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

蔡博丞與丞舞製作團隊《流流》 以身體詩學重新定義東方美學

文字|張震洲
攝影|張震洲
官網限定報導  2025/11/07
《流流》 (張震洲 攝)

水,無形而有韻;魚,無聲而有詩。編舞家蔡博丞攜手丞舞製作團隊(B.DANCE),將於本週末在台北城市舞台,呈獻年度創作《流流》,一部以東方鯉魚意象為骨,以身體流動為魂的當代舞蹈詩篇。這不僅是蔡博丞繼獲頒第28屆台法文化獎後的首部重量級製作,更是一場關於時間、記憶與生命本質的深度對話。

2025 B.DANCE 《流流》

2025/11/8  19:30

2025/11/9  14:30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城市舞台

藝@展覽廣告圖片

鯉魚,這個深植於東方文化基因的符號,在台灣日常風景中無處不在,從廟宇放生池到文人庭院,從市井水族箱到畫家的筆下。蔡博丞敏銳地捕捉這份集體記憶中的詩意,將「年年有餘」的世俗祈願,轉化為關於流動與變遷的哲學思辨。

《流流》(張震洲 攝)
演出評論廣告圖片

在《流流》的舞台上,肉身成為水的隱喻,舞者們時而凝聚如漩渦,時而散落如漣漪。他們的呼吸牽動著空間的韻律,每一次起伏都像是時間長河中的一次躍動。這是蔡博丞獨特的「東方身體美學」,既保留了水墨畫的留白與氣韻,又融入了當代舞蹈的解構與重組。

《流流》(張震洲 攝)

《流流》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致敬。日治時期畫家蔡九五(1887-1958)的工筆鯉魚圖,成為這部作品的另一個靈感源頭。被譽為「東洋第一人」的蔡九五,其筆下的鯉魚栩栩如生,鱗片閃爍著生命的光澤。蔡博丞將這份百年前的視覺震撼,轉譯成當代的身體語言,當舞者肌理在光影中流轉,彷彿能看見那些畫中游魚穿越時空,在舞台上重獲新生。

《流流》(張震洲 攝)

這是一場美學的傳承,也是一次文化的再創造。透過舞蹈,兩位不同時代的「蔡」姓藝術家,在創作的維度上相遇、對話、共鳴。

「我希望觀眾能在《流流》中,感受到時間如何在身體中流淌,記憶如何在動作中甦醒,」蔡博丞如此詮釋他的創作初衷,「這是一場關於『流動』的冥想,既是水的流動,也是時光的流動,更是生命本身的流動。」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