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 「打」開約翰.凱吉的搞怪音樂盒!
1002打擊樂團 展演當代大師的創意巧思
當代音樂大師約翰.凱吉的搞怪創意,難得有機會在台灣被「聽」見!由一群年輕打擊樂家組成的1002打擊樂團,將要把約翰.凱吉知名的發明「預置鋼琴」搬上舞台,讓你聽到各種奇想妙聞的聲響,與「破壞王」超乎想像的樂思。
-
焦點專題 Focus 夏日爵士盛宴 首度端出「台灣菜」!
三團輪番上陣 飆灑台式搖擺活力
跟美國、日本、歐洲這些爵士傳統悠久的地方比較起來,台灣的市場規模跟聽眾接受的程度,都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整個社會提供給爵士樂的資源,可以說少得可憐。然而,即使在這艱困環境之下,長久以來,還是有許多樂手非常認真地投入爵士樂的演出與創作。今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也特意安排了三場本地樂手的演出,分別是黃瑞豐爵士五重奏、GJO搖擺爵士大樂團、啟彬與凱雅,讓觀眾一覽屬於台灣本土的爵士活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搪瓷娃娃」到「悲愴大師」
柴可夫斯基害羞而敏感的個性,讓他在大眾面前容易神經緊張。而因為從小就表現出高度的神經質與想像力,對於週遭的人、事、物有異於常人的感受,他的家庭教師芳妮便曾說他是個「搪瓷娃娃」。而這憂鬱的特質卻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特色,使得他的音樂更直接地撼動聽者們的心,進而以「悲愴大師」的名號取而代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是「俄國味太濃」,還是「俄國味不夠」?
柴可夫斯基的功績,以交響曲和芭蕾音樂最為顯著。他的交響曲,不但脫離了魯賓斯坦那種德國浪漫派,更發展出獨特戲劇性的內容。其中即可見西歐音樂傳統轉化成俄羅斯形象的衍生。芭蕾音樂方面,則具有國民樂派所謂追求的敘述性。不過其音樂的根基,始終還是留在俄羅斯風味上。即使他是所謂的西歐派,但也絕非「非俄羅斯」的作曲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流行音樂劇/台灣篇
創作人說話 音樂劇作曲家 櫻井弘二
久居台灣的日籍作曲家櫻井弘二,從參與歌手專輯、樂團Keyboard表演等,一直到與張雨生合作《吻我吧娜娜》開始,塑造出中文音樂劇歷史上的第一個搖滾音樂劇。他的作品包括了《Email情人》、《莫札特謀殺案》、《東方搖滾仲夏夜》、《胡桃鉗》、《銀河鐵道の夜》熱鬧、緊湊、細膩、多變的創作或編曲巧妙地統一了不同風格的歌曲,深厚的搖滾與爵士基礎,使得音樂益發輕快、摩登與深度。 「只有音樂好聽,不算是成功的音樂劇!」 櫻井弘二認為「不管任何類型的音樂,要有人聽才是重點,不能只是自己滿意就好!」流行音樂也好,音樂劇也好,都必須針對聽眾需求來設計音樂,也不能說流行音樂就是比古典音樂簡單或低級。創作上,繁複的拍子在音樂劇裡較易被使用,例如七拍子的不平衡可創造出特殊的肢體動作,但即使在張雨生的〈口是心非〉曾出現,台灣流行音樂裡還是較少接受與使用七拍子。 群眾對流行音樂的接受度高,加上舞台劇市場,理論上會是個很好的結合。但在台灣,多數流行音樂創作者投身音樂劇,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無法配合戲劇的演出。櫻井說:「只有音樂好聽,不算是成功的音樂劇!」音樂劇的表演,應該是以整體為考量,不是每首單曲好聽即可!如果以每首單曲作為出發點來寫曲子,會變得太過零碎,沒有整體感。創作時要考慮的不是只有音符、和聲、旋律,還有更多其他因素。如他發現「學舞蹈與學音樂的人,對拍子的感受是有差別的!」刻意製造的一個重拍,可將舞蹈動作襯托得非常漂亮,但在純音樂的表現上,其實不一定需要這個重拍。 對創作者來說,台灣有很多機會與可能性 櫻井說,這十年來,硬體設備也進步不少,樂器編制也已達到接近百老匯的水準。在音樂風格上,國外音樂劇對我們來說是好的刺激、好的教材,但台灣獨特的文化背景是相當可貴;如唱法、旋律與語言聲韻都有自己的特色。雖然台灣的歌詞還有進步的空間,但從《吻我吧娜娜》加上中文與搖滾,《東方搖滾仲夏夜》配置琵琶與笛子,到後來注入拉丁、原住民等元素,變化愈來愈多。 櫻井認為,台灣雖然不大,但還是有這麼多單位在努力創作音樂劇,是非常可喜的。他說,香港音樂人鮑比達曾表示會過來台灣從事創作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台灣會製作這麼多
-
親子新訊
一場結合魔法、芭蕾的童話音樂饗宴!
