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音樂 跨國、跨界、跨語言、跨時空的現代歌劇

《梧桐雨》 浪漫新詮愛情經典

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現代歌劇《梧桐雨》,將在台灣與日本優秀的音樂家與劇場工作者的合作下,推出全本歌劇的世界首演。《梧桐雨》主要是根據洪昇的《長生殿》,並參照白樸的《梧桐雨》撰寫,但又以另種觀點作了超寫實的轉換。不著重於歷史的演繹,而是以現代角度,詮釋不朽的愛情悲劇。

文字|李秋玫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音樂 東方哲思靈動入樂 跨界取材意象豐富

台灣新銳作曲家 探尋世紀之聲

「傾聽二十一世紀臺灣新銳作曲家聯展」所呈現的,是一群從二十到四十歲不等的新生代作曲家,在近年來獲獎及國內外委託創作深獲好評的作品。寫景、寫意、寫情之中,更包括了東方傳統的哲思與情懷。而跨領域的跨領域的運用在幾首樂曲中也可見端倪,不管是繪畫與文學,都成為作曲家取材的靈感來源。

文字|李秋玫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丹心救主》

二十幾年前的我,總是一邊看著楊麗花歌仔戲、一邊幫著阿嬤、大姑媽抓龍(按摩),這是我接觸戲劇的起點。二十幾年後的七月底,《丹心救主》所有預售票在短短幾小時內被搶購一空,而許多購票者為了父母而來、向隅者為父母難過,許多婆婆媽媽為了一睹楊麗花丰采即將首度步入國家劇院。 如果說歌仔戲的靈魂,是唱腔;如果說忠孝節義的故事,是歌仔戲在動人的唱腔背後,潛移默化教化人心的力量。那麼,楊麗花歌仔戲,就是我們共同在看戲的樂趣中長大、感動的回憶,也是讓台灣社會在看戲的樂趣中感染忠義、氣節的力量;這是我們一個深藏在心裡多年多年以後始終忘不了的美夢。即使過了這麼多年後,這個美夢仍然深藏在我、在許多人的心裡。 兒時的回憶,總是最難忘、也最感人的滋味。《丹心救主》讓我們得以溫馨地再度感染這個夢。 文字|陳保源 31歲,現在高雄地方法院任職法官助理。喜愛觀賞音樂、戲劇、舞蹈等演出。

文字|陳保源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臺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

現代音樂劇場與古典題材的對話,本月相當熱鬧:《福春嫁女》取材西方經典,《梧桐雨》取材中國古典,製作上都是一時之選,值得期待。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對南亞地區古典藝術與現代劇場的結合,向來卻頗為隔膜。本屆臺北藝術節,牯嶺街小劇場演出的幾檔「亞洲藝術共同體」,略可彌補此一缺憾。 來自泰國的油甘子劇團《死亡禁語》,由佛教神話出發;菲律賓的伊沛格劇團《黃金城傳說》,則取材民間傳說。兩個作品都與貧窮、生態、政治或宗教衝突等現實問題交織連結,形式也都使用面具、舞蹈、音樂、甚至影像等多種元素,應能帶來一場文化震撼。此外,甫從亞維儂征戰歸來的「泡泡小姐」楊維真,也將和中生代舞者王維銘、孫梲泰,共同在「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中代表台灣,演出《跨.舞蹈》,也值得一探。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與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舞蹈新訊 迷火佛拉明哥舞坊「新的許諾」

舞后莫琳納 打造西班牙烈情之夜

清脆的響板、熱情的跺地、翩翩搖曳的長尾裙、奔放的佛拉明哥吉他西班牙火紅年輕的舞后羅西奧.莫琳納(Roco Molina)將與迷火佛拉明哥舞坊攜手展演風格瑰麗的小品集結「新的許諾」。羅西奧.莫琳納三歲習舞,十八歲就獲得馬德里第十一屆編舞暨舞蹈大賽首獎,曾參與二○○四年美國佛拉明哥藝術節演出,《安達魯西亞日報》Diario de Andalucia如此盛讚:「以她的優雅、她的完美及她的個人特質,她簡直是無與倫比。」 繼推出佛拉明哥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詩人的生死戀歌》,迷火佛拉明哥舞坊這次演出多支舞碼。從無伴奏人聲吟唱〈打鐵調martinete〉,應和群舞棍杖擊地與舞鞋跺地的節奏交響詩〈棍杖舞〉;到吉他與大提琴二重奏中,長尾裙如女人心緒飄揚空中或滑行地面的〈長尾裙舞〉;還有眾人圍火為女子驅魔、詭魅而灼熱的〈火祭之舞〉,是選自作曲家法雅(Manuel de Falla)之作品;俄羅斯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西班牙隨想曲〉,則在繁美的隊形變換中呈現西班牙古典舞與俄羅斯風情的浪漫交織豐巧節奏與烈情舞姿,佛拉明哥舞將燃起身體的不眠之夜。(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舞蹈新訊 舞出斯洛伐克繽紛的藝術色彩

