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劇場
-
回想與回響 Echo
「超親密想像」的落幕、還是播種?
在踏入雲門劇場、欣賞第9屆超親密小戲節那天的上午,我參與了一個以互動式及沉浸式展演為主題的線上講座現場。主講人如數家珍地細數國內近幾年沉浸式展演的佳作和趨勢,彷若這就是國內表演藝術產業的未來式,是劇場藝術在疫情持續衝擊、娛樂型態改變等各方逆境夾擊之下的突圍之道。而令人省思的是,同樣是以高互動、近距離、非典型演出形式為號召的超親密小戲節,今年卻已是最後一屆。 首發於2010年的超親密小戲節,可說是國內非典型劇場和實驗性展演的指標品牌。從最初結合微型劇場與街區導覽的概念,將數個小型的物件、偶戲作品放置在咖啡館、圖書館,甚至是宮廟、巷弄老屋之中;到今年結合線上與線下,劃出「包區」(晴光市場周邊)、「包廂」(雲劇場),以及解構雲門劇場空間,以動態美術館為概念策畫的「包棟」。第9屆超親密小戲節透過不同層次的觀看距離回應被疫情時代打亂的劇場生態,同時維繫多年如一日的關照讓觀演雙方保持著「親密」的距離,在空間與時間皆「小」的篇幅裡,經歷作品的誕生與覆滅。 2014年之後超親密小戲節改以雙年展的形式運作,自認劇場常客的我總是與它擦身而過,直到今年,我才終於趕上第9屆超親密小戲節的「包棟」。沒想到這唯一的一次拜訪,竟已是這場奇幻旅程拉下終幕的時候。 結合各種觀看角度的「動態美術館」 因為節目序與動線規劃的關係,演出時間最短(僅約10分鐘)、位置離驗票入口最近的《繭》(余孟儒作品);和放在相對位置、可不限時間體驗的《肌構》(鄭嘉音作品),很自然成為大多觀眾最先選擇欣賞的展演。 《繭》中,飾演工匠的表演者一邊工作,一邊不自覺地喚醒一個四肢不全、消瘦如枯枝的偶,流轉出人、物之間的幽微情感;《肌構》則引導觀眾把一個個鮮紅地嚇人的血包放上秤盤,恣意擺弄人偶的四肢,營造詭譎又趣味的黑色幽默。 這兩個作品或許最為符合一般觀眾(譬如我)對於親密小戲節的既有期待精巧但完整的篇幅、物件與偶與演員編織的多元視角、和極近距離的觀演關係。他們溫柔地將觀眾的視線收束在戲偶與物件的細節處,讓情節與表演者不再是唯一的焦點。那些文本之外的機關部件、滑輪繩索,被自然地拉抬至與文本之內的事物同樣的觀看高度,讓這些冰冷的造物透過觀眾的
-
雲門劇場第十年首度開放夜宿 「來雲門遙滾」跨界卡司強勢集結
雲門劇場邁入十周年,特別策劃「2024來雲門遙滾」,於12月13日至14日登場。這次活動將貫穿整座劇場,邀請觀眾沉浸於戲劇、舞蹈、音樂及多種互動體驗。今年活動更首次推出「夜宿劇場」體驗,次日參加晨間太極課程。
-
台澳跨國合作《未來世界假說》 探索人類與自然關係
台灣演摩莎劇團(Performosa Theatre)睽違兩年推出全新製作《未來世界假說》,由劇團藝術總監洪珮菁與越南裔澳洲籍編劇Chi Vu和五位台灣、澳洲演員共同發展劇本,並找到曾替Lady Gaga設計服裝的菲律賓視覺藝術家Leeroy New合作,投身虛實交織的奇想之旅,進入超越時空的未來演習。
-
雲門劇場迎向第十年 「春鬥」再啟
2024年春天,雲門劇場迎向第十年,重點「春鬥2024」將於5月25日至26日舉辦。三部風格迥異的作品為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與台灣影像創作者全明遠合作的《身土》及「春鬥2024」編舞家蘇文琪的《可以是無題》與王宇光的《BE THERE》。「春鬥2024」不僅有劇場的正式演出,也邀請創作者林品碩與陳柏潔以階段性作品呈現,帶領觀眾參與作品的孵化過程。
-
雲門50+1再出發 春鬥再啟,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迎《波》向上
