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蕭揚玲

相關文章 8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曲新女力,全面啟動!

    當高徒成了名師、扛起了當家招牌; 看新一代嶄露頭角,與前輩們同台競藝。 戲曲界的新女力,實非未來式, 早已全面啟動,引領大團、邁步前行。 臺灣豫劇團的蕭揚玲, 承接豫劇皇后王海玲的重擔, 化壓力為動力,也學習老師典範, 與團隊攜手並進、一同打拼; 薪傳歌仔戲劇團的張孟逸, 不捨國寶級恩師廖瓊枝多年苦心, 即使「不喜歡」也得接任團長, 為後進打造更完善的工作環境。 國光劇團的林庭瑜、當代傳奇劇團的黃若琳, 兩位年輕小旦,也正逐年征服各大舞台, 累積經驗、用心挑戰、多方學習, 蓄勢待發,持續展現有目共睹的超強實力。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灣豫劇團旦角

    蕭揚玲 看著「偷」出一身戲 跨界表演扛招牌

    被視為「豫劇皇后」王海玲的接班人,超齡才踏入戲曲學習之路的蕭揚玲,其中辛苦可想而知,但「演員的孤獨」更是她深刻的體驗,在恩師王海玲的身教言教伴隨下,蕭揚玲除了練出紮實功底,也被鼓勵找出自己的風格,更因演出新編戲曲,跨足探索融和傳統與現代劇場的表演方式。在王海玲退休後,蕭揚玲接下恩師的棒子,扛起豫劇團「當家花旦」的招牌,讓她不斷學習前進

    文字|周書正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黃士偉唱作俱佳的全方位劇場表演者,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表演組畢業,橫跨舞台劇、相聲、音樂劇、廣告等多元表演領域。
    專題

    為新生代喝采!

    他們的共同特色都是練就了一套適應環境的本領,不管是出身戲劇、舞蹈、音樂或傳統戲曲的領域。有的幸運兒因為師長前輩特別拉了一把,從而確立自己的志向,當然也懂得飲水思源;有的人卻在環境的競爭條件下,耐心等候自己最閃亮的一刻,從容地接受台底下的掌聲!

    文字|廖俊逞、黃麗如、王凌莉、賴惠娟、施如芳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 「秦少游」(圖左,王海玲飾演)與「蘇小妹」(圖右,蕭揚玲飾演)在劇中各有各的表現,突顯國光劇團豫劇隊此次演出在傳承與發揚上的期待與心
    焦點

    帶著點書卷味的兒女情愛

    或許不少人會認為「蘇小妹」一角非王海玲莫屬,但編劇針對劇中兩個主要人物,量身修改,採取「水漲船高」的編劇手法,讓「秦少游」與「蘇小妹」各有各的表現場次與唱段,成為一齣生旦並重,可以雙掛頭牌的劇目。

    文字|張啓豐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戲曲

    大和解下的蒼白對話

    原本期待能看到兩個女人之間精采的對話與過招,卻因在人物刻劃上不夠平均而深入,以致對話空間不足,讓武后大大地強過婉兒,導致在空泛的對話之後,隨即轉入令人措手不及的大和解結局,實乃全劇的缺憾。

    文字|陳慧玲
    第121期 / 2003年01月號
  • 演員的傑出表現是全劇最値得稱道處。(圖為柳兒/蕭揚玲與無名氏/王柏森)
    戲曲 煙鎖重樓幾不見

    《中國公主杜蘭朶》究竟航向何方?

    這次的觀劇經驗,最令人感到興奮快樂的部分,莫過於演員的演出表現了。飾演杜蘭朶的王海玲,飾演柳兒的蕭揚玲,特邀飾演無名氏的王柏森,這三位演員的表現都足令人擊節讚賞。

    文字|張啓豐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劉姥姥(右,王海玲飾)舉手投足之間總自然流露出濃厚的喜感,特別適合以豫劇的撒潑性格,再現《紅樓夢》中的喜劇角色。
    戲曲 劇場導演呂柏伸執導 要讓演員現功力

    王海玲扮劉姥姥,看盡賈府繁華虛實

    移植自河北評劇,豫劇版《劉姥姥》由劉慧芬修編劇本,並找來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執導。該劇以姥姥三次進出賈府為主軸。劉慧芬強調:「劉姥姥絕非『丑角』可以涵括,她的出現,提供了一種真實與虛幻的對照,也給園中自以為不俗者一個自省機會。」

    文字|廖俊逞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少年齊桓公傳奇》以齊桓公,即姜小白少年時期的一段傳奇故事為藍本,織構出兄弟、君臣、情人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和情感衝突。
    戲曲

    鉅資打造錦衣華服 就是要你看見「豫劇」

    為了讓這齣以春秋戰國為時代背景的戲更具看頭,國光豫劇隊隊長韋國泰不惜砸下鉅資,延攬國內著名服裝設計師康延齡打造三十四套、耗資兩百五十萬的戲服。韋國泰說,位居邊緣處境的豫劇要努力行銷自己,要在京劇、歌仔戲等主流劇種中「殺」出一條新路,被「看見」是最基本的目標。

    文字|廖俊逞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回家的理由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上)

  • ARTalks

    親臨曾文溪的一千種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