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倫敦交響樂團

相關文章 12 篇
  • 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湯瑪斯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美

    全本搬演或搭配呈現 為樂聖慶生各有巧思

    樂聖貝多芬的兩百五十周年誕辰,無疑是英美地區這個樂季的策展主軸,平常就是各大團常備曲目的貝多芬,要如何在這個樂季呈現出特色,也讓各團費盡心思。有的就是總監領軍、搬演樂聖全席,有的則精選搭配曲目,啟發樂迷的聆賞思考,也有樂團視若平常,淡然處理,策劃重點反而放在自家大事上。

    文字|陳政廷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舊金山交響樂團總監湯瑪斯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美國

    從議題出發 鑑往開來探索音樂價值

    在二○一八/一九樂季,英美樂團以慶祝作曲家周年為主軸的安排少,以「議題」為出發者眾,而議題又多聚焦音樂對歷史、人類身世之意義,呈現出作品的普遍價值,比如二○一八年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一百周年,不少樂團都對此作出特別回應。大致而言,美國樂團在新樂季期待以音樂鑑往開來,英國樂團則仔細回顧音樂對社會文化造成的影響,以挖掘出聽眾與作品間更深入的聯繫。

    文字|吳毓庭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倫敦交響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在台灣的受崇拜度,顯然不及先前來台的柏林、維也納和阿姆斯特丹樂團。但客觀來說,程度不遑多讓。不久前有十家歐洲音樂媒體聯合票選歐洲十大樂團,結果不出期然,上述三團居首,倫敦交響則緊接在後。 這樂團之所以較未被神化的原因,是因為創團精神即是團員自治,缺乏強人統治招牌;而且活動力特強,只要有錢賺,節目深淺葷素不拘。所以流行音樂、電影音樂常常見到倫敦交響的名號,九三年台灣巨石唱片製作的《魅影幻想曲》成為第一個問鼎葛萊美獎的本土製作,即是請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的。某方面說,這個樂團代表英式樂團務實而嚴謹的風格,雖然比較沒有傳統文化,但卻是個無可挑剔的演奏機器,能讓上台的任何指揮,淋漓盡致地發揮每一分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首度來訪的率團指揮,叫做丹尼爾.哈汀(Daniel Harding,首席客座指揮)。年僅三十二歲,帥到不行。但因年輕資淺,早年率團出訪時,還因被當成二軍而遭退貨。別急著打退堂鼓,這個年輕人是決定要不要掏鈔票的關鍵,他十六歲就主動請拉圖收他做助理,隨後又跟隨阿巴多,二十歲就開始指揮柏林愛樂。先是在EMI系統下的Virgin公司錄音,現在據聞已經攻入DG門牆。他是極少數目前能在歐陸搧起風潮的青年藝人,「拉圖第二」呼聲四起,想認識他的,不妨上網查查。至於隨團鋼琴家郎朗,每個人自行欣賞判斷囉。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文字|楊忠衡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倫敦交響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的曲目可以說是「比較」近代的,而匈牙利節慶管絃樂團則是「比較」浪漫的,這「好像」也反映在兩個樂團的指揮跟獨奏者的年齡上!倫敦交響的哈汀指揮起來不得不讓人感歎真是英雄出少年,王羽佳在台上的衣著跟高超的鋼琴技巧,永遠是被人談論的話題。這樣的組合加上台北場的拉哈馬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斯特拉溫斯基的芭蕾組曲《彼得洛希卡》,這樣的搭配如果沒有吸引力,那甚麼才叫「吸引力」?尤其除了台北場以外,也首度由衛武營主辦,讓樂團南下高雄至德堂演出,不但為開館做準備,南部民眾也將有機會欣賞這兩人的搭檔演出。 不過,匈牙利節慶管絃樂團的兩場曲目也不賴耶,至少喜歡濃濃鬱鬱浪漫音響、情意綿綿不斷樂曲的愛樂者,就不能放過舒伯特的《未完成》跟布魯克納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要是你的口袋麥克麥克,就都去吧!如果只能選一場,那就倫敦交響樂團囉!

    文字|張己任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倫敦交響樂團桂冠指揮戴維斯今年八十五歲大壽,將演出多場節目。(Chris Lee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美—經濟危機烏雲罩頂 經典菜單力求心安

    金融風暴和歐債問題,對表演藝術有沒有影響?英美各大樂團新樂季,可以明顯看出來!搬出大家熟悉的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馬勒、拉赫瑪尼諾夫美國再加上蓋希文,英國再加上艾爾嘉,再多邀請幾位明星,雖非萬靈丹,但至少保心安。而有點歷史的樂團則從倉庫中掏寶!

    文字|王世強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 表演團隊透過政府資源扶植成長,自己也必須有開源節流之道,透過數字的解讀,可釐清經營的迷思。─無獨有偶工作室作品《小小孩》。
    藝數魔法室

    透過數字,釐清經營迷思

    數字具有相對比較的參考價值,可作為追求目標量化以及客觀評量的依據,然而數字並非是藝術團隊成功經營的唯一準則,這也是藝術團隊與以營利為目標的企業最大區別。

    文字|溫慧玟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 郎朗近年來已成為歐美樂團亞洲行的最佳拍檔和票房保證。
    藝號人物 People 不只是音樂家,也是「明星」和「流行品牌」

    隨時ready的音符——郎朗

    華裔音樂家於全球舞台,現在就屬大提琴家馬友友和郎朗知名度最高。郎朗的崛起,的確有他的本錢,在東方面孔下,能以流利的英文表達自我,以美式開朗的個性說服群眾,就算彈琴時使用過多的肢體語言,看在樂評人眼裡十分矯情,卻為一般樂迷營造出一種新鮮感,隨時「ready」的精神,也為他開創無限機會。

    文字|林采韻
    第172期 / 2007年04月號
  • 倫敦交響樂團無懼大環境的低迷,逆向操作,以巨星魅力吸引聽眾進音樂廳,嚐試挽救下滑的音樂會票房和廣告贊助。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U.K.

