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朱宗慶打擊樂團

相關文章 101 篇
  • 《木蘭》宣告演出記者會現場。
    音樂 浴火之後,擊樂劇場昂然出發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由詩歌而來的「木蘭」傳說,無論是電影、動畫、繪本、音樂劇等,在藝術上各具有無限創意。然而,以打擊樂所詮釋的《木蘭》擊樂劇場,從表演的型態、聲響的選擇,乃至劇場中各種藝術的深度融合上,都可說是表演藝術中獨特的形式。參與的藝術家皆為專業領域中的佼佼者,他們並非各自獨立分工,而是與作品一同生成。經過砥礪,《木蘭》已成為「擊樂劇場」的重要典範。然而朱宗慶打擊樂團卻不因此自滿,在2021至2022跨年之際做了精修,並於全台巡演。雖然口碑反應熱烈,但囿於疫情無法盡情發揮。因此,在《木蘭》定版10年的2023年,團隊決定再度搬演,以饗更多樂迷。 《木蘭》在創作過程中,不斷以「砍掉重練」的精神打磨,不料在去年底意外遭受祝融之災,像是給予一記重擊。然而朱團卻坦然將此當作浴火重生的機會,並且堅持「從制高點再出發」。藝術總監朱宗慶堅定表示:「我們就像木蘭,在劇變時局中懷著『不得不勇敢』的堅韌心境。」 對於重演,駐團作曲家洪千惠認為:「一部作品從創作、成熟到經典,看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演出者詮釋與演出的過程。就像演奏貝多芬的經典作品一樣,不同的演繹就有不同的生命。」舞台設計王孟超則說:「在劇場這麼久,沒有遇過災難後這麼快就再演的。」他幽默地透露:「我喜歡在看演出時幻想,如果那是我來做會如何?沒想到這次居然有實現改進的機會。考量演出的樂器、動作都很複雜,所以我會以簡約為主,給一個乾淨的舞台。」 以舞台表象之外,藝術家們也讓《木蘭》傳遞深刻的內在。燈光設計車克謙回憶在2013年應邀改版,在首演一個多月前母親意外離世,為此他持續用這個作品檢視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他感性地說:「木蘭的故事除了代父從軍、爭戰沙場外,最重要的就是家與家的連結。就像尾聲返鄉最希望是牽起阿娘跟阿爹的手,轉身一起迎向幸福團圓的時光,那就是《木蘭》的核心價值。」多媒體設計王奕盛則說:「火災時,我第一個念頭是『還好有《木蘭》』。很多時候,自己做其他設計但不知怎麼進行時,我常想到《木蘭》。因為許多我想突破的嘗試都成功地在這個製作中得到映證,所以《木蘭》對我來說像是奠基石一樣的存在。」 2023年的最新版本,同樣以兩版卡司呈現不同世代與風格,尤其在「馬伕」角色中,在原有久經沙場的老手之外,新增年輕的卡司高瀚諺。導演李小平說明:「不像何鴻棋那樣渾然天成,新世代的高瀚諺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3/01/13
  • 朱團人員到場勘查受災倉庫狀況,現場餘燼中仍可見未燃盡的演出DM。

    朱宗慶打擊樂團倉庫受祝融之災 財損達1,500萬

    12月25日晚間,新北市八里區下罟子驚傳火警,波及朱宗慶打擊樂團所承租的倉庫,所幸無人員傷亡,然而內部存放的物品皆付之一炬,損失慘重。

    文字|李秋玫
    2022/12/26
  • 宣告記者會上,京劇木蘭黃宇琳與擊樂木蘭戴含芝同台獻藝。
    音樂 跨年、跨界、跨時空

    擊樂劇場《木蘭》再突破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35周年的壓軸節目,推出該團經典作品擊樂劇場《木蘭》。睽違5年的4.0的版本歷經不斷突破,象徵著對夢想的追求與提升,在歲末年初之際,將於北中南展開為期3週10場的巡演。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1/12/01
  • 「此時。此刻」音樂會由吳思珊、何鴻棋、吳珮菁、黃堃儼4位資深團員領銜,分別演出為他們量身打造的4首全新委託創作。
    音樂 朱團35周年壓軸音樂會「此時。此刻」

