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慢島劇團《鐵工廠》

貧富差距讓人不能無感的年代,讓人不禁想起從前被灌輸的「只要努力向上就能擺脫貧困」的美夢。事實上,階級差異從未消除。正如馬克思說的:「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財產多一些,不會消除奴隸的從屬關係和對他們的剝削。」那麼,在最後的共產國度(中國)也轉型成剝削勞工不遺餘力的資本主義大國,勞工藝術的捲土重來,也是時機到了! 十月份,臺北詩歌節邀請了中國打工詩人代表鄭小瓊來訪交流;台灣自製的勞工音樂劇,也將在桃園展演中心登場。桃園的工廠特多,帳篷劇主力導演林欣怡+北藝大畢業的編劇陳雅柔,藉此為背景,以慢島劇團擅長的黑色喜劇與輕快的混搭歌舞,反映工傷、勞資爭議、移工、逃跑外勞、親子關係等議題。賴佩霞加上拷秋勤樂團范姜擔綱,還有陳世興譜曲。〈我不想做貧窮年輕人〉一唱,恐怕大家都要飆淚了。我想看看屬於這個世代的嘻哈反抗術!

文字|鴻鴻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創動舞劇場創團首演

《Collision Motion Lab I.》 審視「自我如何形成」

重回故鄉高雄,旅美十年的林立川推出創動舞劇場(Collision Motion Lab)創團首製作《Collision Motion Lab I.》,透過舞蹈認識、解讀、定義自身。身為人,因不斷呼吸而能動、能選擇,三段獨立舞作《In Pause of Scatter Hear》、《Sign.Signal.Sequence》、《Under Frame》由關注「人」的純粹原點出發,解讀轉瞬間不斷釋出的行為訊息,細密地切分、審視「自我如何形成」的漸變過程。 藝術總監林立川曾任美國經典芭蕾舞團舞者、二○○九高雄世運會及二○一二鈕扣計畫編舞家,領軍創動舞劇場深耕高雄,此次製作《Collision Motion Lab I.》獲文化部藝術新秀創作補助,也是高雄首座實驗劇場──駁二特區正港小劇場揭牌後首檔演出。邀集前雲門舞者沈怡彣與在地青年舞者,將以雜揉芭蕾與現代舞的特殊舞蹈語彙,結合劇場、科技跨界創作,擦亮第一束實驗火花。

文字|王婧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戲劇新訊

《紅舞鞋》 踢踏舞與現代偶戲的奇遇

「踢踏舞」節奏分明的動感,「偶戲」內斂細膩的操控,性格質地迥異的兩種表演藝術,要如何發生在同一個舞台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新作《紅舞鞋》突發奇想,找來踢踏團隊「音踏」合作,運用踢踏聲響、戲偶加上現場樂手演奏,以無語言的方式演繹安徒生的經典童話《紅舞鞋》。表演者不僅要腳踩踢踏舞步,雙手操作戲偶,有時還要搭配歌唱。導演林孟寰說,這是國內外首次偶戲與踢踏舞的跨界合作,在長達一年的工作坊和排練下,逐漸趨近融合。 《紅舞鞋》為安徒生最膾炙人口的殘酷童話。少女遭受天譴而狂舞不止,直到砍斷雙腳才能停止林孟寰表示,當代詮釋多著重於慾望與體制間的拉扯,延伸至道德、政治與性別的探索,此次演出將時空挪移至近代,以奇幻戲偶伴隨踢踏聲響,賦予《紅舞鞋》全新的面貌。舞台上,操偶師穿鞋學跳踢踏,踢踏舞者接受偶戲訓練,兩個不同藝術領域的表演者,拋開本位,以安徒生的詩意文字為靈感發展表演片段,激撞出獨特的劇場創意。

文字|廖俊逞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鄭京和小提琴獨奏會

鄭京和(Kyung-Wha Chung),一位自我幼時就已仰慕其盛名的小提琴家,將在十月份來到台灣舉辦小提琴獨奏會。對於從小即聽著她淒美的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CD長大的我來說,這場音樂會令我加倍興奮與期待。 這位南韓的小提琴國寶靠著家人完全的支持,在一九七○年代以超齡的神技及音樂成熟度,贏得當時美國本土最重要的Leventritt小提琴大賽;與她廝殺到最後「並列第一」的是同門出自茱麗亞音樂院Ivan Galamian教授的另一大弟子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那年他們都才十九歲。 靠著大賽一戰成名的鄭京和,八○年代早已達到演奏生涯的頂峰,所有世界頂尖的交響樂團、指揮或鋼琴家都是她的合作夥伴,DECCA唱片公司更是直接簽下鄭京和為了能與EMI專屬的小提琴家帕爾曼(Itzhak Perlman)抗衡。 一位來自亞洲的纖細女子能穩站在當時大多數由猶太男性音樂家所主控的世界樂壇,可想像她除了必備驚人且完美的演奏技巧,還需要不凡的毅力與膽識。二○一一年起、在手傷休養與家庭因素的五年暫別之後,她決定復出樂壇。在我留德的歲月中不巧都與她的音樂會擦身而過,鄭京和女士不常來到台北,這次我一定不會錯過。