    巨星、新曲、經典 號召樂迷破困境

    被金融風暴重擊過後,在景氣緩慢復甦的此時,英國幾個大交響樂團紛紛努力揮別上一季的低迷,以新樂季新節目重喚樂迷信心:倫敦交響樂團打出重量級指揮與演奏家,動作相當大器;英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則是開發全新的曲目,有多場音樂會是以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為主軸;皇家愛樂管絃樂團則是維持傳統經典路線,以不變應萬變。

    文字|林慈音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史拉特金將在九月率領皇家愛樂訪台,也會在明年一月指揮NSO,同時也在英倫新樂季中排出《藍色狂想曲》《展覽會之畫》等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曲目偏好「家鄉味」 跨界交鋒活力旺

    英國的各大樂團,在新樂季的菜單上,明顯透露出偏好「家鄉味」,紛紛向本土音樂家致敬,藉由演出加深英國樂派在西方古典樂壇的重量。而倫敦愛樂與皇家愛樂都改朝換代,總監換人做做看,也讓人對樂團未來充滿期待!至於向來愛玩跨界的各樂團也正摩拳擦掌,不管是邀天后歌手蒂娜.透納來嘶吼,還是演奏《哈利波特》,都會在這個樂季中,好好給它「跨」個過癮!

    文字|Mosla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克里夫蘭管絃樂團對奧地利指揮威瑟穆斯特相當滿意,與他續約到2018年。圖為2008年他與克里夫蘭管絃演出留影。
    焦點專題 Focus 英美

    美國尋求突破逆境 英國仍靠俄系指揮撐場

    美國的經濟風暴仍未過去,也讓各大樂團莫不費心突破逆境,從新樂季的企畫、曲目、演出邀約的音樂家均可見端倪,也有少數玩出新意。英國各大團則仍靠俄系指揮與俄系曲目撐場面,還有永遠不敗的貝多芬!

    文字|王世強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 指揮一個樂團與經營一個樂團同樣需要天賦、才能,與手腕。
    特別企畫 Feature

    交響曲,英倫變奏 倫敦樂團的經濟奇蹟

    倫敦的淸晨,踢踢踏踏的馬蹄聲在金融區的巴比肯表演中心(Barbican Centre)響起,蘇.馬勒特小姐每天戴著安全帽、脚上套著及膝馬靴,精神昻揚地騎著馬來到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上班

    文字|林靜芸
    第11期 / 1993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法國〕 巴黎劇場的文學風 除去在餐廳和咖啡廳表演的那些較小的劇團劇目外,每天,巴黎至少有一百七、八十個在正式劇院演出的戲劇節目可供選擇觀賞。 在現、當代戲劇大師或文學名家方面,可以看到法國霍曼(Jules Romains, 1885-1972)的《克諾克醫生或醫學的勝利》,沙特的《無路可出》,尤湼斯柯的《禿頭女高音》、《課程》和《國王死去》,新小說名家薩侯特(Nathalie Sarraute, 1902-)的《靜默》和《她在那裏》,名詩人塔廸厄(Jean Tardieu, 1903-)的《只有他們知道》,德國布萊希特的《第三帝國的恐怖與災難》,史特勞斯(Botho Strauss, 1944-)的《她的婚姻信函》,以及日本三島由紀夫的《沙德夫人》等劇目。 在自小說改編成的戲劇方面,則有茨威格的《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和聖.艾克徐貝希久演不衰的《小王子》等劇目。 自散文改編成的戲劇,除盧騷之外,可以瑞典達格曼(stig Dager-man, 1923-1954)的《我們對安慰的渴求永遠不可能得到滿足》爲代表。有些演出綜合改編幾位文學名家的作品之精采片段編綴而成,如法國奎諾(Queneau, 1903-1976)、裴外(Prvert, 1900-1977)和將頌(Jeanson)之作品改編成的《路過》,以及由維昻(Boris Vian, 1920-1959)和裴外之作品改編成的《巴黎的顏色》。 値得一提的是,法國劇壇對改編詩人名作爲戲劇特別熱衷。這方面的努力,最近有由墨西哥十七世紀著名女詩人克魯絲(Juana Ins de la Cruz, 1648-1695)的詩作改編成的《新世界的不死鳥》,由葡萄牙當代詩聖佩索亞(Fernando Pessoa, 1888-1935)的詩作改編成的《水手》和《香菸店》,由法國大詩人米修之名詩《衆陰影的空間》改編成的同名戲劇,以及由另一位大詩人裴外的詩作改編成的《話語的故事》等饒富文學氣質的劇目。  (簡拙)

    文字|簡拙、黎衡、蕭勇、韓國鐄、孟真、吉訶德、周凡夫、張誌瑋
    第10期 / 1993年08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和波孝禧:人生充滿挑戰,但人類有無限可能性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讀點字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