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音樂 歡唱101年 NSO跨年輕歌劇
雷哈爾《風流寡婦》 帶來「一夜風流」
《風流寡婦》從首演起,至雷哈爾去世止,四十三年間總共上演超過三十萬次,並被拍成多個電影版本;其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有趣的劇本以外,雷哈爾以快活動聽的歌曲貫穿全劇,也是吸引觀眾的主因。
-
舞蹈先修班Beginners’ Class
關於芭蕾的天才十問
芭蕾這麼優雅,它一開始就是在宮廷發展的嗎? 跳芭蕾一定要穿硬鞋,還有翹翹的超短迷你裙嗎? 我們都知道《天鵝湖》、《胡桃鉗》,但除了優美的音樂與有趣的劇情外,我們還能怎麼欣賞芭蕾之美? 這個月剛好俄羅斯超級芭蕾天團聖彼得堡的基洛夫芭蕾舞團二度訪台,想必又會掀起一股「芭蕾瘋」!我們特地邀請耕耘芭蕾多年的台北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吳素芬,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引領為芭蕾迷醉的你,一窺芭蕾的前世今生。
-
藝號人物 People 給我戲演,其他免談!
劇場痴人 魅力女優—安娜.蒂斯摩
「我在劇場裡所呈現的,是現實人生中我不會去做的。在這裡面,只有我自己的堅持。」舞台下極其羞澀瘦弱的安娜.蒂斯摩(Anne Tismer),上了舞台後卻爆發力十足,有如巨人。十月由她領銜演出的《點歌時間》與《玩偶之家娜拉》,迷倒了一拖拉庫的觀眾,說不定,她已經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有資格在台灣組織劇迷會的歐洲劇場演員。 與她攜手創作娜拉奇蹟的導演歐斯特麥耶形容安娜‧蒂斯摩是個有劇場依存症的演員,對劇場藝術有絕對的渴求,舞台上的她所跟隨的,是只存在她雙眼的那道光,觀眾的反應與其他事務都不會打擾或影響她的演出。劇場是她的烏托邦,在兩廳院十月的德國狂潮系列節目中,她與她的烏托邦震懾了全場的觀眾,在本篇專訪中,她將打開烏托邦的大門,讓喜愛她的台灣觀眾一探內中風景。
-
藝號人物 People 聲音之外,渴望跨界的叛逆
走出錄音室,看見黑暗之光—雷光夏
她那低沉富有磁性、溫潤回甘的聲音,對很多來人來說,具備如美女般、難以抵抗的獨特吸引力。雷光夏說:「很多人聽我的聲音,以為我是那種喝著左岸咖啡、每天聽古典樂的文藝女生,但是其實我愛喝可樂,對搖滾、噪音聲響等另類音樂更感興趣。」自認骨子裡充滿叛逆因子的她,選擇走出錄音間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互動創作,或許「跨界」,算是她生命中少數的冒險之一,也滿足了她內心渴望的小小叛逆。
-
藝號人物 People
夾子小應 一手夾起娛樂與批判
不是憤怒的搖滾吶喊,也不是膚淺的低級趣味,夾子小應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意涵,用無厘頭搞笑的歌詞把台灣各種社會現象嘲諷一番,在傳統地下樂團的演唱形式中,玩出獨一無二的表演風格。
-
音樂
音樂達陣,期待「總體劇場」!
