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
-
維也納
導演米洛.勞7月起接任維也納藝術節總監
「我想要以維也納藝術節(Wiener Festwochen)的偉大傳統為基礎,創造一個神話般、強大、又富爭議性的藝術節。它應該要是能跟每個人站在一起,為每個人而發生的藝術節:一個讓眾多聲音並存、形式多樣,充滿熱情和戰鬥力的世界劇場。一個屬於維也納和這個世界的藝術節。」將於今年7月接任維也納藝術節(Wiener Festwochen)藝術總監的瑞士劇場導演米洛.勞(Milo Rau)在新聞稿中強調。 米洛.勞的作品常直接以歷史、社會與政治事件為題,梳理並揭露事件深層與多面向的真實,並以細緻敘事手法著稱,被評論稱為「感性的政治劇場」(sinnliches und politisches Theater)。他在2018年接手比利時根特劇院(NTGent)時發表了〈根特宣言〉(The Gent Manifesto),聲明「劇場裡呈現的,不再只是描繪世界。這是關於改變它。目的不在描繪真實,而是使真實本身再現。」提問「戲劇能為現實做什麼?」,並試圖在根特建立一個可以專事國際巡迴演出,屬於「全球的人民劇院」。而今,他即將切換城市與文化視野,進駐維也納,任期5年。 維也納藝術節在每年5月和6月間舉行,以戲劇、歌劇和舞蹈為主,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與團體參演,約莫是 40 部作品、175 場演出、70 場音樂會的規模,每年約有18萬人次參與,非常考驗組織者的國際人際網絡及動員力。宣布接任同時,米洛.勞也宣告合作名單上會有德國劇場導演帕西弗(Luk Perceval)、比利時編舞家布拉德勒(Alain Platel)和西班牙導演暨表演者安婕莉卡.利德爾(Angelica Liddell)。他也將在來年藝術節中發表結合現實中亞馬遜地區原住民進行的抗爭與古希臘悲劇《安蒂岡妮》的新作,評論家認為:「此作將在公眾視野下,挑起長時間的討論,遠比傳統、古典的劇場裡能看到的任何作品都還要久。」
-
談畫說樂
二戰之間的復甦
康丁斯基在「包浩斯設計學院」任教時期的畫作,與包浩斯的精神相呼應,強調簡約、單純、明瞭,與戰前表現主義式的「抒情抽象」形成明顯的對比。此時期的畫作經常由種種幾何圖形組構而成,因而被稱為「幾何抽象」(geometrical abstract)時期。此時期又是正好與荀貝格的「十二音」時期(1923-1933)疊合,在此時期荀貝格與魏本的音樂,將音樂抽象式的排列組合發揮得淋漓盡致。
-
談畫說樂
二戰之間的復甦
在這段從戰前過渡到戰後的沸沸揚揚時期,畫家、建築師科比意提出「新精神」的口號,正符合時代的需求。科比意在他所創辦的《新精神》雜誌上宣稱:「此後的藝術創作應以明晰的概念為基礎。」在強調明晰、簡潔、單純的「新精神」主導下,形成了一種「新古典」的傾向,使得戰後「狂熱年代」的藝術與戰前「美好年代」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你的身與心開一扇新的窗
第二十六屆的維也納Impulstanz舞蹈節以Ready to move to the city?為主要廣告標語之一。我們從抵達奧地利機場的一刻起,便可感受到舞蹈節的熱情呼喚。維也納城從機場、地鐵、電車、巴士站與博物館外牆,到處都可看到舞蹈節的大幅海報,並配上維也納街景中跳舞的人為影像內容,令人深刻感受到舞蹈節想要創造人人都歡迎前來享受舞蹈的氛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樂季壓軸 馬勒最夯!
