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衛武營「EUREKA!2.0發現衛武營」 五月作伙探索藝術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PQ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合作五月一日至卅一日的「EUREKA!2.0發現衛武營」,以展覽、演出、創意實驗自造所等形式,讓大眾在場館啟用後,首度一窺衛武營「EUREKA」全貌。
-
劇場界團結舉辦首屆演員甄選會 潛力新星為劇場帶來希望
防疫期間,天作之合劇場、台南人劇團、全民大劇團、果陀劇場、故事工廠、楊景翔演劇團、綠光劇團、瘋戲樂工作室共八個表演團隊,共同舉辦「2020舞台劇潛力新星甄選會」,藉此機會找尋更多的「明日之星」。
-
思想不短路
非常情境下的非常意義、非常藝術與非常改變
有部戰爭老片曾出現這樣的畫面: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慘烈的壕溝肉搏戰時,英軍步兵上了刺刀衝鋒陷陣,身旁還跟著幾位軍樂手面不改色地吹著蘇格蘭風笛,只見德軍一陣機槍掃來,後者應聲倒地!這種行為或許有點傻到不可思議,但他們應該是自認能對戰局做出有意義的改變,而最後英軍的確贏了。只可惜這不是數學,無法用公式演算證明。
-
蜉蝣ㄘㄗ
看不見的泉州城
多年以來,我一直想望泉州南管音影,因為曾身在彼城,被南音包覆,很難不憶起那周身瀰漫的音暈。即至今年看到泉州「空城紀」,固然無一絲音聲,畫面裡光亮的建物、平整的馬路也恍如異境,我才猛然想起,那個靜好的聲音曾經襯著青石板路叩叩的回音才顯揚。而青石板路,挖個精光,刨骨剔肉,還給了時間。
-
挑戰邊界
實驗劇場已死:實驗劇場萬歲!
馬里內蒂在攻擊大眾娛樂時,故意顯得咄咄逼人,這是因為他想要鞭策藝術家勇於實驗,並抵制迎合觀眾喜好或期待的衝動。他希望藝術家不要用眾所周知的有效方法,而是徹底改革劇場。作為藝術家,為了使觀眾驚奇,我們必須先使自己驚奇。我們必須讓「實驗劇場」繼續實驗。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最近在忙什麼
「最近在忙什麼」──這似乎是稀鬆平常的對話起手式,但經常,我不太知道怎麼聊這件事;常常在想還是來做件T恤,上面詳列近三至六個月乃至年度的工作項目與規劃,參與什麼劇組,順利嗎正在經歷什麼問題?投了哪個補助案,上了或是沒上,知道原因或不知道原因;正在跟哪個場館單位互動;經歷什麼樣的製作技術資源環境系統問題;被什麼人搞到或被什麼人拉了一把;我的感受是喜悅、是不爽、或是厭世、或是欣慰等等(覺得被打敗了/覺得意志堅強/覺得被療癒了/覺得豈有此理)。內容定期更換隨時補充,在各式工作、看演出、大小劇場相關活動的現場穿著,在遇見同業先進後輩友人時,問起:「最近在忙什麼,還好嗎?」派上用場。
-
黑夜白
孩子在睡前拒絕了晚安吻
阿莫多瓦在隔離日記裡,寫下抵抗幽閉恐懼的片單,那些生命為何如此的關聯。我想到他的《痛苦與榮耀》,對於努力生活與愛的捍衛,創作讓人最終明白,命運是禮物。我們孤寂但並非完全地孑然一身,持續的書寫收容靈魂,安放意志,在漫漫長夜裡也可遙想透在地下洞穴裡的天光、一隻鯨鯊背上海波的浮光,引領我們穿越距離,為著下一次的相遇。
-
紐約
累積千日今朝獨秀 表演線上串流打開另類未來
在疫情影響之下,實體演出的劇院、音樂廳都無法開門,反而是線上表演蓬勃上場,無遠弗屆地關照被關在家中悶壞了的樂迷戲迷。不管是之前已開始經營線上轉播如大都會歌劇院等,或這次才將珍藏影像拿出來分享的許多團隊,不只是娛樂了觀眾,很多也有著募款的功能,因為表演團體沒有演出就沒有收入,透過網路與觀眾保持聯繫,並趁機募款,可謂一舉數得。
-
柏林
因時制宜開發線上方案 劇場三策略維持活絡
為了防疫採取的封鎖狀態與社交距離考量,讓室內劇場演出幾成不可能,八月卅一日之前的大型活動也確定全面取消,為了維持與觀眾的聯繫,柏林不同類型場館多推出線上方案,或拿出新舊作影像線上播映,或推出社群媒體上的企畫與觀眾維持互動,或企劃劇場外的替代方案演出。上述發展是福是禍,一時都未有定論,但整個劇場生態及語彙都正在改變,也將持續改變下去。
-
倫敦
疫情撲倒劇場大國 如何為暗夜照亮未來之路?
武漢肺炎疫情不止讓熱鬧的倫敦西區一夜之間歸於沉寂,全英國各地的劇院也一樣暫時熄燈,隨著封城措施的延長,英國劇場產業勢必面臨更多危機。根據「倫敦劇院協會」與「英國劇院」的調查,顯示英國劇場界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停滯的現狀也讓他們對未來的財務問題更加憂心。而觀眾是否還願意回到劇院,與陌生人同席看戲,也是業界人士憂心的問題。如何才能讓劇場藝術度過黑暗時代,重新亮燈開演呢?
