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去香港看看
我曾以爲台灣有比香港更強大的前進動力,現在不難發現台灣有另一股更強大的力量往後拉。不是我們的政府如此,而是我們允許我們的政府如此。不是我們沒有選擇,而是我們放棄了選擇。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對進念與「中國旅程九七」所作的反思
「中國旅程九七」的演出部分裏,六個作品中的「中國」, 幾乎都缺席而不可得見。其中的意義與背後的訊息殊堪玩味。
-
回想與回響 Echo
改扮分飾 演員、角色、劇中人三者關係
歷來,或爲劇情或爲展技,演員以一趕二、趕三飾演不同的劇中人,是台上台下兩邊酣暢的演出。近時卻每每可見一劇中人由多位演員分飾的表演,四個四郎,三個公主,或者單是〈拾玉鐲〉一折,前後出來四個不同顏色(服裝)粉紅、黃、藍、綠的孫玉姣。「改扮」或「分飾」在傳統戲曲表演中,是否完全自由隨興?
-
後台千秋
文武頡頏送曲樂
文武場面從來偏居舞台一側,它的好看好聽,可要是戲迷精才窺聆得道,它的絕妙卻在守分與應變、即興造氛之間的拿捏,難處在這拿揑的準度不是一人爲之而是一組人一組樂器拉彈敲打的剛好與剛巧, 旋律(文場)與節奏(武場)頡之頏之,有好戲可「聽」,唯乃中國傳統戲曲才有此妙語。
-
藝人光譜
民樂黑狗兄快活魚餾仙 陳冠華
台灣民樂界的常靑樹,最「飄撇」的魚餾仙──陳冠華老師,與中華民國同歲,仍滿懷赤子之心,仍精力充沛,與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 魚餾仙是個極富趣味的長者,而他的趣味早在童年即已顯現。小時候,每當陳水柳(本名)頑皮挨揍時,總是死皮賴臉地,像條泥鰍般在地上滾來滾去,姊姊便爲他取了個綽號「魚餾」,得到大家與他本人的愛用,便流傳至今,內行的藝人也都稱呼他爲魚餾仙,很出名哩! 家 中開麵店的陳水柳,從小對音樂有特別的感覺,十二、三歲時,聽到別人拉弦演奏,心裡很是喜歡,便拿家裡做菜剩的螺肉空罐爲共鳴箱,自己加上竹管與雙弦,做 出了生命中的第一把胡琴,竟也能拉出聲音來。他高高興興地帶著琴到學校,結果卻被老師以玩音樂不守規矩爲由,當衆摔毀。十四歲加入故鄕北投的淸樂軒學北管 子弟,十六歲就開始以音樂賺錢,跨足布袋戲與道士後場,十九歲時歌仔戲當道,又加入歌仔戲班,二十一歲轉入內台班,成爲知名樂師。 他的技藝 被唱片會社注意到,二十二歲時美樂唱片公司聘請他到日本錄製台灣歌謠,歷經四天三夜的船程與一整天的火車之旅,在東京待了一個月,錄下了〈白牡丹〉、〈雨 夜花〉、〈望春風〉等當時流行的歌曲與民間小調、歌仔戲等。當時錄下的歌謠都有優美的前奏與間奏,如今的編曲幾乎都將這部分刪略了,令陳老師非常搖頭。 陳老師前前後後到日本錄音三次,美樂之外,勝利、日東、太平、古倫比亞等知名唱片公司都有他的唱片出版,再回銷台灣。他能獨力創作、寫譜、自拉自唱,在旅途之中望著茫茫大海,思鄕之情翻湧之下,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望鄕調〉。 除 此之外,陳老師還創作了〈深夜恨〉、〈茉莉花〉、〈廣東怨〉、〈深夜延平路〉、〈日月嘆〉等優美的歌曲,在一九三七年日人禁鼓樂的肅殺階段,中樂的弦器全 部冷凍,他窮則變地發明全由金屬打造的「鼓吹弦」,後爲其他樂師爭相仿製。戰後,以其獨特的音樂在萬華龍山寺口與圓環賣藥三年,並以「十八管」均精通之 姿,自組「省都什音團」(後易名爲「省都民俗樂團」),錄製南北管、歌仔戲、民謠及各種民樂的資料。五十六歲時參加民歌比賽,在全國三百團的激烈競爭中獲 得首獎,從此改名「陳冠華」,樂團改名「陳冠華民俗樂團」,全省到處巡演不輟。其後曾於舊國立藝專國樂科擔任副敎授八年,一九八五年陳老師榮獲首屆民族藝 術薪傳獎,而今則在台北市立社敎館
