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與高雄市交響樂團將呈現全本浪漫芭蕾舞劇《仙女》,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完整呈現《仙女》全本。
舞蹈

當仙女遇上千手佛飛行器……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仙女》與體相舞蹈劇場《93城市˙數據》

高雄城市芭蕾大手筆 國際陣容製作芭蕾經典舞劇《仙女》 今年是十九世紀浪漫芭蕾舞劇《仙女》La Sylphide編舞家奧古斯特‧布農維爾誕生兩百年的紀念日,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與高雄市交響樂團將呈現全本浪漫芭蕾舞劇《仙女》,這也是國內第一次完整呈現《仙女》全本,也是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繼一九九八年演出全本古典芭蕾舞劇《黑暗王國》La Bayadere之後,再次推出難得的芭蕾全劇演出。 《仙女》是布農維爾在一八三六年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編創的浪漫經典芭蕾舞劇,高雄城市芭蕾舞團為了紀念這位丹麥編舞家對芭蕾的貢獻,藝術總監張秀如邀請了國際陣容來參與此次製作,包括法籍名編舞家Jean Paul Comelin擔任製作人,旅美著名芭蕾舞星曾鐘霖與羅馬尼亞籍舞蹈家Ioana共同為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重新排練《仙女》,曾鐘霖並特別擔任劇中重要的巫婆角色演出。舞劇將由陳樹熙領導的高雄市交響樂團現場演奏,是今年台灣芭蕾一大盛事。 《仙女》是芭蕾歷史最重要的芭蕾舞劇之一,由塔格里奧尼為女兒瑪莉所創編,於一八 三二年三月十二日於巴黎皇家音樂舞蹈院(即現在的巴黎歌劇院)首演,是浪漫派芭蕾的代表舞劇。當年瑪莉在此劇中首次穿上硬鞋,也是芭蕾史上第一位穿硬鞋的女舞者,因此《仙女》又具有另一層芭蕾歷史的教育意義。一八三六年丹麥編舞家與藝術總監布農維爾為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重編舞劇《仙女》,他是瑪莉最喜愛的舞伴,布農維爾所編的《仙女》一反芭蕾舞劇的大團圓、華麗終埸的慣例,反而以憂鬱悲傷的場景結束全劇,給觀眾留下了無限的回味。 張秀如說,《仙女》目前是國內舞團首演的舞劇,描述一段仙女、男女主角、巫婆之間的故事,劇情與現今現實生活男女戀情之多變、幸福失之交臂與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情境十分類似,而作品也因此更有戲劇張力。她希望《仙女》的演出,能讓國內的觀眾認識十九世紀的浪漫芭蕾舞劇,也更了解《仙女》對於芭蕾歷史的重要意義。 《93城市˙數據》鋪陳千年無悔的愛情信念 體相舞蹈劇場的跨文學電音歌仔戲全新力作《93城市˙數據》,主題是──「迴轉啊!愛人,自太空然後降落」。這聽起來很

