。您可以放輕鬆看熱鬧,也可以有備而來看門道,但是女子十二樂坊確實是不能不知道。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芝加哥》 NSO馬勒第八交響曲
所謂的美國風味有時像臭奶酪,喜歡的人甘之如飴,討厭的人避之猶恐不及。《芝加哥》毫不保留地,把土生土長的美式趣味推到極端,勢必在觀眾群造成兩極反應。 嚮往演藝事業的女歌手,槍殺謊騙她的登徒子,結果卻因收買律師、並操弄媒體,而在獄中一夕成名。色情、暴力、欺詐、功利所有社會上血淋淋的陰暗,全被搬到舞台上當成嬉鬧素材。但在舞台之上,《芝加哥》卻是無比嚴謹,不要說豪華絕倫的爵士樂,演員肌肉就是肌肉、大腿就是大腿,扭腰擺臀都是太空梭規格,不容一絲瑕疵。也許正因如此,舞台簡單到幾乎只剩一桌二椅,可能設計者就是希望觀眾把注意力聚焦到演員的歌藝和肢體吧。 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是史上最龐大的作品。馬勒創作時真的想太多了,恨不得把腦裡能有的東西,全都打包塞進作品裡。偏偏他又有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能耐。他說:「你不妨想像無垠宇宙發出聲響的情形,那簡直不是人類的聲音,而是太陽運行的聲音了。」如果演得好,經過一個多小時醞釀,曲終可以帶來集體靈魂出竅般的效應。幾年前NSO曾演過一次,只見指揮尤里麥爾疲於奔命,效果並不理想,這回就看台灣之子簡文彬的吧!
-
達人推薦
期待風格逆轉的費城之音
費城管絃樂團在史托柯斯基和奧曼第調教下,以輝煌音色和堅強的絃樂著稱。上次由沙瓦利希率領來台,帶來濃郁保守的德奧風,這次則由「前鋼琴王子」艾森巴赫領軍,此君近年毫髮脫盡,卻是罕見企圖心超旺的中堅指揮家。並將與郎朗合作協奏曲,勢必有驚天動地的風格大逆轉。 另兩位國際獨奏巨星是鋼琴家普雷特涅夫和長笛家高威,均以老調新彈著稱。普雷特涅夫細剖慢磨的功夫,頗受現代愛樂者喜愛。小提琴家明茲屬與帕爾曼、祖克曼同期的猶太幫,名氣小一點,身手卻相當,與NSO合作協奏曲自不容錯過。 兩場室內樂值得注意,五十週年的茱莉亞絃樂四重奏是巨星出巡,內行人把握機會拔頭香一睹丰采。台灣「丹楓樂集」則默默立下壯志,六年內演遍貝多芬室內樂,並以「傳承」、「進化」、「融合」為題材,探索貝多芬與其他文化時空的聯結。其用心堪稱台灣第一、唯一。 新上檔音樂劇有綠光劇團《女人要愛不要懂》,改編自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小野操刀改劇本,范宗沛編曲,跨界色彩濃厚。有李永豐的狂想,邱瑗的嚴謹,資深演員的撐場。法國當代「Soli-Tutti」是專業無伴奏人聲重唱團,此類團體近年在台灣大盛,本地各派人馬不妨同來觀摩。號稱世界第一快腿的愛爾蘭大河舞劇《舞王》也將在全台登場,音樂舞蹈均賞心悅目,以愛爾蘭世界邊陲之地,卻創造出風靡全球的樂舞新潮,確是了得。 民樂方面,本月南、北管高鳴,我認為值得注意的是南管名家王心心與台北市國的組合、台灣江之翠與福建晉江南管演奏團的組合。北管方面則有大師邱火榮、潘玉嬌、劉玉鶯的再度粉墨登場。漢唐樂府《韓熙載夜宴圖》以及國光劇團十年回顧展京劇《閻羅夢》、《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雖是舊作,但都屬經典級,值得在此「吃好相褒」。
-
達人推薦
聆聽獨奏家的「地方風味」