-
世藝之家
一家四代扛一口布袋
布袋戲在民藝表演中,可謂最跟得上科技脈動,而黃氏家族一脈相傳的創造力,一如日新月新的科技發展,從「金光」上電影、上電視,繼而「霹靂」多彩,能夠數十年獨領幾代風光,誠是布袋戲中的異數。
-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14
「精緻」如果走成只剩一條路,一樣風格,再去「營造」多如牛毛的利益的話,那恐怕是成效過彰了。
-
歐陸劇場
「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
在台灣,媒體無意建立獨立可信的批評立場,一點點批評必須裏以大量的同情。而製作人或導演,還可以振振有詞地用自己的努力或觀衆的反應,來爲作品辯論。作者以法國盛大紀念作家馬候逝世二十週年的事件、及巴黎當地劇院與劇評之間的關係,爲我們提出了「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的反思。
-
歐陸劇場
哲學與戲劇
戲劇對話的書寫其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劇作家創作時實不必自我設限。曲高和寡之慮亦屬多餘,德國導演雷德爾執導的《饗宴》、法國導演薛候自導自演戈爾德思的《在棉花田的孤寂》,正好是兩個絕佳的例證。
-
專欄 Columns
表演藝術敎育的新起跑點
過去二十幾年來,藝術敎育界一直對現在的大、中、小分段的學制感到無奈。藝敎附屬在分段的學制中,學生因升學而無法專心,所以在敎育效果上事倍而功半,令人灰心。藝術法通過,台南藝術學院的一貫制音樂系仍要奮鬥爭取招生,但主要的障礙已經刪除,一貫制敎育之實施指日可待了。
-
專欄 Columns
當藝術遇上網路
台灣的藝術社群向來被認爲(也自認)是弱勢的少數,不易引來媒體的鎂光燈。在大眾市場導向的傳播生態當中,報紙或電視的確都不會把藝術文化列爲版面和時段的重心,然而網際網路的興起爲藝術機構和藝術工作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至少我們還能擁有一個沒有篇幅限制、不怕訊息扭曲的管道和社會大眾溝通。
-
即將上場
超級時代巨星──祖克曼小提琴獨奏會
若要選出這個時代古典音樂界的風雲人物,平夏.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絕對名列前矛。 祖克曼是個全方位的音樂家,除了在小提琴界穩座天王寶座之外,他在中提琴、室內樂、以及指揮各方面也都有精采的表現。一九四八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祖克曼,是個多才多藝的神童,十九歲時在國際大賽中贏得獎項,開始步上國際舞台,至今已錄製出版了超過九十二張唱片,並曾得到二十一次葛萊美獎提名。祖克曼不僅演奏的技巧令人激賞,其深層的音樂內涵也令人折服:樂評認爲他是一位「講究音韻之美與純熟技巧的音樂家」、「能巧妙地將內心誠摯的情感與狂放的熱情融爲一體」、更是一位「氣度雍容」的獨奏家。 一九七〇年起,祖克曼也跨足指揮事業。如同他在小提琴、中提琴及室內樂方面的表現,這位名家一出手即藝驚四座。世界各知名樂團紛紛邀請他擔任客席指揮,包括頂尖的柏林愛樂等。 此次祖克曼將演出最拿手的小提琴,包括鮮少被人演奏的舒曼晚年作品《幻想曲集》,呈現舒曼末期雙重性格的狂亂心情。另外還有三位浪漫派著名作曲家特別爲姚阿幸共同創作的F.A.E.(意爲自由,但是孤獨的)奏鳴曲,及布拉姆斯所作的詼諧曲樂章;再加上貝多芬、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鳴曲。