文字|盧家珍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親子 親子節目新訊

親子節目新訊

跟林旺爺爺學習大步前進的勇氣 《長鼻子爺爺說故事》搬演大象林旺的一生 長鼻子爺爺是誰?其實就是過世不久的大象林旺,《長鼻子爺爺說故事》要告訴小朋友林旺的故事,也要教小朋友如何跟挫折、恐懼、仇恨、傷心說再見!當林旺還是一隻小象的時候,從緬甸山區一路輾轉來到了台灣,從孫立人將軍到吳三連先生,從高雄鳳山到台北木柵,從經歷好朋友阿沛的死亡到老伴馬蘭的離別,林旺的一生,蘊含著說再見的智慧! 《長鼻子爺爺說故事》由趙自強編劇,徐琬瑩導演,將以獨特的圓形舞台來呈現,觀眾直接坐在演員的旁邊,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能和台上的表演互動。因為是動物園的故事,所以除了林旺爺爺之外,老虎、鴕鳥、斑馬甚至是無尾熊、國王企鵝都會出現在舞台上,參與演出的演員使出渾身解數,幻化成各種動物,呈現大象林旺爺爺八十六年精采的一生。透過林旺爺爺變動不斷的一生,真實體會牠對於生命的熱愛及生活的勇氣;無論是黑暗或輝煌的一刻,我們都必須向它揮手告別,因為只有勇敢地說了再見,生命才能繼續大步向前。 那依然美麗的誠摯童真 《山地小王子》演出育幼院孩子的故事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的一個黃昏,高雄在地的小蕃薯兒童劇團坐著一部大巴士,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路到「六龜育幼院」,那是劇團第一次用戲劇與院童們同樂,二個小時多的活動中,看不到孩子們一絲倦容;到了說再見的時刻,孩子們一路拍手歌唱,一邊排成長長的歡送行列,看著絲雨中一雙雙又大又亮的眼睛,漸漸地消失在路頭的燈影下,耳邊迴盪著悠揚的歌聲,於是感動的小蕃薯團員們開始想說一段育幼院的生命故事,《山地小王子》就是這樣的故事。 《山地小王子》的「山地」是指偏遠、資源短缺、關懷較少的地帶,而「小王子」則是呼應聖.修伯里的原著精神,彰顯孩子童真誠摯善良的本性。故事描述一位父親及祖母相繼去世而被送到育幼院的孩子,很想尋找離鄉失聯的媽媽,育幼院的院童為了幫著個小孩找媽媽,偷偷離開了照顧關愛他們的院長與修女,現實的生活考驗不但沒有難倒他們,反而集思廣益地想出令人意外的好辦法,終於幫助小孩與媽媽團圓。 <s

文字|盧家珍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戲劇 戲劇、戲曲、跨界展演新訊

戲劇、戲曲、跨界展演新訊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搬演義大利劇作家高多尼作品《威尼斯雙胞案》 《威尼斯雙胞案》是表演工作坊第三次向國人介紹義大利喜劇大師高多尼的作品,前兩次分別是一九九五年及二○○一年推出的《一夫二主》及《一婦五夫》,在國家劇院座無虛席,觀眾面對肢體動作幾近於特技的表演,撲朔迷離又無厘頭的劇情,拍案叫絕,反應相當熱烈。 這次適逢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賴聲川希望給觀眾一場純表演,脫離政治話題,回歸人性,呈現一齣瘋狂的「錯誤喜劇」。 目前就讀於北藝大戲劇博士班的導演鍾欣志,受到《一夫二主》的影響,碩士班時專攻義大利即興喜劇,畢業時的作品就是《威尼斯雙胞案》,大受歡迎。《威》劇描述一對自幼即失散的雙胞胎兄弟,因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城市尋求他們的愛情,而發生了一連串陰錯陽差妙事的經典喜劇。妙就妙在這對雙胞胎由同一人飾演,疲於奔命地在兩個角色(哥哥與弟弟)間切換,在舞台上絕對無法同時出現,哥哥被誤認為是弟弟,弟弟被誤認為是哥哥,台下所有的觀眾都知道誰是誰,偏偏這一堆誤會就是糾纏不清,於是仇家找錯人,相親相錯,整人整錯,釀成這瘋狂鬧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源自於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街頭賣藝雜耍加上簡單易懂的戲劇結構所形成的劇種,義大利原文的意思是「藝術喜劇」,參與演出的演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表演與雜耍技巧。《威》劇將由資深劇場演員金士傑、因《亂民全講》引人矚目的韋以丞、久違劇場的尹昭德、外表坊團長兼導演李建常擔綱演出,另外還有在拍賣網站廣告中與愛犬一起選美的黃露慧,以及流行樂壇新人Melody(殷悅)。 是展覽還是表演? 撈過界的泰順街唱團《竊景╱Scene-Stealer》 所謂的跨領域藝術,究竟是劇場視覺化的過程,抑或是當代藝術多媒體化的一種演進,從泰順街唱團的創作歷史中我們似乎隱約地可以看到了某一種典型。 作品一向遊走於美術、多媒體和行為藝術跨界的泰順街唱團,自二○○○年成軍以來,沒有一次是「正統的表演」,也從沒人當它是「戲」,而通常執意將這個團歸類的觀眾也都敗興而歸。這次泰順街搞起「類」行為藝術的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音樂 音樂新訊