文字|蔡明叡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音樂新訊

「雙琴對決」 讓你歡笑間了解古典音樂

聽一整場音樂會,對非音樂愛好者來說已經是如坐針氈、度日如年,更何況加上講座的形式來表現音樂,不諳此道的人若不昏昏欲睡,也是逃之夭夭。然而如果上台演講的人,就是示範音樂的人呢?又如果他們的表演又精采、又令人捧腹大笑呢?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熟悉小提琴家梁坤豪的觀眾都知道,他除了演奏之外,主持的功力更是一流。尤其是從音樂出發,他總能以幽默又慧黠的方式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次的「雙琴對決」中,他將和豎琴演奏家解瑄合作,讓小提琴和豎琴這兩種優雅的樂器同台較量。選擇耳熟能詳的小品,按照音樂史年代從巴洛克、古典、浪漫,一路比到現代音樂。曲目有韋瓦第的《四季》、海頓的《驚愕》交響曲、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春》、陳剛與何占豪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等等選段改編。在輕鬆有趣的氣氛中,他們將從兩種樂器的構造、樂曲作者,到每首樂曲的含意,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動聽的音樂加上容易理解的解說,將使觀眾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古典音樂的來龍去脈、學會欣賞古典音樂的訣竅,更能夠帶著笑意,度過一個愉快又有收穫的美麗夜晚。

文字|李秋玫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音樂新訊

「音樂狂旅」 領略三位作曲家的跨時代巨構

不以作曲家為名、也不以特定主題限制;一場音樂會將布列茲、舒曼、蕭斯塔可維奇三位在歷史、地域各不相同的作曲家作品放在一起,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卻突顯出從「好音樂」出發的純粹。 舒曼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作曲家畢生唯一一首為大提琴所寫的曲子。三個樂章的樂曲完整保留古典形式和手法,內容卻明白充滿著浪漫主義的精神。在樂曲中,可以聽見作品反映出舒曼敏銳又複雜的情感及豐富的內涵。尤其以鋼琴見長的他,在大提琴歌唱性的發揮及與樂團的平衡,更讓此作成為傳世佳作。即將擔任獨奏的楊.沃格勒(Jan Vogler)現任德勒斯登音樂節總監,演奏錄音量多質精,其中不乏得獎名盤。 除了演出蕭斯塔可維奇最成功、最受歡迎的《第五號交響曲》之外,不可忽視的是布列茲的作品《符號》。繼荀貝格之後,布列茲將十二音列理論發展到極致。數理高手的他用更多的元素交織其中,在嚴謹的排列中拓展出無限的可能,成為現代音樂中最重要的一首樂曲之一。此次將演出第一至第四與第七首,屆時將可聽見樂壇中首屈一指的指揮喬治.佩利凡尼安(George Pehlivanian)帶領樂團,演出這首不易挑戰、卻又具澎湃音響的現代音樂大作。

文字|徐珞玹
第250期 / 2013年10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穿透當代情境 犀利重詮經典

《又一個,米蒂亞》、《安蒂岡妮》

致力於「國際前衛劇場交流」與「跨文化表演藝術製作」的牯嶺街小劇場,今年的製作集合台北、巴黎、釜山、北京跨國創作團隊與劇場人,以希臘悲劇為命題,共同面對經典原著重新詮釋的工程,推出由法國導演克萊德.夏波和資深劇場人王墨林分別執導的《又一個,米蒂亞》與《安蒂岡妮》。企圖穿透當代情境來對希臘悲劇進行解讀,並在跨文化團隊的激盪過程中,催生更豐厚的意義。

文字|廖俊逞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狄托的仁慈》 人性與權力的試煉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開季獻禮 整齣歌劇首度完整呈現

莫札特的《狄托的仁慈》是他生前最後一部莊嚴歌劇,純熟的創作技巧、簡潔的風格及巧妙的配器,彌補了文本以歌功頌德為導向的功能。在新樂季之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次將此齣歌劇完整搬上台灣舞台,並邀來自澳洲的指揮班傑明.貝歐與導演賈斯汀.衛攜手詮釋,重點將放在人性與權力的刻畫。