如何在時空限制的音樂會裡,幫孩子們搭造一個無限夢想的天空? 市民管樂團的暑期兒童音樂會「小小市民の音樂會」演出,將以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樂曲《龍貓》、《迪士尼卡通組曲》開場,在《白雪公主組曲》中,主持人曾智寧將藉由樂曲的進行來介紹各種樂器,讓人清楚地聽到樂器所發出的聲響。接下來的《哆啦A夢的日記》有真人演出的音樂劇,在新編的〈El Cumbanchero〉樂曲中,更搭配變臉藝術及大型幻術演出。下半場的幾首舞曲裡,則可同時欣賞仙子、俄羅斯、中國、阿拉伯等娃娃,隨著音樂展現芭蕾舞之美。最後的兒童組曲〈小毛驢/只要我長大/太湖船/造飛機/火車快飛〉,將運用現場贈送的打擊小樂器,與台下交流互動,讓孩子在童話故事裡體驗音樂、舞蹈與魔法的世界!(李秋玫)
-
音樂新訊
不只遊行助興,樂旗表演登上藝術殿堂
活潑、微妙、瞬息萬變的元素世界裡,存在著許多可能,元素間不經意地相遇,且有條件下就會形成一場精采、美麗的互動,有時卻也伴隨著爆炸性的危機。 台北樂府樂旗藝術團為台灣第一個登記立案,也是唯一由銅管、打擊、與視覺表演組結合的樂旗表演團體。樂旗屬於一種體育性的音樂活動,團員除了具備樂器演奏水準與旗槍舞蹈能力,更需配合專業性的行進技巧與隊形變化觀念,達成視聽饗宴的藝術價值。儘管國人對於樂旗表演不甚熟悉,但在這群來自全國大專院校菁英分子的努力下,不僅已獲得觀眾支持,更多次贏得國際殊榮。為了樹立學生樂旗隊的觀摩對象與提供創意,樂府的表演型態不再局限於慶典遊行時助興熱鬧的角色,而從室外表演轉型至室內。本次更以化學的理念,搭配聲光呈現各種令人驚異的變化!(李秋玫)
-
音樂新訊
師出名門的音樂界「台灣之光」!
除了王建民,知道另類的台灣之光嗎?今年獲選的兩廳院樂壇新秀們,不僅師事名師、經過名校嚴格訓練,在國際賽事中更擁有亮眼成績,堪為國人榮耀!繼豎琴、打擊、單簧管、吉他深獲好評的演出後,七月份上場的幾位新秀,也即將在演奏廳演出壓軸曲目。 目前就讀新英格蘭音樂院博士班的中提琴家莊孟勳,師事不久前曾訪台演出的知名中提琴家卡許卡湘,並曾獲新英格蘭室內樂協會所舉辦之國際室內樂大賽首獎。此次演出將帶來大家耳熟能詳的中提琴作品,包括舒曼生動浪漫又溫柔恬靜的童話繪本、亨德密特結合了古典到現在的音樂風格的奏鳴曲、海頓的嬉遊曲與拉赫曼尼諾夫的奏鳴曲。 薩克斯風演奏家吳志桓目前正攻讀伊士曼音樂院演奏博士。二○○四年贏得伊士曼音樂院薩克斯風協奏曲冠軍並與伊士曼音樂院交響樂團演出。演出曲目中,史沃茲的《克羅諾斯》彷如描述薩克斯手在演奏一些激烈的樂段時的動作,前後段展現技巧的快速音群與富張力的中段慢板,充分展現薩克斯風的豐富音色與靈活技巧。由吳志桓本人改編聖桑的雙簧管奏鳴曲,更能讓聽眾見識薩克斯風最古典的聲音。 分別取得寇蒂斯音樂學院學士學位及茱莉亞音樂學院碩士文憑的豎琴家梁嘉芫,目前榮獲美國Fulbright Award以全額獎學金至德國柏林與大師 Maria Graf深造研修。帶來的曲目中,包含享有「豎琴界的李斯特」之稱、為豎琴浪漫派音樂代表的奧佛斯作品,法國作曲家皮爾尼作品39的協奏曲,顧利第融合民謠風格的巴斯克舞曲等優美旋律及華麗炫技的演奏。(李秋玫)
-
音樂 再度訪台 將演奏全新專輯作品
約夏.貝爾 愛運動的小提琴天才
熱愛運動、俊帥輕切的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將與長年合作搭檔、英國知名鋼琴家賽門.慕利岡再度訪台,除了帶來貝多芬與聖桑小提琴奏鳴曲,也特別帶來美國作曲家Meyer為他所量身譜曲、甫於今年初發表的小提琴新作。
-
音樂 2007台北愛樂夏日音樂節
人聲饗宴 揮灑一夏清涼!
