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表演.映象 STAGE & SCREEN
爵士樂救了史匹柏
近期的《落日殺神》與《航站情緣》不約而同提到了爵士樂,前者寓教於樂,展現人性的麻木與生命的冷酷,同時還有爵士樂的機智問答。後者原本看來創意平平,但一張五十九名爵士樂手的合照,不但說明了男主角為何來到美國的原因,也救了史蒂芬‧史匹柏這部電影。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台灣皮蛋夾義式蕃茄
朋友邀請我去長安東路上的一家餐廳,意外地讓我體驗了一次舌尖上的「混血」經驗。道地,不是這家餐廳自豪的重點,年輕主廚端出來的台灣皮蛋夾義式蕃茄的冷盤沙拉,韓國泡菜和著乳酪的香醇微辛,風味特殊得讓人咋嘴拍案。 混血,帶來新風味。文化的混融則帶來創新的可能性。 一個人的出生源地確實重要,但重點則是他帶著他的根與其他不同文化所發揮的綜效(synergy),藝術生命也可能因此不同。台灣是三百年來一次次移民歷史的積累,但現在卻往往忽略發生在島內的移民現象,只注意從台灣出去的移民,卻看不見從各地走進台灣的新移民。 這一期我們製作「藝術新移民」的專題,選擇了來自福建泉州的南管演奏家王心心、在台灣築起偶戲大夢的荷蘭人羅斌,及從寒帶俄國來到亞熱帶南台灣的高雄市交響樂團團員法立德及艾蓮娜四個人。他們少則在台灣待了三年,多則待十四年,王心心當年因婚姻而踏上台灣,如今卻要為南管的新出路而留在台灣;羅斌對台北最初的印象是怪、醜、亂,但這位「阿逗仔」卻把布袋戲的傳承與創新變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來自最遠的烏克蘭,在高雄生活了七年的法立德不談鄉愁,他說:「所有的『文化隔閡』都令人興奮!」Republic of Arts,在藝術的國度裡,他們的台灣經驗正在積累中。 另外,十月、十一月的芭蕾演出令人炫目。十月的蘇黎世芭蕾舞團以純淨與優雅的極致表現,帶來經典的現代芭蕾作品《郭德堡變奏曲》,作品反映出現代建築般的金屬色澤與線條,是一支看聽俱佳的經典;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基洛夫芭蕾舞團,則終於要在十一月造訪台灣。基洛夫舞團被形容為「俄國古典芭蕾之最」,從其前身「帝國芭蕾舞團」創立算起,迄今已經跨越四個世紀,上世紀以來,你可以叫得出名字來的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瑪可洛娃幾乎都來自這個芭蕾搖籃。 九月中旬來台的e世代當紅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在台灣擁有不少樂迷,樂迷們想知道在音樂之外,約夏‧貝爾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我們的特約作者帶回了答案。
-
歐洲人文筆記
寫給碧娜‧鮑許
鮑許是詩人,她以舞者的身體寫詩,她創造女性形象,不管是吸血抽煙穿高跟鞋或者著長身華麗禮服,都具有一種天才般的感性,她也能把社會儀式編成蛇形運行,或者把形狀和物質映入舞作,她是那麼專注感官,她也那麼浪漫。她的靈魂之語說話時,我們看到了世界。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我們也不管是否經過三年拜師、五年出師,或者是否練就什麼「說、學、逗、唱、捧」等相聲的基本動作,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在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累積的經驗 ,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地、也沒什麼壓力地,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
-
藝數魔法室
會講話的節目手冊
與其我們每次花下大筆經費去作觀眾開發,或許應該是回頭來想想我們在觀眾經營上,花了多少功夫?除了演出前兩個月寄發文宣品,或是票房告急時的催票電話之外,我們做了什麼?
