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打擊樂團
-
焦點人物
JPG 朱宗慶:全面發展,給足觀眾進場的理由
「誰需要表演藝術?這個問題既重要,也是我每天思索的核心。」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彷彿是被問進了心坎處,深有同感地說:「大眾需要、藝術工作者需要、教育與文化工作者需要,企業也需要但在這些不同的需求之中,誰才是你真正的觀眾?」然而在這之前,必須釐清一個觀念:「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娛樂?」藝術的目的包括創作者情感的表達、人生的反思、觀點的挑戰等等,而娛樂則提供愉悅或刺激的體驗,讓人們獲得快樂與滿足感。兩者時而相異、時而交疊,界線要如何劃分?他坦言:「我沒有標準答案。 」 從全面扎根做起,向外擴散 樂團已經成立38年了,在創團最初,朱宗慶就決定讓打擊樂的演奏、教學、研究、推廣共4個方向並進。樂團的演出在型態上分為7類,包括經典、推廣、親子、節慶、校園音樂會、實驗性作品、音樂劇場;主要的節目也有3+1季,分別是經典或純打擊樂作品、跨界演出、擊樂劇場,加上兒童音樂會。這樣多樣化進行環環相扣,30多年下來產生了交互作用,因此得以將擊樂分享到台灣與世界各地。再者,節目類型多,作品豐富,人才也就顯得多元。「這樣的全面發展背後誰來買單?就是觀眾!曾經來看過我們演出的,會發現我們有非常多的變化,就會想要一再觀賞。」如此的成效證明,當初的全面發展是對的。 「觀眾經營本來就非常困難,尤其最近,我們的觀眾跟以前一樣多,但花的力氣卻是加倍。」朱宗慶觀察,原因首在於疫情過後社會生態改變,表演的取代性變多了。再者,以往看表演與其他享受是分開的,現在卻變得相互取捨。如何突破這個困境?他思考著「怎樣讓觀眾變得忠誠」。首先,教學系統的學生觀眾是兒童音樂會的大宗,這是團隊花了幾十年培養的成果。教學的目的本來就不在培養打擊樂家,而是藉著人的本能、最低門檻的方式讓人們進入藝術領域。因此兒童音樂會的觀眾很多都是一生中第一次參加音樂會的,這些孩子們長大後即使從事各行各業,也會將看表演視為必須。 接著,觀眾群從兒童成長到全台有100多個的傑優打擊樂團,再算進傑優教師的樂團外,他們的父母、親戚、朋友、學生等等的擴散,也會是來源之一。當然,三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也觸及更遠的觀眾。「但這是不夠的!」朱宗慶透露他們一年舉辦超過百場的講座,維持熱度「目的就是不斷地告
-
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六部曲》 直搗擊樂本質、交織劇場元素
朱宗慶打擊樂團2024擊樂劇場《六部曲》,於10月3日正式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演,並且巡迴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高雄衛武營歌劇院共十場。《六部曲》是2010年「擊樂劇場」一詞創造以來,首次脫離戲劇文本的全新嘗試,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們將以六首特色各異、技巧高超的打擊樂曲,配合精準的燈光、影像、舞台與服裝設計等劇場元素,為觀眾帶來擊樂藝術的感官饗宴。
-
朱宗慶打擊樂團世界巡演第二站法國 為文化奧運加溫
繼今年3月首度赴紐西蘭演出獲熱烈迴響後,朱宗慶打擊樂團啟動世界巡演第二站,將前進法國,6月22日晚間於著名的巴黎夏沃音樂廳(Salle Gaveau)舉辦《Energy Infinite》音樂會。
-
「知己知彼」系列音樂會 打擊樂新秀閃亮登場
充滿熱情的朱宗慶打擊樂團,歷經30多年來憑的不僅是熱情以及追求卓越的初心,更令人感動的,是展現團隊合作及相互鼓勵的態度。在這樣不算短的歲月中能夠保有新意,靠的是不斷地自我修正及注入新血,讓台灣成為孕育重要擊樂家的重地。近年來,朱團除了幾場重量級音樂會外,也數次挑選年輕又優秀的團員,將它們介紹給大眾。
-
走過疫情與祝融 朱宗慶打擊樂團推出「邁向40周年倒數1000天計畫」
朱宗慶打擊樂團在去年12月底遭遇火劫,至今已經3個多月。近100天以來,有社會大眾的關心與協助,也對災後重建紛紛提出意見與想像。在災情發生之後,朱團並沒有因而停歇,反之,他們緊急應變、盤整、提出重建計畫,而預計演出的龐大製作《木蘭》,也在樂團從行政、排練到演出,凝聚向心力的結果,創下歷年來票房最高的佳績。「自助才能天助!」創辦人朱宗慶說得鏗鏘有力:「我不打悲情排,而是用正能量做應該做的事。」
-
朱宗慶打擊樂團倉庫受祝融之災 財損達1,500萬
12月25日晚間,新北市八里區下罟子驚傳火警,波及朱宗慶打擊樂團所承租的倉庫,所幸無人員傷亡,然而內部存放的物品皆付之一炬,損失慘重。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一起,一起」
卅五年的時代軌跡 擊出未來聲響藍圖
