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打擊樂團
-
台北
撼天震地滾滾來 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打擊樂」是今年表演藝術舞台的焦點。從年初,朱宗慶打擊樂團與台北打擊樂團歡度十週年,並舉辦了系列活動;兩廳院國際樂展中,打擊樂分量吃重,台南的南瀛國際藝術節,打擊樂亦是重要角色。而即將於五月二十二日舉行的第二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更將這股打擊樂熱潮推至頂點。
-
即將上場
躍動星空下的木琴 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
目前擔任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正於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攻讀打擊樂演奏博士學位的吳珮菁,在樂團多年來演出七百多場,是極具潛力的靑年打擊樂演奏家。 這次的獨奏會,吳珮菁安排了多首不論是在藝術性,或是演奏技巧的表現層面上,都有相當大發揮空間的各國精彩曲目,豐富地運用各種不同樂器如:鋼琴、管風琴、薩克斯風等,搭配木琴的演奏。其中美國作曲家所作《木琴與錄音機的對話》,更透過木琴與電子合成樂的組合,呈現特殊的音響效果;國內年輕作曲家黃婉眞特別爲打擊樂創作的《火舞》也將首度發表,這首作品將以六根琴棒演奏木琴,是木琴演奏難度上的一大考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鼓動台灣擊樂發展十年路 專訪朱宗慶與連雅文
在歐美音樂發展史上,打擊樂早已成爲一重要樂種,與管樂、弦樂並駕齊驅,作曲家爲打擊樂所作曲目不勝其數,但國內無論是傳統中國戲曲或西方古典音樂,打擊樂器一直居於陪襯地位,一般人對打擊樂的認知仍屬開發階段,然而在近十年來打擊樂人才紛紛回國推動下,已有了全新的樣貌。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流行
《今晚讓我們活潑一「夏」.朱宗慶打擊樂團流行金曲之夜》,承襲了「朱宗慶打擊樂團」輕鬆活潑、熱情洋溢的演出特色,將一首首古典音樂如西城故事、昆比亞舞者,及近年來流行樂壇暢銷金曲、著名熱門電影配樂等加以改編組合,以打擊樂的演奏方式活潑推出。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兒童音樂會「書包裡的音符」
由中國人壽獨家贊助,擊樂文敎基金會策劃的兒童音樂節「書包裡的音符」,自8月31日至9月15日巡迴全省,希望能夠啓發小朋友在音樂方面的創意和想像力,讓身旁隨手可得的東西都能綻放出音符來,豐富學校課業之外的童年生活。
-
專欄 Columns
敲敲打打也能成樂
打撃樂日形重要,已是世界性潮流,成立傳統打撃樂中心正顯示台灣表演藝術的多元化和順應樂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肢體!機械!節奏!
現代舞蹈總是企圖描繪出當代人類的處境;二十世紀末人和機器相互操縱、包圍的景像,在Synergy with Synergy中有了最深刻華麗的詮釋。
-
音樂
音樂的祝禱
一九九三漸行漸遠,耳畔隱約響起耶誕的鈴聲,應景的音樂會逐一展開,爲今年烙上「平安」的戳記。
-
舞蹈
荷葉婆娑,可遠觀而不能近賞? 談《九歌》
九百萬的《九歌》,憑藉文宣戰術成功及媒體全力支持,票房大捷,如同舞劇的終場意象:雲門之路,金光閃爍。但是,除了民族命運關懷的主題,除了華美壯濶的舞台設計,《九歌》的舞,究竟能帶給我們多少的感動呢?