    展現前鋒與後盾的團隊能量

    吳思珊、何鴻棋、吳珮菁、黃堃儼4位資深團員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一起走過35年,「此時。此刻」音樂會透過樂曲表達最真實的自己。未來,不管碰到多少挫折與困難,他們還要一起走下去。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9/29
  • 「一起,一起」由七年級擊樂家戴含芝等領銜演出。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一起,一起」

    卅五年的時代軌跡 擊出未來聲響藍圖

    明年將邁入卅五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一直在台灣的音樂發展上扮演先鋒角色,十月將推出的音樂會「一起,一起」,埋入「時間」的共通性,不管是演奏者,或是多位創作者,出生年分皆相近,同世代激盪出的火花,為整體演出凝聚一股強烈的氣場。演出以多樣編制、形式的曲目展現,記錄下時代軌跡,更持續撞擊出嶄新的未來聲響藍圖。

    文字|張瑋珊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朱宗慶
    藝號人物 People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朱宗慶 把今日的顛峰 當作明日的起跑點

    一路走來角色多元,但不變的,就是大夥口中的「朱老師」。一手創立的打擊樂團不僅改變了台灣的音樂環境,更讓台灣成為世界的打擊樂重鎮,面對樂團即將邁入卅五歲,朱宗慶堅定地說:「接下來要把顛峰當作基本水準。」不是到達顛峰之後往下降,而是從顛峰之後再往前走。今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對他而言,這個獎代表除了連結藝術專業外,也連結了社會。他說:「我在意的是,所做的事情對台灣有沒有貢獻?台灣如果只有朱宗慶好,沒什麼了不起,要讓打擊樂好、全台灣好,那才有價值。」

    文字|李秋玫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 「美好關係」將演出六位兼具擊樂演奏家身分的作曲家作品,再加上一首朱團團員的全新創作。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季音樂會「美好關係」

    從演奏到作曲 取材生活創意出擊

    每年春天,朱團總是以萌發新意的創想製作音樂會。由於近年來,具備作曲家身分的打擊樂家愈來愈多。他們除了深入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技法,也充分利用打擊樂「從生活中取材」的發展特性來進行創作,因此樂團即以「美好關係」為題,精選六位兼具擊樂演奏家身分的作曲家作品,再加上一首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的全新創作,在三月中旬展開演出。

    文字|李秋玫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 《泥巴》排練現場。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泥巴》

    把家鄉泥土 捏塑成動人擊樂劇場

    在首度結合打擊樂與京劇元素、以擊樂劇場《木蘭》成功開創跨界新視界後,朱宗慶打擊樂團在二○一九年再度出擊,讓打擊樂和陶瓷工藝相互共鳴,推出新作《泥巴》作為年度壓軸。朱團以陶藝企業家林光清為素材,在劇中塑造了主角「泥巴」,一個愛做夢的孩子,在樂聲裡他幻想、創造,也鋪陳與陶藝間的關聯,為家鄉點綴繽紛聲響、也在窯燒中彩繪絢爛人生。

    文字|李秋玫
    第322期 / 2019年10月號
  •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日新時光」將演出千禧世代作曲家的委託創作。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日新時光」

    創意勃發 傾聽新生代的新聲

    朱宗慶打擊樂團固定在春天的時節首演新作,從二○一七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跨世代委託創作三部曲」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年,將在「春日新時光」音樂會中以千禧世代的作曲新秀為主劃下最終章,委託三部作品並集結精采曲目來演出,在豐富的擊樂聲響中,讓我們窺探新生代的心聲,也聽見他們注入活力的新聲。

    文字|李秋玫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 專題

    一卡貨櫃 播散擊樂夢想

    「如今,打擊樂已成為廣受喜愛的熱門樂種,而打擊樂團的行跡更已遍及全球卅三個國家,並登上維也納音樂廳、倫敦巴比肯中心、紐約林肯中心等藝術殿堂的舞台,獲得極高讚譽。」當譽揚典禮新聞稿中發出這段文字時,相信擊樂團隊必定感觸良深。因為在一九八六年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時,「打擊樂」仍處邊陲,但是經過卅多年的推廣,帶動了國內藝文風氣,更讓台灣成為世界打擊樂重鎮。而朱宗慶本人自二○○九年獲得國際打擊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PAS)頒授「終身教育成就獎」後,又在二○一六年獲選PAS名人堂,此獎不僅是擊樂最高榮譽,也是華人世界首位受獎者。為此,台北市譽揚藝文組織在去年將此榮譽授予朱團,並在今年十月頒授譽揚獎座。記者會上同步亮相樂團為譽揚案打造戶外的移動式音樂互動裝置作品Beats of Hearts!,打開這扇玻璃門,朱團的故事,就從這一卡樂器箱說起