音樂新訊

琴音不老,依然浪漫 鋼琴家理察‧克萊德門來台「再現真情」 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門在台灣擁有極廣大的樂迷,他那獨特的浪漫鋼琴曲調,在一片搖滾、流行音樂中,給人們一股清涼感受,受到全世界的喜愛,以一個演奏流行樂器的音樂家而言,這種情形是史無前例的。這十多年來,他已成為最多產且成功的唱片巨星,全球唱片銷售量目前已超過六千五百萬張,其中有二百一十五張金唱片、七十二張白金唱片。 理察的觸鍵充滿朝氣與活力,除了彈奏浪漫音樂的創作曲外,蕭邦的鋼琴組曲、民謠、著名影視主題曲及流行樂,乃至台灣歌曲、大陸民歌,經由理察重新編奏,依然絲絲入扣,韻味十足。此次來台,理察將演奏幾首《凡妮莎的微笑》、《給愛德琳的詩》、《夢中的婚禮》、《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鐵達尼號交響曲》等,還有《雨夜花》、《滿山春色》、《望春風》等改編的台灣民謠。 號角之聲,穿梭三百年 法國小號家艾瑞克.歐比赫訪台演出 法國籍小號演奏家艾瑞克.歐比赫是一位早慧的音樂家。 一九六○年生於巴黎,六歲即開始研習音樂理論,次年獲得平生第一支小喇叭禮物,便開始全心學習。歐比赫的獨奏家生涯起步甚早,他與法國廣播愛樂管弦樂團於巴黎Pleyel音樂廳共同演出著名的胡麥爾協奏曲,並由電視現場實況轉播,當時他才剛滿十三歲。十六歲時成為巴黎Colonne管弦樂團的小號首席,十九歲即獲巴黎歌劇院管弦樂團指定為特聘獨奏家,在此同時,他也屢屢在各大知名的國際大賽中獲獎。 歐比赫曾於二○○○年應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邀,演出海頓及法國現代作曲家托瑪希的小號協奏曲。歐比赫個人詮釋法國現代小號作品無人所及,為當今歐洲最頂尖的小號演奏家,去年受邀擔任慕尼黑大賽及莫里斯安德烈大賽之評審,可見其在當代小號界的地位。他迄今灌錄十一張CD,曲目包括巴洛克、古典、現代等各種樂派,內容豐富且精采,將小號的吹奏技巧及優美的聲音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所開設的大師班也已遍及全球。此次他將以法蘭西的熱情號角聲,從巴赫到托瑪希,帶您穿梭古典音樂三百年。 來聽價值數億的琴音 <strong

