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來自愛爾蘭的小小踢踏舞者,活潑演出故鄉神話《騎士傳說》。
舞蹈新訊

踢踏小舞者,神氣演出《騎士傳說》

充滿活力朝氣的踢踏舞,已成了愛爾蘭引以為傲的藝術象徵。當地的踢踏舞學校歷史悠久,曾經培育多屆世界踢踏舞冠軍,學員們從小接受嚴格且多元的訓練,小小年紀便展現紮實深厚的技巧經驗。來台跨年演出的兒童踢踏舞劇《騎士傳說》,便網羅了二十多名八至十五歲的舞者學員,個個皆是全國大賽出類拔萃的優勝者,化身成傳說中的騎士、王子及公主,展開一場冒險刺激的神話故事。 《騎士傳說》是由Lord of the Dance舞團首席舞者戴爾.諾藍(Daire Nolan)擔任編舞,他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不可思議的「快腿」演出,獲得全球觀眾讚嘆。在他的巧思編排下,愛爾蘭的迷人舞步與神話傳說結合為一,純淨遠揚的歌聲下,身穿華麗精緻服裝的小舞者們,演出快慢有致、整齊劃一的迷人舞步,散發天真自信的光彩,引領觀眾進入熱鬧歡樂的兒童舞蹈世界。(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歌劇魅影》

「我看了《歌劇魅影》!」九○年代初,出國看表演風氣初起之時,這句話就像去京城面聖一樣得意。十五年過去,《歌劇魅影》應該退燒了嗎?非也,而是問句改為「你看過幾次《歌劇魅影》?」可憐普世蒼生,不知向韋伯的「真正好公司」(Really Useful)納了多少貢!《歌劇魅影》終於造訪台灣,原不必我錦上添花。但是我仍盼望花了一個月便當錢買票的觀眾,能多掌握一點細節,讓銀子價值比高一點。 我因公之便,看過幾次《魅影》,也參觀過後台,和那些看過數十次的狂熱分子不能比,但也多少有些心得。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反對魅影現象者大有人在,但儘管如此,觀眾還是對其瑰麗的音樂、華麗的舞台讚服不已。才華加上用心,嚴謹的製作搭配善於經營,真是撈錢有理,讓人沒脾氣。可是我認為光是這兩個要素不足以傾倒眾生。這部作品不但是韋伯個人的生命寫照,其下功夫之深、用情之真,也掏出人們深藏心中的一些潛在意識。是這些隱而不宣的音樂精靈,不知不覺扣住觀眾的心弦,使人束手就擒。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承蒙表演藝術雜誌和前輩邱瑗之邀,和她合撰一本魅影專刊,將於演出前發行,得以讓我把這些年來的「魅影聯想」和盤托出。希望它能幫觀眾好好「抓鬼」。推薦這部劇,也推薦這本書。

文字|楊忠衡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吉屋出租》

音樂劇是一種非常豐富的表演型態,因為它融合了音樂、舞蹈、戲劇、舞台設計、燈光效果等等,所以不論觀眾的背景為何,都能在劇中找到吸引自己的地方。而對我來說,最不可或缺的莫過於是音樂了!先不論大家耳熟能詳的《貓》或是《歌劇魅影》,就當我第一次聽到《鐘樓怪人」裡詩人開頭唱第一句時,那音樂、歌聲就緊緊扣住我的心,即便我聽不懂法文,也帶給我極大的滿足和享受。 當然音樂劇也提供了我們想像的空間,如同電影一般,在音樂巧妙地安排下,我們可以盡情化身為劇中的主角,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一同高歌如戀愛般的溫暖甜蜜,或如心碎般的瘋狂怒吼。而《吉屋出租》,或許對大部分的人甚至我來說都不是那麼地熟悉,不過那又何妨?不妨就讓我們一起體驗它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動吧! 文字|陳翊安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現北市教育大學)小提琴碩士。目前擔任財團法人世紀音樂基金會行政助理

文字|李翊安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戲曲 嚐嚐古早味 之一

禁戲=匪戲?! 如今百無禁忌

國光京劇團搬演遊走尺度邊緣的老戲

「匪」這個五年級熟悉的關鍵字,在兩岸開放之後,早就褪至生活記憶底層,國光劇團最近的一檔公演從禁忌下手,翻開歷史重搬「禁戲」,推出連三天「禁戲大匯演」,當年台大中文系學生,熱愛京劇的王安祈,而今成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說:在時局紛亂的今日重現禁忌,「不是要挑起激情對立,而是還原藝術純粹的美感。」

