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劇(曲)
2022台北新劇團「京劇薈演」 經典戲碼再現
繼去年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編京劇《魔笛》,台北新劇團開春將重現「新老戲」品牌的經典傳統戲碼,5齣充分展現各行當壓箱絕活的精采好戲薈萃於一台。同時,宣告2022年最新一季戲曲線上頻道「酷雲劇場」隆重開播。
-
其他
2022「為你朗讀Ⅷ」新銳劇本甄選
身體氣象館自2005年承接牯嶺街小劇場之營運後,針對小劇場在整體文化脈絡上的影響與軌跡審慎思索,致力推廣前衛的表演藝術、實驗的跨界藝術及創意的形式藝術,並促進時代精神的匯聚、互動、發聲,以期展現真正的文化公共性,具體深化的文化教育。
-
舞蹈
賴翃中全新創作《嶙峋》 尊崇土地、體悟生命
翃舞製作2022年開春第一個作品《嶙峋》,由DI YANG操刀擔任視覺總監,出身時尚雜誌圈的他,將時尚雜誌的概念放入舞蹈演出視覺裡,找出本次演出的代表色及在他眼中舞者身體不同面向的美,揉入視覺呈現中。從強烈且貼切演出主軸的視覺切入,賦予「嶙峋」更深刻的意義,並試圖重新定位舞團的品牌形象。
-
戲劇(曲)
薪傳歌仔戲劇團《昭君.丹青怨》 國家戲劇院經典重現
經典重現,返本開新!改編自歌仔戲內台經典劇目《昭君.丹青怨》,由薪傳歌仔戲劇團藝術總監廖瓊枝口述、戲曲教授蔡欣欣執筆,聚焦於王昭君自繪的三幅丹青畫像,如何左右她一生命運。本戲如同王昭君多舛的命運,曾因疫情二度停演,本次將是第三度「昭君進宮」,本週末在國家戲劇院隆重登場。
-
舞蹈
疫情後浴火重生 舞蹈空間✕東京 鷹影像版《月球水2.0》登陸
舞蹈空間舞團和日本全男舞蹈團體「東京 鷹」暌違12年再度攜手合作,推出影像版《月球水2.0》,將於3月25日至27日於OPENTIX Live線上特映。延續《月球水》概念,影像版以「月」、「球」及「水」的主題創作,突破慣有藝術層面的跨界之作,結合搞笑戲劇的漫畫式演出,運用舞蹈、戲劇、音樂、影像與燈光,創造出一檔台日混血娛樂韻味作
-
戲劇(曲)
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 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
躍演音樂劇團製作的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歷經7年多次劇本修正與演出,佳評如潮,本週末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4場,這部由澎恰恰以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為發想,尚和歌仔戲團長梁越玲編劇,由李哲藝領軍的灣聲樂團現場演奏的作品,將帶給觀眾又甜又酸的都會愛情故事。
-
戲劇(曲)
紙風車30周年大戲《哪吒鬧龍宮》 喚起傳統文化藝術記憶
紙風車劇團將於3月推出全新製作《哪吒鬧龍宮》,2月15日開始會員預購,短短4日2000張票券旋即完售;紙風車再推出加演場次,3月10日中午開賣10分鐘幾乎完售,僅剩零星單一座位,紙風車劇團表示萬分感謝北部觀眾的支持。
-
戲劇(曲)
沙丁龐客劇團《青鳥.尋找真實的幸福》 轉動台灣家庭看見幸福的能力
沙丁龐客劇團今年推出2.0升級版《青鳥.尋找真實的幸福》,為台灣家庭量身打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梅特林克最受歡迎的寓言故事《青鳥》,由台灣當代戲劇小丑教母馬照琪與法國全方位劇場人谷樂熙Luc Ducros 聯手,共同講述如詩如夢、尋找幸福旅程的冒險故事,透過主人翁與夥伴尋找青鳥的過程,學習如何觀看、聆聽、表達;更重要的是學會看清藏在表層底下的真實。
-
其他
以傳統詮釋當代 第35屆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鑼
自1988年開始,臺北市立國樂團(TCO)承辦「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每年春季盛大推出的的藝術盛宴,在今年邁入第35屆。為此,從3月中開始至6月止為期3個多月的時間,即將上檔的節目共計27套、30場次的節目。從室內劇場到藝文廣場包括大型器樂合奏、室內樂、獨奏、戲劇、戲曲、歌唱等不同類型的演出。
-
其他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公布17組入圍名單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公布17組入圍名單,由9位提名觀察人王柏偉、王寶祥、王聖閎、汪俊彥、吳孟軒、吳思鋒、黃大旺、蔡佩桂、龔卓軍經過獨立提名,再經複選會議合議選出入圍作品。
-
其他
國家兩廳院第二屆「亞洲連結:製作人工作坊」開放報名
