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150米的人生可能》
藝@展覽

150米的人生況味

這不是一般的PU跑道,它位於台北的社會住宅,會貫穿三棟大樓的安全門與電梯間,由三個年輕演員擔綱演出、藝術家崔廣宇和導演李鼎合作的十八分鐘電影《150米的人生可能》便在此鋪陳一段隱喻的人生旅程。這是正在崔廣宇個展「惡日常/150米的人生可能」展出的主要作品,還有其他分別在紐約、舊金山、台灣拍攝的典型崔廣宇風格之作,讓我們看到,在日常可能的bug崔廣宇如何在此中找尋突圍的可能。

文字|吳垠慧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藝@CD

民主的絃樂四重奏 經典中揮灑創意

貝多芬的十六首絃樂四重奏是室內樂經典,成軍廿年的艾班絃樂四重奏原本要在樂聖兩百五十年誕辰的今年巡迴世界演出這組作品,可惜因疫情止步,好在有去年底今年初錄製好的七張CD全集,讓樂迷仍能聆賞他們的詮釋與創意。不能錯過的還有成軍半世紀的阿班.貝爾格絃樂四重奏的大全集錄音,不止有貝多芬,總共收錄廿八位作曲家共一百多部作品,讓樂迷聽好聽滿。

文字|歐頭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藝@書

雪落無聲的哀傷情痕

《尋琴者》以情傷為引,尋琴即尋情,彈琴更談情。在書中,郭強生操持節制且簡淨的語言,情緒沉著且飽滿,每個句子都彷彿雪適切落下,冷卻疼痛。他以愛情為覘孔,拉闊情感成像,悠悠敘述哀傷痛悔,每一個字,都是清楚深刻的單音音符,質感靜雅,不躁鬧,氣韻更貼合貫串全書的主題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無言歌〉。

文字|董柏廷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藝@展覽

數位世界的同化者

藝術家鄭先喻以電子裝置、軟體、生物能源實驗裝置的創作為主,內容大多探討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的關係,並以詼諧方式賦予作品生命象徵或存在的意義。近期在台北空總展出的個展「同化者」,鄭先喻透過各種互動式創作,邀請參觀者經此思索科技對人類生活與行為的影響,領略到人們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同時,也需承擔焦慮與不安全感。

文字|吳垠慧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藝@電影

走過疫情空窗 誰來領國片風騷?

因受武漢肺炎疫情,上半年國片數量驟減,半年的國片總票房還不到一億台幣,現在來到後疫情時代,又有哪些國片值得關注?命運曲折、延宕六年終於要上檔的《打噴嚏》,入選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國際競賽的《破處》,電影大師蔡明亮的新作《日子》久違電影院的國片影迷,趁此機會好好支持一下吧!

文字|田國平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藝@書

認識指揮這一行

《大指揮家與古典音樂》作者莫切里雖非眾所周知的一線國際指揮大師,但也是大有來頭,曾指揮過伯恩斯坦作品的首演,灌錄過超過七十張唱片,曾獲得東尼獎、奧立佛獎,以及葛萊美獎、留聲機獎、金音叉獎等。其文筆也頗受肯定,他的這本書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的專業書籍,也不是讓讀者看完此書可以習得指揮技巧的手冊,而是讓讀者認識指揮這一行,滿足讀者的好奇。

文字|吳家恆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藝@展覽

打開犬儒的潘朵拉之盒

「犬儒共和國」位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內的「大使館」,正在展出藝術家姚瑞中的個展,展出作品都與「犬儒共和國」相關其實這個虛擬國度正是姚瑞中個展的名稱,透過四件錄像作品,探討台灣與美、中強國之間複雜曖昧的依存關係。嘲弄、撩撥政治和歷史的底線,是姚瑞中卅多年來一貫的創作特質,他以「犬儒共和國」比喻和台灣一樣曾經被殖民的小國,透過和魔鬼(強權)達成的各種協議,爭取在國際生存的空間。

文字|吳垠慧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藝@電影

大林宣彥 玩弄時空荒謬的魔法大師

疫情趨緩後,各種展演活動也陸續開展,將在六月下旬上陣的台北電影節以日本有「影像魔法師」美稱、甫於四月份辭世的大林宣彥為此次的「導演專題」主角,將推出多部一九八六年之前難得一見的作品,包含其創作初期執導的八厘米及十六厘米實驗短片,與踏入商業影壇推出的邪典電影經典《鬼怪屋》、「尾道三部曲」之前兩部等,讓影迷看到這位在電影中玩弄時空荒謬的大師之創作成長歷程。