雲門舞集在2023年跨越半世紀里程碑,今年第50+1年,也是落腳淡水雲門劇場第十年。雲門日前舉辦開春茶會,藝術總監鄭宗龍在雲門劇場中央廊道特別搭建的三度斜坡訓練舞台上,分享2024年舞團兩作品《波》(2023)與《定光》(2020)將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以AI入舞的《波》獲邀於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La Biennale di Venezia-Biennale Danza)演出,而回應自然生態的《定光》則為8月份德國威瑪藝術節開幕週打頭陣。今年是雲門劇場開幕第十年,再次啟動編創平台「春鬥」,邀請編舞家蘇文琪及王宇光嘗試編創多人作品,鄭宗龍與影像創作者全明遠合作身體影像的實驗作品《身土》也將在「春鬥」亮相。
-
雲門劇場《馬戲少年1+1》 楊世豪、黃翊旋轉青春與馬戲物件
今夏,雲門劇場攜手2位青年馬戲藝術家楊世豪、黃翊,以「旋轉」為主題,推出全新節目《馬戲少年1+1》。此次演出由馬戲大環藝術家楊世豪、扯鈴表演家黃翊使用不同馬戲物件展現成長的蛻變,分別加入金獎得主陳珊妮、柯智豪及導演吳子敬、燈光設計劉柏欣共同創作,更豐富了音樂與畫面,呈現馬戲舞台的魔幻。
-
雲門草地派對6月18、19日登場
淡水雲門劇場本週末打造夏季草地派對日,結合劇場演出和戶外演出與市集活動,兩天精采豐富的多元表演在雲門劇場及園區各個角落輪番上陣。知名劇團金枝演社、偶戲團隊飛人集社、臺灣管樂團木管五重奏與原。雙簧三重奏、蒂摩爾古薪舞集、馬戲大環藝術家楊世豪、扯鈴表演家黃翊與留法擊樂家謝佩穎、Naughty Swing搖擺舞團等一次滿足。
-
演出評論 Review
虛實無常間 夢要如何捕?
這些轉換瞬間且無痕,就像幻燈片般俐落切換,舞蹈身體的表演性與日常身體的物質性,便如此交替著在《捕夢》中出現。當夢境夾雜著生活,虛實就總在交錯,在虛實無常的變換裡,「捕」便成了一種虛妄,是人類徒勞的妄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場地短缺雪上加霜 正應推動「滅蚊」長期計畫
現象1:場館工期延宕,「大爆發」前如何思考未來
今年台灣的大型場館荒分外嚴重,除了因國家音樂廳整修、新舞臺熄燈造成原本就缺乏表演場地的台北團隊頻頻叫苦,加上全台多個大型場館的工期延宕,原本預期的「藝文場館大爆發」活生生要等到二○一七年才會發生,這時候或是機會轉換思考,從長計議,整體推動人才培育、製作轉型、觀眾拓展等,以期在場館真正開門時,不但「滅蚊」大業可成,更可能改變人民的藝文生活。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雲門,開門
今年一月廿九日,雲門舞集揮別長居十七年、位於復興北路「雲門巷」的舊家,正式進駐位於淡水滬尾砲台後方、原中央廣播電台閒置空間的新家。在成團四十二年後,雲門終於有了真正的家,藝術總監林懷民說:「這不是結束,是開始。」 時間拉回二○○八年二月,雲門八里大排練場夜裡發生大火,卅五年累積的心血,包括布景、道具及珍貴的史料皆付之一炬。這場火,燒掉了舞團有形與無形的資產,也燒出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生存的困境孕育雲門無數經典舞作的地方,居然是一處簡陋的「鐵皮廠房」。 大火過後,林懷民面對著從零開始的重建工作,他沒有時間悲傷。除了必須繼續新創作的發表、維持每年國內外百場的演出外,他也思考著是否可以為雲門找一個長遠、永續的家。二○○九年,雲門通過「促參法」(全名「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與新北市府簽約,確定落腳淡水的中央廣播電台舊址。