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
焦點專題 Focus
指揮星光幫2011 華山再論劍
在二十一歲以前就拿下霍洛維茲、濱松、魯賓斯坦三大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世界最年輕的大賽三冠王伽佛利佑克曾說:「拿下第一名的剎那間,我就已經成為過往的歷史。」是的,江山代有人才出,世上沒有永遠的第一名。在二○○八年六月,本刊曾以「指揮星光幫 樂壇聖手誰接棒」為題,選出三位四十歲以下年輕指揮。物換星移,今年六月《留聲機》雜誌推出的十位明日之星中,已經看不到他們列名在內。褪去生澀,尤洛夫斯基、哈丁、杜達美三位「老」將再也不是新星! 那麼,十位人選究竟有哪些?誰又將在下個世代獨領風騷?三位新星換誰做?就讓本刊為您掌握情報、洞燭先機!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 情報首發
《暴風雨》來襲! 透視迪克蘭.唐納倫與他的莎劇表演法
我不斷跟自己說,別再跟莎士比亞搏鬥了,做點別的吧。我想的不是,我必須做另一齣莎劇,我想的是,做些不是莎士比亞的吧!卻還是一直回到莎士比亞。 迪克蘭.唐納倫 一九八一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迪克蘭.唐納倫和尼克.奧門羅,組成「與我同行」劇團。 他們自願性失業,拿政府的救濟金,運用有限的資源作戲,從愛丁堡藝穗節出發,巡迴大小鄉鎮,最終回到倫敦,成功打響名號。 卅年過去,當初的小小劇團,演變成今日享譽全球、與英國國家劇院並列為兩大戲劇機構,並擁有一個俄國子團的國際性團隊。 他們製作冷門古典劇目,也引介當代劇作家的前衛文本,但搬演製作次數最高的劇作家,毫無疑問地是莎士比亞。 幾近空台的舞台設置,簡單有效的物件運用,導演迪克蘭.唐納倫的莎劇,僅憑藉著演員的表演,即讓莎士比亞如同我們的同代人,讓台下的觀眾與他同行。 究竟,迪克蘭.唐納倫的導演秘訣為何,將四百年前的劇本,活生生地在觀眾面前展開,沒有距離?讓我們想見的、已知的莎劇,每每都有我們未曾想過的新角度? 繼《第十二夜》後,迪克蘭.唐納倫的另一齣莎劇製作《暴風與》將在明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上演。趁此機會,本刊帶你一同探索、發現、透視他的莎劇表演法。
-
焦點專題 Focus 評鑑團說
他們心目中的TOP 3
了解十位指揮明日之星的背景之後,本刊也特邀十位具深厚古典音樂背景的指揮、演奏家、樂團經營者、樂評人及音樂學者組成觀察團,分別以評審對象的「樂團掌握」、「樂曲詮釋」、「台風」、「外型」、「親和力」、「台灣熟悉度」與「未來發展潛力」共七個項目分別給分數,並將結果製圖分析,以專業兼具趣味的「戰鬥力指數表」呈現他們的成績。
-
藝視窗 News
第六屆「勞力士創藝師徒計畫」邀林懷民擔任舞蹈類大師
【台灣】 第六屆「勞力士創藝師徒計畫」邀林懷民擔任舞蹈類大師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受邀擔任第六屆「勞力士創藝師徒計畫」舞蹈類大師,在2012/2013年度將指導一位本屆遴選出的年輕編舞者,生徒當選人於明年春天公佈。兩年舉辦一次的「勞力士創藝師徒計畫」創設於2002年,每屆皆由勞力士聘請國際藝壇知名人士至日內瓦開會推舉大師,隨後再邀請五大洲各類專業者組提名委員會,找尋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工作者,再由大師從2至3名候選者中挑選1位徒弟。之後,大師將透過一對一指導把經驗傳承給生徒。 本屆師徒計畫分為六類,其他類的大師還包括:電影類沃爾特.默奇(Walter Murch)、文學類瑪格麗特.愛特伍德(Margaret Atwood)、音樂類吉爾伯托.吉爾(Gilberto Gil)、劇場類巴堤斯.薛侯(Patrice Chereau)及視覺藝術類威廉.肯崔吉(William Kentridge)。 「2012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開始徵件 「2012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提供創作者登上版面的最佳機會,即日起開始徵件至12月15日。