文字|李秋玫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北京國家大劇院打造京味新經典話劇

《王府井》 戲說北京人的精、氣、神

北京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話劇《王府井》,本著「打造京味新經典話劇」的企圖心,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一級編劇鄭天瑋歷經兩年構思編創,藉著這條街在百年裡隨著政治、社會、經濟變化所帶來的人事變遷,呈現出北京人的精、氣、神。經過六輪七十二場的演出,《王府井》以滿座的票房獲得北京人民的高度認同。九月份,這齣戲將首度走出北京國家大劇院,以台灣為起點,踏上巡演之路。

文字|王泊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

打造與生活零距離的藝術體驗

專訪計劃主持人溫慧玟

每年秋天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已邁入第四年,邀集兩百個表演藝術團隊舉行正式展演、藝術體驗、文化論壇、國際策展人交流與showcase等四百五十場活動,堪稱國內表演藝術最大市集。如何籌辦一場兼具專業與推廣性質的藝術節慶?怎樣誘導鮮少走進劇場的民眾親炙表演藝術魅力?且聽計畫主持人溫慧玟與執行團隊表演藝術聯盟娓娓道來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舞蹈新訊

《突感觸發》 工業廢棄場中探索身體感知

生態系中循環不絕的自然現象與秩序一直是「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的關注焦點,自二○○九年創團以來,共推出第一、二部曲《蔓》與《結晶體》系列作品,靈感多取自天然,以微觀角度觀察自然界生命力,今年度推出的第三部曲《突感觸發》,則首度將眼界從環境拉回人類本身,探討現代社會資訊轟炸造成的感官麻木。舞作由人體連結神經元的「突觸」出發,試圖剝去城市喧囂的層層外殼,重新找回人類潛藏體內的感知聯結。 《突感觸發》中,舞蹈生態系仍一貫以實驗性的跨界手法發掘「舞蹈X生態系」的更多可能性。此次特邀法國舞者Claude Aymon參演,搭配舞者深入自然體驗的肢體訓練,處處展現原生力量;並結合錄像藝術、數位多媒體,以科技模擬人體變化;更將垃圾化為裝置藝術媒材,豐富舞作樣貌。在一片工業廢棄物堆積的都市培養皿,顯微鏡底下能不能經由舞蹈釋放有血有肉的感知與身軀?《突感觸發》將引領觀者看透身處其中的異世界。

文字|王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阿喀郎.汗 DESH

被譽為「金童」的舞蹈才子阿喀郎.汗(Akram Khan),向來是跨國及跨領域的先鋒者。過去他和天王天后如西迪.拉比.傑考伊、席薇.姬蘭及茱麗葉.畢諾許等人的合作都成了美談。這次帶來的鉅作DESH,要以一個人的solo挑戰國家劇院的大舞台,就可看出他的深厚功力!當然,葉錦添的視覺設計及舞台加持,也讓人格外期待此作。DESH意指故土或家園,藉這個作品阿喀郎尋找自己的根源與身分認同。混合著印度卡達克舞的肢體本能及歐美現代舞的動作技藝,阿喀郎擅以跨文化美學的身體,呈現一部奇幻又迷離的尋根物語。此作橫掃二○一二年英國各大舞蹈獎項,如倫敦奧立佛獎之最佳新舞蹈製作及TMA戲劇獎之舞蹈成就獎等,是阿喀郎另一顛峰之作!

文字|俞秀青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阿喀郎.汗 DESH、卡瓦科斯小提琴獨奏會

從未如此期待一個舞蹈作品。對阿喀朗・汗我慕名已久,之前只能從一些影像記錄當中看到他的演出,卻已經被他獨特的肢體語彙所吸引、為他在視覺與聽覺上創造的氛圍所驚豔、為他陳述故事的單純力量而感動。各個領域的藝術本來就有許多相通,跨界演出一直是我非常喜愛的,DESH不單是他的獨舞,在結合了影像、音樂、舞台布景與裝置後,將會碰撞交融出多大的魅力,我衷心期待。 另外我還挑了卡瓦科斯小提琴獨奏會,想聽這場音樂會其實是受到曲目的吸引。德布西與拉威爾這兩位法國作曲家是我永遠的偶像,他們的作品無論是怎樣的樂器編制,總是能夠呈現出恰到好處的完整,每每聽他們的作品,都會忍不住思索怎麼會有人能譜出如此美的旋律!從大學時聽到兩位的四重奏開始,無限崇拜又帶三分妒嫉的心情,總會在我聆聽他們的作品時表露無遺。這次能欣賞到世界級小提琴家卡瓦柯斯演奏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我感覺到自己非常幸運呢!

