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第十年的「鈕扣計畫」 讓我們起舞述說 對話分享
「鈕扣計畫」今年邁入第十年,邀請十一位藝術家參與。發起人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表示:「如果說,我們過去是煮好一桌菜,請觀眾來吃;這回,我希望可以告訴觀眾,我們是如何煮這道菜。」讓旅外舞者與國內舞者兩兩配對的「雙排扣」將以講演式劇場為演出形式,參與創作的八位編舞家要在舞台上直接對話;「扣作伴」則是由旅外編舞家編舞,交由台灣舞者演繹兩套節目共十一位創作者的對話對象是合作夥伴,是觀眾,也是自己。
「鈕扣計畫」今年邁入第十年,邀請十一位藝術家參與。發起人MeimageDance藝術總監何曉玫表示:「如果說,我們過去是煮好一桌菜,請觀眾來吃;這回,我希望可以告訴觀眾,我們是如何煮這道菜。」讓旅外舞者與國內舞者兩兩配對的「雙排扣」將以講演式劇場為演出形式,參與創作的八位編舞家要在舞台上直接對話;「扣作伴」則是由旅外編舞家編舞,交由台灣舞者演繹兩套節目共十一位創作者的對話對象是合作夥伴,是觀眾,也是自己。
英國宣布全國封城前,才從疫情爆發前的孟加拉趕回英國的林燕卿,也因此擱下了原本參與的許多計畫。以前連走路都覺得累的她,開始了慢跑。「每天慢跑不只是為了鍛鍊身體,也像是一種動態的冥想,可以讓我不那麼焦慮,並且給我一種可以支配自己的感覺。」近年醉心於影像創作的林燕卿,也在慢跑中拍攝大量影像,「這些影像既是讓我內心平靜的力量,卻同時也是焦慮的來源。很多東西其實都是一體兩面。」
編舞家何曉玫推出的「鈕扣 *New Choreographer計畫」,每年邀請旅外舞者「回家跳舞」,今年邀來的是梁世懷、鄞廷安、劉方怡與蕭潔恒。前三位的創作聚焦自我生命歷程,提問個人存在本質及與外在的關係,蕭潔恒則從#metoo出發,探討當代女性處境與性別議題。
每年邀請旅外舞者回家編舞跳舞的平台「鈕扣計畫」,今年邀請了余采芩、劉方怡、李明子與陳崇賢回台展演自己的創作。他們或自問自剖,或探索人際關係,以舞作抒發生命走過的種種感受,以多樣風貌呈現各自的歷程風景。
何曉玫在六年前開啟的「鈕扣計畫」,旨在為這些浪跡天涯的台灣舞者打造一條回家的路。畢竟,近鄉情怯,之於舞者,他們心底最最渴望的舞台,不在金碧輝煌的巴黎歌劇院、或是林肯中心,而是他們的家園台灣。這些擁有豐富的國際舞台經驗的舞者,在鄉親面前,卻以一種「新鮮人」的姿態被認識,並發表他們的作品他們羈旅生涯中的孤獨奮鬥與感悟。
一年一度的「鈕扣計畫」舞蹈平台,今年邀回凃力元、董柏霖、劉奕伶三位旅外舞蹈遊子,分別呈現他們的編創作品:在瑞典工作、對難民問題相當有感的凃力元透過舞作反思「人權」;董柏霖作品集結許多同志朋友的故事,期待引發觀眾對另一個族群的同理心;劉奕伶回顧在舞團成長的心路歷程,自問:什麼是「更」好的自己?什麼是「更」好的選擇?
簡麟懿的《囚》呈現簡潔有力的肢體,將動作細膩地切入音樂旋律,頗有禪風意味。田采薇《The Man》融合歐陸劇作裡Dramaturgy思維,以非常細微的(subtle)方式表達了兩性主從又壓抑的關係。洪綵希改編自童話的《藍鬍子》則是以概念方式表現人類權力慾望的抽象作品。透過作品,舞者將國外經驗反芻呈現
今年的「鈕扣*New Choreographer」計畫,邀請了三位旅外舞者烏帕塔舞蹈劇場的田采薇、日本無設限舞團的簡麟懿與美國White Wave舞團的洪綵希,發表其編創作品,他們從異域生活的經驗中,轉化出創作的基底,回眸生命經歷過的種種。而除了各自發表舞作,此次也加入多媒體影像導演周東彥,與三位編舞家一同編創新作《漫遊此刻》。
今年的四支作品,在不同層面上如是回應了各自身上鄉愁的形式,一種存在的境遇,一節穿過幽深隧道的列車燈束,被纏綑被解開的線索,或是喊嘯著的悲傷小丑。我持續期待這個平台不僅帶舞者「回家」,更能進而成為新的環扣發生對話之所;讓舞蹈的異質風格或觀念在此扣連,自我的異境,原是創作重要的情感動能,讓創作走得更遠一點,想像再遠一點,再遠。
採訪這天,我們穿過大片正在興建中的工地,暑氣蒸鬱,何曉玫笑著招呼我們走進位於竹圍的樓中樓住處,大片落地窗讓視線走得極遠,淡水風風火火的興建工程尚未遮擋住透藍的天空,「當初就是為了這面景色才住進這裡的!」 「喝 咖啡嗎?」她問,就如同大多台北人的習慣,何曉玫的一天幾乎都從咖啡開始。「過去喝咖啡是為了提神,現在反而是享受,咖啡能讓我放鬆。」自從家中有了一台 吳素君大力推薦的專業咖啡機後,她就很少進咖啡館了,「而且我喝咖啡很不符合『規定』,我愛加蜂蜜,雖然會蓋掉咖啡的味道,但我就是喜歡蜂蜜的香氣。」她 聳聳肩,笑著說。 咖啡的品味如她創作的取向,「混搭」是何曉玫編舞的一貫特質,她一系列取材自台灣現象與次文化圖騰的作品,眾聲喧嘩,色澤鮮明,「妳知道,台灣的文化不斷地蛻變,沒有固定的面貌。」至今年入圍台新藝術獎的《親愛的》則是完全的歐美風情,不留一絲在地痕跡。 因為不固定,沒有自限母土的邊界,所以有足夠的空隙,讓知性介入、穿越、碰撞、疊加不同的可能性。端著一杯冒著混合香氣的咖啡,中生代編舞家何曉玫從身體出發,輕巧地帶著我們穿越生活中所鑲嵌的工作、創作,與日常的每個細瑣,且散發微光的片刻。
「鈕扣計畫」迄今已舉辦到第三年,陸續邀請多位旅外舞者返鄉發表創作,以舞蹈向台灣自我介紹,甚至回家交朋友,便成了鈕扣計畫的主旋律。今年應邀演出的四位舞者是袁尚仁、高沛齡、張藍勻與蔡冠伶,將展現「漂流,進行中」的生命風景。
「玫舞擊」藝術總監何曉玫再度發表的新作《紙境》,跳脫過去作品以台灣社會現象入題、拼貼、情感濃厚的風格,而以較純境簡約、跳脫敘事的抽象形式展現。舞台被紙包圍,舞者著白衣或黑衣,在如同捲軸的紙捲上,勾勒出無止無境的動態時空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