文字|盧家珍
第139期 / 2004年07月號
戲曲

演出新訊:戲曲篇

戲中串戲,一窩旦各顯本事 國光慶生,演出熱鬧戲《大溪皇莊》 為歡慶成立九週年,國光劇團這個月特地選了結合歡樂、喜慶與熱鬧的武打場面的《大溪皇莊》來慶生。 故事內容倒是簡單:溪皇莊的一群壞人抓來一個好人關在溪皇莊裡,而一群好人計畫假扮成一個戲班子,混進溪皇莊中演出,再伺機救出好人。因為人物眾多熱鬧,排場大,因而取名《大溪皇莊》。 假扮成戲班子的有十名美女,各自亮相,一路趕至溪皇莊的路上,是本戲的一個重要段子〈十美跑車〉。而戲班子到了溪皇莊,演出的戲中戲成了本齣戲的壓軸,這〈戲中串戲〉,以往都是隨意發揮,不過這回十美用了各種地方戲曲,如京戲、崑曲、歌仔戲、黃梅調等來唱梁祝大匯演,最壓軸部分,則由國光的當家旦角魏海敏自由發揮。國光的一窩旦角全出,各顯神通,全力演出〈十美跑車〉與〈戲中串戲〉,武打場面熱鬧非凡精采可期。 川劇改豫劇,演《大劈棺》新版故事 豫劇皇后王海玲新作《田姐與莊周》 國光豫劇隊的年度大戲《田姐與莊周》,是由大陸知名劇作家徐棻女士與其高徒胡成德共同創作的劇本。仍由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豫劇皇后王海玲擔綱,並邀得國光劇團京劇老生唐文華跨界演出。 《田姐與莊周》的故事改編自傳統劇碼《大劈棺》,敘述莊周的妻子田氏愛上了風流倜儻、貌似潘安的楚王孫;莊周察覺到田姐有貳心,決定裝死試妻,具有法術的莊周得到精靈們的協助,試探田姐心意,並幻化為楚王孫模樣勾引田姐,又以腦疾復發需以人腦醫治給田姐出難題,誘使田姐決心劈棺取莊周腦袋。 莊周試妻的結果,他決定成全田姐與楚王孫的愛情,給了休書讓田姐恢復自由身,但田姐卻羞愧地無地自容,決定尋短。 王海玲飾演田姐,唐文華則將扮演莊周。這是國光豫劇隊繼二○○○年推出由川劇改編的《中國公主杜蘭朵》後,第二次採用川劇改編劇本,川劇改編豫劇在音樂方面有一級作曲家耿玉卿把關,同時也依劇情需要,保留川劇表演中具有特色的「變臉」與「噴火」等精采演出。 端午

文字|田國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

旅行生命的風景

「女歌節」與樂人的故事

第一屆女歌節首先串聯起生活與工作中熟悉的女性聲音,隨著她們的歌詩旅行,閱讀她們精彩生命的風景。 同時女歌節希望藉演出形式的革新、撒下舞台與觀眾席的固定框架,讓女歌透過一種親密的形式傳遞,聽者自然貼近歌者的生命。引介同時擺盪在詩與歌、傳統與創新、生命與憧憬之間的女性聲音。

文字|鍾適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音樂

演出新訊:音樂篇

紛擾之際,,何不聆賞自然天籟? 馬修‧連恩再度訪台 以環保音樂家著稱的馬修‧連恩,他的音樂創作喜歡融入大自然的聲音,讓現代人有機會了解我們居住的地球,進而愛護它。一九九八年,馬修首次拜訪台灣。以一星期時間在台灣走透透。認識了許多朋友,也錄下台灣山林與海岸的自然聲音,並與台灣音樂家再次合作,完成首張以台灣音樂為主角,充滿濃厚人文、自然氣息的《海角一樂園》。一九九九年又在第十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中與國內音樂家、舞蹈家合作,演出成名代表作《飛鼠溪》,高質感的音樂內涵與環保意念征服了台灣。此次,在台灣社會紛紛擾擾之時,馬修‧連恩將與大家一起發掘心靈中的清澈美地,從大自然的天籟中追求平靜。 「鼓」動新時代的樂舞!風格多元的阿扎鼓諾Azaguno非洲樂舞團 提起非洲,難免與戰爭、肌餓、蠻荒產生聯想,很少人知道非洲音樂因為黑人殖民的關係,影響了頌樂(Son)、薩爾薩(Salsa)、倫巴(Rumba)、爵士(Jazz)、藍調(Blue)等樂種的發展,在音樂史是很重要的一環。六月初,來自非洲迦納的阿扎鼓諾非洲樂舞團(Azaguno),就是一個試圖呈現非洲傳統音樂舞蹈藝術,並融入具有時代創新精神之樂舞的團體。 「阿扎鼓諾」(Azaguno)一詞原指西非迦納地區埃維族的領袖鼓手,該團成立於二○○一年,創始者及藝術總監派斯考,楊原籍迦納,現為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世界音樂中心主任。這是個生氣蓬勃的多種族表演團體,致力於非洲樂舞的研究、保存、教育及演出,包括傳統非洲樂舞、非裔美國人以及加勒比海地區和拉丁美洲一帶的樂舞形式,該團亦創作當代跨文化的作品,用劇場的元素,融合來自世界史觀的非洲經驗所代表的藝術文化價值和資源。透過鼓聲、人聲、舞蹈、其他視覺藝術形式以及相關資源,創發出不同的表演風格和面貌。 與大樂團一起華麗搖擺!貝西公爵爵士大樂團訪台 一九三○年代是美國爵士樂最為風行的年代,也是爵士「大樂團」風格最為風行的年代。爵士樂的旋律在美國的大街小巷、俱樂部、收音機裡美妙地傳送出,當時「貝西公爵爵士大樂團」、「班尼‧古德曼大樂團」與「艾