為鼓勵初踏入社會及在校的藝術工作者編導創作,國藝會與兩廳院自2008年起合作舉辦「表演藝術新人新視野創作專案」,採公開徵選機制。獲選作品團隊可由國藝會提供製作經費,兩廳院提供場地、舞台及宣傳,預計2012年推出2檔製作,每檔演出3至4場。此次將徵選至多六個未公開發表過的創新劇場作品。詳細相關報名資料及表格,請至國藝會網站「補助廣場」下載,或洽02-27541122分機212。 文建會補助南方演藝團體 歡迎申請 文建會為鼓勵南方表演藝術團體發展及強化其團隊經營與執行能力,提供其演出、製作、宣傳等部分經費補助,凡是經政府立案縣市為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等六個縣市的演藝團體皆符資格。補助項目包含各地巡演、於國際藝術節或專業劇場演出、發表新創或新製作
-
企畫特輯 Special
吉他琴弦輕撥 走上吟遊詩人的奇幻旅程
在十二月的《吟遊詩人的奇幻旅程》音樂會中,輕男高音施宣煌與吉他博士柯懿芳,將以美聲與吉他合奏帶來一場遨遊文藝復興、古典、浪漫時期到近代的跨時代音樂之旅。此次音樂會,將以文藝復興時期魯特琴歌曲作家約翰.道蘭的經典作品作為開場,也將呈現貝多芬、佛瑞、布列頓等作曲家的精采歌曲。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向流行音樂致敬 When Modern Dance meets Pop Music
距今八十年前,島上流傳著這般流行歌曲 阮只知文明時代 社交愛公開 男女雙雙 排做一排 跳道樂道我上蓋愛 彼時,雙雙男女在輕快歌聲中,踩踏青春小鳥的社交舞步,也踩出文明新世代。 戰後移民來到海島,帶來不同的音樂光采 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我的心也碎,我的事也不能做, 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反正腸已斷,我就只能去闖禍。 舞是照樣要跳的,保守年代,照樣把箇恰恰吉魯巴跳得聲色妖嬈。 經濟起飛,國際化滋養了我們的歌舞脾胃 麥可.傑克森的月球漫步、瑪丹娜的性感妝容與強力舞步 召喚出蓄積已久、充滿爆發力的舞動熱情 人們在不同語言的歌曲尋找Hip hop、Jazz的特定節奏 跳出流行的軌跡與身形 長久以來,流行音樂是這樣牽動我們的軀體 舞出自由,也舞出局限 當燈光乍起,一支支熟悉的旋律節奏迴盪在劇院的舞台 我們,將以何種心情、何種目光、何種身體,去回應? 編按:文中所引歌詞曲目依序為〈跳舞時代〉、〈如果沒有你〉。
-
特別企畫 Feature 喜劇,不只是喜劇
「喜劇之王」莫里哀 ╳ 法蘭西戲劇院
莫里哀,舉世聞名的法國喜劇大師,一生寫下卅多部劇作, 從十七世紀至今,帶給無數觀眾歡笑, 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人生其實是悲劇一場。 年輕時,他因為戲劇而放棄繼承父親家業, 卻為劇團負債鋃鐺入獄,甚至被迫離開巴黎,流放民間長達十二年。 重回巴黎後,他雖然獲法王路易十四賞識力挺, 然而因劇作的辛辣嘲諷,揭露社會虛偽黑暗, 屢遭衛道人士指控禁演。 臨終前,他仍愁苦劇團生計抱病上台演出, 最後因肺結核咳血病逝舞台; 死後更因教會反對,葬禮淒涼冷清。 莫里哀將生命的悲劇,化為一幕幕令人捧腹發噱的喜劇, 我們這才懂了,因為人生太苦,所以我們才愛看喜劇 笑,是因為不想哭。 創立至今超過三世紀,被譽為法國古典戲劇神殿的法蘭西戲劇院, 首度抵台,帶來莫里哀的最後一部戲碼《誰真的愛我?》。 這個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劇院,承襲莫里哀劇作的不朽精神, 將為國人重現原汁原味的莫里哀喜劇 詼諧中有嚴肅哲理,笑聲中有無盡嘆息, 原來,喜劇真的不只是喜劇。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讓偏鄉孩子與佛朗明哥零距離
在「財團法人永齡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贊助下,九月底,五百位來自全台各地偏遠學校的中小學生來到國家戲劇院,觀賞來自遙遠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傳奇》彩排,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夫人曾馨瑩老師亦親臨現場,與小朋友們共享美好的藝術體驗。
