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
-
延長音
你喜樂(ㄌㄜˋ?ㄩㄝˋ?)了嗎?
在上下台換場的按鈴聲及比賽考試舞台上形形色色的表演中,腦海裡突然響起了歌德(J. W. von Goethe, 1749-1832)的詩在所有的峰頂上是靜。 在所有的峰頂上 是靜, 在所有的樹冠上 感應 幾乎沒有一絲氣息; 鳥兒於森林中沉匿。 稍等!很快地 你也將靜謐。(註) 這是歌德最有名的詩,幾乎每一位德國人皆耳熟能詳。詩的視角由遠至近,由天地至動物而於人,呈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心境。一種於靜謐中通體舒暢的喜樂抑或是安靜中,心如明鏡台,五感六識隨著心靈馳騁超綻放的體悟。 2023年疫情後,表演藝術需要什麼?在探討這個問題前,還需回溯創作及表演的根源理想!藝術家為理想而活,進而產生克服現實障礙的動力;巴赫因深知大鍵琴的缺陷而於寫給兒子們的教材創意曲內頁寫上除了要清楚地彈奏二聲部與三聲部,更重要地莫過於尋找一種如歌的彈法。貝多芬當年的早期鋼琴還無法做出如此極端的音量對比,他卻寫下了心中的理想:ppp極弱或fff極強使得精神永留至今。 然而,在每日大量的社群、新型態表演,甚至是吸收龐大資料庫而對答如流的ChatGPT前,要能夠釐清心中理想,不隨波逐流著實非常困難。唯有內心真正的寧靜,方能聽見自己的理想,因此,歌德的詩突然浮現於我心中在所有的峰頂上是靜。這諸多不同理想的擦撞,使得藝術的領空有著最絢爛的火花。如19世紀中葉,布拉姆斯與李斯特、華格納等所開展之浪漫的戰爭(War of the Romantics)所見。布拉姆斯眼看恩人舒曼所創《新音樂雜誌》(Die Neue Zeitschrift fr Musik)於舒曼逝世後淪為抨擊他們所堅信美學的工具,揭開與李斯特及華格納等新德國學派(New German School)主力之信念之戰。李斯特在布拉姆斯眼中幾乎摒棄了傳統的曲式,如他的交響詩;離經叛道的和聲進行加上使音樂通俗化的標題音樂如《浮士德交響曲》等,一再挑戰布拉姆斯對美學理想的底線。 但這百年來的思辨卻孕育了歐洲文化的深度與廣度,更培育了人民的氣質
-
即將上場 Preview 歲月歷練為底 植入當代議題
鴻鴻vs.歌德 搬演魔鬼觀點版《浮士德》
曾為文提過,歌德的經典劇作《浮士德》是自己有朝一日必得挑戰的鴻鴻,終於到了要正式「宣戰」的時刻!曾以科幻風導過白遼士歌劇《浮士德的天譴》,鴻鴻這次把重心放在向來被視為抽象難以解讀的第二部,期待藉《浮士德》,將更多現實議題收進劇場的胃納。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歌德的「浮士德」與眾音樂家們(三之三)
浮士德之死
關於浮士德之死,舒曼花了很多力氣來創作,長達卅四分鐘的曲子,完全是宗教式的,聽來簡直就像是一曲安魂彌撒,充滿對死者的安慰、面對死亡的寧靜與安詳、對拯救的頌讚,對已逝生命的喜悅與滿足。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歌德的「浮士德」與眾音樂家們(三之二)
梅菲斯特的本質
歌德《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到底指的是什麼?該怎樣用音樂表達? 在歌德《浮士德》原著當中,梅菲斯特的含意是「永遠否定的精靈」。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歌德的「浮士德」與眾音樂家們(三之一)
浮士德精神
就完整鋪陳浮士德精神而言,李斯特比起舒伯特、白遼士、古諾,是完備太多了。浮士德的性格在李斯特的音樂中,至少呈現了四種,包括以增三度和弦為主的,懷疑、絕望、煩悶的年老浮士德;快速遊走短促音符呈現出來的渴望經歷生命、積極躁動的浮士德;還有旋律溫柔充滿愛意、所表現出來的在愛情中的浮士德;最後是輝煌以銅管樂器為主樂器的、完成大我理想的浮士德。
-
歐洲人文筆記
大聲喊席勒!
席勒的一生都在創作夢幻的真實,他說,他生下來是為了長成更好的人,他在希望與宿命的衝突中創作,那不但是他的人生主題,也是作品的主題。
-
巴黎
從戲劇到芭蕾的《克拉維果》
一九九九年尾的巴黎,著名法國編舞家羅蘭.柏帝(Roland Petit)推出舞劇《克拉維果》。故事雖出於歌德原著,但卻另闢蹊徑,從費斯力畫作擷取養分,凸顯歌德原作的巨大衝突力,同時充分發揮舞蹈的抒情特質,場面劇情張力十足、舞步精彩,將文學、舞蹈與音樂緊密結合。
-
歐陸劇場
你認識浮士德博士嗎?
一九九九年,歌德誕生二百五十週年。爲了熱烈慶祝這位德語文學巨擘之誕辰,歐陸各國重要舞台自然皆適時推出一代文豪的經典作品。法國導演安端.維德志生平兩度以《浮士德》,作爲自己開創「易符里社區劇場」與接掌「國立夏約劇院」的開幕戲,其詮釋的角度與表演策略,於今看來,仍渙發新意與深諦。
-
專欄 Columns
詞與曲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
專欄 Columns
詞與曲
文字的完美並不能保證歌曲的完美,有時完美的詩詞配上了音樂反而喪失了原詩之美。話雖如此,好的詩詞對作曲家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於作曲家由詩詞而來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地影響到作曲家創作的「內容」。
-
大陸劇場
中魔的浮士德和發瘋的林兆華
在中國首次把歌德的《浮士德》搬上舞台,無疑是一次抗爭。不僅是劇組全體人員對冗長難啃的劇本發起的抗爭,也是對變化莫測的話劇市場和觀衆的需求所作的抗爭。──摘自《浮士德》演出節目單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