-
音樂招風耳
德弗札克,從小就在你身邊
偉大作曲家群像裡,神祕、瘋狂、背德的天才幾乎是主流命格,只有德弗札克與海頓最健康,最有逆來順受的個性。倘若德弗札克曉得自己的小品,被當作幼稚園遊藝會雨傘舞、俚俗布袋戲、乃至火車過站「當心水肥」的戲謔配樂,恐怕不會在意,甚至會心一笑。
-
特別企畫 Feature 悠悠南管 伴伊天涯遠唱
南管女兒王心心
懷抱琵琶,幽幽吟唱南管清音,身形古典,眉睫含情帶愁這可能是南管藝術家王心心予人最深刻的印象。出身南管故鄉的福建泉州,從小聽著唱著南管長大的她,也因為南管,遠嫁來台,歷經生命周折,卻也在藝術上綻放異果,一張以南管吟唱唐詩的專輯《静夜思》贏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南管,畢竟是她永遠的心靈故鄉。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馬可波羅
「大稻埕偶戲館」館長羅斌,因為從小聽身為遠洋船長的祖父說航行東方的見聞,促成了他日後學中文、到中國留學,甚至來到台灣構築他的偶戲大夢。台灣的傳統「尪仔」,則在他融合東西故事與現代劇場手法的創作中,展現了新生命。為什麼願意駐留在台灣這麼多年?羅斌覺得,其實在荷蘭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但是亞洲更適合他。而他尤其喜歡台灣的「吃」,他相信「台北的藝術家在廚房上班」。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台灣艷陽下的俄國提琴手
他們來自古典音樂傳統深厚的俄羅斯,漂洋過海,落腳在艷陽高照的高雄,繼續拉著提琴散播優美的樂音。然而,在琴聲之下,他們如何適應文化差異甚大的台灣?又如何在台灣安身立命?高雄市交響樂團的中提琴首席法立德與小提琴手艾蓮娜,為我們說出他們在台灣生活的心情與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聽」見現代芭蕾的抽象之美
音樂家巴赫的名作《郭德堡變奏曲》,要怎麼用芭蕾來跳? 蘇黎世芭蕾舞團堪稱是傳承巴蘭欽芭蕾精神的歐洲指標性舞團,舞團藝術總監史波爾列將音符轉化,身著銀白、藍色、橘色舞衣的舞者,穿插對應出不同的排列組合,展現出抽象的音樂性魅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間天堂裡的芭蕾舞者
在湖光山色、一大片天藍水藍包圍下的的蘇黎世城,三十餘萬居民享受著人間天堂般的美景;而隸屬於歌劇院的蘇黎世芭蕾舞團舞者,就在這樣的美好環境下,享受她們摯愛的舞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俄羅斯的璀璨寶鑽
基洛夫芭蕾,跨越四個世紀的神話
令國內芭蕾愛好者引頸多時,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基洛夫芭蕾舞團,終於要在今年十一月造訪台灣。這個從其前身「帝國芭蕾舞團」創立算起,迄今已經跨越四個世紀的舞團,被稱為「俄國古典芭蕾之最」,更是許多芭蕾巨星如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紐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瑪可洛娃等的娘家。可是你知道「基洛夫」之名從何而來嗎?這麼多經典舞碼與熠熠巨星又是怎麼誕生的?「基洛夫神話」在此開講!
-
藝號人物 People
一場晚了二十年的獨奏會
廿七歲回國,奮鬥廿三年,卸下兩廳院藝術總監之職後,跨入五十歲的人生門檻之前,朱宗慶將實踐自己的人生第三場音樂會之約,這場晚了二十年的獨奏會,如久釀未開的陳酒,主角的心境由拚勇鬥勁轉為圓融寬廣,「不再想證明什麼,也不再想求什麼。音樂,就讓它好玩吧!」他說。
-
藝號人物 People
e世代小提琴家約夏‧貝爾
身為e世代小提琴家的他,興趣廣泛,打網球、高爾夫、電腦、電玩通通都玩,尤其是最新的電視遊樂器,不管是PS2還是XBOX他通通都有。此外,他也協助MIT的電腦工程師,研發適合小朋友學習作曲的電玩軟體。這位新世代小提琴界的偶像明星上月三度訪台演出,臨行前並接受了《PAR表演藝術》的專訪。得獎無數平步青雲,縱橫樂壇二十年,且相繼獲得奧斯卡與葛萊美獎的榮耀加冕,可謂正處於個人音樂生涯的巔峰狀態,而今年他才三十六歲,人生非凡的黃金時期。獎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偶戲新玩意之一
偶 劇場新寵兒
正是因為許多的現代劇場創作者積極加入偶的表現形式,使偶戲跳脫傳統演出中單純炫技或講述故事的範疇,而有更多樣的表現。偶的目的不再是模仿現實,而在於抽取角色精髓而加以意象化。戲劇演員「演」一個角色,而戲偶本身就「是」那個角色,難怪戲偶能夠呈現出直指人心的說服力。未來,偶將可能為劇場注入新的元素,繼多媒體之後。成為表演藝術界的寵兒。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偶戲新玩意之二
