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劉亮延

相關文章 10 篇
  • 《曹七巧》
    戲劇新訊 從許純美聯想

    《曹七巧》再現張愛玲筆下人物

    看完了《曹七巧》,這齣由張愛玲小說《金鎖記》的靈魂人物得到啟發的創作,張迷可能也會為新人類的聯想力,感到折服。六年級後段班編導劉亮延自承,他從話題人物許純美來想像曹七巧,這個待人刻薄的中年寡婦,回顧青春美好又不願意面對年老色衰,兩人都在時間的夾縫中求新,但都落人話柄,細細觀之,兩者居然呈現出一幅疊合的靜態肖像。 《曹七巧》是台東劇團的新作,揮別以往去國懷鄉的沉重風格,劉亮延透過前衛俗艷的視覺設計,企圖鮮活舊時代的壞女人形象,也進行一場小劇場京劇實驗。三小時的戲,通篇抱怨與咒罵,幾乎都由新生代京劇旦角錢宇珊所飾演的曹七巧獨撐大局。為了實踐導演口中「不中不西不新不舊不快不慢」的表演狀態,錢宇珊在排練場獨自摸索許久,對於成果,她笑著表示:「一輩子的憤怒、嫉妒輕視、調戲全都給這齣戲用光了,所以演完這齣戲,再怎麼樣都可以是一個快樂單純的人。」(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白素貞》是台灣本土原創自製的歌舞伎製作。
    戲劇新訊 繼《曹七巧》後,劉亮延再度推出「花痴劇場」

    《白素貞》 演出台語版歌舞伎

    剛結束雲門流浪者計畫的年輕導演劉亮延,在日本旅程中寫下長詩〈白娘子鹽漬道成寺〉,交由詩人魚果翻譯,將以民歌樂府的台語形式呈現,推出台灣本土原創自製的歌舞伎製作《白素貞》。獨挑大樑的王世緯(清照茉莉),曾受全日本最年輕歌舞伎宗家千鶴美扇的個別指導,將在《白素貞》中進行一場旅程與認同的自我思辯。 劉亮延去年的擬京劇作品《曹七巧》入圍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 TOP 9,《白素貞》延續一貫的「花痴劇場」風格,同時也是他與詩人魚果、服裝設計李育昇、舞台設計吳耿禎成立「李清照私人劇團」的創團作。劇中將藉由白素貞由蛇練成人,清姬由人變成蛇,都受愛慾之苦的故事寓言,提出台灣人要如何變成日本人或中國人的獨特見解。(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淫奔》依照劇情動線發表一套十式的「淫奔拳」。
    戲劇新訊 「淫奔拳」強身保健兼體驗古典

    從《詩經》得靈感,劉亮延推新作《淫奔》

    繼自創「花痴劇場」系列,搬演《曹七巧》、《白素真》之後,遊走文學、視覺與表演藝術的新生代創作者劉亮延再從《詩經》得到靈感,以「李清照私人劇團」為名,發表新作《淫奔》。他自承,著迷於古典文學中許多幽微的美以及情感,就連團名也向清代女詩人李清照致敬,「古典和現代並非問題,也絕非切割,從日常生活的『細微體』當中經驗古典,李清照便是在經典中自成格局。」他強調:「既成也破,都就是了!」 劉亮延在新作《淫奔》創造出一套保健運動招數,他稱之為「淫奔拳」,這個作品與其說以舞蹈編排的形式呈現,不如說是教學示範,或更接近於行為藝術。在動作質地上,《淫奔》充滿四肢末端的延展變化,但其中強調的卻是來自骨盆腔「搖晃」的動力學。這些招數的創造,主要來自「握著你,就能前往戰慄的美地」這句話,依照劇情動線發表一套十式的「淫奔拳」,並在最後整合這十個招式,在台語版的〈國際歌〉中結束。(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白蘭芝》述說姐妹之間追求幸福與手足之情的愛恨掙扎。(李清照私人劇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劉亮延「花癡劇場」最終章

    《白蘭芝》爵士樂入戲 另類描繪「姊妹情深」

    李清照私人劇團編導劉亮延的「花癡劇場系列」來到最後一部《白蘭芝》,改寫自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經典《慾望街車》,並以音樂劇形式呈現,內容聚焦於姐姐白蘭芝與妹妹史黛拉之間,從羨慕忌妒恨展開的細微情感轉折。