《指環》在拜魯特首演一百卅年後,感謝NSO的努力,台灣終於首次在現場聽到了《指環》的音樂,展現出年輕一代音樂工作者的音樂能力,可惜只演一次。盼望不必再等一百卅年,不僅能常態性地聽到《指環》,還能在台灣的歌劇舞台上,看到《指環》「總體藝術」式的演出。
-
音樂
未老寶刀,帶出正港德奧音色
張大勝對狄爾這位主人翁得意洋洋的種種戲謔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樂團絃樂組在追求少女樂段所奏出撒嬌似的音質相當可喜,斷頭台場景的爆棚動態極為洶湧澎湃。更重要者,其詮釋充分展現出正統德國禁慾式的幽默,而非輕浮的嬉鬧。
-
舞蹈
以「空洞」作為對歷史的敍述
莎夏.瓦茲對「雙人舞」幾乎是在抱起、放下的反覆之間造成了一種疲憊的空虛感,我們就漸漸可以閱讀到身體的詩意隱喩在《肉體》的舞作中,既是以當代藝術的空洞話語作為書寫的策略,同時也建構了對歷史記憶的再現行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典新解讀
暴與義、酒與肉、男與女
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號稱是聚義梁山泊,替天行道,然而他們的所做所為卻是遊走於義的邊緣,讓義字在水滸一書裡不斷「易容」演出脫軌的義?水滸英雄們越是誇張地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對於底層的聽眾與讀者越具吸引力?好漢不但不能尋芳訪柳,最好連家庭都不要有;如此才能無後顧之憂的闖蕩事業,最多采多姿的英雄都是單身漢?且看現代說書人黃醒醒,如何從「暴與義」、「酒與肉」、「男與女」三種角度,解讀水滸!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典新解讀-女性視角下的《水滸傳》
淫婦之死,造就男人的正義?!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被逼上梁山、重義豪爽的形象固然深植人心,但細細讀來,卻讓人發現其中不但殺氣騰騰、血腥刺鼻,而且不少好漢之所以起而造反,追根結柢竟是跟身邊那個「淫婦」之死有關俗話說:「每個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個偉大的女人。」萬萬沒想到,這個偉大的女人除了賢妻良母,也可以是淫蕩的婦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
你是「男人」嗎?
從男性角度出發使《水滸傳》成為中國(男)人的心頭好書,連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也儼然是《水滸》的再創作。我從「男性中心」的《水滸》前提抽出一條可供戲劇發展的脈絡:「男人是什麼?」,再以(中國)男人的四大慾望「酒、色、財、氣」來詮釋它們在《水滸》中如何發揮影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當梁山泊英雄遇到變色龍林奕華
反英雄 上梁山 水滸男兒的矛盾激戰
舞台劇《水滸傳》,將展演三大主題:男人的社會壓迫,男人心中的矛盾,及男人之間的義氣。在《水滸傳》中,他正中切入「男人要什麼」。男人所受的壓迫總是來自於權力階層體制對男性身分地位與功成名就的迫力,及男性的「不能失敗」。飾演水滸角色的九個男人,不論階級高低,都在承受壓迫,焦慮與挫折充塞其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奕華評注-無父的年代,林奕華劇作中的「父」情結
父親,為「殺父」而存在?!
從「父親功能」這個精神分析的關鍵看來,林奕華的創作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過對於「男性」的思考。從《愛的教育》系列通過對教育制度的嘲諷質疑,敷演出社會作為「父親」的「醜怪形構」;到「東宮西宮」系列諷刺香港特首的「父親」形象;到《包法利夫人們》點出「市場」這個「絕對父親」的無堅不摧。林奕華劇中的「父親」無所不在,因為「殺父」是林氏劇場中的必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慾番外傳-從漫畫到好萊塢電影
超能英雄 怎一個「苦命」了得?
仔細閱讀這幾部影片文本,不難理解提姆.波頓、山姆.雷米、布萊恩.辛格這些過去十足叛逆的導演為什麼要去拍《蝙蝠俠》、《蜘蛛人》和《X戰警》。傳統的美式漫畫英雄到了他們手裡,全數變成了身不由己的悲劇人物。只能用一次又一次的救難行動來向愚昧的大眾「輸誠」,以出生入死來化解多數人對他們的誤解和排擠。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慾番外傳-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與情
俠骨蕩氣迴腸,柔情千折百轉
金庸筆下的「俠」既不是舊時代的任俠,亦不似杜光庭〈虯髯客傳〉或者魏禧〈大鐵椎傳〉的主角那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人物。金庸的俠都是名滿天下,受人景仰,更將「男女青年的戀愛」盡情發揮,令這些武林中的俠客都是俠骨柔情,有血有肉。小說中的情,雖然發生在古代,但是女角多敢愛敢恨,如《笑傲江湖》的任盈盈、《倚天屠龍記》的趙敏更是採取主動,活脫是二十世紀中國新女性的寫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慾番外傳-香港黑幫電影裡的兄弟情誼
若為江湖故,一切皆可拋!