文字|王安祈、廖俊逞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親子 嚐嚐古早味 之二 找到精準特技與內在情感的連結

《家族競技場》 重現光復初的盛況風華

《台灣特技歌舞團家族競技場》,內容結合了現代特技、舞蹈、戲劇,穿插耆老訪問的紀錄片片段。演出地點就選在紅樓戲院,企圖重現光復時期的盛況風華。舞台上,演員不只展現技術性的特技表演,更融入角色情感及個人心路歷程告白,重現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態

文字|鄭淑瑩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戲曲 蘭庭崑劇團復團 北崑小生溫宇航助陣

小全本《獅吼記》演出古典家暴喜劇

蘭庭崑劇團復團作《獅吼記》為明代汪廷訥所作,描寫書生陳慥懼內的故事,劇情輕鬆詼諧,「河東獅吼」典故即出於此。這次演出定調為「古典家暴喜劇」,顛覆原劇中「夫為妻綱」的教條,轉而探討夫妻相處之道,呼應時下婚姻問題;更力邀曾經演出紐約版全本《牡丹亭》的北崑小生溫宇航跨刀演出。

文字|廖俊逞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戲劇

亞洲版《吉屋出租》莫文蔚主演

東尼獎「最佳音樂劇」 刻畫都市邊緣人

《吉屋出租》的主題,受到浦契尼經典喜歌劇《波希米亞人》的啟發,編劇兼作曲者拉森成功地用音樂傳達出作為一個人內心的種種渴望、孤寂、期盼與奮鬥。死亡的陰影始終籠罩劇中人,但這些人並沒有被打倒,反而迸發出更生猛、更幽默的活力與死亡角力,在困扼的現實中依然保持青春和樂天的奮發精神,令人動容。

文字|田國平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舞蹈新訊

探戈舞劇Forever Tango 舖演探戈發展史

曾經入圍東尼獎最佳編舞,創下百老匯最長探戈舞劇演出紀錄的阿根廷「永恆的探戈」舞團,再度來台獻上經典同名舞劇Forever Tango。在藝術總監路易.布拉佛(Luis Bravo)領軍下,二十六名舞者以狂放熱情、優雅感性兼具的豐富肢體,傳達出對祖國家園歷史的思念吶喊,敘述探戈如何從風化區發跡,進而流傳至上流社會,成為拉丁民族的驕傲代名詞。全劇由廿多個不同的小節目串聯而成,即興揮灑的節奏舞步,愛恨交織的情愛故事,充滿激情洶湧的戲劇張力。 Forever Tango的現場音樂也很有看頭,以充滿憂鬱、渴望音色的阿根廷傳統手風琴abandoneon,演奏皮亞佐拉、賈岱爾等探戈大師名曲;目前全世界僅有二百名懂得演奏abandoneon的樂手,「永恆的探戈」舞團內便幸運地擁有四位。而阿根廷國寶級歌手Carlos Morel闇啞低沉的嗓音,更為舞作平添濃厚的鄉愁色彩。(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 我要看 艾夫曼芭蕾舞團

《俄國哈姆雷特—凱薩琳女皇之子》

一次觀賞俄國芭蕾的經驗,打破我對芭蕾「柔柔嫩嫩」的印象。它不單只是曼妙靈動的點畫,俄國冷冽氣候下孕育出的剛毅,徹底展現於舞者精確的力量控制。我看到滿場飛舞的線條。於是,在聽說艾夫曼芭蕾舞團將帶來一齣俄國版哈姆雷特的舞劇時,不禁揣想這張力十足的情節,結合芭蕾舞既有的精緻語彙,勢必將更容易捕捉芭蕾舞內在「悶騷」的特質。這廂早已蠢蠢欲動。 當全世界的表演藝術都在思考如何加入創新的精神於古典中,芭蕾,作為一門悠久的藝術,其規格化的表演符號,融合當代元素於其中時,必定產生許多有趣的轉換。如果對於結合新舊文化特色感到興趣濃厚,從這次演出中探究俄國藝術家拼裝的手法,一定相當過癮。尤其哈姆雷特,這不同以往芭蕾舞浪漫的故事,文本中充滿不斷的糾結情緒,穿著白紗蓬裙的舞者會以什麼角色,在什麼時機現身?準備好迎接一個嶄新的觀賞經驗了吧! 文字|游文綺 密蘇里大學戲劇碩士,尤愛劇本閱讀。月若不觀演出,便覺魂不附體。兩廳院之友,現任童書出版社活動企劃。

文字|游文綺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戲劇新訊

一晚兩齣戲 風格取材歡迎來比較!