-
藝視窗 News
舞蹈教育家王玉英教授過世
【台灣】 舞蹈教育家王玉英教授過世 培育無數舞蹈人才的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體育舞蹈系所主任王玉英,因癌症於10月9日過世,消息傳來,舞蹈界一片悼念之聲,而臺灣體育大學舞蹈系則於10月12日至23日在系上進行追思。 王玉英教授為臺灣體育大學舞蹈系之系所主任兼副校長,中國舞等地方民族舞蹈為其專門研究的領域。而長年扶持中台灣的舞蹈學子,在舞蹈教育者與編舞家的蔡麗華手中接下臺灣體育大學舞蹈系的主持工作,並曾擔任臺灣體育大學代理校長一職。此外,身為新竹人的她也是成立卅三年的新竹市欣蕾舞蹈團團長,為舞蹈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的新竹中部地區持續扎根。王玉英教授病故後,她的學生們於Facebook成立專頁「王玉英教授」,舞蹈良師和學生的深厚情誼,從學生們的追憶緬懷中深刻映現。(鄒欣寧) 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 即將抵達終點 結合創意、美學、愛與關懷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經過了五年在台灣各鄉鎮的奔走,終於在今年底即將達成計畫,圓滿地畫下句點。 從2006年的聖誕節前夕啟動,由世界首創專為兒童而辦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是一個完全由民間發起、募款而成的表演活動,目的在讓每個孩子接觸藝術、享受藝術、病感受到藝術的創意與美好。經過1,800個日子、29萬公里的路程、372場次的努力,計畫走遍全台灣319個鄉鎮,在空地、廟口、學校禮堂、封街的馬路上演出。歷經無數的歡笑和感動,也將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最後四場的演出自11月5日起,從新竹、台南、高雄一路演到台北,最後是12月3日在新北市萬里鄉的演出。期待最後的時刻能邀請更多人一起見證歷史,感受成功的喜悅。(李秋玫) 2011臺北詩歌節「詩的小宇宙」 多項展演11月底登場 臺北詩歌節今年的主題為「小宇宙」,將市民的文化生活繪為一張詩的星圖,包含歷史、地域、美學、族群、性別的向度,融合不同感官層次,以不同形式展演。活動以長達七小時的詩歌接力賽「為
-
企畫特輯 Special 二胡+爵士鼓+薩克斯風
NCO團慶音樂會 流行金曲打開新「耳」界
以另類的方式詮釋流行音樂是國樂團近年來的嘗試,也是樂迷們喜愛的模式之一。為慶祝今年的團慶,樂團特地以「金曲夜未眠」為節目名稱,邀請規劃了整場的流行金曲。在指揮蘇文慶的策劃與領軍下,除演奏經典國樂創作之外,還特別邀請知名的二胡演奏家溫金龍、薩克斯風演奏家顏慶賢,以及與樂團合作多次的爵士鼓演奏家黃瑞豐共同合作,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將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
企畫特輯 Special
多國團隊在地精采 淡水處處有藝術
二○一一年的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以「百年好河.藝想淡水夢」為主軸,除延續歷年藝術踩街、《西仔反傳說》環境劇演出斐然的成果,國內外表演團隊更將深入社區、學校與居民、師生進行互動和教學,期待藉由國內外專業表演團隊的展演,以淡水的自然景致、人文風貌為背景,將表演融入淡水各個街頭角落,營造出淡水處處有藝術、處處有驚喜的城市意象。
-
企畫特輯 Special
跨越國界與時空 東西明君舞台相會
與故宮相關特展同步推出的歌劇《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將於十月中在故宮戶外廣場舉行世界首演。這齣歌劇以東西方兩位知名的君主為主角,動員四十五位演員、四十五位樂師和前後台超過上百位演職員的工作團隊,由吳興國執導、許舒亞作曲,吳興國與法國巴洛克聲樂家Jean Franois Novelli分飾康熙大帝與路易十四。