香港電影中歌頌黑幫,傳頌著小馬哥、陳浩南的英雄事蹟,一如施耐庵《水滸傳》中的梁山英雄,雖然亡命天涯,但個個可是肝膽相照豪氣千雲,香港黑幫與《水滸傳》,放大了團體中的義氣相挺與兄弟間的情誼。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慾番外傳
極致的愛,在黑幫兒裡找
激情與愛情,就像黑幫男女血液裡的紅血球和白血球。有了激情,黑幫男女的情感與慾望得以宣洩,所有的愛恨情仇相應而生;有了愛情,黑幫男女的矛盾與迷惘才有救贖,一切的傷痛悲戚得以平撫。只要掌握這兩個要素與新女性主義興起所引發的種種現象,就不難解讀電視劇中現代黑幫男女愛恨交織的層層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愛慾番外傳-男體的意義 慾望的流變
時尚男體 二次文藝復興
男體的演化,歷經時代洪流不斷沖刷而成為一種無法界定的物種,因此如何掘取享樂主義在當中運行,才是值得思考的主要方向;男體表現也顛覆了性器崇拜的官能想像。你愛哪一部分,沒有限制,任你宰割。所有因男體而有的慾望消費,從雜誌開始合理化;意識混沌的肌理中,也逐漸浮出華美脈絡。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06年薩爾茲堡藝術節
當代樂音,與莫札特對映爭輝
適逢莫札特年,除了上演莫札特二十二部歌劇外,今年的委託作品也以莫札特為主題──即將卸任的藝術節藝術總監、作曲家魯奇次卡,認為當代作品與莫札特作品可以形成非常平衡的對比,莫札特年只展演莫札特本身的作品顯得太單薄。所以任期內已經為藝術節攢下大量當代曲目的他,這次更是灑大錢演出當代作品如頗受爭議的《查伊德.阿達瑪》、史托克豪森的MIXTUR 2003等。
-
藝視窗 News
第六屆華文戲劇節香港登場
第六屆華文戲劇節香港登場 綠光劇團《求證》應邀演出 集結兩岸四地的戲劇工作者,自一九九六年起舉辦的「華文戲劇節」,將在明年一月於香港登場。今年以「華文戲劇百周年」為主題,總結與前瞻華文戲劇的發展,探 討華文戲劇在廿一世紀發展的可能性。預計共有來自北京、台灣、澳門及香港在地多個劇團參與演出,其中,台灣由綠光劇團頗獲好評的《求證》代表參加。「華文 戲劇節」其他研討展演活動包括「香港舞台中國情」展覽、「戲劇一條龍」教育推廣、「雷聲大,雨點也多銀幕上的《雷雨》」研討會及「香港舞台劇獎頒獎典 禮」等。(廖俊逞) 李名覺vs.林懷民 大師對談 曾為雲門舞集設計《紅樓夢》、《九歌》等作品的美國舞台設計名家李名覺應邀來台擔任「高雄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國際競圖的評審工作,並將與台灣舞蹈大師林懷民舉辦對談。兩位創作力鼎盛的大師,浸淫在集文學、音像、舞蹈、戲劇於一體的舞台場域中。二位大師將從不同的 世界角落,看見不同的舞台世界,與大家分享藝術家創作的泉源。對談將於十二月九日誠品信義店六樓視聽室登場。有意參加者須先預約座席。詳情可參網站 http://www.tatt-oistat.org.tw/或電洽台灣技術劇場協會02-7725-0909(廖俊逞)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經營定調 文創產業、跨界藝術以及人才培訓平台 經歷四年的研究、規劃及開發整建,「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向終於定調,明年將正式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運作。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表示,所謂的文化園 區,代表著是許多藝文活動可在此發展,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人才的培育的場域,也邀請藝術家、文化人、流行音樂、影視、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公司進駐華山,使華山成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平台。 第一部分開放的將是原酒品「包裝室」及「包裝股辦公室」的空間,設計成電影實驗場,提供國片、紀錄片、短 片、獨立製片、非商業性電影等等之映演。其餘空間也將陸續開放營運。園區內規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