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唯堯
-
戲劇 洪唯堯全新沉浸式作品
《Sucks in the Middle》 在黑暗中梳理集體焦慮
以《神不在的小鎮》和《微醺大飯店》等沉浸式作品打響名號的編導洪唯堯,這次從「台中」和地方田調與自身身分認同獲得靈感,帶來全新沉浸式創作《Sucks in the Middle》。觀眾可以走進劇場舞台上,在各種舞台機關之間穿梭,近距離觀看表演者以非語言的表演,拼貼出非線性的敘事,體驗洪唯堯所感受的「中度憂鬱」。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沉浸體驗 讓觀眾驚喜、讓產業歡喜?
近年來,「沉浸式劇場」成為表演藝術界的熱門關鍵字,也吸引新的觀眾群。沉浸體驗的熱門,似乎也反映現代科技社會高度線上與虛擬化後,參與者對於體感的復返需求,不只是要購買經驗,更期待著體驗強化,讓沉浸娛樂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實境樂園。而當本即結合燈光、音樂、舞台與文本等表演媒材的劇場亦一起沉浸,是否能為尚無法產業化的表演藝術界找到新的生機?劇場是否能乘著沉浸式體驗的旋風,讓藝術和娛樂商業結合?就此提問,便不得不將眼光投注向體驗設計公司「驚喜製造」陳心龍與劇場團體「進港浪製作」洪唯堯近年的合作。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尋找商機?劇場存活的下一道解方
當不同領域的藝術形態開始打破,當新興的演出類型開始引進,當藝術與商業劇場的劃分開始鬆動,用其他方法與思維去「尋找創作的商機」,會不會是劇場存活下去的一道解方呢? 因此,本次專題將先從近年頗受歡迎的《明日俱樂部》、《微醺大飯店》等沉浸體驗的策劃者「驚喜製造」陳心龍與「進港浪製作」洪唯堯的對話開始,思考他們如何面對不同出發點的合作模式;而繼續以「沉浸」作為關鍵詞,藉由白開水劇團的「玩戲空間」系列,與酒吧LORE Taipei製作的《Snow X Seven Deadly Sins》,看到他們怎麼在沉浸體驗紛紛出頭的時間點裡殺出另條血路。最後,則是近年同樣也蓬勃發展的音樂劇,在故事工廠與聯合數位文創、時藝多媒體的合作下,嘗試引入資金、創造市場,執行長林佳鋒怎麼用「音樂劇的長銷模式」面對劇場的產業化。 劇場真的找得到商機!?也許追求獲利並非劇場的全部,但商業模式的開啟,會不會也是劇場創作另一條可能的方向?這答案也許尚未可知,但不妨就讓我們繼續參與下去吧!
-
日常小物,舞台奇蹟 2024北藝馬戲節化身控制狂們的百憂解
為推廣當代馬戲,臺北表演藝術中心12月將迎來第二屆「馬戲節」,共帶來五檔精采節目,除了可以看見各類型馬戲表演者個人精練技巧之外,更可以看見馬戲技巧在戲劇、物件劇場、舞蹈領域應用。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明日和合製作所X進港浪製作
在內容串流時代,建構劇場新體感
2020年開始,無論是外在大環境的疫情,或是科技的發展,都使得人們對於「體驗」的定義開始有著更加數位與科技的想像。表演藝術也在這波浪潮下,開始快速的找尋生存之道,明日和合製作所與進港浪製作皆為台灣非典型劇場重要且具開創性的團隊。 藉著回顧2021年,我們邀請明日和合製作所核心創作者洪千涵、張剛華、黃鼎云與進港浪製作團長洪唯堯、導演孫唯真進行線上對談,進一步提出各自對於此創作、製作趨勢的觀察。
-
戲劇
「未來」的悖論
