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紀錄片
-
焦點專題 Focus
神聖與俗常的再連結
觀眾席的燈光暗下,投射燈緩緩並深刻地聚在表演者的身上和舞台場景,這時,舞台上的某種神聖性和儀式感就自此展開,此間演出者的激昂或場面的壯闊,都是所有在場觀眾親眼所見。然而,這份當下得出的真實情感,或是這些場景鋪墊的所有心血,是否就隨著舞台而起、又隨著曲終人散而佚失了呢?表演藝術紀錄片今日在台灣的萌生與迸發,為我們俗常的生活場景中重現了什麼?又創造了什麼呢?
-
焦點專題 Focus
黃明川 持續先行 探索影像新美學
可說是台灣獨立電影工作者第一人,黃明川的創作路途總是比別人走得更早也當然更艱辛,因為他不但是在環境中力求獨立製片的自由度,更堅持探索影像的新美學。投入紀錄片多年的他,鏡頭下取材多元,更記錄了從傳統到當代不斷衍生的各種藝術類型。去年策劃了第一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黃明川透過策展,以開闊的視角,呈現更多元的藝術影像美感經驗。
-
焦點專題 Focus
陳芯宜 尋找生命與藝術的答案
以《流浪神狗人》廣為人知的導演陳芯宜,把拍攝無垢舞蹈劇場十年的成果,剪輯成紀錄片《行者》,將在近期上映。鏡頭下關懷人物類型廣泛的她,曾經陷入創作的瓶頸與困惑,因為早期的劇場與身體訓練經驗,她讓自己的關注回到人的身體上,拍攝編舞家林麗珍或舞踏家秦Kanoko,對她而言,都是在試圖回答對生命的疑問。
-
焦點專題 Focus
龍男.以撒克.凡亞思 拍的是表演,更是生活
拍過《海洋熱》、《誰在那邊唱》與《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等與音樂、表演相關的紀錄片,身為阿美族原住民的龍男,記錄片中的主軸就是「原住民」,透過記錄原民歌手、音樂家,他呈現了台上的精采演出,更呈現了台下的生活與現實人生。
-
焦點專題 Focus
不只為當下 也為了更長遠的未來
在視覺當道的數位時代,「拍短片」是許多團隊選擇的自我宣傳方式,但效益卻未比能如預期。是否需要拍短片,「必要性」與「合適度」都應該考量;而與其把短片當作短期宣傳工具,不如眼光放長遠,將之視為「資料庫」,對當下創作、能量累積都有助益。
-
焦點專題 Focus
周東彥 讓認識表演藝術可以很輕鬆
除了是備受矚目的劇場影像設計師,周東彥也拍實驗影片與紀錄片,並多次獲得台北電影獎入圍肯定。今年他與他所帶領的狠主流多媒體,為國家兩廳院製作了NTCH to go系列短片,即將在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雜誌的官網,透過免費的Youtube的免費頻道連結,於九月中與大家見面。藉由輕薄短小的篇幅,周東彥想「把台灣的表演藝術說好,讓大家可以沒有負擔地認識這個圈子。」
-
焦點專題 Focus
林婉玉 與被攝者一同完成作品
林婉玉是非常年輕的影像創作者,○六年的《樂生活》拍攝樂生療養院的故事,是她第一部紀錄片作品,她說:「拍了紀錄片,看到太多現實,比任何劇場、小說都還要真實、深刻。後來,我就決定要花更多時間去看,去感受,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主動產出的位置。」花了兩年拍周先生與舞者們的「舞蹈旅行」、還有音樂工作者黃大旺的紀錄片,這些過程都像是與被拍攝的創作者一同完成作品。
-
藝@電影
台北電影節 走入斯德哥爾摩的冷冽與繽紛
今年的台北電影節,以瑞典「斯德哥爾摩」為城市主題,許多藝文青年熟悉名字:阿巴合唱團、史特林堡、柏格曼都會齊聚一堂,讓人看到這北歐城市的精采面貌。另有台灣兩部與表演藝術有關的紀錄片《時間之旅》與《蘭陵劇坊》,也相當值得文青們進場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