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
特別企畫 Feature Alternative Plan
兩波疫情下,台灣現場演出的折衷與轉變
相較於全世界的COVID-19疫情,台灣的案例數相對平穩,主要集中於2021年5到7月間;而對表演藝術產業產生較大影響的則有兩波衝擊,分別是2020年3月到6月間,以及2021年5月至7月間。但是,兩波衝擊後如何恢復實體演出的方式與走向有所不同,或多或少改變台灣的表演藝術生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Alternative Plan
當歐陸舞蹈家重返現場,為疫情編舞
儘管每日確診數時而趨緩時而躁動,日子還是要過。歐洲各國去年普遍歷經二次封城,在今年5月下旬,終於再度逐步恢復餐廳、酒吧與百貨商家營業。被視為「非民生必須」的文化藝術產業,也終於在這一波普及疫苗覆蓋率的大解封中,能重啟場館大門,接待藝術家與觀眾。許多去年被取消的藝術節紛紛調整節目策略捲土重來;加上國境鬆綁,旅行逐漸恢復,回到舞台上的,有原被取消回到解封排檔的製作、有改編原作空間配置搬移到戶外演出,還有回應及反思疫情以降的生活與文化變動與衝擊的新作品。
-
特別企畫 Feature Alternative Plan
5 種全球「衝破疫情」的現場音樂會方案
疫情時代,面對看不見的敵人,人們只能祭出「社交距離」來防患未然。表藝活動從台上到台下也都畫上休止符或許也是改變古典音樂界墨守成規的契機,不但過往最難說動的歐洲樂團或音樂家,都願意放下矜持做「線上」或「直播」外,現場演出也出現了不少「新型態」,開啟了音樂會的不同想像,雖然乍看之下也是權宜之計,但說不定哪天就會成為改變音樂會形式的起點。
-
腦海裡的旋律
其實是大腦帶我們走向劇場
2021年夏天,我在義大利跟寶島同步,連續一週線上收看《人間條件》六部曲。在家單獨看戲跟在現場終究不同,少了一起默默流淚、開懷大笑的同場觀眾,好戲沒有共振,心底難免有絲遺憾。
-
首爾
表演藝術界推動「疫苗接種者觀演優惠」
韓國許多舞台劇及音樂劇展演單位為鼓勵民眾接種疫苗,並促進節目買氣,針對已接種疫苗者祭出購票特別折扣。
-
檳城
劇場重開,迎來劇團周年演出
確診病例開始下降,馬來西亞政府於9月16日重開劇場和電影院後,多個被疫情耽誤的製作即刻重新啟動,10月份便迎來兩個扎根檳城的中文劇團周年演出。
-
新加坡
新常態下,新劇綻放
新加坡近期放寬防疫規範,實施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措施。劇場重啟,不少作品都是原創劇。據約略統計,9月以來,16部上演的戲中就有8部是新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疫情工作法
疫情之中,我們的工作方法
我們討論團隊的工作方法時,往往會試著從他們的經驗累積、主事者風格、機緣巧合等因素裡找到「準則」當然,這個準則會隨著各種特殊情況,找尋各種因應之道。於是,從2020年初開始影響世界情勢的COVID-19疫情,打亂了團隊們好不容易成立的工作方法,必須在混亂裡有所應變。 那麼,這些以創作、製作為主的團隊如何回應疫情時代,又怎麼看待這段可能停滯的時間,並找尋「疫情下的工作方法」?他們或許重新檢視過去、開發線上作業、盤點現有資源、維持創作能量、開發全新形式等,這些方法在這8組團隊無法如常的日常裡施展
-
續聊天
重思「倦怠社會」
也許放在藝術文化領域,亦可作如是說?我們習慣把「探索未知」、「開創可能性」掛在嘴邊,尤其是跨領域被文創化的今天。等到未知真正來臨,例如疫情,我們又渴望以報復性消費、你說的「虛擬暴食」等等,回到那個我們其實早已非常倦怠的日常。我覺得台灣錯失的良機,正是在相對不嚴重的疫情下,可以更沉得住氣地「自行參照廣義的傳統」,反思你提到的、藝文節慶過剩的績效至上主義,整理出貢獻全世界的無為模式。
-
澳門
疫情再起劇場驟然停擺
澳門劇場活動正式回到停擺狀態,一系列準備在8月舉行的演出和課程只得取消或延期。
-
檳城
疫情升溫讓表藝工作者面臨災難性危機
繼去年推出Show Penang平台後,檳州政府今年再設立senang.art網站,功能類似社群平台,讓表藝工作者可在此進行交流和創作。
-
新加坡
劇場上線 維持人際溫情
線上演出儘管有些優勢,但劇場人依然努力嘗試現場演出。如實踐劇場在8月推出「數少當贏」系列,進行6部小規模演出,演出人數都不超過8位,甚至有一對一的演出。
-
倫敦
搬演退休護士回憶錄 為前線醫護加油
五女一男的演員陣容,精巧捕捉了護理人員介於因挑戰而精神抖擻與挑戰後精疲力盡之間的微妙界線,也使觀眾充分感受到醫療人員對工作的自豪與熱情。
-
柏林
滾動式解封 文化場域逐步開放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柏林影展,也順勢發展新的活動形式,推出「夏日特輯」系列,連結柏林不同城區的露天電影院,在原有單元架構下,播放幾乎所有入選電影。
-
首爾
業界期盼多時 大型展演活動有條件式解封
韓國民眾在落實近兩年的防疫生活下,多數已習慣各種觀演規範,也期待有更多踏出家門、觀賞實際演出的機會。
-
曼谷
串流平台因疫崛起 曼谷影劇魅力席捲亞洲
泰國影視龍頭GMM製作的《轉學來的女生》,2018年於泰國上映,但今年5月進入平台後立即雄霸排行榜,在台灣也備受矚目。
-
巴黎
劇院占領運動延燒全法
近50位劇場工作者占領巴黎奧德翁劇院,抗議政府自去年10月底關閉劇院,並要求加強對藝文工作者的疫情補助。
-
倫敦
劇場裡拍出新種莎劇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
疫情迫使劇場工作者開始嘗試用新的媒體創作,而過去這一年也證明了網路和影像擴大了作品的受眾。大部分劇場人還是相信「現場」的不可取代性。
-
紐約
禁令放鬆下表演紛出重溫現場感動
能再重回劇場,感受藝術在眼前當下發生的興奮,當然非常吸引人;雖仍有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限制,但總是讓人有生活逐漸回歸正常的感覺。
-
東京
THEATRE for ALL線上平台推出無障礙製作
日本文化廳於2020年7月提撥59億6千萬日幣預算,推出「文化藝術收益力強化事業」專案,期待在保障團體收入外,也提供國內外觀眾不同以往的觀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