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骨迷宮

相關文章 8 篇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坦蕩蕩面對赤裸裸 從骨迷宮事件看裸體的藝術

    to wear or not to wear is a decision to make 裸體在美學的範疇裡是一種文化的選擇, 裸體對於表演創作則是另一類服裝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不是偶發奇想,亦非刻意噱頭,卻老惹風波。 「骨迷宮」事件引起國內表演藝術界對「身體解嚴」的呼聲, 在此《表演藝術》邀請讀者與藝術家 來對裸體藝術做一次坦蕩蕩的面對, 探討裸體與創作、美學的關係。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和《零檔案》等人合影(後排左三爲導演牟森)。
    布魯塞爾藝術節回響

    我從布魯塞爾回來以後……

    「身體氣象館」負責人王墨林,受邀參加布魯塞爾藝術節,於「中國焦點:中港台專題」中發表台灣小劇場專論,並以「駐節藝術家」身份全程參與全部活動。在以下的訪問中,王墨林談到歐洲另類劇場對他的衝擊,以及他做爲一個台灣非主流劇場工作者,如何因而「轉向」,重新思考劇場和他自己生命之間的關係。

    文字|江世芳、鄭志忠、王墨林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山海墊」舞踏手竹內晶和國內劇場界一起在「工作坊」內工作。
    特別企畫 Feature

    裸體表演爭議的終結

    非主流、非官方、不與商業結合的「身體氣象館」已經連續四年為國內的表演活動輸入、輸出了好幾類台灣少見的節目。去年「當東方遇見西方時」的活動之後,「氣象館」的負責人表明了繼續「非主流」脚步的反省與回想。

    文字|王墨林、許斌
    第39期 / 1996年01月號
  • 「補天」計畫提供「社區劇場」的運作模式。
    九四回顧

    尋求出路的表面張力

    一九九四年的台灣戲劇現象,可說是「表面張力」狀態。亦即,戲劇活動飽滿頻繁,似乎有股能量蠢蠢衝撞,但這股能量卻急而不堅,不能一舉決堤,突破新的方向,而蔚爲大觀。

    文字|盧獻馬、許斌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 二十四小時藝術運動齊集了表演團體,爭取藝術特區的設置。
    九四回顧

    藝術政治年

    今年的藝術很政治。表演團體從跟不上政治節拍,第一支「骨迷宮」之舞被痛踩一脚,直到年底的「二十四小時台北藝術運動」舞者升空、組成藝術聯盟等事件,看出藝術家在新的政治環境中試圖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

    文字|盧健英、許斌
    第26期 / 1994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編輯室

    身體與表演

    前一陣子「骨迷宮」來台全裸演出造成了不小的震撼,對於電子花車、牛肉場滿佈城鄕的台灣來説,這個震撼絶對不是視覺的,而是意識形態的。如今風波雖已過、話題已冷,但是留給國内表演藝術界的,仍有一些値得探討、反省的問題。 本期我們重新回到爭端發生的時空現場,在倒帶回顧過程中,檢視被當時媒體輿論喧騰所遮蓋、忽視的問題,希望在是非爭辯之外能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以期能引起表演藝術法令面更深一層的探討。 另外,這個事件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關注(換句話説,富新聞價値),顯示出舞台上的裸體仍被視爲對禁忌的挑戰。在美術、攝影的領域,裸體早已爲大家所接受,而表演藝術中的裸體卻仍處於戒嚴狀態。到底裸體在創作者的原始構思中有何種意義?從原創到作品的最後呈現,創作者如何在與演出者的溝通中貫徹其原始想法?我們除了探訪國内創作者及表演者對裸體演出的看法,另外也介紹了國際舞台上著名的演出實例,並從美學、文化的角度探討東、西方對裸體的觀點。希望能藉這次的事件,讓表演藝術界及觀衆對「裸體」做一次坦蕩蕩的面對。 肢體對表演藝術來説是一切形式的源頭,既使在音樂領域裡,仍舊講求如何讓肢體放鬆以期能帶出音樂的最大能量。而以展現肢體爲主的舞蹈更是透過一次次不斷對身體的發現,將肢體從表現歡愉之情帶入嚴格的學院訓練,之後,現代舞再從傳統芭蕾中掙脱出來,歷經瑪莎.葛蘭姆等人不同理論的實驗,到接觸即興著重的隨機性,「身體」在這一發展歷程中不斷地形變。 今月是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100歲冥誕。瑪莎將釋放出的肢體納入了一套完整的動作系統,威權一時,爾後從她門下出來的幾個天才學生的反叛、再反叛,將現代舞顛覆至如今多重的面貌。葛蘭姆的100歲,事實上也是現代舞發展的重要100年,在〈里程碑〉中我們將與讀者一起回顧葛蘭姆一生的重要片斷。 林靜芸

    文字|林靜芸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光環舞集的《奧林匹克》。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上的裸體藝術

    裸體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刻,裸體可以把作品推到極致,形成撼人的力量。在舞蹈和戲劇創作的過程中,身體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表演藝術家而言,人的身體有如寶藏,掘之不盡,用之不完。

    文字|王亞玲、鄧惠恩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骨迷宮」的裸體演出。
    舞蹈

    骨迷宮觀後感

    雖然在創意和音樂上,我都覺得不足,但骨迷宮的演出的確激發了我們許多的想法。

    文字|游好彦、言午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