《白水》vs.《Touching in The Rain》

臨界點劇象錄這次企圖呈現「比較劇場」,藉由一個晚上兩齣各五十分鐘的作品,讓觀眾對兩個作品的本質或精神做出關連性的比較。這次演出創團導演田啟元的《白水》,另一齣是編導鍾得凡受田啟元影響而創作的作品《Touching In The Rain》,讓觀眾得以在同一個空間、時間看到兩部臨界點前後相距七年,在語言風格、取材編作方式有相當同質性作品的演出。 《白水》改編自《雷峰塔傳奇》其中的〈水鬥〉一折。文本中的四個主要角色,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全由男性演員飾演。《Touching In The Rain》則從董賢和漢哀帝的斷袖之戀開始,交錯著希臘神殿武士們間的愛慕,如歌如詩般進入歷史和文學中的男性情誼,轉借詮釋的故事包括:希臘神話、白先勇《孽子》、聖修伯里《小王子》、吳繼文《世紀末少年愛讀本》中同時兼具男女兩性特質的故事。(田國平)

文字|田國平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大河之舞 《蔣先生,你幹什麼》

早幾年就看了大河之舞的錄影帶而嘆為觀止,我自然在第一時間就以兩廳院之友得到的資訊,訂了大河之舞的票,要和美國回來的好友一起去享受另一場愛爾蘭舞蹈與音樂結合出的驚豔。 另外,我還會與我兄弟一起去看相聲瓦舍《蔣先生,你幹什麼》,再次一起開懷大笑一番。其實,選看這些節目,不只是對藝術的喜愛,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喜歡這種和家人好友一同相聚的感覺。近年內,也和先生看了多場的音樂、舞蹈及歌劇。越深入了解,越能感受到當今藝文界的朝氣與多元。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與不同的親友觀賞不同的節目,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相信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劇目,使生活過的更活潑、豐富。 文字|商大曄 前台積電人力資源處長,現自創顧問公司,從事翻譯、口譯、管理諮詢。連續兩年金緻卡會員。

文字|商大曄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音樂新訊

讓作曲家反覆思慮的熾熱情愛

「聖誕情話」用愛和歌聲在冬夜取暖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胡桃鉗》,被寫成管絃樂組曲,再由羅馬尼亞鋼琴家艾可諾姆(Economu)改編成為他自己和女鋼琴家阿格麗希彈奏的雙鋼琴版本,曲折的過程,展現了藝術家對童話世界與純真愛情的嚮往。 布拉姆斯根據德國詩人道默(Daumer)所作之詩,寫出了《新愛之歌》,圓舞曲風格的愛情詩歌,道出作曲家內心深藏的熱烈情感。 李斯特根據莫札特歌劇《唐璜》選曲所改編的雙鋼琴《幻想曲》,將歌劇中的序曲及兩首著名的旋律《我們手拉手到那邊去》及《飲酒歌》重新組合,以最燦爛多彩的炫技,表現出花花公子「唐璜」的多面性。 這些作曲家們對音樂裡「愛情」、「親情」的反覆思慮,將一一展現在「聖誕情話愛之歌」音樂會中,經由舞蹈、歌唱、影像演奏等媒介,傳達給聽眾。 「聖誕情話愛之歌」將邀請曾任布達佩斯國家劇院的舞者莊士賢、男低音廖聰文、女中音楊艾琳、在台北愛樂電台擔任主持人的女高音黃瑞芬(Zoe),加上魏樂富、葉綠娜的雙鋼琴共同演出,在聖誕夜,將短暫、熱烈永恆的愛情,長亙的親情與純真柔美自然之愛,融合成為一場多彩多姿的連綿情話。(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百年孤寂》《女人皆如此》