明年將邁入卅五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一直在台灣的音樂發展上扮演先鋒角色,十月將推出的音樂會「一起,一起」,埋入「時間」的共通性,不管是演奏者,或是多位創作者,出生年分皆相近,同世代激盪出的火花,為整體演出凝聚一股強烈的氣場。演出以多樣編制、形式的曲目展現,記錄下時代軌跡,更持續撞擊出嶄新的未來聲響藍圖。
-
藝號人物 People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朱宗慶 把今日的顛峰 當作明日的起跑點
一路走來角色多元,但不變的,就是大夥口中的「朱老師」。一手創立的打擊樂團不僅改變了台灣的音樂環境,更讓台灣成為世界的打擊樂重鎮,面對樂團即將邁入卅五歲,朱宗慶堅定地說:「接下來要把顛峰當作基本水準。」不是到達顛峰之後往下降,而是從顛峰之後再往前走。今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對他而言,這個獎代表除了連結藝術專業外,也連結了社會。他說:「我在意的是,所做的事情對台灣有沒有貢獻?台灣如果只有朱宗慶好,沒什麼了不起,要讓打擊樂好、全台灣好,那才有價值。」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季音樂會「美好關係」
從演奏到作曲 取材生活創意出擊
每年春天,朱團總是以萌發新意的創想製作音樂會。由於近年來,具備作曲家身分的打擊樂家愈來愈多。他們除了深入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技法,也充分利用打擊樂「從生活中取材」的發展特性來進行創作,因此樂團即以「美好關係」為題,精選六位兼具擊樂演奏家身分的作曲家作品,再加上一首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的全新創作,在三月中旬展開演出。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泥巴》
把家鄉泥土 捏塑成動人擊樂劇場
在首度結合打擊樂與京劇元素、以擊樂劇場《木蘭》成功開創跨界新視界後,朱宗慶打擊樂團在二○一九年再度出擊,讓打擊樂和陶瓷工藝相互共鳴,推出新作《泥巴》作為年度壓軸。朱團以陶藝企業家林光清為素材,在劇中塑造了主角「泥巴」,一個愛做夢的孩子,在樂聲裡他幻想、創造,也鋪陳與陶藝間的關聯,為家鄉點綴繽紛聲響、也在窯燒中彩繪絢爛人生。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日新時光」
創意勃發 傾聽新生代的新聲
朱宗慶打擊樂團固定在春天的時節首演新作,從二○一七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跨世代委託創作三部曲」計畫今年來到第三年,將在「春日新時光」音樂會中以千禧世代的作曲新秀為主劃下最終章,委託三部作品並集結精采曲目來演出,在豐富的擊樂聲響中,讓我們窺探新生代的心聲,也聽見他們注入活力的新聲。
-
專題
一卡貨櫃 播散擊樂夢想
「如今,打擊樂已成為廣受喜愛的熱門樂種,而打擊樂團的行跡更已遍及全球卅三個國家,並登上維也納音樂廳、倫敦巴比肯中心、紐約林肯中心等藝術殿堂的舞台,獲得極高讚譽。」當譽揚典禮新聞稿中發出這段文字時,相信擊樂團隊必定感觸良深。因為在一九八六年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時,「打擊樂」仍處邊陲,但是經過卅多年的推廣,帶動了國內藝文風氣,更讓台灣成為世界打擊樂重鎮。而朱宗慶本人自二○○九年獲得國際打擊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PAS)頒授「終身教育成就獎」後,又在二○一六年獲選PAS名人堂,此獎不僅是擊樂最高榮譽,也是華人世界首位受獎者。為此,台北市譽揚藝文組織在去年將此榮譽授予朱團,並在今年十月頒授譽揚獎座。記者會上同步亮相樂團為譽揚案打造戶外的移動式音樂互動裝置作品Beats of Hearts!,打開這扇玻璃門,朱團的故事,就從這一卡樂器箱說起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有一種嚮往」
櫻井弘二與朱團 演出一起走過的印記
來自日本的跨界作曲家櫻井弘二,今年剛好屆齡五十、來台廿五年,這些歲月中,他與台灣的流行音樂界、表演藝術界建立了深厚的合作經驗與友誼。這次與合作迄今十一年的朱團一起推出「有一種嚮往」音樂會,選曲在「故事」與「旅程」的主題內展現打擊樂團的多樣化,每一首都標誌了他與朱團一同走過的印記。
-
TSO精選 TSO Choice 激.擊—北市交與朱宗慶打擊樂團
非凡卻真實 一場來自脈動的旅程
暌違十一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再度合作,將於五月下旬一起演出音樂會「激.擊」,並邀請到打擊樂訓練出身的匈牙利指揮家多蒙寇斯.黑亞領軍,讓管絃樂團與打擊樂團一起激盪火花。除了將演出伯恩斯坦《康地德》序曲、齊戈維契的擊樂二重奏協奏曲《癡迷》,更邀國人作曲家林京美、李哲藝分別創作全新樂曲《微光》與《六六大順》,讓觀眾更期待這一場由兩大樂團攜手同行的節奏之旅!