當馬勒說「總有一天會輪到我出頭天」時,或許他就是預言今年春天的紐約。在沒有整數的生辰或忌日的情況下,卡內基音樂廳和紐約愛樂兩大古典音樂的龍頭,竟都以馬勒來結束本樂季,讓他出頭得十分徹底。
-
專輯(二)
回顧歷史與鳥瞰當代的窗口
「音樂之都」維也納雖在現今世界音樂舞台上不再那麼獨尊,但累積幾百年的傳統資產,也是這個城市持久不衰的魅力所在。維也納的夏季,觀光客可以看到在古蹟中演出的仿古音樂會,體會十七、八世紀的貴族享受。此中最具聲名、全年經營的熊布朗宮廷劇院,除了以歌劇吸引遊客外,在不同季節中,不但推出歷史性作品,也呈現當代本土藝術,成為遊客得以回顧歷史與鳥瞰當代的窗口。
-
專輯(一)
織縱在眾聲喧嘩中
雖然歐洲各地包羅萬象以新音樂為主題的音樂表演活動和音樂節,如同六年前多惱爾興根音樂節(Donaueschinger Musiktage)的情況一樣,常常因為財務問題而告急。不過從國外(如台灣)的角度來看,歐洲尤其是德語區(德、奧、瑞士三國),在新音樂的領域上似乎特別得到上天的眷顧。包涵廣播電台、音樂編輯和音樂節等的音樂基礎建設實際上已經根深柢固難以撼動。
-
焦點
他們是爲了對音樂的愛而演奏
「爲什麼我會認爲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樂團呢?因爲他們是爲了對音樂的愛而演奏的因爲他們對自己傳統的驕傲與熱愛,而我正是以愛來實踐生命的人,是對音樂的熱愛使我們在一起。」 ──伯恩斯坦
-
藝術之旅
到維也納去
一趟電車,一條環狀大道,時空迅變。新哥德式的感恩大敎堂,希臘神殿式的國會大厦,匍匐如甲蟲似的城堡劇場這些十九世紀的建築,在形體及涵容上卻是不盡風華的歐洲文化及歷史。漫步其間,不經意照面布拉姆斯、貝多芬、莫札特等音樂家的雕像,曾經,走在這裡的是他們的屐履,他們的馬車
-
藝術之旅
掌握風向的鼻子 歌舞劇在維也納
世紀初,《風流寡婦》將維也納輕歌劇輸向百老滙;八〇年代,《貓》帶領百老滙歌舞劇進駐維也納。這兩種原是同根生的表演型態,極其稱職的在歐、美大陸雙向落戶生根。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台北愛樂維也納之行 維也納近郊的基澤市已邀請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於今年夏天前往參加當地的音樂節演出,維也納的布赫曼音樂經紀公司並安排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於六月十五日在維也納著名的愛樂廳演出一場。 布赫曼經紀公司一向集中在引介歐洲的藝術家前往其它的地區演出,此次則是首次安排台灣的樂團到奧地利演出。該公司希望日後將有更多的機會做雙向文化交流。 六月份維也納近郊的基澤市音樂節,參加的團體尙包括維也納愛樂、布拉格愛樂、布達佩斯愛樂等團體。 (維也納中央社) 〔大陸〕 鼓浪弦樂 被稱爲「鋼琴之島」和「海上花園」的鼓浪嶼,今年夏天將會舉行第一屆弦樂夏令營,爲來自海內外的弦樂學生,提供優秀師資及良好的排練演出環境。 這項由上海音樂學院及廈門音樂學校合辦的夏令營活動分爲七月十五日至廿七日,和七月廿七日至八月九日兩期,設立專業和業餘兩大組。專業組以大陸、台灣、香港及世界各地音樂院校和附中的專業弦樂學生爲對象;業餘組則以國內學生爲主,業餘愛好者及其他人士則可以旁聽生或觀摩人員身份參加。 擔任夏令營總監的是澳洲著名小提琴敎育家舍迪夫卡(Jan Sedivka)。舍氏是澳洲塔斯馬尼亞音樂院前任院長,現爲上海音樂學院敎授。其他導師有鄭石生、兪麗拿、丁芷諾、林應榮、沈西蒂等上海音樂學院的著名弦樂敎師;此外還有澳洲鋼琴家舍迪夫卡夫人、澳洲中提琴家摩根、香港的沈榕等。 海外學生報名費二十美元,學費二百五十美元,食宿一百五十美元,旁聽費一百美元,六月二十日截止報名。 (周凡夫) 慘淡經營的北京音樂廳 北京音樂廳是中國首都北京城及全中國唯一嚴肅音樂會專用的演出場所。但在今年二月份竟然連一場演出也沒有,成爲北京音樂廳啓用八年來首次出現的「罕有」現象。 音樂廳經理趙永誠表示,二月份是淡季,但往年一般在同期也會有十多場演出,今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