文字|盧家珍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戲劇

這個月,大家都來說相聲

三齣相聲劇登場,不笑也難

自從一九八九年,表演工作坊成功地將相聲搬上舞台,歷經幾年的沿革,電視藝人的加入,不僅拓展了觀眾群,同時也打破傳統相聲的包袱,更加活潑與更多的可能性。一九九七年馮翊綱、宋少卿成立的「相聲瓦舍」,在創作上更為多元,運用相聲的基本元素,加入對現實與社會事件的嘲諷,而大受歡迎。 總統終於就職,大家可以在嬉鬧中愉快地發洩一切不滿,一連三齣相聲劇,對於當下的政治環境,有著不同的解讀與嘲諷,並各具風格地呈現出個別的風貌。 《大宅,門都沒有》也算轉世情緣 二○○○年「綜藝界大哥大」倪敏然加入了表演工作坊《千禧夜我們說相聲》的演出,帶給舞台劇綜藝化的效果,同時也展現了倪敏然的舞台魅力。後來倪哥演出相聲瓦舍的《大寡婦豆棚》,大受好評之餘,也讓倪哥開始想說故事了。於是他找來了之前合作電影《扣扳機》的導演楊順清,一起來發展劇本。楊順清導演曾擔任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編導與副導,五月底上片的電影《台北二一》也是他的作品。他將倪哥的稗官野史的構想穿越時空,藉古諷今,藉今論古。 《大宅,門都沒有》的故事背景先是設定在北伐軍閥時期,夏禕飾演風情萬千的一代名伶王克琴,曾風光六嫁軍閥與當權者或外交使節,在前夫們相繼倒台或戰死後,窮途末路的她只得投靠青梅竹馬的戲班舊情人馬麒麟(倪敏然飾)。 接著舞台時空移轉到二○○四年,這一批人又都轉世到台灣一○一大樓上的政製餐會,不同的時代卻有相似的混亂背景,不同的時空卻有笑中帶淚的隔世情緣,在逗捧的歡笑與淚水中,對亂世的慈悲與情意有著嚴肅與深沉的反思。 《小華小明在偷看》讓政治與樂透入戲 皇上遇刺沒人擋駕?原來負責護駕的錦衣衛侍衛長是個瞎子。金橘派宋幫主及丐幫連幫主聯手祭天,沒料到情緒太HIGH,竟演變成「下跪親吻土地」,吃得滿臉是灰。一個單身女子用所剩的財產五十元買了一張彩票,竟得了一億七千五百萬新台幣的彩金,她的生命將如何改變? 《小華小明在偷看》是相聲瓦舍二○○四年全新創作的相聲劇,一齣關於妄想與偷窺的戲,將紛擾政治議題及熱門的樂透話題轉化為戲劇的創作元素,由馮翊綱宋少卿聯手偷看,同時邀請文壇新秀也是劇場演員的黃小貓共襄盛舉。 <stro