「路尼加」 魔鬼小提琴與歡快舞者的花園

風景秀麗的斯洛伐克,前屬於捷克斯洛伐克聯邦,一九九三年獨立成國家。在這片土地上,聚居著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吉普賽人等不同民族,豐富多彩的舞蹈、服飾、歌謠薈萃為創作靈感,造就出路尼加舞團的絢麗色彩,「路尼加」,斯洛伐克語即是花團錦簇。 一九四八年創立的路尼加舞團,被譽為「歐洲藝術明珠」,演出足跡遍達全球六十多個國家。擔任藝術總監超過半世紀的史帝芬.諾索(tefan Nosľ),編舞風格注重音樂的微妙與動作的和諧,尤其擅長大膽改編舞步與瞬間變換節奏,讓舞團在傳統韻味中迸發燦爛新意。現場有專為舞團伴奏的專業小樂隊,音樂中加入了斯洛伐克傳統的民族樂器德西馬琴(dulcimer),音樂豐富,小提琴手更是技藝高超,素有「魔鬼小提琴」美譽。此次舞碼包含活力十足的〈嘉年華棍子舞〉、仿製陶輪之環形舞〈陶匠組曲〉、斯洛伐克山區傳唱的〈牧羊人之夜〉、熱鬧雙人群舞的〈曾普倫慶典〉朝氣洋溢的舞者與魔鬼小提琴,將歡快訴說斯洛伐克繽紛的民族性和藝術況味。(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戲劇新訊 三缺一劇團《一百種回家的方法》

為女同志媽媽發聲

如果愛情可以非關男女,無分性別;親情的追尋,是否也可以跨越同性、異性的界線?關注女同志議題的三缺一劇團編導陳亮君,因參與女同志媽媽聯盟的組織工作,接觸到一群女同志媽媽與她們的小孩,看著他們在這不夠友善的社會裡,仍然努力追求幸福,讓她對「親情」這件事,有了更多的理解與感動。「這些勇敢的女人,披荊斬棘走出了一條同志生兒育女的路其中有已婚的拉拉、利用人工生殖的拉拉、遊走在家庭體制與法律縫隙之間卻仍不斷努力的女同志。現在,我希望能為這些人做點什麼,因此有了這齣戲。」 《一百種回家的方法》以田野劇場的方式,透過深度溝通、戲劇遊戲、集體即興、團體觀察與分享、讀書會、工作坊等,走入女同志媽媽的家庭,深刻反映女同志媽媽的生活與心聲。陳亮君說,社會對同志家庭存在太多的誤解,她希望能創造更多的對話空間,讓女同志媽媽被看見,被理解。「只要身而為人,都擁有親情的需求,利用同志家庭作為創作的切入點,是因為它更具有執著的力量,從中能夠突顯出親情的本質,是不分種族、性別、階級,或任何有形的界限!」(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李哲藝與陳哲聖

