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音樂
讀我們的詩 唱我們的歌
1987年台灣解嚴,各種語言與詩作的多樣性迅速發展,也間接促使台灣本土當代藝術歌曲的創作。長期關注中文當代藝術歌曲發展、為現代詩奉獻心力的鋼琴家葉青青有鑑於此,從2014年起便開始舉辦音樂會,將現代詩與台灣作曲家的音樂創作相連接,親自以鋼琴伴奏演出。葉青青說:「我們有那麼多種語言,我希望觀眾的接觸不要那麼單一化,能在音樂會中體會其中的不同。」 辦過詩人洛夫、向陽、席慕蓉、陳義芝的作品並委託音樂創作,同時也打造過作曲家錢南章、賴德和的專場音樂會,今年她選擇以詩人路寒袖的作品,舉辦「講予全世界聽路寒袖詩選歌樂創作」音樂會。事實上,路寒袖本人也長期致力於現代詩的推廣,他認為「『雅』與『俗』並非涇渭分明的,」為了讓詩保有詩質,又能琅琅上口,因此提出「台灣雅歌」的概念,並且努力實踐。他表示:「截至目前為止,被譜成各類歌曲的作品已超過百首,其中有多首作品先是以流行歌問世,後來又被音樂家譜成了藝術歌曲,證明了以上的論點。」 本場音樂會委託了3位作曲家以路寒袖的詩作入樂陳瓊瑜重新譜寫鳳飛飛演唱過的同名詩作〈思念的歌〉及〈因為想你〉;陳欣蕾的〈針〉描繪祖母透過一根針,縫補/奉獻家族的世世代代、〈三月嗩吶〉敘述台灣對媽祖的信仰;錢善華創作的〈台灣〉是台灣這塊土地上音樂逐漸豐富的過程,也帶有作曲家一輩子研究南島音樂的影子,〈布袋戲組曲〉則是他幼年的聲音記憶,葉青青說:「錢老師學校旁就有宮廟,每天放學經過就在那裡看戲。看到這組詩,就覺得童年回來了!」 除了委託創作,更精選賴德和、游昌發、李和莆、潘皇龍所譜寫的8首作品。尤其賴德和所創,訴說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原配陳茶的心境〈寫佇雲頂的名〉,以及書寫鶼鰈情深的〈畫眉〉,歌詞都曾榮獲多屆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與金鼎獎最佳作詞獎。 此次的演出者有女高音李葭儀、林孟君、黃莉錦及男高音林義偉,加上主持人車炎江的音樂導聆。葉青青笑著說,做完這場音樂會後,「委託創作會休息一兩年。」一來是等待作品的累積,二來是找機會將舊作重新上演。因為推廣並不是一味地委託創作,並且只演一次,而是要不斷地由不同的音樂家做各式各樣的詮釋。「要成為跟西洋古典音樂一樣的經典,就是要讓觀眾持續地聽到。」她也堅信:「每位演奏者消化當代音樂都可以像古典經典作品的話,台灣的委託創作未
-
音樂
三場音樂會 為NSO樂季尾聲點亮煙火
在疫情持續威脅起伏下,各樂團節目安排與國際音樂家往來依舊不易,但在2021/22樂季進入尾聲的此時,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則找到了解決之道,他在記者會中表示,將以音樂節的模式為樂季收尾,「要在這個時刻,以3場音樂會點亮煙火!」 作為「音樂節」的開場,7月16日首先登場的是「準.馬寇爾與NSO理查.史特勞斯之夜」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一開始,將有樂團與北藝大合作選出來的兩首「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作品的世界首演;隨後的主題以法國號為重點,重頭戲是由NSO樂團法國號首席劉宜欣帶來理查.史特勞斯的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而另兩首韋伯《奧伯龍》序曲及理查.史特勞斯的《唐璜》及《狄爾的惡作劇》則非常炫技,在樂曲中,法國號不僅能演奏自己的音樂,也像是與樂團對話,或作為管絃樂團的一分子,展現了各種面向。 原訂在季末壓軸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因疫情延宕了兩年,然馬寇爾仍希望帶領大家進入華格納的音樂世界,因此規劃了以華格納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7月22日「準.