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兒童戲劇節目甄選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甄選兒童戲劇節目,預定演出檔期爲民國八十七年三月三十日至四月五日,請於八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以前報名,郵戳爲憑。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參加資格:凡中華民國各縣、市立敎育局登記立案之表演團體皆可報名。 報名方式:簡章及報名備索。報名請寄「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企劃組收」,信封註明「兒童戲劇節目甄選」。 洽詢電話:(02)343-1639 (編輯室) 舞蹈比賽快訊 中華民國舞蹈學會將於四月二十日起連續四天在國立藝術敎育館舉辦八十六年度「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這項活動是由文建會策劃主辦,委由中華民國舞蹈學會辦理。 今年「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結合去年「舞林至尊」舞蹈創作比賽及「舞躍大地」全民廣場舞蹈爲一體,將比賽分爲「藝術舞蹈」與「全民舞蹈」兩組;分別以舞台創作表演及廣場創作表演兩種不同形態來比賽。賽後並分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得獎作品,及在全省八縣市展開戶外廣場巡演。今年文建會爲激勵優秀舞蹈創作者踴躍參賽更將獎金提高。 比賽報名將於四月上旬截止。歡迎有意參賽者電洽(02)707-1756或傳眞(02)703-1128,中華民國舞蹈學會。 (編輯室) 〔大陸〕 九七北京國際歌舞劇年 一九九六年北京舉辦了國際交響樂年,今年大陸又策劃了北京國際歌劇、舞劇年。 節目安排包括:三月份韓國的歌劇團《血海》和冰島室內歌劇團至大陸演出,四月份除義大利軒尼濤歌劇團携《弄臣》訪演之外,還有古巴芭蕾舞團也將至北京演出;五、六月份舉行北京紫禁城藝術節,世界級明星將薈萃一堂;十月份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演出,將使整個活動達到高潮。 此外,現正與中演公司洽商訪演事宜的還有西班牙歌唱大師卡芭葉、以色列小提琴家祖克曼、德國女
-
焦點
羅斯托波維奇的台灣情
在許博允眼中,羅斯托波維奇是一位熱情豪邁、優雅而且毫無架子的音樂家,在音樂上他有霸氣堅持的一面,但走下舞台,他卻像個精力充沛的好奇寶寶,永遠有用不完的幽默感與活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設計的世界
舞台,是表演藝術一展風華的場域,舞台設計是追求藝術表達不可或缺的一環。三月份李名覺作品回顧展,涵括他三十年來劇場設計作品。國內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和實際現況又是如何?近來國內表演團體相繼受到世界的矚目,但對於演出不可或缺的舞台設計與技術部分,是否也獲得同樣的重視? 我們從和表演團體的合作關係、學習的過程、設計理念的闡述,嘗試藉此摸索出作爲一個專業的舞台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
台前幕後
走在《審判》的路上
有人說台灣沒有存在主義的土壤,所以卡夫卡的作品無法被台灣的人詮釋。這種說法未免窄化了卡夫卡的作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密探東方身體觀