三十年前,一群民歌手開始拿起吉他,穿上牛仔褲,唱起屬於自己,純情而簡陋的歌。當時誰都沒想到,這群玩票的音樂吉普賽人,可以匯集成一股台灣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自發音樂風潮。這股風潮,後來更造就了輝煌的華語流行歌曲產業。 刻意的、或太合乎理論的音樂運動,大都沒有蔚成風潮的生命力。而自發的火花,很難形容,但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查覺它的前景。一群年輕人,目前還不知該用什麼名稱形容,姑且稱為「台灣青音樂」吧。特色是年輕作曲家、三十歲左右,科班或業餘都有,跨古典與流行兩界,風格廣泛、題材新鮮、充滿創意、玩得大膽、品質又不錯,像是從無生氣的學院土壤上冒出來的青苗。 這個月活躍的兩「哲」:李哲藝和陳哲聖便是標準二例。李哲藝的名字與眾多音樂活動貼在一起,紅到不行,快要成為「日不落節目單」了。光這個月就有個人豎琴獨奏會「豎琴藝類」(古典改編曲為主)、「劇場音樂四部曲」(個人劇場作品,鄭立彬指揮宙斯愛樂)。另一位陳哲聖也很活躍,在王戰指揮的台灣絃樂團「台灣音樂地圖」擔綱編曲。最後兩「哲」又一同為長榮交響樂團「懷念民歌精選饗宴」編曲。 我尤其喜歡欣賞他們的創作,因為總有驚喜值得期待。而這些音樂家搭檔的演奏家,也大都年紀相當、素質堪稱在台灣前列。我非常高興這群本土「青」音樂家勇於走出傳統的框框,沒有包袱的往前闖。相形之下,小澤征爾真的沒啥好期待,已經一半就木了。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親子新訊

神話奇幻怪物 這回跳上觀眾席!

紙風車劇團《太陽王國歷險記》

結合中國神話與愛情故事、多媒體舞台效果與黑光劇,紙風車劇團的《太陽王國歷險記》以后羿射日為藍本,建構出仿如太空探險的奇幻旅程。故事發生在洪荒之初的笑笑族,原本輪流照耀的太陽,居然同時出現。起因是其中一個太陽王子愛上春神,另五個太陽王子欲幫忙追求,卻造成天氣酷熱,農作枯死。人們將太陽全數射下,大地又變成冰冷黑暗。此時族中勇者出發尋找太陽王,想讓陽光重回大地,四季恢復運轉,途中遇到巴塞星怪、海底大怪物,艱難挑戰考驗著他們的勇氣與信任。 三個舞台場景分別是笑笑族村莊、海底世界、與太陽王國,多媒體效果由鏡框式舞台延伸至觀眾席,八大行星空飄於頭頂,令人置身銀河系;多重投影與角色實體輪番交替,如真如幻的怪物與觀眾有著意想不到的互動,加上有如星際大戰的磅礡音樂、炫目聲光與服飾色彩,東方神話與西方奇幻在此交織出亙古又新穎的趣味。(周倩漪)

文字|周倩漪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蒙古國馬頭琴大樂團

時常,我們把欽羨的眼光放向歐美,但後來才發現,原來歐美文化也開始吸取著來自亞洲的養分,無論是融合在流行音樂當中,或是風行於各大表演場所間。而蒙古國的馬頭琴與呼麥就是一例,此次得以一次觀賞完整的大樂團演出,除了領受其懾人的群體共鳴,也可以想見蒙古國對於珍貴傳統文化傳承的用心。 馬頭琴是蒙古最重要的樂器,呼麥則是蒙古人特有的歌唱方式,也許你的行程尚未規劃,簽證也還沒核發,但在那之前,就讓耳朵帶著我們去感受來自蒙古國的豐富情感吧。 文字|吳欣澤 西塔琴手,西尤樂團藝術總監。常常讓耳朵與舌頭帶著四處闖蕩的流浪者

文字|吳欣澤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桂冠得主

甯峰 揮灑魔幻琴弓之美

「演奏得如我腦海中的想像!」這是小提琴大師曼紐因對甯峰所做的讚譽。這位獲得大師拔擢為在世前最後一位入室弟子,可謂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華人小提琴演奏家。二○○一年他不僅在世界頂級音樂賽事「伊莉莎白女皇國際音樂比賽」獲得了第五名,二○○二年,更在莫斯科舉行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了現代作品演奏優秀獎。更在二○○六年,輕鬆地摘下第五十一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桂冠大獎。他精湛純熟技巧獲得無數大賽評審激賞,更堪稱為當今最炙手可熱的華人小提琴演奏家。得獎後首度來台,甯峰除了演奏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的創作《時間之鏡》,以及雷史匹基的《羅馬之泉》Fontane di Roma、《羅馬之松》Pini di Rom外,更將和北市交合作演出孟德爾頌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e minor,為這首亮麗華彩下蘊涵柔美光影的曲子帶來全新詮釋。(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音樂會形式演出