馬寇爾的指環旅程」音樂會由馬寇爾率領曾任德國Ulm劇院駐院獨唱歌手、並獲德國《西南日報》選為2016年度歌手的次女高音石易巧,演唱《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前奏曲〉及〈愛之死〉。「第二首《威森東克之歌》也跟《崔斯坦與伊索德》有很強的連結。」馬寇爾認為:「(這首是)當我們在研讀崔斯坦時,必不可缺的作品,因為不管在崔斯坦的和聲架構、音色,已經在此先預習過了。」第3首的歌劇《指環》之旅,則是由馬寇爾將華格納最偉大的作品、長達16小時的《指環》濃縮至50分鐘以內的作品;此曲是他15年前所做的改編,如今正巧能與台灣觀眾分享。 他相當自豪在這個濃縮版樂曲中並未刪除任何音符,而關於改編的模式,馬寇爾則透露:「最重要的是尊重順序,並非跳躍式地更動。當然改編無法包括所有,但每一部作品的精華與元素都存在。不同的段落中有空檔,但我將它巧妙地連接。」此外他更表示:「精華版的好處是,能夠在一個鐘頭內,體會華格納4部作品,長達15、16年創作過程中,管絃樂法與和聲的演進過程。」 7月24日的壓軸為NSO歌劇音樂會《唐懷瑟紐倫堡名歌手》選粹,兩部作品聚焦在華格納如何將合唱這個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關鍵。由將由馬寇爾總監攜手聲樂家群:女高音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上揮棒者的奠基工程
在交響樂團的演奏中,指揮是一位最特別的人物。他是唯一一位不帶樂器的表演者,卻能背對著觀眾,統領樂團的表情速度,激發潛能,讓匯流的音色在各種手勢的引導中蜿蜒暢行。指揮獨特的魔力,在歷史的淬煉下已臻成熟。然而要以相同的模式掌握國樂交響曲,卻仍存在諸多問題。幸而在香港中樂團的高度重視下,以不同角度培育指揮專業,從2011年開始創辦「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歷經2014年、2017年的3屆賽事後,已培育出多位指揮菁英,在香港、台灣、甚至美國等地嶄露頭角。此外,更於2011年舉行首屆「國際中樂指揮高峰論壇」,以多重面向研討中樂指揮的發展與溝通合作討論。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透過音樂 讓歐洲更認識台灣
郭芝苑作品 首度在愛爾蘭發聲
早期,西洋古典音樂雖是透過傳教士作為媒介進入台灣,但真正開始落地生根,則是在19世紀中期之後。日治時期,藉由日本人引入西化音樂教育,為藝術風氣奠基,也影響愛樂者赴日求學。在台灣接觸近代西洋古典音樂之初,前輩作曲家郭芝苑就以其廣泛多元的創作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當時代表人物之一。經過了一個多世紀後,古典音樂在台灣已有相當卓越的成果,不但有優秀的音樂家在海外爭光,樂團也屢屢在巡演中獲得極高評價。此時,該是由台灣反向發聲、讓世界聽見自我特質的時候了。只不過,如何傳遞?又該傳遞什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戲劇
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 上演古代遠距離戀愛
臺北市立國樂團從2017年首創「TCO」劇院後,即以1年歌劇、1年音樂劇的節奏推出新製作。讓更多觀眾藉由精緻的戲劇性表演,進一步成為國樂的愛好者。今年全新規劃的《大畫昭君~觀落雁》,是北市國與全民大劇團的第四度合作,也是劇團中國四大美人系列中的第3部古裝音樂劇作品。
-
藝@書
寫傳,也寫台灣情
林衡哲本業為醫師,但在文化界,卻無人不曉他致力推展藝術、以台灣文化為主體為職志的精神。從年輕時代起,林衡哲即催生「新潮文庫」、引進世界名著開拓讀者眼界,旅美期間創辦了「台灣文庫」出版台灣文化名著與傳記;返台後又創立「望春風出版社」,並於醫界開設人文講座。而身為資深樂迷的他,數十年來也孜孜不倦地推介台灣音樂,結識了知音與戰友作曲家蕭泰然,更在擔任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簡稱TUF)會長期間,催生蕭泰然三首協奏曲,並將濃厚的民族情懷推向國際,在樂壇大放異彩。