文字|田國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戲劇

演出新訊:戲劇篇

人魚的故事,女人的犧牲 用浪漫手法書寫的《人魚愛跳舞》 人魚公主愛上了溺水的男孩,因此放棄了水中的生活,放棄了寶貴的聲音,卻換來她從未擁有的雙腿,也與心愛的男孩結了婚,但婚後的人魚,發現婚姻生活並非她想像中的那般美滿,生了小孩,開始吵架,開始爭執,開始失望與失落,熱情逐漸消失。 後來她開始愛上她的雙腳,愛上雙腳所能做的一切動作,愛上了用雙腳跳舞,她發現只有在跳舞時她才是自由的 外表坊時驗團團長兼導演李建常,透過人魚來比喻女性犧牲了許多事情進入家庭的偉大。藉由人聲肢體工作者謝韻雅與Scott現場的人聲與創作的音樂,以及演員徐華謙的串場敘事,搭配上四名舞者,將女性的成長與找尋自我,運用浪漫的手法,呈現在觀眾面前。 跨界玩空間,演繹愛情觀 《臥虎藏龍皇冠版之愛情遊樂園》 向皇冠十週年致意 《臥虎藏龍皇冠版之愛情遊樂園》由「舞蹈空間」舞者陳冠霖與「水母漂集團」的裝置藝術家陳俊明合作,結合表演藝術、舞蹈、肢體互動、數位影像、實體空間場景裝置等元素的跨領域展演創作,將在慶城公園戶外演出。 刻意選擇在戶外的慶城公園,陳俊明表示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空間,轉換成表演空間,就地取材運用公園裡的涼亭與遊戲區,以電影《臥虎藏龍》的情節為基礎出發,透過舞蹈與肢體表現電影裡的愛情觀,對愛情的欲求,得到與得不到間的微妙關係。 同時還將《臥虎藏龍》改成現代版本,鏢局成了快遞公司,電影中的青冥劍轉換為皇冠,爭奪偷盜青冥劍變成偷盜皇冠,舞者身穿紅衣黑褲,熱熱鬧鬧地為皇冠藝術節十歲生日致意。 一間老茶館,看盡時代滄桑 老舍名作《茶館》終於訪台 由老舍所寫的著名話劇《茶館》,以北京的一家茶館「老裕泰」作為社會的縮影,通過半個世紀(清朝末年至北洋軍國及抗日的三個時代)的世事變化,由劇中出現的七十多個角色演出時代中的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層面,道出時代

文字|田國平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舞蹈

演出新訊:舞蹈篇

一路轉則,盡現舞台 光環舞集二十週年展現歷歷軌跡 光環舞集今年屆滿二十周年,「20回顧特別公演」重新製作了舞團二十年來的重要作品,如《石板老人》、《立體結構》、《鏈》、《浪上飄》、《現象》、《念天地之悠悠》,呈現光環一路發展的軌跡。五月底在台北城市舞台登場後,六月將繼續於台中、台南、桃園演出。 光環舞集在創團之初,劉紹爐的創作多是將鄉土題材融入現代舞,如《鄉旅》、《霸王別姬》、《石板老人》等作品;十年之間,他從抒發鄉土情懷的做法,轉為對身體動作的探索,由圓、直線、曲線到立體空間和結構,發展出《主題與變奏》系列作品。 十年後,劉紹爐暫停舞團運作赴美進修,找到了「氣、身、心合一」的身體律動理念,開啟另一個創作方向,風格轉變可以從《念天地之悠悠》看出端倪,並陸續推出《鏈》、《浪上飄》、《現象》等作品;同時,劉紹爐也發現了嬰兒油這個新媒材,展開了「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系列舞蹈創作,讓光環舞集走向國際舞台,並獲得許多榮耀。 近年來劉紹爐持續「氣、身、心合一」的創作路線,以身體自有的聲音作為伴奏,劉紹爐笑道,這看起來好像是「加法」,但其實是「減法」,是將舞台表現更加去蕪存菁,呈現最簡單原始的一面。而這個理念將在十月份嬰兒油新作中實現,屆時大家可看到融入聲音的嬰兒油作品。 當潘金蓮跳著佛朗明哥舞 多媒體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 迷火西班牙舞坊將推出國內首齣將佛朗明哥舞蹈與劇場結合的多媒體舞劇《台北地圖之尋找潘金蓮》,故事發生在現代的台北,武松、武大郎和西門慶這三個男人在龐大都會裡尋找潘金蓮的行蹤,正當三名男子瘋狂地尋找她的同時,這位謎樣的女子也正在尋找著自己。 「我是西門慶,我要解放潘金蓮!」飾演西門慶的王柏森信心滿滿地說著,他口中的「潘金蓮」就是迷火西班牙舞坊的靈魂人物李昕。千百年來,潘金蓮一直是女性情慾主題的重要代表人物;自認為是潘金蓮的李昕說,佛朗明哥一向與蕩婦卡門產生聯想,而卡門與潘金蓮最大的不同是,卡門沒有受

