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風樂坊與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將擔綱此次「傾聽二十一世紀—臺灣新銳作曲家聯展」的演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音樂 東方哲思靈動入樂 跨界取材意象豐富

台灣新銳作曲家 探尋世紀之聲

「傾聽二十一世紀—臺灣新銳作曲家聯展」所呈現的,是一群從二十到四十歲不等的新生代作曲家,在近年來獲獎及國內外委託創作深獲好評的作品。寫景、寫意、寫情之中,更包括了東方傳統的哲思與情懷。而跨領域的跨領域的運用在幾首樂曲中也可見端倪,不管是繪畫與文學,都成為作曲家取材的靈感來源。

「傾聽二十一世紀—臺灣新銳作曲家聯展」所呈現的,是一群從二十到四十歲不等的新生代作曲家,在近年來獲獎及國內外委託創作深獲好評的作品。寫景、寫意、寫情之中,更包括了東方傳統的哲思與情懷。而跨領域的跨領域的運用在幾首樂曲中也可見端倪,不管是繪畫與文學,都成為作曲家取材的靈感來源。

傾聽21世紀—臺灣新銳作曲家聯展

10/26    7: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音樂的欣賞從二十世紀起,已經不是那種以優美協和的旋律取悅耳朵、刺激感官就可以滿足觀眾的需求。作曲家以其理念與構思為中心,賦予音樂作品特有的靈魂,早已使音樂創作昇華為思想的一部分。在向外尋求更多音樂素材的同時,作曲家們,其實也和所有的類型的藝術家一樣,正在用音樂記錄下他們眼中所看到的一切,反映出心裡所思索的疑惑及突顯社會中面臨的困頓。雖說好的作品是經過時間的淬練才愈顯得出它的偉大,雖說西方音樂強勢的洪流總是備受期待,但在本土激起的小浪花,依舊以他們特有的活力和創意,在國內外舞台上一齊發「聲」。

東方哲思的音聲演出

將於十月下旬演出的「傾聽二十一世紀—臺灣新銳作曲家聯展」所呈現的,是一群從二十到四十歲不等的新生代作曲家,在近年來獲獎及國內外委託創作深獲好評的作品。寫景、寫意、寫情之中,更包括了東方傳統的哲思與情懷。樂曲中最能表現佛教與異域風味的,莫過於傳統樂器的音效;陸橒靈感來自莫高窟飛天的《婆娑》和董昭民從《廟中百態》所延續的《睡佛百姿》,同樣使用絲竹與擊樂演奏來探求宗教性的聯想。趙菁文從莊子《齊物論》的二元對立中尋找是非與黑白、永恆與無常的界限,所使用的是傳統的古箏、西洋的提琴和現代電子音樂三方並置的手法,表現天籟、人籟、地籟,似風吹過千萬種自然界的竅孔,使其發生、循環、靜止。而同樣採用傳統樂器的李元貞,在《間奏曲:參》則將罕於合奏的古琴,與十件西洋樂器巧妙融合,就像作曲家所言:「藉著不同形象的演化與生滅,純化心靈、遁入寧靜之中。」

音樂與繪畫、文學的共鳴激盪

跨領域的運用在幾首樂曲中也可見端倪。林桂如藉著傅抱石水墨畫冊展現難以言喻的心靈感受,呈現非黑、非白的絕對與畫中細膩的灰階與層次差異。音樂與繪畫、視覺與聽覺的相互輝映,在此曲展露無遺。而音樂與文學,在連憲生將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荷內.夏爾(Réné Char)的詩作《難以忍受的單純》轉化為音樂之後,異鄉的寂寥也變成了「意識與潛意識、夢與現實的虛實交織,探討我與他者、愛情與友誼關係」的會心之作。

由李春峰、江靖波指揮,采風樂坊等三個團體演奏,加上音樂學者羅基敏的演前導聆,與作曲家們曲間的創作理念與欣賞指引解說,讓音樂會不僅止於聆聽,而能有更深遠的意境領悟。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