-
音樂
首屆衛武營國際音樂節 展現各世代創新樂想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辦的「衛武營國際音樂節」,將從2022年開跑,邀請國際知名的韓國作曲家陳銀淑擔任藝術總監,除了精選從18至21世紀的經典音樂作品外,更有專為本屆音樂節創作的全心作品。8檔共9場的演出,有個人、交響音樂會、電影、即時影像等演出形式,並且齊聚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澳門指揮廖國敏、國內中生代指揮楊智欽及新生代的楊書涵4大指揮,領軍多位頂尖音樂家與樂團,帶來經典至當代的各種面貌。
-
音樂
經典唱段展現名角精采 親炙歷史風華
「談傳統文化,不能不談戲曲。」禪者、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在音樂會「粉墨春秋」的節目冊中,開宗明義地點出了戲曲音樂的重要性。他認為,就台灣所說的國樂型態,可分為「歌樂與器樂」、「說唱音樂」、「戲曲戲劇音樂」、「詩詞音樂」、「宗教音樂」5種類型。主流的國樂著重在器樂演奏上,對歌者的注意力較少。然而傳統根源若沒有與上述類別銜接,將顯得貧瘠。因此,在2022年「傳統藝術季」開幕的第一場,林谷芳擔任策劃製作,邀集了傳統文化的5大劇種,精選最經典的唱段為藝術季揭開序幕。
-
音樂
回望創作六十年 許博允重現自己的經典
新象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多年來以推廣藝術為職志,引介各國表演,並提拔新生代藝術家。同時,他也以作曲家身分譜寫了多部經典創作。今年適逢創作60年,他將以4場音樂會,搭配新編的舞蹈、造型、服裝等,重現《琵琶隨筆》、《心》、《寒食》、《點・線・面・體》、《境》,並且世界首演新作《長笛隨想曲》,獻給長年在藝術、工作、與工作攜手支持的另一半「長笛教母」樊曼儂。
-
音樂 親愛愛樂全台巡演
眺望彩虹的那一方 看到突破自我的力量
位於南投縣仁愛相的仁愛村,居住著賽德克、泰雅及少數的布農族人。山林壑谷環繞的美景,卻暗藏著部落資源的缺乏與教育長期的不足。2008年,王子建與陳珮文夫妻在教職之餘,利用課後時間帶著各種年齡的學生們學習提琴,並且成立「親愛愛樂」絃樂團。今年,他們自己創作作品,集結各年齡層共40位成員,將以「攜手」及《LAWA的彩虹橋》為名展現實力,並且舉辦「為偏鄉多走一里路」音樂會為偏鄉醫療募款。
-
音樂
音樂劇《LPC》回歸 挑戰連演6個月150場
外百老匯史上第二長壽的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下稱《LPC》)去年初版權引進台灣,在PLAYground南村劇場創下35場一票難求的盛況。今年將再度重返,更大膽挑戰連演歷時6個月、超過150場的定目長劇,吸引更多觀眾走入劇場。
-
音樂 網紅雙琴俠
用幽默表現古典音樂的重要
由兩位澳籍台裔的小提琴家組成的網紅搭檔「雙琴俠」,以幽默搞笑風格來展現小提琴與古典音樂的他們,將推出第一次的線上售票演出,內容是兩人加上鋼琴伴奏的簡單組合,但在虛擬的音樂廳裡,他們會利用豐富的道具、燈光,換裝及角色扮演說出古典音樂的重要。他們說:「希望做的是鼓勵人去了解自己、相信與自己愛的東西。在感受深度之外,也希望人們對藝術音樂的想法更開放。」
-
音樂
捌號會所三大計畫 虛實相輔搭建國際鏈結
「當代音樂不是斷代史,它會往前走、也會成為歷史,這是沒辦法切斷的脈絡。」長年致力於當代音樂耕耘的作曲家林芳宜有感於此,於2013年創立民間團隊「捌號會所」時,即以整合國際網絡資源、建立台灣音樂家支持系統為核心,在人才培育、藝術創作與演出製作等面向,皆有優異的成果。疫情期間,團隊即使面臨國際交流的窒礙,仍以音樂錄像、藝術節、展示平台三大計畫,連結線上與實體推動作品的研發、演出,在對台灣觀眾呈現的同時,更藉機推向國際。