文字|田國平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藝@展覽

瘟疫蔓延時,藝起來抗疫

肺炎疫情蔓延之下,多項國內外指標性藝文活動停辦,台灣的美術館、畫廊、藝術博覽會等也陸續調整空間營運及活動辦理措施,只有公辦美術館的展覽部分依照原定計畫執行,部分受疫情影響做了調整,展場僅局部開放,維持低限的展覽動能,另提出強化線上導賞功能的服務。而為維持生計也維持創作能量,英國藝術家馬修.伯羅斯發起「藝術家互助行動」,台灣藝術家王建揚也發起「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期盼攜手前進,即便漫漫暗夜不知終途

文字|吳垠慧
第329期 / 2020年05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藝@書

閱讀劇場的民主與愛

集表演、導演與書寫的能力於一身的法國導演丹尼爾.梅古奇,自述自己的著作《短暫的永恆》「這本書不是一本書。它是一張網、一條穗辮,有時又是一個簡單的拼貼,由別人寫的不同書頁組成。」透過許多的靈光閃現,讓思想與文字自我對話。對梅古奇而言,劇場創作是不斷重新閱讀、重新搬演的過程,透過此書,讀者也體會著劇場開放的空間、留有空間的「閱讀」。

文字|黃馨儀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藝@展覽

在意識斷裂間的slide show

二○一五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的王湘靈,在個展「快要降落的時候」中使用北美館地下樓相鄰的兩個展場,第一展場陳列「快要降落的時候」系列影像,與記憶相關;而在與此空間等大的第二展場裡,則展出聲音裝置《回應》,牆上的投影畫面均為空白,展陳方式與第一展場呈鏡像相對。除了延續之前對個人經驗的探討,她期待在更大的架構下,講述人在當代生活呈現的生命樣貌。

文字|吳垠慧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藝@CD

精采三招 陪您過「貝多芬年」

今年適逢貝多芬兩百五十年誕辰,作為樂迷不能免俗,當然要搜尋市面上精采的相關錄音,以示對樂聖的愛戴之情。在此特為樂迷推出「愛貝三招」,透過尼爾森斯與維也納愛樂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鋼琴家賽伊的卅二首鋼琴奏鳴曲,還有從貝多芬三個創作時期精選出的三CD錄音,你就可以有聽有保佑,安度「貝多芬年」!

文字|歐頭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藝@書

走進2.5次元 燃燒著野心的舞台劇

「2.5次元舞台劇」是什麼?指的是從知名動漫改編搬上舞台的舞台劇製作,雖然遭到正統舞台劇與動漫原作領域的批評,但介於二次元與三次元兩者之間的中介狀態,或許是雙面刃,卻有非常多值得探討之處。《2.5次元完全解析》一書邀請四位2.5次元的前鋒人物,暢談自身工作領域的甘苦,讓讀者透過這些從業者的熱情,初探這個特別的表演類型。

文字|程皖瑄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藝@展覽

日常中的荒謬 現實中的黑色幽默

長年旅居國外,藝術家黃海欣常帶著外來者的視角觀看生活周遭發生的情景,從中找尋引人遐想或荒謬的視點,以天真童稚的畫風,重新詮釋映射的現實。現正推出她籌備兩年多的個展「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包含「週休二日」、「動物園」等系列,透過粗略梗概的圖像,結合獨特幽默感,記錄當代社會表面勝於實際意義的社會百態,刻畫當中的不安、寂寞、怪異與可笑,像在畫布上演的荒謬劇。

文字|吳垠慧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藝@書

劇場究竟能做什麼?

在雷曼《後現代劇場》出版十五年後,巴梅爾承襲前者論述,書寫《劇場公共領域》,更聚焦劇場的公共性轉變,梳理與探問劇場在當代的可能,並進一步追問:「劇場究竟能做什麼?」指出劇場在公共領域中同時作為對話者、討論對象與傳播者,強調在理性辯證外,因著劇場美學與符號誘發的情感與情緒、進而是舞台嬉鬧的娛樂力量,唯有同時具備此三者,才能更細緻發展藝術/劇場的公共領域概念。

文字|黃馨儀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藝@書

以外人之眼 寫下無法複製的國度與時代

《情熱東京》是伊恩.布魯瑪在一九七○年代生活於日本六年間的回憶。這本書最吸引人之處,除了伊恩銳利的觀察與反思,還有他與各藝術領域的大師們接觸往來的故事,包含電影導演、攝影師、劇場編導、舞踏編導、詩人、小說家、漫畫家、音樂家等,皆是開創當今日本藝術、文學及劇場的風雲要角。

文字|沈亮慧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
藝@展覽

夜裡的更衣間

正在双方藝廊展出的兩檔個展廖建忠的「更衣間裡的蛇」與陳萬仁的「夜太美」,各自以極度仿真的手作和無限制的影像迴圈,打造出具遮蔽、曖昧與促狹的想像趣味。廖建忠在每一個仿真的動作中,展現創作者身體介入的強大力量,陳萬仁的影像則是創造出一個時間失能的空間,呈現身體在數位技術環境中被符號化、扁平化的處境。

文字|吳垠慧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