由國家兩廳院發起,整合亞洲4個代表性表演藝術場館資源,以亞洲製作人培力,建立亞際共製系統為目標的「亞洲連結:製作人工作坊」(Asia Connection: Producers Camp),將於8月30日至9月22日舉行第二屆,並於2月1日至3月31日開放線上報名。歡迎以亞洲為據點,具有5年以上國際製作經驗的製作人提案參與。
-
其他
文化部提升表演藝術倉儲環境補助計畫 1月27日起受理線上申請
近年,表演藝術團隊遇祝融意外事件,突顯表演藝術團隊亟需有合法、安全、便利與價格合理的倉儲空間。為穩定表演團隊創作能量,並減輕團隊營運負擔,健全表演藝術產業生態,文化部於今(111)年度啟動「文化部提升表演藝術倉儲環境補助計畫」,並自111年1月27日起至3月3日止受理線上申請,歡迎符合申請資格的表演團隊踴躍遞件。
-
戲劇(曲)
扮神魔舞妖異 「2022臺灣戲曲藝術節」戲出新天地
邁入第5屆的「臺灣戲曲藝術節」,今年以「服妖嬈‧神自在戲出新天地」為創作主題,規劃12個頂尖團隊推出一系列作品,自4月1日起至6月5日止,於臺灣戲曲中心盛大登場。
-
戲劇(曲)
國光劇團《武動三國─她的凝視》 新秀集體亮相京劇武功之美
國光劇團自2020年籌備至今的新編京劇《武動三國─她的凝視》,終將於本週在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演出3天3場,引領觀眾以不同視角回望熟知的英雄世界。
-
其他
第26屆「臺法文化獎」開始徵件
由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合作辦理的「臺法文化獎」,今年邁入第26屆。本獎項自1996年起每年頒發,並於2006年起將徵件範圍擴及為全歐洲,頒贈「歐洲獎」及「臺法文化促進獎」2獎項,表彰在法國、歐洲及台灣推動台、法、歐文化藝術交流具特殊貢獻的機構或人士。
-
其他
表演藝術10大新聞票選 PAR「數位全閱覽」3個月免費任你看
表演藝術10大新聞票選 PAR「數位全閱覽」3個月免費任你看 《PAR表演藝術》編輯部篩選出2021年30件台灣表演藝術界需要被記錄及對未來有影響或值得持續觀察與追蹤的事件,透過網路票選方式呈現在您的面前。只要您登入並參與本次的票選,即可獲得PAR官網「數位全閱覽」免費使用3個月。
-
其他
「試一下,更好」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試營運3月啟動
坐落於劍潭捷運站旁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即將於3月至5月試營運,預計於2022年7月啟用,8月正式開幕。試營運期間,將陸續開放室內三座劇場。
-
舞蹈
古舞團製作「三種追尋」 探觸三位編舞創作者蛻變旅程
古舞團全新製作「三種追尋」,尋找許程崴、林憶圻、蘇家賢三位古舞團年輕成員而立之後的一瞬之光。三個騷動的靈魂,面對未知的一切,用微微光亮探照而立之後,細嚼時間留下的軌跡,從舞蹈中微觀生活,挑戰自我,隨著歲月慢慢展開找尋自己蛻變的篇章,探觸開啟不同追尋的旅程。
-
音樂
呂紹嘉與黃俊文 共演20世紀懷舊經典
NSO榮譽指揮呂紹嘉將與小提琴家黃俊文合作演出沃恩.威廉斯的塔利斯主題幻想曲、巴伯的小提琴協奏曲及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號交響曲。
-
戲劇(曲)
2021李寶春魔幻新京劇《魔笛》 全新戲曲體驗
繼新編京劇《弄臣》的成功經驗,李寶春率台北新劇團打造魔幻新京劇《魔笛》,25日起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盛大演出。
-
戲劇(曲)
唐美雲重現經典《天鵝宴》 再譜一世精采
1992年2月,河洛歌子戲團《天鵝宴》首演;時隔近30年,經典組合再現,並邀請許秀年、王金櫻兩位娘子加入,組成夢幻陣容。
-
戲劇(曲)
曉劇場《之間》宮部美幸怪談 後疫情時代怪談中的人心撫慰
曉劇場15周年年度作品《之間》,改編宮部美幸書寫的「怪談」並非一昧趨向神秘、鬼怪世界,而是療癒人心惴惴不安之處。
-
戲劇(曲)
《Re/turn》10周年全新卡司 重返心的縫隙
台南人劇團《Re/turn》10周年全新卡司Revival版,本週於台北率先登場。為此,台南人劇團特別舉辦演員甄選,從400多位報名者中挑選出12位劇場中新生代的優異演員,透過這次的重排,每位演員都賦予劇中角色不同以往的全新靈魂。
-
其他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30周年 讓音樂成為一生的好夥伴
打擊樂教學系統在台灣各地的普及率,從2009年即超越小提琴、長笛的學習人口,僅次於鋼琴的現象看來,也堪稱奇蹟。朱宗慶打擊樂團30年來,至今培育打擊樂學習人口已超過15萬,在台教學中心也已有23間。
-
舞蹈
世紀當代舞團「三點一四」 奔跑在失速的經緯線上翻越3.14
擅長以「人性」為出發點的燕樹豪,這次在作品《帶著缺角的三點儀式》中,從當代舞蹈的連續性肢體動能起始,以豐富流暢飽滿的肢體語彙,在人生於世事事循環往復,一筆一畫從圈圓內無限多的多邊形刻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