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顧問
-
續聊天
創作顧問之問
好的劇作家不會隨意安排登場角色,再沉默而卑微的角色都有其辯證存在的意義。創作從來都在處理當下的歷史命題,每個細節都應精實推進。
-
焦點專題(二) Focus
柏林劇團 為當代人創作的戲劇空間
由於創辦人戲劇大師布萊希特,柏林劇團一向被視為德國劇場的重要地標,是戲劇人訪問柏林的必然朝聖之地。在海涅.穆勒之後,於一九九九年接任總監的克勞斯.派曼,讓柏林劇團從停滯狀態重回門庭若市,雖然派曼常被批評為保守,但在與他共事多年的劇團總戲劇顧問尤塔.費伯斯眼中,派曼有其堅持,對他而言,戲劇傳承正是柏林劇團的精神所在。費伯斯強調,柏林劇團不是博物館,而是為當代人創作的戲劇空間,為那些真誠地相信透過藝術,可以引發正面效應的人而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劇組內打造創作對話 委製共製助長相關需求
現象4:「戲劇顧問」角色浮現,豐實了創作厚度?
近年隨著歐陸劇場製作的訪台,國外劇組中常見的「戲劇顧問」概念也導入了台灣,也逐漸在本地製作中實現,不少製作的演職員表上,出現了「戲劇顧問」一職,這個角色是陪同創作者一起思考的另一種聲音;而在日益增多的「委製」或「國際共製」的案例中,戲劇顧問更是協助達到命題目標,或協助連結國際與在地文化脈絡的關鍵人物。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方法:工作中的舞蹈戲劇顧問
什麼是「戲劇顧問」?戲劇顧問在一個創作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戲劇顧問在創作過程中,透過觀察與對話,協助作品找到更多層面的意義連結,建立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有效溝通。在卡塔琳.特蓮雀妮的《戲劇顧問:連結理論與創作的實作手冊》,以五十個歐美各個領域範疇的實際案例,探討現代劇場中之文本、製作、翻譯、舞蹈、策展、集體創作等,高度溝通與多面相的新形態工作模式。本刊特地選摘精采段落,以饗讀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分工專業有保障 為創意打下堅實基底
談及當代世界劇場時,德國總會獨立一塊出來。實驗性的獨特演繹美學、次文化身體與空間、新文本與多元族群互映、機關繁複的壯觀舞台,在在讓德國成為觀眾聚焦之處。德國劇場為何發展至此?幕後又有哪些軟、硬體設備支撐他們不斷打破傳統疆界,創新劇場實驗?本文以舞台設計與技術為圓心,專訪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畢業的高豪杰及柏林工業大學畢業的陳成婷,由兩位舞台設計之眼,看德國劇場強盛之因。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催生創作 並打開世界之門
一個座位數八百席的劇院,如何成為年產廿多部新製作、並將之推上世界表演舞台的劇場製作動力中心?已經把《史迪夫特的事物》、《操偶師的故事》與《椅子》三齣製作帶來台灣的瑞士洛桑劇院製作人芭芭拉.蘇德霍夫,在這次參與臺北藝術節演出期間,接受本刊專訪,一談洛桑劇院如何讓一個製作從無到有、與藝術家如何合作、如何尋找共製夥伴、又如何將製作向世界推銷出去
-
焦點專題 Focus 他山之石觀察—歐美篇
歷史傳統歧異 國家支持、商業走向各自風華
依循著各國政經歷史文化的發展,歐美各國的「定目劇」也有不同的定義與經營路線。在歐陸德法兩國,公立劇院歷史悠久,各省藝術中心更有獨特發展特色,其定目劇多為該劇院精采劇碼重演,甚至重製新詮。美國則是商業劇場掛帥,只要票房長紅,定目劇可以一演多年。英國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
劇場思考
「戲劇顧問」在戲院中的工作 也談當代歐陸舞台劇本分析走向
在歐洲劇場,衆所矚目的戲劇顧問通常由學有專精的戲劇文學學者担任。戲劇顧問處在一群講求實務的劇場工作人員當中,到底能發揮什麼作用呢?所謂「劇本分析」又包含那些工作呢?這些工作同時隱含那些危險意識呢?在九〇年代的當代劇場中,「劇本分析」該朝那個方向發展呢?同時,在衆人接受「劇本分析」爲演出前不可避免的「案頭工作」(意即演員圍坐桌邊試讀對白,並聆聽導演及戲劇顧問對角色的剖析)時,爲何有的導演偏偏持相反意見呢?這種解說詮釋的工作暗示何種曖昧的意義呢?本文即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