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
-
焦點專題 Focus
團員視角下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創立於1743年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市民階級發起而組成的樂團,一開始只有16位樂手,隨著時間發展,樂團的規模逐漸擴大,並在西洋音樂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歷史上許多知名的作曲家,都曾與這個樂團有著深厚的連結,由樂團首演他們的作品,包括貝多芬、舒曼、布拉姆斯、華格納、布魯克納等。孟德爾頌更是樂團的第5任首席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並帶來許多深遠影響。 在這280年的累積下,讓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特有的聲音傳統在國際樂壇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其中最獨一無二的,就是絃樂的音色,「比較暗、但柔軟的音色,這個聲音的特質,就是樂團深沉的基底。」樂團中提琴首席Dorothea Hemken解釋。為了要維持這個傳統,樂團在各方面皆做了努力,包括樂器的選擇,如堅持使用德式單簧管及德式長號。此外,2004╱2005樂季,樂團與萊比錫音樂院共同合作成立了孟德爾頌國際樂團學院(International Mendelssohn-Academy Leipzig),讓來自各地的年輕學子都有機會在樂團裡實習,並在排練和演出中,學習到樂團獨有的音色及語彙;其中一些學員甚至在實習結束後,順利通過甄選成為樂團的一分子。
-
華彩奏
如果是巴赫就不會這樣了
孟德爾頌曾經說過:「關於音樂的話題太多了,真正說的卻很少。」我認為語言不能闡述音樂,我甚至相信,如果語言真的可以闡述音樂,我也不會繼續做音樂了。
-
藝@CD
路遙知「馬」力 日久鑑琴音--馬友友的三場大夢
馬友友四月底才剛帶著絲路合奏團訪台慶祝絲路計畫十周年,這位當年的Lyrita相中的大提琴新秀,如今早是Sony台柱且難擋華髮微禿。隨著他的音樂路越走越深、越廣,樂迷已難三言兩語描繪馬友友樂風。 今年,樂壇忙翻蕭邦、舒曼,不過馬友友卻有張去年就錄好的孟德爾頌,今年才來發行攪局,可當成他回歸古典的成績單。不過另外兩張《歡樂頌》、《馬友友的電影情緣》,恐怕更散發著他那股熱騰騰的「馬」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布拉姆斯與孟德爾頌的美麗故鄉—漢堡
漢堡港(Hamburger Hafen)是世界一流的海運貨物轉運站,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轉運港,更是通往北歐、中歐和東歐市場的門戶和連接歐洲大陸與海外的橋梁。因此漢堡繁榮的商業與經濟不只帶動城內的各項建設,也富裕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他們仨!今年繚繞德國的樂音
今年適逢古典音樂三位重量級作曲家的重要紀念週年韓德爾逝世二百五十週年、海頓逝世二百週年與孟德爾頌的二百週年冥誕。紀念週年往往是節目策展人最好著力發揮的主題,不但可以在這個機會裡盡現作曲家的豐富面貌,也是音樂會行銷的利器;在音樂資產豐富的德國,即有三個音樂節分別聚焦以上三位音樂家,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饗宴。
-
音樂
總能令人連連驚豔的魔鬼提琴手
西伯利亞女作曲家奧爾巴赫《聖母悼歌的對話》,係對裴高雷西名作《聖母悼歌》素材做現代透視,克萊曼和中提琴獨奏者尤莉珠娜天衣無縫的搭檔,加上絃樂團冷凝堅毅的表情,所喚起抱著基督屍體哭泣的聖母影像,感人肺腑。
-
音樂
小提琴奇才與作曲奇才的春日之約
二○○三年四月,明茲曾來台指揮NSO演出馬勒第一交響曲,並演奏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音樂中充滿了兩位作曲家年少時代的熱情思緒,及繁複多變的美感;今年與NSO再次攜手,演出明朗愉悅的孟德爾頌作品,要讓台灣觀眾感受充滿這位小提琴奇才的浪漫情懷。
-
戲劇 音樂取材《風流寡婦》
《女人要愛不要懂》說出女人心事
綠光劇團邀請國內音樂鬼才范宗沛將《風流寡婦》的音樂重新編制,並結合國內知名作家小野的小說《女人要愛不要懂》,呈現另一種風貌的音樂劇場,將兩性之間的溝通,運用音樂劇唱給你聽。
-
音樂
不沉重的百年傳承
整個樂團面對冗長而艱澀的複雜樂曲時,卻還能從第一個音到最後一個音維持每個音符的新鮮度,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不但有數百年留下的基礎,更有向遠方眺望的活力,是個罕見的一手緊握傳承、另一手探向未來的樂團。
-
音樂
最正宗的古典音色
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編制相當龐大,百人樂團成員精銳盡出。布隆斯泰特從開頭幾小節起就吸引聽眾進入莊嚴華麗且紋理豐美的神聖天地,然後一步步昇騰到結尾對上帝榮光的頌讚,璀璨的建築架構值得讚歎。
-
音樂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孟德爾頌,當過他們的團長!
擁有二百五十年傲人歷史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歷任指揮名單列出來,都是嚇人的古典音樂巨擘孟德爾頌、韋伯、舒曼不及備載。雖然在昔日的東德治下顯得沒有其他樂團來得活躍,但在前任音樂總監庫特‧馬殊的帶領下,才找回昔日榮光。睽違台灣三年,現任音樂總監布隆斯泰特將再度帶著該團蒞臨,並將演出經典的孟德爾頌四號交響曲。
-
音樂
恍惚迷亂的奏鳴曲之夜
第四樂章開始,蕭士塔可維奇的經典風格才開始為那沉重找到了出口,灰色的幽默,詼諧中帶點無奈的嘲諷,單單拉奏出作曲家安排的幾個單音就足以使音樂帶有嘲諷的氣味。可惜麥斯基用了更誇張的滑音,可能是他對過去處在前蘇聯時期的親身體驗,而有感而發,使他更加刻意表現出嘲諷的味道。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二十世紀,巴赫變奏
本世紀的巴赫活躍於學院的高牆内,也在都會鄕野人群之間。只不過,巴赫已經從一個作曲家經過歷史的熟化成為一個圖騰,巴赫的音樂也出現了各種的變貌。「還原者」實事求是地追尋唯一、真實的巴赫;「創新者」充滿想像地表現自己内心的巴赫。就在還原與創新的拉扯之中,巴赫「音樂之父」的地位會因為歷史而更加偉大無法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