-
巴黎
疫波未平藝波又起 大型藝術節叫停面臨寒冬
繼愛丁堡藝穗節四月初宣布取消之後,歐陸夏日藝文盛會也面臨胎死腹中的命運。「演員春天」(Le printemps des Comdiens)率先撤退,歐美各大文化活動也陸續跟進,只有少數藝術節仍在硬撐,要求政府盡快決議是否能合法舉辦大型集會。在疫情肆虐下,夏日藝術節不再是揭曉下一季表演藝術趨勢的領頭羊,反而淪為文化產業的第一波受害者。這場瘟疫迫使每一位藝術節總監重新衡量公共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成為他們就任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
首爾
韓國疫情雖見緩和 表演藝術界復工仍困難重重
韓國境內的肺炎疫情已趨於穩定,隨著確診者大幅減少,防疫物資充足,表演藝術界正力圖恢復疫情前的工作常態,但在政府持續性的防疫政令和民眾的恐懼心理之下,復工之路仍走得艱辛。如過往一票難求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藝術殿堂」推出的經典舞台劇《黑白茶房》,票房都相當低迷。而網路直播仍是這段非常時期最安全的選擇,因此有愈來愈多的演出單位和展演空間投入網路節目的製播工作。
-
上海
十五億人民幣的豪賭 「太陽」要在東方再起?
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因高達九億美金的嚴重債務問題,必須面對破產的申請,但肺炎疫情讓票房收入驟減,只得解雇近95%的員工。但其大股東上海復星國際集團表示,因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因此太陽馬戲團在中國的業務正在恢復,杭州駐演也正在準備演出。但耗時五年、耗資十五億人民幣的杭州大秀《X綺幻之境》是否能成功讓中國觀眾買單,讓「太陽」重新在中國升起呢?
-
香港
表演藝術全面停擺 逆境中演藝活動轉戰網路
為了防堵疫情擴散,香港現在祭出了禁止四人以上在公眾地方聚集的「限聚令」,也使得表演藝術演出全面停擺,因應現況,有些製作轉換思維,以線上直播形式演出,或推出以一位觀眾為限的現場表演。而這類線上演出的未來可能性也是表演藝術圈中人的熱烈討論話題,如何以此形式仍能說好故事,仍能呈現表演者的身體,是更本質的問題。
-
焦點專題 Focus
表演藝術 線上有約
三月,肺炎病毒席捲而來,人與人的距離被迫拉開,熱絡的劇場也急速冷卻。沒了溫度,這才思念起擠在觀眾席裡相互取暖的過往。 幸拜網路之賜,諸多場館與團隊改以線上直播,或者釋出影片免費觀賞的方式,讓宅在家的觀眾也能有所寄託。然而回頭想想,稍縱即逝的演出,若沒有前人的影音錄製,怎有後人的享受?那麼如何保存、如何錄製、如何利用線上即時分享,又如何利用科技讓表演藝術的創作蛻變未來? 是否原先的出口,就是此刻的入口。箭頭點開就能無遠弗屆,也能改變表演藝術「觀」,我們讓畫面前進後退,挖掘過去,也尋找未來。
-
焦點專題 Focus
精細規劃分鏡擺位 為遠端觀眾留下精湛表演
對沒有表演可看、悶壞了的觀眾來說,最近「公視表演廳」在網上釋出大量之前錄製的舞台演出,可說是解渴的及時雨。但要有這麼多精采的記錄,靠得是公視團隊多年的用心積累,在每次錄製之前,針對演出性質、內容,規劃分鏡表、機器設置,音樂、戲劇、舞蹈各有不同的重點,精準掌握,才能讓觀眾看到精采的表演現場。
-
焦點專題 Focus
怎麼保存?怎麼用? 留住精采當下的更多思考
最近因為許多場館、團隊將過往演出記錄影片釋出,讓劇迷樂迷舞迷看得目不暇給,同時也讓人好奇,在台灣,這些過往的精采演出哪裡找得到?而藝術家、團隊又是怎麼思考表演藝術影像的典藏呢?記錄的當下,其實就需思考未來的保存與運用的可能,是當下的推廣?未來的教育?還是歷史的見證?
-
焦點專題 Focus
當劇場變成網路現場 另類出口還是未來之門?
自從臉書、YouTube開放線上直播功能,也帶起自媒體時代的新潮流,但對重視現場性的表演藝術而言,對此一直保持觀望,偶有嘗試用以行銷推廣,直至疫情關上劇場之門,表演團隊不得不直面這個新的形式,也需思考為何要運用直播?如何達到好的直播品質?直播是否能為表演藝術團隊帶來人流與金流?
-
焦點專題 Focus
數位未來 改變你的表演藝術「觀」
在無法進劇場看演出的當下,許多創作者與團隊選擇將過往錄影開放觀賞,或舉辦新作線上直播,除針對當下觀眾進行宣傳並維持疫情後的消費意願外,表演藝術影像其實一直面對著另一群存在於未來的觀眾:「研究者」,這廣義地包含了所有想要了解表演藝術脈絡的觀眾群。而現行的表演藝術記錄方式,其實難以滿足未來觀眾的需求,透過新科技如VR的介入,則能保留更清晰的「表演」細節。透過對不同技術的探索,不只是開發新的可能性,也是在反思過往表演藝術所習慣使用的記錄媒材,如何形塑人們對「真實」、「表演」的想像與認知。
-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的幕後 創作,然後生活
預期偶然裡製表,然後抽離 在找房子的程式化間勞作 跨越夢境,然後打拳 因為不愛嚐鮮,只好吃原型食物 當作是赤壁的語種 與佛系的日常,還有點鄉愁 不過是 萬物有情,物競天擇 或選擇性的洞察年代 拼貼之後,組裝之下,以為作品就此完成。 揭開幕後,才發覺這一切從沒有那麼簡單。 幕後,然後再幕後,他們創作,然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