本月來訪的國際古典明星以三位弦樂獨奏家最為耀眼,而且也大都「忠於」地方風味:法國的杜梅有別於德奧和東歐的厚重嚴肅,帶來浪漫芬芳的音樂氣質。美國的希拉蕊‧韓,無疑承續了美式明亮、爽朗而戲劇化的樂風。俄羅斯女大提琴家顧德曼,嚴謹無華,有西伯利亞農婦的膂力和風霜。三人都帶來奏鳴曲等室內曲目。 朱宗慶打擊樂團長年首席吳珮菁推出獨奏會,她的一雙纖手可以打出震聾發聵的動態,更有獨樹一幟的舞台丰采。來自花蓮的隆信真、隆愛真曾贏得一九九七年艾利斯雙鋼琴大賽首獎,難得返鄉巡演,值得期待。 民樂方面,有在台灣很罕見的首屆「台北笛管藝術節」,網羅兩岸吹管夢幻組合,如詹永明、戴亞、王次恆、杜如松、王高林、胡天泉、郝玉琪等。加上胡炳旭指揮台北市國、瞿春泉指揮實驗國樂團,堪稱歷史盛會不為過。 此外,「黑盒子講座音樂會-台北」找來創作歌手林強談音樂與文化中的台北。這是實驗劇場的突破製作,台北的聲音本來就不該只在學院派身上。台大迴廊咖啡館的「歌仔戲飆爵士」,由爵士人啟彬凱雅夫妻檔,顛覆唐美雲與劉文亮的歌仔戲。認真的電影學者藍祖蔚策畫,認真的電影作曲家史擷詠操作,再由認真的江靖波帶領樂興之時管絃樂團,使「華語電影一百年音樂會」應比同類節目有聽頭。最後,創意不服老的杜黑推出愛樂劇工廠年度音樂劇《天堂王國》,改編自蘇利文《天皇》,這是筆者必到的節目。
-
達人推薦
台灣樂壇兩大才子指揮馬勒,萬不能錯過!
台灣樂壇兩大才子指揮NSO的馬勒,是萬不能錯過的節目。呂紹嘉具有一種宛如解謎般的剖析力,加上操縱裕如的鋪陳手法,由他詮釋極度深沈的馬勒第九,無疑是百年難逢的天作之合。簡文彬隨後指揮未完成的馬勒第十,恰是極好的對照組,搭配新秀林玟君的帕格尼尼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亦有聽頭。 銅管五重奏由最豪爽的五種樂器組成,又發源在粗獷的北美,無疑是近代最陽光的音樂表演。加拿大銅管五重奏又以百變面孔和詼諧搞笑、精緻緊密的合奏贏得舉世喜愛,此次帶來古典和爵士曲目,建議「年後緊張症候群」的上班族欣賞。另一個已經紅火的跨界巨星陳美,不必我多介紹。在此帶上一筆是因為,這類演奏家中,她是少數鎮得住樂評人的練家子,又有天生舞台表演才華,紅得合乎天理。 雖然只有一水之隔,法式和英式音樂劇氣質極大不同。總的來說,法國人的想像力稍微比英國人脫框,浪漫的民族性使音樂顯得更華麗而濃豔,更接近從戲劇衍生的「幻想曲」。無論如何,我認為本劇是音樂劇迷不容錯過的法系代表作。最後,國光劇團創新之作《三個人兒兩盞燈》、雲門重演《紅樓夢》也會是我的必賞節目。
-
達人推薦
錢南章是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
三月份的節目非常豐富,首先就管弦樂來說,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是首選。我很不願意湊熱鬧,但是布隆斯泰特和布商大廈確是少數我誠心尊敬的組合。呂紹嘉的每場音樂會都值得用紅筆圈下來備忘,他的演奏紮實而發人深省,有心人不妨比較他和萊比錫的兩個版本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而老呂的雷斯匹基《羅馬之松》也保證刷亮聽眾耳朵。 作曲家發表會方面,錢南章是絕少數我認為值得一聽的台灣當代作曲家,他的作品兼具樸實內斂的才華與堅實的技術底子,和聽眾間進行一種智性的對話。這次「一棵開花的樹」發表會,我也想聽聽怎麼開法。本土音樂家方面,我推薦「拉縴人」男聲合唱團音樂會和吳天心小提琴獨奏會。拉縴人本是成功高中校友團,這樣的業餘團體如何能經營得這麼好、水準如何維持得這麼高,確是奇蹟,值得觀摩。出身宜蘭的吳天心上次和北市交合作維尼奧夫斯基,雖未成熟但可見潛力,是個傑出新秀。 傳統節目方面,我對亦宛然掌中劇團《驚見虹霓關》和漢唐樂府《新荔鏡記》有相當的期待,這兩個團體都默默為傳統創新做謹慎而前瞻的嚐試,這次亦宛然的跨界幅度將會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