-
回想與回響 Echo
我看一九九三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透過國際打擊樂好手的相互競技交流,打擊樂豐富的多樣性及藝術性得以呈現,對於國人觀念的提昇、技藝的精進、國內作曲家樂作的發揚,均具有積極意義。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古典與前衞 一九九三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來自六個國家的打擊樂團將以不同型態呈現擊樂世界的豐富多樣。有約翰.凱吉的〈Third Construction〉,也有周文中的〈谷應〉,無論搖滾爵士或是民俗古典將紛繁呈現。
-
近期演出
朱宗慶打擊樂團「快樂音樂屋」巡演
一年一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企劃演出的兒童音樂會,將於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巡演全省十九個縣市,展開三十一場演出。 這個定名爲「快樂音樂屋」的系列音樂會,特別爲小朋友設計演出多首可愛的樂曲,其中〈小丑組曲〉並將穿揷故事,好幫助小朋友更容易瞭解及欣賞音樂。另外,樂團成員還要帶領小朋友一同唱兒歌並上台玩各種音樂遊戲,讓小朋友在遊戲中體驗節奏及音色的千變萬化,進而認識打擊樂及音樂世界的豐富和趣味。除了小朋友,邀請爸爸媽媽一同參與也是整個音樂會中另一項重要的設計,因此,這不僅是一場屬於小朋友的演出,也是一場能促進親子互動關係的音樂會。詳細時間地點請洽主辦單位(02)5063268。 (劉佩貞)
-
演出評論 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冬季公演「音樂劇場」 聽後感
「朱宗慶打擊樂團」在文建會的經費補助下,克服了龐雜的樂器問題,培養了良好的表演默契,表現了對國人作品的嚴謹演出態度這些都是値得稱許的現象,也是它整場演出成功的因素。
-
即將上場 Preview
豐饒的冬天
十二月的演出,充滿了耶誕和新年將近的假期氣氛,台北愛樂、九歌、朱宗慶打擊樂團,及新成立的「紙風車」,都推出適合全家共享的表演。法國馳名的馬賽芭蕾舞團展出兩支饒富趣味的舞作;民心與皇冠小劇場持續萌長姿態各異的新芽;《紅梅閣》、《春香傳》和《浮緣仙道》則代表了從傳統戲曲到結合外來題材與本土特色的不同嘗試。 國家劇院主辦的實驗劇展,隨著本月份果陀劇場演出最後一齣戲後落幕,我們將邀請多位劇場學者檢驗整體的成績,請拭目以待。 許多精采的演出,由於篇幅所限,只能在「近期演出」單元作簡短的介紹,請不要忘了留意;當然,還有當月表演的一覽表;還有,表上未及列出的民間場地的機動演出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劇場視聽新經驗「音樂劇場」
今年年底朱宗慶打擊樂團冬季公演,首度嘗試以「音樂劇場」做爲展現主題,對於臺灣的音樂或劇場觀眾而言,也許稍嫌陌生;事實上,音樂劇場一詞,在西方表演藝術領域中也還屬於難以定論的表演形態。根據保羅.格里菲斯(Paul Griffiths)所著《廿世紀音樂百科全書》(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的解釋,「音樂劇場」所指範圍有二,第一種解釋是指綜合表演藝術,集大成於一身的「歌劇」,以東德著名導演渥特.佛爾森斯坦(Walter Felsenstein, 1901-1975)偏重以戲劇手法處理的「音樂劇場」(musiktheater)爲代表。其次,則泛指六○年代以降,藉較小格局綜合音樂與劇場元素,著重於實驗性較濃的前衛演出型態。 廣義來說,舉凡在劇場屋頂下表演的管弦樂、室內樂、敲擊樂、聲樂、合唱等,幾乎都可視爲音樂劇場(或劇場音樂)的範疇之內。假使將「歌劇」做爲音樂劇場的統合性代表,那麼十九世紀末,賦予歌劇革命性風貌,自述慶典劇院,主張無限旋律的華格納樂劇,更可稱爲開啓「音樂劇場」觀念的祖師。 此外,瑞典劇場大師亞道夫.阿匹亞(Adolphe Appia)和英國高登.克雷格(Golden Craig)在廿世紀初,倡導精心運用舞台燈光、佈景等劇場元素,開創「視覺立體空間」的身體力行作品,更烘托「樂劇」的視覺效果,自此音樂與劇場兩者更加相得益彰,劇場藝術自此也爲樂曲旋律增添三度空間的可「看」性。 負笈歐陸專硏劇場的羅勃.艾德蒙.瓊斯,二○年代之後將此種劇場觀念帶回新大陸,爲大都會歌劇院設計多齣視聽俱佳的演出。影響所及也替百老匯音樂劇注入一股活潑的生命力。 儘管華格納無限旋律的樂劇音符令人神往,阿匹亞與瓊斯創造出的立體舞台空間讓人驚歎,然而樂劇動輒四管的樂團編制,龐大且專業的劇場組織與製作花費,也不是一蹴可及的理想。 六○年代波瀾壯闊的「外外(Off-Off)百老匯」實驗劇場運動,爲較小格局「音樂劇場」演出型態,開啓另一座表演舞臺。這一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無疑要屬以視覺和意境爲主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在計程車的排班房裡寫就《沙》劇樂譜的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不止一次公開表示,自己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