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的「東亞樂派論壇」也搭配訪韓行程,移師首爾舉辦。(韓國音樂協會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3韓國行(一)

台韓跨文化交流 從傳統開闢未來蹊徑

側記「第二屆東亞樂派論壇」

管絃樂團起源於歐洲,原為西方文明的產物,是現有古典音樂表演中規模最大的活動。由於國際上許多樂團皆以城市為名,因此出色的管絃樂團,更與偉大的城市相得益彰。隨著時間的推疑,管絃樂團的演出形式逐漸拓展至全球,對當地文化的變革也產生了影響力。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樂團就是一例,以民間的力量追求多元化的挑戰,更在藝術的創新、自主性與彈性上運用其強項撐起一片天地。1985年成立至今38年來,曾踏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廳、甘迺迪中心等場館,演出軌跡除奧地利、美國、日本、韓國之外,更拓及瑞典、芬蘭、捷克等地。2023年12月2日,樂團受邀赴韓參加第40屆「大韓民國音樂節」(Korea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擔綱壓軸演出,在音樂會前一天更舉辦了「第二屆東亞樂派論壇」,成功打響樂團名號外,也增進了兩國的外交關係。

管絃樂團起源於歐洲,原為西方文明的產物,是現有古典音樂表演中規模最大的活動。由於國際上許多樂團皆以城市為名,因此出色的管絃樂團,更與偉大的城市相得益彰。隨著時間的推疑,管絃樂團的演出形式逐漸拓展至全球,對當地文化的變革也產生了影響力。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樂團就是一例,以民間的力量追求多元化的挑戰,更在藝術的創新、自主性與彈性上運用其強項撐起一片天地。1985年成立至今38年來,曾踏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廳、甘迺迪中心等場館,演出軌跡除奧地利、美國、日本、韓國之外,更拓及瑞典、芬蘭、捷克等地。2023年12月2日,樂團受邀赴韓參加第40屆「大韓民國音樂節」(Korea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擔綱壓軸演出,在音樂會前一天更舉辦了「第二屆東亞樂派論壇」,成功打響樂團名號外,也增進了兩國的外交關係。

繼2018年首次受邀代表台灣赴韓國參加「大韓民國音樂節」後,台北愛樂管弦樂團2023年底再度受邀前往該盛會。在5年內連續兩度受邀,並作為壓軸演出獲當地多家媒體報導,在備受肯定之時,也實屬榮耀。而除了音樂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也藉此機會在演出前一天,將樂團所創的「東亞樂派論壇」系列移師韓國,和首爾文化財團、首爾文化藝術論壇、韓國音樂協會共同主辦,假首爾中區首爾市民廳舉行。

「大韓民國音樂節」起源於韓國1975年的光復30周年音樂會,歷經幾度更迭後,逐步演化成為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音樂節。不僅代表著韓國,更透過慶典活動賦予紀念與提升國家聲望的意義。大韓民國音樂協會理事長李哲求(chul Gu Lee)在論壇前的記者會中表示:「『大韓民國國際音樂節』代表著韓國,是一個代表國家和命運的國家級活動。早期由於國民沒有機會到海外欣賞精湛的演出。因此將西方的先進文化和藝術帶進韓國的表演,而今已經發展成東亞最大的國際音樂節,並成為當中的表率。」

由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創辦人賴文福所發起的「東亞樂派論壇」,旨在促進東亞地區的音樂文化交流,此次為樂團舉辦的第二屆(註1),匯聚了台灣、韓國、香港與日本的觀點,期讓這幾個地區共有的音樂美學相互對話。現場以「東亞音樂中的韓國色彩」為副標,由來自台灣的潘皇龍與韓國的李英祖兩位重量級的作曲家,親自發表兩國獨特的音樂創作思維,促進跨文化的溝通。

西方音樂對東方的影響及亞洲當前狀態

首先,韓方的李英祖作為地主國,以“Western Music that Influenced the East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Asia”(暫譯「西方音樂對東方的影響及亞洲當前狀態」)為主題,從自己的創作中分析出韓國傳統元素,並講述過往經驗。他認為西方音樂對東方影響非常大,從西方音樂中,韓國的音樂家在全面學習中得到樂趣,卻也逐漸失去自我的傳統,這種情形若不改變,就會讓接受者成為「文化的從屬與殖民」。

他憶及1975年時,曾被一位老師問到:「韓國音樂很好,但有辦法用西方樂器來演奏嗎?」這是個大哉問,他自忖:我們已經聽了很多西方音樂,未來也將持續下去,那麼如何找到自我,卻是個重要的課題。令人氣餒的是,據他所言,韓國的音樂大學有超過一百家以上,音樂系裡教授著各種人聲與器樂等課程,然而針對韓國音樂的學校卻是一間也沒有……為此他主動學習、思考,並且也嘗試將許多傳統元素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他認為,在現今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交流與合作是必然的趨勢。不僅韓國,台灣、新加坡、日本等各國都同樣有傳統音樂。重要的是必須認知,不管是創作或教學,都要兼顧現代化與主體化的平衡。

發表後,現場聽眾提問:「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傳統,這是台、韓兩國都遇到的問題,對此是否能提出具體解決之道?」李英祖回答:「同時吸取西方優點並保持傳統,在教學上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古典音樂與大眾音樂不一樣,必須藉著教育來學習,因此政府應該讓學生從小接觸傳統音樂。」他舉自己一路學習西洋音樂為例,表示自己初期從未想過認識傳統音樂,直到有此意識後主動到國樂學校學習,才感到大為驚豔,「文化要親身感受才有辦法理解,並不是思考或想像就可以獲得。」因此認為孩子應該多吸收,「要成為文化強國,音樂占了很重要角色。而沒有自我,我們什麼都不是!」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