    文字|李秋玫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來台25年的跨界音樂人櫻井弘二。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有一種嚮往」

    櫻井弘二與朱團 演出一起走過的印記

    來自日本的跨界作曲家櫻井弘二,今年剛好屆齡五十、來台廿五年,這些歲月中,他與台灣的流行音樂界、表演藝術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經驗與友誼。這次與合作迄今十一年的朱團一起推出「有一種嚮往」音樂會,選曲在「故事」與「旅程」的主題內展現打擊樂團的多樣化,每一首都標誌了他與朱團一同走過的印記。

    文字|李秋玫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 指揮家多蒙寇斯.黑亞
    TSO精選 TSO Choice 激.擊—北市交與朱宗慶打擊樂團

    非凡卻真實 一場來自脈動的旅程

    暌違十一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再度合作,將於五月下旬一起演出音樂會「激.擊」,並邀請到打擊樂訓練出身的匈牙利指揮家多蒙寇斯.黑亞領軍,讓管絃樂團與打擊樂團一起激盪火花。除了將演出伯恩斯坦《康地德》序曲、齊戈維契的擊樂二重奏協奏曲《癡迷》,更邀國人作曲家林京美、李哲藝分別創作全新樂曲《微光》與《六六大順》,讓觀眾更期待這一場由兩大樂團攜手同行的節奏之旅!

    文字|李秋玫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綻放美好關係的非典型告白」一場表現打擊樂的繽紛多元。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季演出

    兩場告白 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迎接這個春天,朱宗慶打擊樂團推出兩場演出企畫,一是邀請中生代華人作曲家創作全新作品的「遇見五位作曲家的真實告白」,一是集結多首貼近朱團本色的打擊樂曲的「綻放美好關係的非典型告白」,新穎的樂思與表演形式,將讓朱宗慶打擊樂團透過「告白」,深深「打」動你的心!

    文字|李秋玫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

    或許,花木蘭是繼梁祝之後,被重新演繹最多次的「安能辨我是雄雌」傳奇,無論傳統戲曲、電視電影、或各類型舞台表演,熟悉的趣旨透過不同手法的形塑,讓觀眾得以大點兵。近年來台灣有兩齣以花木蘭為題材的劇場演出備受推崇,一是台南人劇團的音樂劇《木蘭少女》,另一則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擊樂劇場《木蘭》,皆透過不斷翻新而成為我們這世代的當代傳奇。 跨界表演的魅力,在於相異元素碰撞出驚喜火花,京劇與擊樂結合的《木蘭》自二○一○年問世,二○一三年大幅度整形,到了二○一七年又三度重生,見證了這齣好戲的存在價值。過去京劇中的武場鑼鼓陣只能偏置一隅,如今卻讓擊樂演奏家和京劇演員共同妝點這位奇女子。《木蘭》今年六月剛出征到俄羅斯參加契訶夫藝術節,讓戰鬥民族也為之臣服,此次凱旋歸來全台巡演,我再也不肯錯過女大十八變的花木蘭。

    文字|林伯杰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西班牙巴斯克「平衡擊樂團」將演出台灣首見的樂器「石琴」。
    焦點專題 Focus

    盡情敲打 點燃熱情五月天

    今年的臺灣國際打擊樂節以「非比尋常」為題,邀請當前最熱門、能力與創意正處在巔峰的擊樂家與樂團來台演出,亦包含了罕見的民族樂器石琴、新創樂器飛碟鼓與電子鼓,是世界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同時交會互放光亮的時刻。十二個國家、十一組團隊、共四十一位演奏家,將熱情地點燃台灣五月的天空,掀起擊樂熱,使台灣將再次成為世界擊樂的焦點。

    文字|賴家鑫
    第293期 / 2017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Preview