-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灣之光 桃園獻藝
獲得文建會「活化縣市文化中心劇場營運計畫」補助的桃園縣展演中心,在仲夏的環境劇場工作坊、早秋的「百年爵唱秋天聽見鄧雨賢」後,邀請到將傳統鎔鑄出嶄新表演形式的「舞鈴劇場」和「當代傳奇劇場」,前者帶來《奇幻旅程》,後來連演《兄妹串戲》、《李爾在此》等最具代表性、享譽國際的戲碼,並以鼓勵青少年走進劇場的索票專場,以及一般大眾優惠場,持續催生桃園的藝文觀賞人口。 為傳統穿上新衣,驚豔國際代表作 以劇場元素為「扯鈴表演」拓展出多元表演面向的舞鈴劇場,至今已登上卅多國舞台,將這項民俗技藝結合聲光,製造出驚奇繽紛的觀賞經驗。此次,劇團將演出代表作《奇幻旅程》,透過多媒體投影與扯鈴的虛實互動,改變鏡框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三度空間的劇場編排設計,引領觀眾進入超越想像的藝術世界。 而當代傳奇劇場的兩齣戲碼不約而同以演員分飾多角,展現傳統戲曲演員精湛的技巧。《兄妹串戲》以「劇情無厘頭」為主軸,運用年輕人的語彙詮釋京劇經典的橋段、用嘻哈節奏代替京劇數板、用迷你裙皮衣代替傳統戲服,兩位演員在一百分鐘內表演八齣戲、廿個角色,令人對京劇耳目一新。《李爾在此》為當代傳奇劇場復團之作,透過東方京劇身段解構、重組莎翁名劇《李爾王》,吳興國一人獨撐大局分飾十角,不但是當代傳奇劇場受邀出國演出次數最多的劇碼,也是吳興國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 培植觀眾:青少年免費/大眾優惠專場 此外,為了鼓勵青少年與一般民眾走進劇場、認識劇場,桃園縣政府特別推出下午「青少年專場」及晚間「優惠票場」;「青少年專場」針對國中/高中學子,開放憑學生證每人限索兩張票券之入場方案,「優惠票場」則以超低票價(100、200、300元),鼓勵民眾購票欣賞優質演出,藉此吸引民眾觀賞演出,培養潛在藝文消費人口。
-
企畫特輯 Special 兩岸三地表演團隊齊聚高雄
2011正港小劇展 港都戲味濃
「正港小劇展」將讓港都再度散發濃濃戲味,長達一個月的馬拉松式聯演,除了國內優秀的劇團外,更跨國邀請香港、上海團隊共襄盛舉,兩岸三地劇場連線,觀眾不用出遠門,在地就能參與小型戲劇藝術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劇場
最初的戀慕 不斷的情緣
小時候,蔡明亮的家裡開麵館,父母忙不過來,把他交給外公外婆照顧,兄弟姊妹一起玩耍,他則是一個人把童年大部分時間消耗在電影院。 廿歲那年,蔡明亮因為對話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馬來西亞來到台北求學,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他以異鄉人的姿態,一個人咀嚼著疏離與冷漠的都會溫度。 大學畢業後,蔡明亮與班上同學合組「小塢劇場」,發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房間裡的衣櫃》,描述一個失意的男人在房間與自己獨處,因為寂寞而與衣櫃狂想對話。舞台上,只有一個人。 後來,他離開劇場,陸陸續續拍了很多得獎的電影,不過,他的作品卻再也沒有離開那個房間,電影裡的角色,總是毫無交集的孤絕個體,孤獨,成為穿透他的創作與生命的永恆主題。 相隔廿七年,蔡明亮再回到劇場,獨角戲似乎成為唯一能完整表達生命的形式。於是,他帶我們掠過銀幕光影,重新走進那個房間,看著李康生、陸弈靜、楊貴媚三個演員的日常生活切片,一台播放著點歌節目的收音機,播送著李香蘭的老歌〈只有你〉 只有你 你永遠在我心底 只有你 你把我放在心裡 你知道 我受不了痛苦的分離 你知道 我也禁不起相思兩地 只有你只有你 我想你不會把我忘記
-
焦點專題 Focus
2011-2012國際新樂季.古典樂壇趨勢觀察
開季,宣示著樂團一整年的企圖與團隊的向心力!在各大樂團音樂會一場場地舉行之後,眼尖的樂迷們必定發現,許多曲目的安排與國外知名樂團的走向不謀而合,例如經典的貝多芬作品、通俗的音樂挑戰藝術、東西方的交流、新音樂的推出等等。而您可知道,在求新求變的時代中,虛擬科技、野餐音樂會、教堂系列演出、東方市場崛起,都是國外樂團們想出的新花招? 哪些樂團面臨破產?哪些指揮走馬換將?接續著上一期的國內焦點介紹後,讓我們一起綜覽國際樂壇各大樂團新樂季新動向!