讓身體從「西方」的訓練中解放出來,尋找一個「東方」肢體觀,是近十年台灣舞蹈界興起的潮流,一時「氣、身、心、靈」成了一門「玄學」,編舞家的說舞,讓初探者如陷五里霧。「東方身體觀」到底是什麼?如何自開一門,找到創作的新出口?我們以創作者、旁觀者兩種觀點,希望切放出一個角度,讓讀者能「撥雲見日」。
-
回想與回響 Echo
謝月霞小傳
謝月霞,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台中太平,生父家姓林,四歲時被縛入彩連社歌劇團,成爲團主謝連枝的衆多養女之一。 入班後改名謝三嬌,不到半年後便開始學戲,師事班中歌仔與大陸京劇藝人,因常以哭來抗議養女命運,幾乎天天挨打。約七、八歲時內台戲正盛,團主聽從算命仙之議,爲三嬌改名月霞,期望她成角兒。十二歲時,劇團被寄生的閒雜人等吃垮,謝家搭他班,待過勝光、三眞堂、劉文和等賣藥班及基隆益世電台、台中農民電台、南門電台、草屯電台等。十三歲時,謝月霞以《安安趕雞》、《訓商輅》、《烈女養夫》、《甘羅出世》等囡仔戲的小生聞名,被養母硬配給台中流氓,十六歲時,因參加地方戲劇比賽表現不符養父要求,被不停歇地揍了三十六小時,從此對參賽心冷;後加入台中中廣歌劇團,以梢聲小生(圈內人給她取的外號,因其聲腔沙啞)走紅,並全國巡迴演出。 養父去世後,謝月霞一心想離開戲班界,遂將幼時謝連枝所敎成套的四句連本子,如:《陳三五娘》、《山伯英台》、《雪梅敎子》、《梅開二度》、《菊開二度》、《安安趕雞》、《陳杏元和番》、《三娘乞水》、《孟麗君》、《孟姜女》等悉數燒毀,如今遺憾不已。 約廿二歲時,台北新大春劇團老闆三顧茅廬,將謝月霞聘來待班擔任文武二手小生,一個半月後,古亭區戲台成爲她的天下,交了三、四十個戲迷朋友,平均一個月演三十二天戲,個人平均每日紅面(賞金)收入萬餘,四、五萬元亦屬平常,到比賽時期更有日入十幾萬賞金的記錄。八、九個月後又爲楊麗花電視歌劇團網羅爲武生,演黑白、現場播送的電視歌仔戲,後離開電視界,搭過秀枝、雪卿、民權、鴻聲、民安等班,目前鼎力協助兒子王榮裕的金枝演社,並在生新樂九甲戲團「扑破鑼」(非固定搭班,而是支援性演出)。
-
即將上場
阿姆斯丹吉他三重奏
來自荷蘭的吉他三重奏與洛杉磯、巴黎吉他三重奏並稱世上最好的吉他三重奏樂團之一。除了精湛的演奏技巧,還以默契和擅長改編樂曲聞名。這一次的演出曲目中,安排了西班牙、古巴、阿根廷的現代作品,以及改編自大提琴等其他器樂的樂曲。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將演出皮亞左拉的探戈音樂,正好趕上近來風行的皮亞左拉熱潮。這次來台巡迴將與輔仁大學音樂系主任方銘健合作一首四吉他合奏曲,並舉辦兩場吉他講會。
-
即將上場
捷克國家芭蕾舞團二幕芭蕾舞劇《吉賽兒》
法國浪漫時期文學詩人德菲爾.高第耶(Thophile Gautier)是浪漫時期劇院傑出的劇作家,他將海涅的詩作改編成舞台作品。芭蕾舞劇《吉賽兒》的音樂由知名作曲家阿道夫.亞當所作,由哥哈里及裴洛特爲這齣舞劇編舞,佩帝帕再將其改編發展成更豐富的舞劇面貌。 劇中女主角所佔份量極重,首席女舞者必須有相當高的技巧與造詣方能勝任。因此「吉賽兒」一角是成爲芭蕾伶娜必演的角色。此次領銜舞蹈家雅娜.庫洛娃(Jana Kurova)是捷克國寶級的芭蕾明星,她所詮釋的吉賽兒獲得一致的喜愛與讚賞。 一九九一年捷克芭蕾劇場基金會爲提攜捷克芭蕾人才,邀請她領導捷克國家芭蕾舞團。目前舞團擁有逾百位舞者及二十四位的首席舞蹈家,並經常與國際級舞蹈家合作,使得該團在擁有淸新活力之外,更淬煉出精煉的資質。捷克芭蕾舞團以其深具特色的表演,將音樂與劇本巧妙的結合,展現出濃烈東歐風味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