在沒有號召、宣傳下,來自民間的捐款,小則百元,大至百萬,共四千一百五十五筆,累積成雲門重生的基金與能量。 七年後,雲門「浴火重生」,坐落在淡水小山丘上,占地一點五公頃的「雲門劇場」宣告落成。在不拆除、不改建的前提下,新的劇場空間位在央廣舊建築後方的山坳,建築師黃聲遠以綠建築為概念,將新舊建築體結合為一。銅綠屋頂與墨綠色鋼材主結構呼應自然地景,謙卑、友善地與環境共存;林懷民甚至親赴彰化田尾挑選兩百多棵植栽種進園區,讓雲門新家成為具有歷史意義、一年四季綠意盎然的場域。 走進雲門劇場,內部包含四個表演區:四百五十座席的大劇場,兼具框鏡式舞台與黑盒子兩種劇場形式的空間,主舞台規模與國家劇院雷同;兩個可以改裝成小劇場的排練室,以及容納一千五百名觀眾席地而坐的綠地劇場。在自然綠蔭的簇擁下,民眾可隨意地漫步至園區休憩、觀賞演出。劇場之外,辦公空間容納一百廿人的的行政團隊,這將是雲門有史以來,行政與創作團隊首次在同一個屋簷下工作。 這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捐款建造的劇院,華人社會第一個以表演藝術為核心的創意園地,也是全球罕有,將表演藝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戲院。一個夢的綠劇場。林懷民表示:「雲門劇場不是在紀念雲門四十多年的歷史,而是展望未來。這裡將不只是孕育雲門舞作的根據地,也要成為年輕藝術家的伸展台。」 就像鈴木忠志在日本富山縣西南地區深山中的利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雲門入厝 春鬥昂揚
今年度表演藝術大事紀,得重重記上一筆的,莫過於四月中下旬「雲門劇場」開幕。 這個面河背山的劇場門未開,諸多問題先來敲敲門:這麼遠,誰要來?雲門舞集過去以創作為本,如何營運劇場?舞團方向是否有調整?未來節目規劃如何進行?搶在迎客前夕,來聽聽行政總監葉芠芠怎麼說。 雲門有家,既來之,則安之。 觀者們亦然。既然非得看山看海才看得到精采打頭陣的「春鬥2015」,不如也趁著春暖花開,安排一趟淡水劇場走春之旅,同時品嚐在地美食,讓身心靈都滿足!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雲門有了家,也盼打造藝術「家」
林懷民說,雲門劇場「將不只是孕育雲門舞作的根據地,也要成為年輕藝術家的伸展台。」「未來,請大家一起到淡水看山、看海、看樹、看表演。」從舞團到劇場,雲門的營運模式勢必需要調整,而且也需要資金讓它能服務更多的團隊與觀眾,行政總監葉芠芠說,雲門劇場不只單靠雲門的養分,更需要其他藝文團隊灌溉,「未來是不是一定要長成林老師規劃的節目的樣子,說實話,我不擔心。因為這必須仰賴大家的心意,慢慢去耕耘,一定能長出不一樣的樣子。」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打開雲門劇場
截稿之前,雲門劇場仍在如火如荼地施工整理,以便在「春鬥2015」時美麗迎賓。本刊特地取得雲門劇場同意,獨家入內先行拍攝,讓我們打開雲門劇場,邀讀者預先一覽這方園區的綠意盎然與創意源泉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滬尾看表演小旅行 身心靈都滿足
古名滬尾的淡水,本就是充滿藝文氣息的小鎮,如果您假日想去走走,可不能只知道商業氣息濃厚的老街而已。雲門劇場的啟用,更是讓愛好藝文的人士更多了一個拜訪當地的好理由。從地近河口的雲門劇場、滬尾砲台,一路延伸到竹圍、關渡,本文介紹多個劇場、藝文空間與您一同樂活,也請在地劇場人推薦私房小吃,讓您的心靈、胃囊都獲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