文字|盧家珍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戲曲 古代呆伯特智慧1─如何不得罪老闆又要說真話

《李世民與魏徵》寫君臣間的愛恨糾纏

有沒有搞錯?怎麼會有人用「戀人」來形容唐太宗和魏徵?不是應該用「千里馬與伯樂」來形容嗎?他們倆又不是同志!不過,在王牌編劇陳亞先的眼裡,他們的君臣關係恰如男女談情,一個欲迎還拒,一個欲去還留,相互愛慕欣賞。於是他把這番男人之間的糾纏加以描寫,並在治國宏願中摻入深層隱私,成為新編京劇《李世民與魏徵》最引人入勝之處。

文字|盧家珍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戲曲 古代呆伯特智慧2─書縫裡看歷史中的男人

探尋陳亞先劇作「心理留白」的魅力

五二○總統即將就職,內閣改組之際,官場裡常說上台靠運氣,下台靠智慧,當下看不懂現世內幕,但歷史或可提供參考,劇作家陳亞先從小處看男人,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唯處理失當便難以收拾。《李世民與魏微》演出前,PAR邀請專家解碼劇中君臣間的言語機鋒,表演身段,官場、職場中人可得看仔細了。

文字|沈惠如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戲曲 戲曲新訊

演出新訊:戲曲篇

月老許諾,年齡不是問題 《再世情緣》演出難得一見的歌仔戲「老少配」 台灣的野台歌仔戲團裡,「春美歌劇團」的歌仔戲名小生郭春美擁有戲迷無數,俊美的扮相,據說男女通吃,無不拜倒。而其所領軍的「春美歌劇團」,成立三年多來,一直試圖在歌仔戲的題材與曲調上進行現代與傳統間的融合,並不斷嘗試突破,每次的作品都十分有話題性。 繼《鴛鴦遺恨》、《恨鎖天倫夢》深獲好評後,此次推出新編的愛情浪漫喜劇《再世情緣》便融合時事,由電視歌仔戲名編劇江佩玲將「老少配」的話題引入劇中,可說是歌仔戲界的一大創舉。 劇情描述一對前世無緣的夫妻雲卿與月梅,新婚之夜因為雲卿的驟然離世,讓月梅痛不欲生,月老於是許諾兩人「前世夫妻‧後世相會」;十八年後,雲卿投胎轉世,縱使夫妻對面不相識,但唯一不變的是月梅信守能與雲卿再重逢的堅定信念,也帶出本劇獨特的老旦與小生的老少配情節。 這次製作,也是向來以外台演出為主的該團首次的劇場售票演出;該團行政經理劉佩玲表示,由於該團今年入選為文建會扶植團隊,有較充裕的資金來支援此次製作,該團也希望藉此測試票房實力,若反應良好,也不排除未來巡迴加演。 文字|施昱伶 掌中偶唱南音,溫雅細膩古味濃 《觀音收五百羅漢》請出人瑞級藝師來「復古」 相對於北管的熱鬧通俗,南管疏淡含蓄的音樂性格,更能贏取老者和文人雅士 的心。亦宛然掌中劇團這次所推出的年度大戲《觀音收五百羅漢》,便是以曲風 舒緩優雅的南管古樂為表演主軸,搭配老藝人們濃厚的泉州鄉音。在劇本方面,則透過中國傀儡戲大師黃亦缺的