    文字|廖俊逞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法國陽光劇團《未竟之業》、劉亮延《白蘭芝》

    唯有豐富而複雜的靈魂,才能把時間和空間提煉成「當下的藝術」。無論平凡、瑣碎的人生場景如《浮生若夢》,或是標榜史詩鉅作的《未竟之業》,因為有 亞莉安.莫虛金在,陽光劇團的帳蓬就會為了觀眾的到來,放出神奇的光。剛看過《大藝術家》、《雨果的冒險》以電影向默片時代致意,更想看相對「有限」的劇 場,如何跨越時空,勾勒上個世紀初的電影大夢!從發想原點的《環遊世界八十天》到拈出《未竟之業》這個劇名,我想見陽光劇團不知其所終的冒險之旅,至今沒 完沒了。 聽說《白蘭芝》在台北、北京尋尋覓覓了一匝,最後才被「挖角」到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而且從原來構想的新京劇,變成現在以「不要攙半點京味」為前提的海派音樂劇,台灣的創意如何因地制宜,戲裡戲外的成果,令人同等好奇。

    文字|施如芳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春無敵?!

    他們是一群漫遊於MTV影像、虛擬網路、電玩文化的六、七年級創作者,丟開五年級對社會所懷抱的使命感、對歷史議題的關照、文學經典的敬仰,一切從自我出發,「就是要好玩!」,表演性格與生俱來,無厘頭很正常,古今中外、各式跨界大拼貼很平常他們的劇場,果真「青春無敵」?!

    文字|廖俊逞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阿姨》以一位丈夫離家多年的母親為主角,邀來歌仔戲小旦潘麗麗(中)主演。圖為該劇排練現場。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生代編導魚果以「人妖」議題入戲

    李清照私人劇團《阿姨》 扭轉性別污名

    李清照私人劇團編導魚果的新作《阿姨》,直探「人妖」議題,一種既非男也非女,既非同性戀也非異性戀的的性別模糊、身體交界。他說,劇中角色不斷為自己的性別和面貌,翻迭製造出新的定義:男人與女人的皮相、陽剛和娘娘腔的力道、青春與衰老的樣貌,藉此凸顯各種框架的局限性。

    文字|廖俊逞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 舞蹈空間資深舞者董怡芬、鄭伊雯編創的《10號線》。
    藝術節 第十六屆皇冠藝術節

    奇花異朵各繽紛 三十世代殺出新血路

    去年因著創作者年齡、資歷,偶然成就了藝術節「殺出純熟好手新血路」的主題,今年擬定策劃方向時,皇冠索性也循此脈絡,邀請四組創作者:舞蹈空間資深舞者董怡芬、鄭伊雯,「安娜琪舞蹈劇場」團長謝杰樺與新加坡新典舞蹈工作坊,詩人導演劉亮延與新團體狂想劇場,分別演出精采新作。

    文字|鄒欣寧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 《曹七巧》編導企圖呈現一個埋葬於婚姻之後的寡居女性,那種叨叨絮絮、無法鬆手於慾望掌控的幽暗心靈。
    戲劇

    幽暗心靈的再生

    編劇上,劉亮延的語言令人想起已逝導演田啟元劇本裡文白夾雜、古今共融、尖刻譏諷的文字魅力,只是,《曹七巧》儘管創意同樣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瑣碎贅語更形貼近生活的真實層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劇語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種風格化肢體表演,以及既東方也西式的服裝造型,更產生一種既現代俗艷又古典風情的蒼涼美感。

    文字|王友輝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劉亮延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劉亮延 藏在詭麗裝飾下書寫劇場

    在劉亮延的作品中,他總是很「一意孤行」、「毫不避諱」地實踐他對劇場的想像,也因為這種「任性而為」,我們得以看到台灣劇場難得的「妖艷詭譎」、「煙視媚行」的特異姿態。從《曹七巧》、《白素貞》、《劉三妹》到《陳清揚》,這一系列他稱之為「花痴劇場」的戲,關注的對象都是女人,他意圖藉由這些讓觀眾又愛又恨的女性角色,時而矯情感傷時而真情流瀉,曲折地吐露這個世代的關懷與凝視。

    文字|廖俊逞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下)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