文字|櫻井弘二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與台灣絃樂團二度攜手

小提琴家寧峰 挑戰帕格尼尼傳奇名曲

繼二○一一年台灣絃樂團與寧峰的演出之後,今年九月兩者將再度合作,為愛樂聽眾再現魔鬼傳說,帶來帕格尼尼最傳奇的《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來自中國的寧峰,在獲得二○○六年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賽」首獎前,即活躍於歐洲樂壇,演奏的足跡遍及歐、美與亞洲。當小提琴大師曼紐因聽完他在大師班中的演奏後,隨即讚嘆到:「幾乎如我想像的完美!」曼紐因更在生命最後一封推薦信寫到:「他(寧峰)的演奏深深地打動了我他的音樂天賦與才能將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台灣絃樂團自成立以來,長期邀請樂壇大師來台,不僅希望大師們可以上台演出,也為台灣的學員們安排大師班,為台灣音樂教育盡一份力,這次也邀請寧峰舉辦大師班,指點台灣音樂學子。 此次寧峰與台灣絃樂團的合作,除了挑戰帕格尼尼《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也將演出鮑凱利尼的絃樂作品、施尼特凱《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及楊納傑克第一號絃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

文字|徐珞玹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范德騰再出馬

「拉.啦.LA.拉威爾」 散播古典樂幽默活力

去年NSO推出的「約翰們走路范德騰與老布去散步」獲得樂迷一致好評,透過口說講解與音樂家演奏,我們更進一步認識熱愛走路的布拉姆斯。而今年九月帶給大家的是精雕細琢的拉威爾,主講人范德騰有著豐富的教學與演奏經驗,過去也曾多次舉辦音樂講座,以幽默、平易近人的解說方式,活化制式的古典曲風與曲式,讓大家體驗不嚴肅的古典樂。 這次帶來印象派大師拉威爾的室內樂作品,因為有著精準的音樂表現與細膩的音樂線條,更讓斯特拉溫斯基為他冠上「最完美的手錶工匠」的稱號;演出的音樂家除了有風趣的主講人兼鋼琴家范德騰,還有曾組成「NSO頑皮家族」,且獲得廣大回響的小提琴家梁坤豪與大提琴家黃日昇,與在國際樂壇中得多項大賽首獎的男中音王凱蔚,以及專輯獲得二○一二年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的鋼琴盧易之。無論是解說、演唱、拉琴都精采的「拉‧啦‧LA‧拉威爾」,定能讓觀眾在歡樂中得到加倍的收穫。

文字|黃思瑋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伊貝拉吉莫娃與提貝岡 小提琴與鋼琴一起征服世界

閃耀於當今樂壇的俄羅斯小提琴家伊貝拉吉莫娃(Alina Ibragimova),九月中將與長期合作的法國鋼琴家提貝岡(Cedric Tiberghien),一同演出貝多芬的三首小提琴奏鳴曲。 伊貝拉吉莫娃演奏的音樂遍及巴洛克至當代的委託創作,不僅拉奏現代與古樂器,同時身兼獨奏者和指揮,演出涵蓋各大洲。在國際音樂大賽中獲獎無數,二○○五至二○○七年更是「BBC新生代藝術家計畫」(BBC New Generation Artists Scheme)的成員。美國《時代》雜誌讚譽她的演奏:「毫無矛盾與衝突,狂放不羈與精準節制的融合。注定縱橫未來十年的古典音樂界。」提貝岡曾於許多國際鋼琴大賽中獲得肯定,一九九八年更拿下巴黎著名的「隆-提博大賽」冠軍,職業演奏生涯自此開始。 伊貝拉吉莫娃與提貝岡從二○○五年參與「BBC廣播電台新世代音樂家計畫」的第一次相遇起,即成為固定的合作夥伴。兩人在二○○七年的精湛演出獲得《泰晤士報》評論道:「這兩個人在一起演出,有征服這個世界的潛力。」此次音樂會將為愛樂聽眾帶來貝多芬早、中、晚期的小提琴奏鳴曲。

文字|徐珞玹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SMAP X SMAP》 哈日風下探九○年代

王嘉明常民系列新作 鋪展台灣人的「幸福觀」

繼《麥可傑克森》談八○年代、《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談七○年代,王嘉明的常民系列這次來到九○年代,他以日劇與動漫導入,穿插同時代的社會事件,以日劇十一集的形式為敘事結構開展,拼湊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書寫九○年代台灣人的幸福論。

文字|廖俊逞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