-
音樂 跨年、跨界、跨時空
擊樂劇場《木蘭》再突破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35周年的壓軸節目,推出該團經典作品擊樂劇場《木蘭》。睽違5年的4.0的版本歷經不斷突破,象徵著對夢想的追求與提升,在歲末年初之際,將於北中南展開為期3週10場的巡演。
-
音樂 羅西尼經典台中上場 黑白默片風超喜感
《塞維亞理髮師》陪您歡度聖誕
撥散疫情陰霾,迎來歡樂聖誕,臺中國家歌劇院特地推出喜感滿分的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經典《塞維亞理髮師》,由丹麥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授權重製,服裝、布景、道具皆從丹麥直送,飾演男主角費加洛的丁一憲與女主角羅西娜的翁若珮,將在導演馬丁.林博的黑白默片風格中飆速歌唱;歌劇院也同步推出「羅西尼套餐」,讓觀眾一舉體驗作曲家對美聲與美食的獨到品味。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拉縴人深耕澎湖
拉縴人合唱團與澎湖的結緣,起於拉縴人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李曜州,身為澎湖女婿的他,鼓勵團隊與澎湖在地的學校交流,進而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澎湖音樂營,在與當地文化局共同合作、努力下,迄今已10年。從第一屆開始,拉縴人的音樂營每年以不同主題舉辦,並邀知名兒童合唱團師資參與,指導當地的學生與老師,推廣合唱教育,讓離島的美好歌聲,在海天一色之下,愈唱愈響
-
音樂 朱團35周年壓軸音樂會「此時。此刻」
展現前鋒與後盾的團隊能量
吳思珊、何鴻棋、吳珮菁、黃堃儼4位資深團員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一起走過35年,「此時。此刻」音樂會透過樂曲表達最真實的自己。未來,不管碰到多少挫折與困難,他們還要一起走下去。
-
音樂 音樂篇
藝Fun線上之兩場音樂會
文化部近期推出「藝Fun線上舞台計畫」,讓觀眾在家也能親近表演,其中首場是對位室內樂團所推出的「對位尋『樂』趣!」,節目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環繞音場中錄製,將演出柴科夫斯基與韋伯的作品。另一場是次女高音范婷玉推出的「靠近.荀貝格」,在直播與線上同步的場次中,她選擇以作曲家荀貝格不同時期的作品,讓聽眾認識調性與非調性之間的運用及不同的美感轉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舞台與教學 「線上」雙接軌
應臺北藝術大學之邀,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將接下音樂系專任小提琴助理教授一職,而小提琴大師胡乃元也破例將擔任四週的客座講座教授,加上已加入固定師資群的李宜錦及薛志璋,多位縱橫舞台的演奏家將為校園音樂學子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而透過建置線上教學設備,未來也可能跨越時空限制,讓各領域音樂大師線上教學,讓學生不用等到出國留學,也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
音樂 作曲家温隆信掌舵規劃
六堆300音樂節 奏出客家
屏東六堆的客家聚落發展,從康熙60年起算迄今已有300年歷史,為了紀念客家先民開墾的辛勤,並且突顯族群豐碩的文化傳統,作曲家温隆信肩負起藝術總監一職,規劃了「交響六堆心-六堆300 紀念音樂會」系列活動,以交響、爵士、歌曲、舞蹈等呼應台灣多元的社會,並且搭配講座、旅遊等活動以實際感受在地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