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琴者》(木馬出版 提供)
藝@書

雪落無聲的哀傷情痕

《尋琴者》以情傷為引,尋琴即尋情,彈琴更談情。在書中,郭強生操持節制且簡淨的語言,情緒沉著且飽滿,每個句子都彷彿雪適切落下,冷卻疼痛。他以愛情為覘孔,拉闊情感成像,悠悠敘述哀傷痛悔,每一個字,都是清楚深刻的單音音符,質感靜雅,不躁鬧,氣韻更貼合貫串全書的主題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無言歌〉。

《尋琴者》以情傷為引,尋琴即尋情,彈琴更談情。在書中,郭強生操持節制且簡淨的語言,情緒沉著且飽滿,每個句子都彷彿雪適切落下,冷卻疼痛。他以愛情為覘孔,拉闊情感成像,悠悠敘述哀傷痛悔,每一個字,都是清楚深刻的單音音符,質感靜雅,不躁鬧,氣韻更貼合貫串全書的主題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無言歌〉。

從早期《掏出你的手帕》、《作伴》等書寫青春情愛故事的小說,近些年書寫策略捭闔開闊的《夜行之子》、《惑鄉之人》與《斷代》等作品中,小說家郭強生始終不倦膩於書寫愛情,往往是在這主題之間進行主調與變奏的排列組合。及至中篇新作《尋琴者》也同樣以情傷為引,尋琴即尋情,彈琴更談情。大抵以情作為基音其上而生的各種變化,然而《尋琴者》不單單重複以往的路數,企圖以小顯大,明著寫愛情,暗中實是直穿人與人之間的情分與世間的情感。

調音師與鰥夫:生命的清創之旅

全書從已然邁入中年的調音師胡以魯視角出發,娓娓道述通篇故事。擁有過人音樂天分的胡以魯,不施展琴藝,反是以此為底,嫻熟在琴與琴之間調校歪斜、不正、偏離的音律。然而,身為鋼琴修復傷痕的鋼琴醫生,卻其實為了年輕時一場沒有善果的戀情牽絆——曾相信自己能與心儀的音樂家登台四手聯彈,卻發現自己不過是另一人的備用替代品,當在看到音樂家與他共奏的情人親密接觸時,龐然的失落化為憤怒,以螺絲釘刮傷音樂家的史坦威鋼琴。情感疙瘩無法放下,畫在琴身上的一道深痕,更是調音師之後壓抑半生的心靈傷痛的具象化呈現。

藏著痛,中年調音師邁入中年,因緣巧合結識一名鰥夫林桑,並為其亡妻遺留下的史坦威名琴調音,透過琴之為物,兩人的回憶雖各有曲調,卻又交響鳴奏。一方是對亡妻的悼懷,一方是對無疾而終的情感懸念,相互療癒卻又彼此自溺,後來倆人為了二手鋼琴買辦開展合作,前往紐約尋琴,但依然是一場無有結果的約定。

失去一段關係,或許更是另一個轉折開展的新契機。隨劇情開展,故事的主人翁,一邊揣裹執著,一邊刨挖苦的根由,進行一次次清創的旅程。

琴弦與文字:面對痛楚,施以溫柔

過程中林桑梳理並安頓與妻子曾經的回憶,無常留下無解的設題,彷彿繞梁的情感餘音,在世者需用殘生保管漸老的記憶,以致了悟「牽掛本身就是一件費力的事。」而檢閱鋼琴的調音師,在調整琴弦時,每次敲擊,任琴槌撞擊琴弦引發的鳴響,其實都同時也承受著張力的痛,「鋼琴發出的音色是如此悠揚,但鋼琴的本身卻總是承受著巨大拉力的痛苦。」更象徵每回念念不忘時,心底如何次次斲痛。

面對痛楚,郭強生顯得溫柔。他操持節制且簡淨的語言,情緒沉著且飽滿,每個句子都彷彿雪適切落下,冷卻疼痛。作者淡筆深情雕琢場景、人物動作細節,饒有豐富意趣的隱喻聯翩,但凡經歷過世情的讀者,偏能讀出底下千濤浪湧,而這種時也是在見識過繁華與混濁後的歷練餽贈。他以愛情為覘孔,拉闊情感成像,悠悠敘述哀傷痛悔,每一個字,都是清楚深刻的單音音符,質感靜雅,不躁鬧,氣韻更貼合貫串全書的主題曲:拉赫瑪尼諾夫的〈無言歌〉。藏多於露,收多於放,任許多的「不言破」之處,意象滿盈,無聲之處有驚雷。

人間萬般苦,多因一往情深。郭強生再次透過書寫,直面快樂與憂傷、信實與背叛的真相,彷彿一雙隱形的命運手掌,交錯彈按人生黑白琴鍵,讓人得以聽見情感與傷痕底下的真音,藏著福禍相倚,失得共存之理。苦遂昇華成悟。

 

文字|董柏廷 採訪編輯、文字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