「台北愛樂夏日音樂節」本屆展演將縱橫南北,為期一週的音樂節可說是全方位的規劃,音樂會的節目內容豐富多樣,邀請到阿卡貝拉特快車、菲律賓聖多瑪斯合唱團、棉花俱樂部爵士樂團等知名國際人聲團體,且在兼具藝文推廣的同時,也為愛樂者提供進修的機會。
-
音樂 辜偉甫、呂泉生攜手創團 奠定台灣兒童合唱根基
慶祝走過半世紀 「榮星人」重聚歡唱
榮星合唱團自一九五七年由辜偉甫與呂泉生創立,以嚴謹的音樂教育及合唱技巧聞名海內外。而今走過五十年,為台灣孕育了許多音樂人才,一代代的「榮星人」更在世界各地開花散葉,成為一股團結凝聚的文化力量。今年他們將重聚歡唱,以兩場音樂會慶祝榮星合唱團的五十大壽。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大熔爐 鑄造法蘭西奇蹟
相較於英美音樂劇,法式音樂劇的發展(spectacle musicale)要來得短暫許多。「音樂劇」這個樣式對於法國來講,算是個外來文化,但在一九八、九○年代的迅速竄起,也成為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之外,另一個吸引目光的焦點。雖然嚴格說來,法國流行商業音樂劇並不如英美般的成熟,但在不盲從流行熱潮下,倒有堅持自我風味的新耳目!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輕鬆口吻嚴謹態度 播灑音樂種子
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ABQ)的訪台,在古典音樂界裡刮起了一陣旋風。其極盡完美的演出卻又即將解散的訊息,令樂迷們既讚嘆又不捨。尤其是最後在舞台上增設座位的首例也引起紛紛議論。在這樂迷們引頸企望卻也意猶未盡的音樂會背後,所給予音樂學子們直接與最深刻影響的,該算是大師班的精采教學!
-
音樂
走上「絲綢之路」 匠心獨具的每一步
怎樣在有限的音樂廳裡伴隨著音樂帶領觀眾穿梭時空?NCO所開闢的「情境式音樂會」從曲目的安排、舞台的設計、演員的服裝到戲劇的設計等,不僅充滿了用心,更顯現著令人欣喜的野心!
-
專題
黃韻真、「弟弟」與其他的狗兒們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號演奏家黃韻真,這輩子與動物分外有緣,不是在路上撿動物救動物,就是為動物治療花一大筆錢林林總總,讓人聽得驚嘆直問怎麼會這樣,黃韻真卻說出了個令人無以反駁的答案:「你知道法國號嘛,以前稱為獵號,就是打獵用的!我上輩子一定是個獵人,我欠動物的債!所以我是個到現在都還是在還債的獵人!」
-
藝@CD
為金曲獎增光的演奏錄音
得獎的這片由上揚出版發行的《莫札特鋼琴作品集》,是二○○六莫札特年的紀念專輯,陳必先的錄音作品不少,卻是首次在台灣出版發行。雖以當代曲目聞名國際樂壇,陳必先的古典曲目想必許多親聆過現場的觀眾,對她紮實、深刻的音樂語言記憶猶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合作說源頭
藝術國度「一見鍾情」 盼給人夢想渴望
這是萌荷舞團繼一九九八年之後第二次訪台,他們以雙人編舞合作方式,創作出新混合形式表演,創作歷程令人好奇。 艾維爾在一九八一年與蒙塔沃相遇,兩人合作持續至今。艾維爾說:「我們兩人可說是一見鍾情──純粹是藝術合作!」 艾維爾從小學習體操和古典舞蹈訓練,科班舞者出身;蒙塔沃起初學舞蹈,則是因為舞蹈教室裡有很多女生,後來因緣際會遇到一名懂得適時開發舞者內在能力的老師,才立訂志向要當編舞家。艾維爾說:「約瑟受的是德式現代舞訓練,和我的古典舞蹈學習歷程全然不同。我認識他時,他開始試著編舞,而他不只和相同的舞者合作,也找有不同舞蹈基礎的舞者。他在那時已開始嘗試突破界線。」 「我們很快成為有默契的合作伙伴,說來在藝術上真是一見鍾情」。所以兩人初識時,相異點竟不亞於相似之處,艾維爾說:「我們接著花了四年時間,才漸摸索出兩人創作模式」 艾維爾在舞蹈之外,開展學習領域,學習默劇、嘻哈舞。另外,二人都對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感興趣,對打破不同創作界線有共識。