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曼波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中年男子的純情告白
一位是有濃豔風格的台灣當代「台客藝術家」吳天章,一位是作品充滿紅塵味帶著中年男人浪漫詩意的流行音樂大師陳昇。兩人看似相似,其實又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一樣「台」,一個來自專出台客的基隆,一個是專出流氓的雲林人。他們對愛情有相似的看法,陳昇看似放浪隨性不輕易把愛說出口,卻堅持不離婚;有過一次離婚經驗的吳天章,愈來愈不相信真愛,卻還是認為離婚是相信「下一個對象會更好」。他們口裡說不相信「純情」,卻以自身的愛情實踐詮釋關於中年男子的「純情」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京劇大觀園 兩代名伶知遇相惜
二○○三年,國光劇團推出由魏海敏主演的《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讓她表演能量全面發揮,穩坐「京劇天后」的地位。「紅樓老作手」陳西汀的劇本,將人性寫得通透,「明是一盆火,暗裡一把刀」的鳳辣子,在魏海敏的鮮活詮釋下,盡展潑辣狠毒。 相隔十年,王安祈為「京劇小天后」黃宇琳,再訪大觀園,新編《探春》,為她磊落清勁的舞台特質,量身打造。其中一場「抄檢大觀園」,將可見黃宇琳與特別跨刀飾演王熙鳳的魏海敏同台飆戲。《王熙鳳》與《探春》聯演,世代接棒的傳承意味頗為濃厚。 魏海敏與黃宇琳,一個是台灣最重要的戲曲名伶,一個是備受各界力捧的新生代旦角,兩個不同時空背景養成的京劇演員,不見《紅樓夢》裡明爭暗鬥的女人攻防,卻有前輩提攜後輩的惺惺相惜。 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他們有相同的體悟:唱老戲,是新編戲的基礎,演新編戲,則為老戲加入創造角色的意識,兩者相輔相成,而傳統,就是培養一個京劇演員最好的養分。 說台灣京劇名角後繼有人,或許還太早,但相信所有戲迷的內心,一定都期待著,這麼一天的到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劇評觀點
郭亮廷 評論者是從理論發明表達方式的人
郭亮廷認為,除了理論的基礎訓練,評論人還需要累積文學涵養。評論不是發明理論,一篇評論可能沒有恢弘的、偉大的理論,但它可能創造一個很迷人的表達方式,當評論人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那也就是一種音樂,一種文學的感性。「理論是現成的,可是沒有現成的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會根據個人、環境、對象有所不同,評論者某種程度是從理論發明表達方式的人。」郭亮廷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戲評觀點
謝筱玫 提供外在視角 重新審視作品
「對我來說寫評論可以是很主觀、很個人的。每一個人的美學喜好、品味都是依生命經驗慢慢累積的。我就是一個觀眾,把我這個觀眾看戲的感受、想法書寫下來。我很期待看到非常個人化的劇評,好比看完戲寫首詩,也很美麗。」人人都有說話的權力,劇評的沃土,人人都可栽種,謝筱玫如此堅信。
-
焦點專題 Focus
老味道 新生命
沉寂好一陣子的大稻埕,這幾年因為文創小店、文化資產保存團隊陸續進註,又活絡了起來。雖然商業蓬勃、繁華熱鬧,卻又飽經滄桑,處處瀰漫先民智慧。如此獨特性吸引許多表演藝術界的人在此落戶立業。 有人將多年老宅翻新,但仍保留住家族的老記憶。充滿歷史的老字號店面,依舊生意興隆。走在大稻埕街頭,猶如閱讀一部活生生的歷史,但又處處充滿驚奇新意。 這就是懷舊又創新的大稻埕,等著你去探索!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設計
柯智豪 五代在地扎根 一磚一瓦如數家珍
家族扎根大稻埕已經五代,音樂設計柯智豪可說對此地的一磚一瓦如數家珍,那些歷史的過往風華,滄海桑田的高樓起落,都是他口中說不完的故事湧泉。而生長的傳統環境也成為他的音樂DNA,有時也想短暫拋下包袱,換種音樂語法,「但大稻埕給我的影響已經長在身上,拿不掉的。」
-
焦點專題 Focus 燈光設計
江佶洋 為阿公翻修老診所 重回故里認真生活
劇場人每年大約有四至六個月的時間在國際碼頭跑,江佶洋渴望回到一個可以完全充電、完全放鬆、安身立命的故里。回來大稻埕,他開始有「生活」這件事。人際關係雖然密密匝匝,好像一群螞蟻緊緊繞繞香甜馬卡龍,雖然看得人眼花撩亂,但好緊密好親切好有情分。
-
焦點專題 Focus 思劇場藝術總監
張哲龍 閱讀活生生的歷史 讓夢想發酵成真
在「小藝埕」三樓經營「思劇場」的張哲龍,喜愛大稻埕不同於台北其他區域的獨特性,雖然商業蓬勃、繁華熱鬧卻又飽經滄桑,瀰漫著歷經大起大落的先民智慧。他期許「思劇場」搭起一座整合不同領域人才的平台,團隊合作,互援互補,共享資源同時也可以節省預算,讓理想更容易成真。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服裝設計師
賴宣吾 方便省錢落戶立業 拼貼「劇服廠」之夢
為了採買方便、節省車錢,賴宣吾選擇搬來大稻埕。做劇服需用到很多材質,而大稻埕周遭的材料行應有盡有。這些傳統店家的買賣特色彷彿萬化無窮的DNA,直接間接調配出賴宣吾一套又一套讓人目不轉睛的服裝。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胖」達人的重量級心聲
駱以軍,五年級中段班小說家的代表人物;李銘宸,七年級後段班迅速竄紅的劇場新秀,兩人看似沒有交集,卻在這次黑眼睛跨劇團主辦的「胖節」中被配成對。因為,從外表看來,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胖! 在這個瘦子當道的年代,「瘦就是美」成為主流審美標準。相對地,胖子的生存空間備受排擠。然而,我們不禁想問,胖,到底是個人的健康問題,還是集體社會文化的歧視?胖,可以性感迷人嗎?胖,可以是美的嗎? 這次,我們找來駱以軍和李銘宸對談,身為專業的「胖」達人,兩位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要跟我們分享?他們如何把「胖」轉化為創作的素材,發展出「胖美學」? 且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重量級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