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劇場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走在禁忌的鋼索上
瑞士導演米羅.勞認為,現今人們每天接受新聞傳播「刺激反應」的制約,終致麻木,劇場創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喚醒我們的感官,強化道德與智性的敏感神經。他的演出除了內容取材真實事件,所挑選合作的演員也和所要表達議題相關,如《五篇簡易小品》找來七個小孩演繹震驚比利時社會的連環殺童案,靈感來自帕索里尼電影的《索多瑪一百廿天》更與身心障礙的演員合作,將驚世駭俗的情色電影搬上舞台。
-
戲劇
甜味的殘酷,軟化的批判力
血如噴泉的經典畫面出現了,源源滾出兒童遊樂場的那種塑膠紅小球,顏色鮮豔,但毫無殺傷力。或許我不該挑剔,因為我們無論本能或教養都戮力迴避著殘酷,不過最後同樂會般年輕無敵式的謝幕方式,讓好不容易沾上心頭的一點血痕抹消殆盡。
-
戲劇新訊
殘酷劇場經典《血如噴泉》 首度登「台」
在導演魏瑛娟的領軍合作下,台大戲劇系學期公演即將挑戰法國戲劇家亞陶(Antonin Artaud)劇作《血如噴泉》The Spurt of Blood。這齣劇本僅有短短四十幾行的對白,語言中卻流露對宗教、愛、性、社會倫理等的質疑,強烈衝擊觀眾的感官及心理。 亞陶於二十世紀初提出「殘酷劇場」(The Theatre of Cruelty)概念,一反過去劇場對語言的偏重,進而強調肢體,在舞台上重現民俗儀式或各種殘酷的肢解、傷害行動,逼使觀眾直接面對,進而卸除心理武裝,獲得精神道德上的昇華,《血如噴泉》即被後世視作「殘酷劇場」的代表作之一。 為了呈現華幻流動的視覺效果,魏瑛娟、設計群與學生們可說是絞盡腦汁,除了使用環場音響與大量電腦燈外,更計劃將實體游泳池搬進台大鹿鳴堂二樓劇場。屆時如何打造出夢魘般的血腥場景,令人拭目以待。(鄭淑瑩)
-
回想與回響 Echo
黑死病與鍊金術
亞陶的論述並不只是以演出的問題爲軸心,而是以演出以外的問題爲範圍,包含了他談的黑死病、鍊金術、形而上學、東方劇場、殘酷劇場等各種肉體哲學的思考所形成的「替身論」,尤其更包含了他把劇場做爲自己生命的場域,而如何用自己超越了現實的生命狀態去思考語言和身體的存在性,這些都是構成「替身論」的網絡迴路。
-
回想與回響 Echo
「野戰之月」的左翼劇場美學
從日本的「野戰之月」這次在台的演出,我們看到的是──左翼劇場就是堅持在這樣對體制的反抗之中,隨著政治狀況的改變而一步一步走出與穩定的布爾喬亞劇場背道而馳的美學路線!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亞陶的「殘酷」與寺山修司的「暴力」
法國「殘酷劇場」創始者亞陶(Antonin Artaud)主張,戲劇演出應該是讓身體這個宇宙回歸到神聖機能上去運作。受此影響,寺山修司致力將身體裡面的非人性開發出來,使得劇場佈滿一種曖昧的、恍惚的催眠氛圍;演員的肉體像供犧一般獻給了黑暗。
-
現代戲劇講座
第二次前衛運動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前衛藝術經過二、三十年的潛抑之後,終於在六〇年代再爆發,是爲「第二次前衛運動」,影響所及,導致八〇年代台灣的小劇場運動。本文特就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前衛運動,依流派、劇團、編導等作一概略性的綜覽。
-
現代戲劇講座
亞陶與殘酷劇場:現代劇場的一道分水嶺
現代劇場自亞陶提出「殘酷劇場」理念後,便邁入一個嶄新的視界(vision)。究竟,什麼是殘酷劇場?亞陶爲什麼要高呼「劇本滾蛋」?殘酷劇場又爲本世紀的劇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