融合影戲與電影蒙太奇 三盞燈玩出奇幻光影戲
走進華山特區果酒禮堂,戲碼是《火燒盤絲洞》,原本以為是傳統的皮影戲,卻彷彿看了一場電影,遠景、中景、近景與特寫的切換,還有蒙太奇的說故事方式,都令人大吃一驚,《西遊記》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卻被這樣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 真人與偶同台以影子呈現演出,孫悟空在剎那間能變成蒼蠅,還有變成老鷹的慢動作,以黑影為主體光影戲,竟然出現白色光的蜘蛛網,結束前,鏡頭還隨著師徒一行人在群山間移動,前台看得匪夷所思,這些神奇的效果到底是如何達成? 三個光源切換場景,寫腳本也畫分鏡圖 來到兵荒馬亂的後台,一切豁然開朗,傳統的皮影戲只有一個光源,而後台有三個光源,三個賽璐片的鏡框預設好的場景,當一個場景在進行時,另兩個正在換景、布置人員就定位,光源一切換,就會在瞬間換了一個場景,就像是電影裡的蒙太奇手法。 這是一個大師班的研習成果發表,參與的學員是來自亞洲的四位與台灣的十五位藝術工作者,這次的工作經驗與學員以往作戲的經驗非常不同,故事腳本出來的同時,必須同時做好類似電影的分鏡圖,而非一般戲劇裡的場景,思考的模式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因為觀眾是透過鏡頭畫面來瞭解劇情的。也因此,同樣是兩個人在對話,因為遠景、近景、特寫,或是角度取景的設計,就可以變化出好幾個鏡頭,頻頻切換讓後台人仰馬翻好不熱鬧。 立體影偶面具頭上戴,廢物利用玩出新奇點子 大師是來自美國的賴瑞里德(Larry Reed),耶魯大學學士、主修法國劇場,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士,具有演員、舞者及電影攝影的訓練背景。到峇里島拍攝皮影戲紀錄片時,愛上了皮影戲,留在當地學習六年並成為具有正式演出資格的達朗(Dalang,皮影戲演師,具有教士般的崇高地位)。 賴瑞里德融合傳統影戲及其在舞蹈、劇場、電影方面的才能,研發出獨特的影戲面具及手持燈光設備,影偶雕空的雙面面具立體交叉當作頭飾,與演出者合為一體,這樣方便一邊演出還能看到影子投射在布幕上的效果。 創造出台前種種驚奇的電影效果,後台看起來都像廢物利用,里德強調這些效果都可以自己在家中玩出來,然而里德帶來的Know How,也許將帶給
-
採訪現場ON THE SPOT
獅子座慕提,君臨台北城
開演前的史卡拉愛樂樂團有著南義大利的熱情與淘氣,等慕提的指揮棒一舉起,就開始嚴肅起來,指揮台上的慕提,氣度非凡。慕提表示指揮是要對每件事負責的:「站在公眾前面的指揮就是演出品質的一種保證,表示這個演出是在他認可的情形下進行的。」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網站搭起與藝術家聊天的橋樑
如果可以在網站上跟喜愛的藝術家聊天,是不是很棒?可以探聽藝術家的近況,還可以直接與藝術家交換對表演藝術的心得,說不定還可以得知他們的小秘密呢!八月份完成全新改版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網站,為了服務喜歡表演藝術的網友,特從九月一日開始,陸續邀請簡文彬、萬芳、琇琴、顏嘉樂等,上線與網友聊天。十月份更有劇作家紀蔚然、十二月有吳興國,想與藝術家敲鍵盤論劍的網友,要把握機會唷!相關訊息請參閱http://www.ntch.edu.tw/
-
音樂 布達佩斯交響樂團二度訪台
瓦薩里再現「彈」「指」神功
此次瓦薩里不但帶來波西米亞風味十足的德弗札克第八號交響曲、韋伯《奧伯龍》序曲之外,並將親自彈奏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展現他「又彈又指」的功力;更特別的是,瓦薩里還將指揮演出台灣作曲家劉學軒創作的《三峽的祖師廟的石獅》,難怪台北藝術大學教授劉岠渭盛讚「很久沒看到曲目如此完美的音樂會」。
-
音樂 豐富可期的擊樂之秋
打擊「月」,撼動心跳節奏
喜歡打擊樂的朋友,這個月一定過得充實又愉快!因為這個月有非常多的打擊樂演出,除了兩廳院「法國系列」的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之外,打擊樂家朱宗慶也舉辦回國以來的第三次個人獨奏會,事隔上一次獨奏會已有十餘年。而台北打擊樂團與十方樂集則不約而同展開了秋季的巡迴演出,還有來自北京的紅櫻束女子打擊樂團打著「娘子軍」的大旗,浩浩蕩蕩登「台」,真是熱鬧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