文字|施昱伶、鍾翼如、蔡柏璋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音樂

NSO的音樂魔法秀

康澤爾讓你「聽」電影,安德石巧扮「神奇吹笛人」

愛看電影的人,請看這裡!愛聽故事的人,請注意聽!為了吸引更多聽眾進入音樂廳,國家交響樂團(NSO)連法術都使出來了。五月底,先是不遠千里把大眾音樂王子康澤爾請來,硬是聯手把音樂廳變成了聲音夢工廠!到了六月,連格林童話中的神奇吹笛人都附身在長笛首席安德石身上,用他的魔笛來迷惑大家。

文字|盧家珍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音樂 音樂新訊

演出新訊:音樂篇

讓古典音樂變年輕 波士頓銅管五重奏首度訪台 在新世紀來臨的今天,許多樂團紛紛冒出頭,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樂壇上一時百花齊放,不過唯一被樂評及樂迷譽為「廿一世紀樂壇新希望」的,只有波士頓銅管五重奏。 曾獲得一九九二年法國銅管五重奏大賽冠軍的波士頓銅管五重奏,成立時間並不長,最大的特色是將古典音樂年輕化;而且他們致力於將所有音樂改編為銅管五重奏版本,讓大家更加了解銅管之美,因此演奏曲目的範圍也相當廣泛,除古典音樂外,爵士歌曲、甚至加入聲音合唱部分,使他們的演奏會更為豐富活潑。第一次來台的波士頓銅管五重奏將帶來蕭士塔高維契的《快步圓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還有艾靈頓公爵的《旅行商隊》,希望在微風輕吹的五月天,用銅管溫潤的樂聲伴大家度過美好的音樂之夜。 充滿自信的琴音 郎朗獨奏,展現全新曲目 廿三歲的郎朗,是目前北美最熾熱的鋼琴巨星,穿梭於世界各地的音樂殿堂,每年平均演出多達一百五十場,他所錄製的古典鋼琴曲演奏CD更是全美CD銷售量排行榜首,《華爾街日報》因而將郎朗列入「最能改變世界的二十位少年」,音樂界甚至稱其為「霍洛維茲第二」。 郎朗的演奏充滿自信、十指織出多彩音色,熱情澎湃的琴聲感動所有人的心。此次郎朗帶來全新的曲目,包括舒曼《阿貝格變奏曲》、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蕭邦《降D大調夜曲》、譚盾《八幅水彩畫的回憶》、海頓《C大調奏鳴曲》、莫札特/李斯特《唐‧喬望尼的回憶》,要以精湛的技巧及深度的音樂性,讓台灣的樂迷一睹他的琴音魅力。 黑洞意象,霹靂「擊」現 十方樂集首演鍾耀光新作《吸積盤》 最近以《意象繽紛─台灣現代音樂集》專輯、榮獲第十五屆金曲獎六項入圍的十方樂集,將以「擊春」來展現他們的實力與興奮之情,據說連日本的「粉絲」都將組團來台觀賞呢! 此次春季公演的曲目包括鍾耀光《吸積盤》擊樂六重奏、安得烈‧喬禮維的長笛與打擊協奏組曲、周文中《谷應》、布胥諾‧幾內《鼓之印象》等,並邀請長笛家黃貞瑛共同演出。其中,《吸積盤》是

文字|盧家珍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藝術節

堅持多姿多采,拉長表演戰線

皇冠藝術節擴大規模慶祝十週年

位在地下室的皇冠小劇場,好像是台灣表演藝術的小小實驗室,許多藝術家從這裡開始玩了起來。皇冠藝術節今年堂堂邁向「十週年」,特別擴大舉辦,從4月份到7月份,計有十一檔演出將熱鬧登場。五月份推出去年被台新藝術獎評為十大團體之一的「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新戲《哈囉.再見》,六月上旬則推出「密獵者劇團」創團十週年的作品《密獵者六四事件》與「古名伸舞蹈團」的《新地界爭霸》。

文字|田國平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