小澤征爾領軍 展演《費加洛婚禮》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是奧地利重要的文化重鎮,也是維也納的精神象徵。而今年七十二歲的日裔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則是以明快熱情、揮灑猶勁的風格享譽國際。在世界級指揮大師的領軍之下,這全球頂尖的歌劇院,將帶著莫札特的歌劇傑作《費加洛婚禮》首度登台,在北、高兩市連演三場。 曾二度來台的小澤征爾,所帶領的是包括管絃樂團、獨唱與合唱團共一百三十人的陣容。然而雖為完整編制、全本鉅獻,本次歌劇院的來台,卻是以音樂會形式演出。因此屆時觀眾所欣賞到的,將不會有華麗的舞台佈景,演員也不會穿著戲劇服裝,更不會有戲劇的表演動作。此外,以音樂會演唱為主的歌劇,將在口白的部分酌量刪減,精簡全劇的演出時間。中文字幕則配合歌曲,不受影響。(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讓你親臨激烈的國際競賽現場!

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 國際團隊將赴中南部巡迴

由台北市新合唱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2007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將在十月初展開。此次的音樂盛會,包括了比賽、國際團隊聯合音樂會、巡迴演唱會及大師工作坊,內容多元而豐富。 首先登場的是國際重唱大賽,分為重唱與歌手兩組。除了國內賽的十七個隊伍之外,參加國外賽的還包括了來自韓國、德國、斯洛維尼亞等國家的五個國際團隊。國內外比賽皆全程開放觀眾免費或購票入場,除欣賞精采的表演外,更可親身體驗國際級賽事的緊張氛圍,以不同的角度作評註,或者替自己喜愛的隊伍加油打氣。 國際團隊聯合音樂會亦是精采可期!Stouxingers來自東德、由一女五男組成的六人重唱團,他們飄渺的新世紀音樂歌聲極富音樂性。而來自西班牙的b vocal是由五位熱情奔放的拉丁男歌手所組成,他們曾在西班牙國王及王后面前獻唱,大眾化曲目,搭配上詼諧逗趣的舞台表現,極具娛樂效果。而為了讓台灣各地區的觀眾都能分享國際團隊的演出,來自西班牙、德國與斯洛維尼亞的四支重唱團也將分赴中南部等地區舉辦巡迴演唱會。特別的是,重唱團的其中三個團隊都曾於國際人聲音樂競賽極富聲望的奧地利Vokal.Total大賽中榮獲大獎。藝術節堅強的陣容、精湛的演出與知性的大師工作坊,將提供樂迷們全方位的音樂宴饗!(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展演經典鋼琴曲目

瓦薩里 帶來歐洲最傳統的藝術能量

曾經兩度率領匈牙利布達佩斯交響樂團訪台的指揮與鋼琴名家,湯瑪斯.瓦薩里(Tams Vsry)對台灣一向有特殊的好感,九月將以鋼琴家身分專程來台。所開出的都是經典的大曲目,包括觀眾們熟悉的貝多芬的f小調奏鳴曲《熱情》Op. 57,蕭邦的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Op. 23,升F大調夜曲Op. 15-2,降b小調第二號詼諧曲Op. 31, 舒曼的《狂歡節》Op. 9, 以及深具特色的李斯特降D大調第三號《慰藉曲》、《弄臣》模擬曲。對於今年已七十四歲高齡的他來說,不管在演奏技巧或是體力上,都是一大挑戰。 被譽為李斯特傳人的瓦薩里,對藝術的熱愛始終不懈,自八歲以鋼琴神童之姿舉辦個人第一場音樂會開始,便成為世界各大音樂比賽的常勝軍。在奠定國際鋼琴名家地位後,開展的指揮工作更顯才華。他的琴音細膩精緻,不求誇張、不求另類詮釋、專注於音樂最終本質的質樸與執著,將為我們帶來歐洲最傳統的藝術能量。(李秋玫)

文字|李秋玫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舞蹈

生死臨界 剛柔對戰

阿喀郎與西迪拉比的《零度複數》

阿喀郎與西迪拉比,一個剽悍如冰,一個柔軟似水,一黑一白,都是回教徒,對立或相同的對比交疊迸發出驚人的張力。兩人合作的《零度複數》,探討邊境、國家、文化、生死臨界與真相,而相異的舞蹈語彙,讓我們看到開場時兩人宛如同步的機器人,一起說故事,遲疑停頓的節拍都相同,卻展現迥異的身體質地。

文字|周倩漪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