就像《春之祭》之於舞蹈、《尼貝龍根指環》之於歌劇,《百年孤寂》也是讓劇場導演又愛又懼的偉大挑戰。Baboo的導演作品向來有濃濃的超現實意味,處理起「波赫士」、「卡夫卡」或「愛因斯坦的夢」這類題材特別有趣,《百年孤寂》原著豐沛的靈感想必也能激出火花。加上各路演員眾星雲集,有如台灣小劇場的點將錄,精采可期。 賴聲川曾將契訶夫《海鷗》移轉到老上海,《如夢之夢》中唯妙唯肖的氣氛營造更是讓人津津樂道,這次他將莫札特《女人皆如此》再度搬到同一時空,想來豈不就像讓張愛玲小說的俗世男女,唱起了義大利文?除了舉世難遇的獨特風味,賴導演向來犀利的情感觀察,也可望在這齣歌劇中大加發揮,必能打破認為《女人皆如此》膚淺牽強的傳統迷思,還莫札特一個公道。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文字|鴻鴻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2005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人類最原始的音樂,從「音樂」還未被定義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從敲敲打打間,得到脈動的快感;同時它也是最摩登的音樂,因為當音樂被近代作曲法制約的時候,又希望從打擊樂中找到自由空間。 因此,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成立,不僅是在台灣成立了一個表演團體,它還負責打破台灣樂界的保守和沈寂。他讓這種原本體制外的音樂形式,成為近年音樂活動的顯學。表演者重新在舞台上徹底發揮創意和表現力,帶來熱情、歡笑、驚嘆與喝采。因此,朱團一手建立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TIPC)也不只是個音樂節,而像是世界音樂的嘉年華會。讓愛樂者從廟堂音樂的斗室走出來,投入猛龍活虎的音樂天地。 每屆打擊樂節都可以看出朱團挖空心思的規畫成果,今年有盧森堡打擊樂比賽二○○二年首獎的法國毛線打擊樂三重奏、二○○五年首獎的奧地利新浪打擊樂四重奏;曾為電影《魔戒》配樂,以舞台「Show」呈現多元風情的紐西蘭自然元素打擊樂團;結合東方神秘與西方搖擺的英國馬樂地打擊樂團;東歐古老神祕風的克羅埃西亞響聲震天打擊樂團;拉丁風情的墨西哥EM打擊樂四重奏;結昭神谷百子、戴翠瑩、吳珮菁、金恩惠的亞洲木琴女傑音樂會。最後再以「朱宗慶打擊樂團二十周年音樂會」壓軸。覺得生活太壓抑的朋友們,不妨與朱團好好打個痛快吧。 文字|楊忠衡 樂評人兼唱片表演製作人、普普文化副總經理兼音樂總監、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董事、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戲曲 京劇大陸熱不再 中京院訪台告別氣氛濃

當紅老生于魁智領銜 搬演多齣拿手戲

大陸京劇來台榮景不再,老觀眾凋零票房也下跌,專門經紀大陸京劇團來台的傳大藝術就宣告,這檔中國京劇院之後將不再引進京劇演出了。睽違四年再度訪台,中京院打出于魁智這張超級王牌,戲碼紮實,八場戲中由于魁智挑樑演出的戲碼就有六齣。這是京劇目前最「高」行情,票房保證、人氣保證、品質也保證。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戲曲 一個丑角救活一個劇種

「江南名丑」王傳淞百年冥誕 崑壇丑戲匯演

一九五六年四月,在那段崑曲已漸式微的時代中,崑丑大師王傳淞進京主演崑劇《十五貫》中的婁阿鼠,以神態逼真、技藝精湛而轟動劇壇,創下七萬餘人票房空前紀錄。《人民日報》以「一齣戲救活一個劇種」大力稱讚。今年是王傳淞百年冥誕,「浙江崑劇院」為紀念大師,安排不同風貌的連台丑戲,邀集當代最著名的崑丑名角同台飆戲,,將各種「丑」模「丑」樣酣暢淋漓揮灑。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音樂

大病過後 許博允要為自己一圓音樂夢

四十三年來首次樂展 「許博允之樂」匯集新舊作演出

很多人對許博允的印象是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推手,他經營的新象文教基金會為台灣觀眾帶來許多開創性的演出,但他也是一位開創性的作曲家,不但曾為雲門舞集早年多部舞作譜曲,經典作品《琵琶隨筆》更曾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數十個城市演出三百次以上。這次他將舉辦個人創作生涯四十三年來首次樂展,重新展現他身為作曲家的豐富創意。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音樂 媲美管絃樂團的磅礡聲響

韋恩‧馬歇爾 讓音樂廳管風琴再現震撼之音

兩廳院每年一度的管風琴獨奏會又來了,這次邀來的是來自美國的韋恩‧馬歇爾,他不但是管風琴、鋼琴雙獨奏之全材音樂家,橫跨古典和爵士兩個領域,在即興演出、作曲及指揮上更有突出表現。這次他將由巴赫出發,到法朗克、威多、杜普瑞等人的作品,呈現管風琴各時期的經典曲目。

文字|廖俊逞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