艾維爾說:「達達主義在形式、內容組合上,突破一般人的習慣,讓戲劇、詩、舞蹈、聲音表演等不同創作形式理得異質性自由交錯混合,釋放創作自由。」 而負責舞蹈作品裡影像概念創作的蒙塔沃大量使用變形隱喻,在《拉摩的異想世界》裡的影像呈現像是個動物狂歡節,他表示,人的內在都有動物的成分,不同動物代表人不同個性。動物顯示歡愉、動物野性又像都會舞蹈動作富含攻擊性。 比起艾維爾像個老師似的理性說明方式,蒙塔沃顯得一脈輕鬆,不使用哲學字眼,但柔軟的話語中透露哲思,笑容和眼光則又太甜。 針對創作雙人組的關係,艾維爾說:「我們二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我已不知道我們是因為處得好,所以選擇一起工作,還是因為我們是工作伙伴,所以處得好」。蒙塔沃一旁說:「她先是我的舞者、助理、合作伙伴,現在跟我一起主持舞團,我看,以後我大概會變成她的助理。」 結合學院和通俗 二人從一九九○年代起使用巴洛克音樂創作舞作,巴洛克對他們來說代表什麼?蒙塔沃說:「十七、十八世紀時的巴洛克是混合藝術概念,內容多樣,其間甚至不一致。後來廣泛影響藝術、文化、建築等不同領域。」艾維爾說:「巴洛克本質是寬厚包容、情感洋溢,
-
親子新訊
管風琴巨人 演出童話妙境
虎姑婆、咒語、青蛙、奇怪的音樂聲響這些孩子們童話故事中的傳說就要隨著音樂,在舞台上真實展現! 兩廳院管風琴親子音樂會在六月底即將再度上演,此次受邀演出的,除了擔當重任的管風琴家張沛倫之外,還邀請了鋼琴家盧易之、豎琴家管伊文、大提琴家翁千琇、雙簧管演奏家洪千智四位曾經入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的好手,配合「一元布偶劇團」的演出,在整個故事架構的編排上,呈現多元化的效果,吸引孩子跟家長的目光。 藉由編導董維琇的精心安排,在故事的進行中將管風琴從前身、演變、發聲原理,到遇見管風琴大師巴赫、介紹曲目與手腳並用的演奏方式做串連。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輕鬆的接收豐富的音樂訊息!跟著變成老巫婆的少女「甜甜」、變成青蛙的「郝大方」和「郝曉莉」,透過主角的冒險,以拼圖的方式一起解開「音樂的秘密」!(李秋玫)
-
音樂新訊
國樂曲目展新聲 秀出台灣各族群特色
為了鼓勵台灣作曲家投入國樂創作,並且促進台灣本土風格作品的演出,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在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贊助下,舉辦「2007國樂創作聯合發表會」。 本次發表會以音樂會形式呈現,各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發表由中華民國國樂學會委託朱雲嵩、李英、范光治、郭哲誠、陳中申、黃永漳、鄭榮興、蘇文慶共八位作曲家或音樂家,譜寫具有台灣各族群特色及生活風情的國樂新作。第二部分則是發表二○○六年國際國樂小合奏觀摩賽之創作得獎作品,包括劉至軒的《水雲間》、何立仁的《玉山新調》、倪珩均、周靖安的《乞食調》等三首樂曲。音樂會的演出由台北市立國樂團以八十人組成的大型國樂團擔任。除了發表曲目提供各級學校國樂社團使用,並為其作示範演出,落實推廣教育使命。(李秋玫)
-
音樂新訊
戲舞加持 傳統擊樂讓你不陌生
一向以戲劇演出為主軸的國家劇院實驗劇場,即將上演一場以音樂為中心的節目,這是小巨人絲竹樂團所主辦的青年演奏家系列,由郭以芯演出的「舞擊線.擊樂音樂劇場」。節目名稱的意義就是:就是從擊樂出發,結合舞蹈、戲劇演出,延伸出無限的線條。 選擇實驗劇場演出音樂類型的節目,是因為可以藉由燈光、舞台,來表現其戲劇性的效果。有別於一般單純演奏的音樂會,這個製作要以說故事和戲劇演出的方式,將編織的畫面與擊樂相銜接,在演奏時也以舞蹈作為串場。從樂曲《老虎磨牙》、《夜之舞》、《花打》等內容所衍生出來小女孩的夢、虎姑婆的傳說等等,從演出的曲目中發展出更多的想像空間以及可能性,將各地的傳統擊樂以平易近人、簡單明瞭的方式介紹給觀眾。(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