形式上的碰撞固然有趣,但為了讓時間可展演而過度簡化主題的意圖,使呈現出來的片段大同小異,手法上多以過去的記述或聲音來表示過去,透過不同媒材來與象徵未來的現場事件交織,以致作品並未真正往悖論的本質走去,減弱了進行更深層辯證的可能,亦無促成更進一步的發現。到頭來,時間成了假議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9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林懷民退休,雲門舞集的下一步 文化部推動兩廳院領頭,劇場共融熱烈展開! 「前瞻計畫」給金援,共創團隊美好未來? 各地場館、藝術節,跨地域連線搶搶滾? 青壯年劇場人殞逝,藝術勞動權益受關注 台灣近代史頻入戲,歷史省思帶來什麼? 真實人生編織入戲,素人讓劇場更有料? 食物連結土地記憶,藉「吃」探尋人生況味? 跨學科激盪觸發,藝術家企圖翻轉思考 音樂藝術節蓬勃發展,走向專業與多元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林經堯 周書毅 洪千涵與洪唯堯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9
洪千涵、洪唯堯 顛覆虛實邊界 開放劇場參與
洪千涵與洪唯堯這對相差三歲的姊弟,分別是明日和合製作所與進港浪製作的核心創作者,而這兩個劇團也代表了台灣新生代劇場特有的創作方法與合作模式,開放場域的可能性,也顛覆虛實邊界。今年的聯手創作,將此類型對觀眾參與、劇場空間等「非傳統」展演找到更為成熟與洗鍊的處理與揉合,啟動劇場裡的無限可能,同時也在他們身上看到持續爆發的創作潛力。
-
戲劇
一齣恰似開放的想像
一路鋪陳的滴血認親、遺物並陳等證據,讓想像被親密空間浸淫、因觀眾經驗滋長。劇場與家庭、真實與假造的界線逐漸模糊,創作者在兩者之間忽左忽右、突進突出的跳動,讓虛構故事與現實事件彼此共生也消解。此時的「我們」與其是相信,更是在擾動裡不再講究細節,安穩且妥貼地進入安排的故事、觸發預設的情感。
-
專題
只要他們更完整,無論做什麼都好 洪千涵與洪唯堯的母親——劉慕琪
洪千涵與洪唯堯是台灣劇場圈少見的導演姊弟檔,而兩人創意之古靈精怪,也常讓觀眾出乎意料。到底是怎樣的家庭,會培養出這樣的藝術家姊弟?他們的母親劉慕琪透露了奇妙的巧合,原來她當年也曾希望走上戲劇之路,但從未用同樣的想法期待自己的小孩,沒想到姊弟倆一前一後,走上她的「第一志願」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設計、我中計 一次劇場的共謀體驗
入圍第十六屆台新獎的《人類派對》正反極端兩評,讚譽該作翻轉觀者認知者有之,觀看(或說參與)第一階段空間即氣憤破門而走者有之,好奇演後觀演雙方以共謀者維護該作神秘感者有之,耳聞風聲後質疑為何要送自己上門任創作者分析嘲弄其「人類行為」者有之。 秘密是這樣的:編導洪唯堯以策展、演出規劃出兩大空間,第一個空間是「展區」,展區以一種粗糙但一應俱全的方式設有遊樂區、酒吧、餐廳,各種解說告示、工作人員、宣傳DM一應俱全,觀眾可在這個空間中喝酒吃飯玩團康;接著,觀眾會被引導進入第二個空間「動物園」,戴上耳機,透過單透鏡,聆聽導覽員解說下一場觀眾在第一空間所進行的一切「人類派對」活動,洪唯堯透過對觀看的反省,讓觀眾在既視的荒謬感中反思日常生活的體制與框架。 本文嘗試在同一平面上,邀請藝評人周伶芝主持,創作者洪唯堯、職業觀眾/製作人孫平對談,從《人類派對》擴散,嘗試在藝術生產的三向關係中,試圖觸及一些基礎問題:從奇觀社會到關係美學,參與式藝術中的藝術階級鬆動了嗎?觀者與藝術家、作品的關係為何?創作者、觀眾又是如何思考當代表演藝術中的觀演關係?誠如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re)所指出,對「觀看的批判」一直是談論藝術與社會、群眾、政治權力之間複雜關係的重要事情。或許,我們可以先從《人類派對》這個觀前觀後,讓參與者有著如此複雜情感與認知轉變的作品開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