    豐饒的冬天

    十二月的演出,充滿了耶誕和新年將近的假期氣氛,台北愛樂、九歌、朱宗慶打擊樂團,及新成立的「紙風車」,都推出適合全家共享的表演。法國馳名的馬賽芭蕾舞團展出兩支饒富趣味的舞作;民心與皇冠小劇場持續萌長姿態各異的新芽;《紅梅閣》、《春香傳》和《浮緣仙道》則代表了從傳統戲曲到結合外來題材與本土特色的不同嘗試。 國家劇院主辦的實驗劇展,隨著本月份果陀劇場演出最後一齣戲後落幕,我們將邀請多位劇場學者檢驗整體的成績,請拭目以待。 許多精采的演出,由於篇幅所限,只能在「近期演出」單元作簡短的介紹,請不要忘了留意;當然,還有當月表演的一覽表;還有,表上未及列出的民間場地的機動演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近期演出

    朱宗慶打擊樂團「快樂音樂屋」巡演

    一年一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企劃演出的兒童音樂會,將於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巡演全省十九個縣市,展開三十一場演出。 這個定名爲「快樂音樂屋」的系列音樂會,特別爲小朋友設計演出多首可愛的樂曲,其中〈小丑組曲〉並將穿揷故事,好幫助小朋友更容易瞭解及欣賞音樂。另外,樂團成員還要帶領小朋友一同唱兒歌並上台玩各種音樂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體驗節奏及音色的千變萬化,進而認識打擊樂及音樂世界的豐富和趣味。除了小朋友,邀請爸爸媽媽一同參與也是整個音樂會中另一項重要的設計,因此,這不僅是一場屬於小朋友的演出,也是一場能促進親子互動關係的音樂會。詳細時間地點請洽主辦單位(02)5063268。 (劉佩貞)

    文字|劉佩貞
    第5期 / 1993年03月號
  • 朱宗慶打擊樂團將演出與樂團淵源最深的五位資深作曲家的最新創作。
    焦點專題 Focus

    共譜台灣擊樂的美麗樂章

    歡慶創立卅周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從創團以來就希望透過委託創作、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精神來塑造打擊樂團的特色,也是台灣少數有駐團作曲家的團隊,多年來更投注相當資源委託國內外音樂家創作。這次的「島.樂」音樂會,特地邀請與樂團淵源最深的五位資深作曲家賴德和、溫隆信、許博允、潘皇龍與錢南章,再度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量身打造新曲,繽紛多元,展現熱鬧的台灣之「樂」!

    文字|李秋玫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 朱宗慶打擊樂團以輕鬆活潑的演出,拉近觀衆的距離。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流行

    《今晚讓我們活潑一「夏」.朱宗慶打擊樂團流行金曲之夜》,承襲了「朱宗慶打擊樂團」輕鬆活潑、熱情洋溢的演出特色,將一首首古典音樂如西城故事、昆比亞舞者,及近年來流行樂壇暢銷金曲、著名熱門電影配樂等加以改編組合,以打擊樂的演奏方式活潑推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4期 / 1995年08月號
  • 吳珮菁是國內打擊樂演奏的實力新秀。
    即將上場

    躍動星空下的木琴 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

    目前擔任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正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攻讀打擊樂演奏博士學位的吳珮菁,在樂團多年來演出七百多場,是極具潛力的靑年打擊樂演奏家。 這次的獨奏會,吳珮菁安排了多首不論是在藝術性,或是演奏技巧的表現層面上,都有相當大發揮空間的各國精彩曲目,豐富地運用各種不同樂器如:鋼琴、管風琴、薩克斯風等,搭配木琴的演奏。其中美國作曲家所作《木琴與錄音機的對話》,更透過木琴與電子合成樂的組合,呈現特殊的音響效果;國內年輕作曲家黃婉眞特別爲打擊樂創作的《火舞》也將首度發表,這首作品將以六根琴棒演奏木琴,是木琴演奏難度上的一大考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123456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音樂

    「風起不止」音樂會 首演陳可嘉《雙路之際》

  • 特別企畫 Feature

    Touch the Sound 摸得到的音樂之旅

  • 新銳藝評 Review

    再不換氣就缺氧

    評四把椅子劇團《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