-
藝視窗 News 【台灣】
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十月登場
【台灣】 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 十月登場 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的「2011亞太傳統藝術節」至今已邁向第10屆。今年藝術節從10月1日起至10月10日止,以「微笑亞太.歡慶 十載」為主題,邀請10個來自亞太各地區與臺灣本地的藝術團隊及工藝家,包括日本「德島阿波人形淨琉璃劇團」、馬來西亞「沙巴樂舞團」、巴基斯坦「瓜瓦里 樂團」、泰國「曼谷古典樂舞團」、敘利亞「傳統樂舞團」,以及臺灣的「屏東平和部落歌團」、「馬蘭阿美山海原音文化藝術團」、「臺北木偶劇團」、「美濃客 家八音團」,內容包括古謠吟唱、傳統舞蹈、操偶藝術及樂器演奏等。 除舞台表演外,還特地以華麗的「印度傳統婚禮體驗」拉開藝術節序幕。在傳藝中心戲劇館一樓設置的「印度傳統婚禮體驗」,不僅能欣賞印度傳統又花俏的婚禮,更有多款印度傳統服飾免費試穿,感受喜慶氛圍。(李秋玫) 「第六屆蔡瑞月舞蹈節」11月初上演 第 六屆蔡瑞月舞蹈節將在11月4日到7日,於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玫瑰古蹟),登場。今年的舞蹈節以「回到大自然的家系列二──像山一樣思考」為主題,邀集日 本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美國人權舞蹈家埃立歐.波瑪爾舞團、澳洲現代舞先驅伊莉莎白.陶曼等進行跨國演出交流,透過舞蹈藝術的表演,表達對賴以維生的土地 及家園最深刻的省思。其中日本舞大師折田克子,經歷日本311大地震及隨之而來的核災,創作出《生存的居所》;日本大震也啟發了澳洲現代舞創作家陶曼創作 《沙漠新娘II》。透過跨國界的演出交流,帶領觀眾透過舞蹈表演,共同深思人與土地之間唇齒相依的關係。(鄒欣寧) 台灣印度文化節 全台展開 台北印度愛樂中心舉辦的「台灣印度文化節」從九月底展開,為期一個月,從新北市起跑、台北市、台中市再延伸到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戲說百年 百花齊放
為慶祝建國一百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特別以「戲說百年 百花齊放」為主軸,策畫了系列經典好戲的演出,讓歌仔戲、布袋戲等陪伴我們成長的臺灣在地劇種,以及展現臺灣當代豐沛創意能量的現代劇場,輪番帶來具有臺灣精神與內涵的作品。
-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灣歌謠之父 在桃園與世界相遇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為了這場「秋天聽見鄧雨賢」的爵士音樂會,特別邀請「蚱蜢王子」李恕權擔任音樂會藝術總監,以結合地域文化官靈芝、蕭煌奇等台灣歌手與德國明星爵士樂團Triosence合作詮釋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作品的方式,為爵士樂這項西方產物增添濃濃的台灣味。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
文創劇場起跑 四強吸睛NON-STOP
將於十月一日登場的第二屆華山藝術生活節,其中實驗創新補助機制的「文創劇場」系列,精選了四檔作品:台南人劇團連演六小時的終極混亂喜劇《K24》第一季全六集;創作社劇團向扭曲狂亂的社會價值挑釁的《嬉戲:Who-Ga-Sha-Ga》,原舞者歌詠高一生先生一生行誼的《迴夢Lalaksu》,及一當代舞團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作為視覺主概念創作的《W.A.V.E.城市微幅》。讓表演藝術愛好者,盡情體驗台灣表演藝術創作者的生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