-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季演出
兩場告白 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迎接這個春天,朱宗慶打擊樂團推出兩場演出企畫,一是邀請中生代華人作曲家創作全新作品的「遇見五位作曲家的真實告白」,一是集結多首貼近朱團本色的打擊樂曲的「綻放美好關係的非典型告白」,新穎的樂思與表演形式,將讓朱宗慶打擊樂團透過「告白」,深深「打」動你的心!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朱宗慶打擊樂團《木蘭》
或許,花木蘭是繼梁祝之後,被重新演繹最多次的「安能辨我是雄雌」傳奇,無論傳統戲曲、電視電影、或各類型舞台表演,熟悉的趣旨透過不同手法的形塑,讓觀眾得以大點兵。近年來台灣有兩齣以花木蘭為題材的劇場演出備受推崇,一是台南人劇團的音樂劇《木蘭少女》,另一則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擊樂劇場《木蘭》,皆透過不斷翻新而成為我們這世代的當代傳奇。 跨界表演的魅力,在於相異元素碰撞出驚喜火花,京劇與擊樂結合的《木蘭》自二○一○年問世,二○一三年大幅度整形,到了二○一七年又三度重生,見證了這齣好戲的存在價值。過去京劇中的武場鑼鼓陣只能偏置一隅,如今卻讓擊樂演奏家和京劇演員共同妝點這位奇女子。《木蘭》今年六月剛出征到俄羅斯參加契訶夫藝術節,讓戰鬥民族也為之臣服,此次凱旋歸來全台巡演,我再也不肯錯過女大十八變的花木蘭。
-
焦點專題 Focus
盡情敲打 點燃熱情五月天
今年的臺灣國際打擊樂節以「非比尋常」為題,邀請當前最熱門、能力與創意正處在巔峰的擊樂家與樂團來台演出,亦包含了罕見的民族樂器石琴、新創樂器飛碟鼓與電子鼓,是世界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同時交會互放光亮的時刻。十二個國家、十一組團隊、共四十一位演奏家,將熱情地點燃台灣五月的天空,掀起擊樂熱,使台灣將再次成為世界擊樂的焦點。
-
焦點專題 Focus
共譜台灣擊樂的美麗樂章
歡慶創立卅周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從創團以來就希望透過委託創作、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精神來塑造打擊樂團的特色,也是台灣少數有駐團作曲家的團隊,多年來更投注相當資源委託國內外音樂家創作。這次的「島.樂」音樂會,特地邀請與樂團淵源最深的五位資深作曲家賴德和、溫隆信、許博允、潘皇龍與錢南章,再度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全新量身打造新曲,繽紛多元,展現熱鬧的台灣之「樂」!
-
即將上場 P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再次盛舉
百人木琴 溫柔之聲匯聚磅礡交響
百人木琴演出的規模龐大,集結費時費力,放眼全球都是十分少見的演出形式,但活力十足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竟然要辦第三次!為了慶祝樂團創立卅周年,以群策群力才能完成的百人木琴音樂會自然是最適合的慶生方式。除了出動自家三團與國內演奏家,也邀請歐美與中國的擊樂家參與,樂團特地委託改編了三首樂曲演出,讓樂迷在柔美溫暖又厚實清亮的合奏中,體驗交響樂般的波瀾壯闊。
-
即將上場 Preview 當打擊樂遇上國樂
閱、聽《白蛇傳》 視聽交錯「界」說愛情
當臺北市立國樂團(TCO)遇上朱宗慶打擊樂團(JPG),還有劇場頑童王嘉明,會擦出什麼火花?音樂會「界」以《白蛇傳》故事為架構,在兩團跨界合作的基底上,演出「界內界外」的糾葛,音樂動機扮演劇中角色,多條字幕流洩意象字句,藉著文字與演奏的呈現,讓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在內心交錯,於是,一段愛情就這麼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