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七巧》編導企圖呈現一個埋葬於婚姻之後的寡居女性,那種叨叨絮絮、無法鬆手於慾望掌控的幽暗心靈。(林冠年 攝 台東劇團 提供)
戲劇

幽暗心靈的再生

編劇上,劉亮延的語言令人想起已逝導演田啟元劇本裡文白夾雜、古今共融、尖刻譏諷的文字魅力,只是,《曹七巧》儘管創意同樣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瑣碎贅語更形貼近生活的真實層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劇語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種風格化肢體表演,以及既東方也西式的服裝造型,更產生一種既現代俗艷又古典風情的蒼涼美感。

編劇上,劉亮延的語言令人想起已逝導演田啟元劇本裡文白夾雜、古今共融、尖刻譏諷的文字魅力,只是,《曹七巧》儘管創意同樣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瑣碎贅語更形貼近生活的真實層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劇語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種風格化肢體表演,以及既東方也西式的服裝造型,更產生一種既現代俗艷又古典風情的蒼涼美感。

PROGRAM  台東劇團《曹七巧》

TIME  5.27〜6.26 

PLACE  台東劇團、台北紅樓劇場等

台東劇團在一九九三年前後,曾以《後山煙塵錄》的儀式性魅力讓台北的現代劇場觀眾驚艷,轉眼十二年間的許多作品,卻大部分耽溺在強說愁的後山鄉情和不知所以且未必精準的形體動作中,直到今年劉亮延編導的《曹七巧》出現,才讓我們擺脫難以共鳴的窒息,再次看到劇團創作上的可能生機。

創意不在於重現完整的戲劇人物

在文宣海報中,曹七巧的「曹」字中間的「曲」少了一豎筆畫寫成「由」,或許是題字者武嘉文書法美感的特殊表現,也或許,是編導刻意強調舞台上演出的曹七巧,比起張愛玲小說中的人物少了平衡的一根筋,當然這僅僅是身為觀眾的猜測,但多少說明了戲劇演出與小說之間有所區隔的可能性。事實上,如果觀眾未曾讀過張愛玲的小說,那麼表現在戲劇中關於曹七巧這個女性人物的情節便顯得過度「意識流」,相當程度地難以勾勒出清楚的人物景深與生命背景,那麼觀眾對於戲劇人物情感的投射便可能產生障礙。只是,編導似乎創意不在於重現完整的戲劇人物,而是企圖呈現一個埋葬於婚姻之後的寡居女性,那種叨叨絮絮、無法鬆手於慾望掌控的幽暗心靈。

編劇上,劉亮延的語言使用有其機巧與文字堆疊的旨趣,令人不禁想起已逝導演田啟元的劇本裡文白夾雜、古今共融、尖刻譏諷的文字魅力,只是,劉亮延的《曹七巧》,儘管創意同樣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瑣碎贅語更形貼近生活的真實層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劇語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種風格化肢體表演,以及既東方也西式的服裝造型,更產生一種既現代俗艷又古典風情的蒼涼美感。

多少呈現了超越寫實風格局限的表演可能性

舉例來說,第二場牌桌上曹七巧運用京腔語言撥弄情慾的同時,配合著身邊女僕不斷重複著從洗牌、打牌動作所發展出來的肢體律動,儘管形式與內容彼此之間延伸與交融的意義尚有發展的空間,但多少呈現了超越寫實風格局限的表演可能性。

如果創作者能夠在作品中運用不同手法舖陳自身創作邏輯,使觀眾的思維想像與美感接收在欣賞演出的當下有跡可循,如果與編導同步成長的表演者能夠維持有效的形體和語言表達的訓練,那麼,台東劇團創作者日後的作品,將值得我們期待,那可能使幽暗心靈再生、開創劇團乃至於台灣現代劇場的嶄新局面。

 

文字|王友輝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戲劇研究所副教授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