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雖在現今世界音樂舞台上不再那麼獨尊,但累積幾百年的傳統資產,也是這個城市持久不衰的魅力所在。維也納的夏季,觀光客可以看到在古蹟中演出的仿古音樂會,體會十七、八世紀的貴族享受。此中最具聲名、全年經營的熊布朗宮廷劇院,除了以歌劇吸引遊客外,在不同季節中,不但推出歷史性作品,也呈現當代本土藝術,成為遊客得以回顧歷史與鳥瞰當代的窗口。
維也納自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西洋藝術的發展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又以音樂最為世人矚目。儘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維也納顯然只能緊抱著昔日的餘暉,漸漸地在世界的音樂舞台上退居一側,然而失去了揭竿起義的顛覆力量之後,卻轉為全力維護幾百年累積下來的財富——傳統。上至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國家歌劇院、皇家騎術學校,下至市立公園裡的華爾茲小樂隊與小酒館裡一桌二椅的雙簧,奧地利政府打著原汁原味的招牌,以此招攬無以計數的觀光客前來瞻仰昔日帝國的光輝,其中最使得上力氣、效果最佳的,當然非音樂節目莫屬。
原汁原味延攬觀光客
每年樂季一結束,六月底國家歌劇院樂季結束、關起大門、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也整裝出發踏上巡迴演出的旅途之後,市立公園內、歌劇院門口、教堂與各個觀光景點旁邊,就會陸續出現三五成群、頭戴假髮髮套、身穿宮廷式服裝與鞋子的男男女女,手裡拿著厚重的資料夾,以各種語言問候著貌似觀光客的路人。這些都是課餘打工推銷各類音樂會入場券的學生們,資料夾裡是維也納幾個特定觀光地點的音樂會演出資訊、編制、圖片與各級票價,雖然每個景點的音樂會各有各的訴求與賣點,但是所有的音樂會卻有一個共通點:身穿十七、八世紀的宮廷禮服,在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如皇宮等地演出,打著同一種旗幟:讓現代人親身體驗奧匈帝國全盛時期貴族們聆賞音樂家獻藝的場景。
這些音樂會大部分只在七、八兩月密集上演,等到九月國家歌劇院再度開門、維也納愛樂又回到城內,維也納演奏廳(Konzertsaal)與愛樂之友協會大廳(Musikverrein)樂季正式開始前兩個星期,這些景點就會陸續收拾起移動式的舞台與觀眾座椅,回復空間原有的面貌,靜待明年夏天再度營運。但是也有一些為全年性的演出,比起只在夏天演出的臨時樂團,全年性的音樂節目不管在營運、組織、甚至演奏者的素質、節目的多樣化與品質,都與夏天音樂會有著天壤之別,然兩者目的相同,多年縝密地組織運作下來,已經成為維也納城市風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維也納室內歌劇院培養聲樂名家
在眾多以展示維也納與奧地利觀光特點為目標的表演活動與展演場所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國際名聲的,為位處維也納近郊的熊布朗宮(Schönbrunn,又名美泉宮)與它洛可可式的熊布朗宮廷劇院(Schlosstheater Schönbrunn)裡上演的歌劇。熊布朗宮是昔日奧匈帝國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的避暑行宮,今日在這金碧輝煌的宮廷劇院裡經營劇場事業的是指揮家漢斯•嘎柏教授(Prof.Hans Gabor)所創立的維也納室內歌劇院(Wiener Kammeroper)。維也納室內歌劇院原本只是嘎柏帶領的年輕歌者與室內樂團,其以歌劇工作室的名號於維也納以及歐洲各城市巡迴演出自製的歌劇節目,培養出不少聲樂名家,如費里茲•烏爾(Fritz Uhl)、華特•貝瑞(Walter Berry)及艾柏哈特•魏赫特(Eberhard Wächter)等人。
一九六一年維也納室內歌劇院正式定居維也納,在維也納市政府教育局的贊助下,獲得專有的演出場所及正式的劇場營運條件,嘎柏帶領所有的聲樂家與樂團定期在位於市中心的室內歌劇院本館以及熊布朗宮劇院的演出,幾乎涵蓋所有年代與樂派的歌劇,就連菲利普•格拉斯的作品第一次登上維也納的舞台,也是由維也納室內歌劇院擔綱。一九八二年嘎柏創立了國際貝維第爾聲樂大賽(Belvedere–Gesangswettbewerb),在熊布朗宮舉行的這項大賽,每年夏天都帶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與觀賽者,而在熊布朗宮劇院上演的歌劇所提供得獎者演出的機會,使得貝維第爾聲樂大賽被音樂界暱稱為「聲樂股市」,成為經紀人、聲樂家與各劇院經理人互相打量較勁及壓寶的地方。
歷史與當代的全面呈現
然而,真正鞏固維也納室內歌劇院在熊布朗宮劇院內經營觀光劇場的關鍵點,卻是一九九二年的露天歌劇;該年維也納室內歌劇院在熊布朗宮花園裡的羅馬遺跡旁邊製作露天歌劇《莫札特在熊布朗》Mozart in Schonbrunn,得到空前成功。然而一九九九年起,基於古蹟保護的考量,停止了這種特殊的歌劇演出方式,但為了持續熊布朗宮幾世紀以來以特有的夏季假期氛圍來吸引人潮的藝文活動,整批人馬於是搬進了熊布朗宮劇院。自那時開始,在嘎柏教授過世後接掌整個室內歌劇院事業的依莎貝拉•嘎柏(Isabella Gabor)與霍格•別列克(Holger Bleck)定下了四大項節目類別:十月以現代作品展開每年的樂季(註);十二月至一月命名為「輕巧的繆斯」,上演輕歌劇或是室內歌舞劇;二月與三月則為十七世紀巴洛克歌劇的季節;三月與四月則為巴洛克節;一整年的樂季都在五月至六月以喜歌劇結束。
目前維也納室內歌劇院的營運範圍中,貝維第爾聲樂大賽由奧地利石油聯邦(ÖMV)贊助,熊布朗宮劇院的部分則由維也納經濟協會提供經費,而「漢斯•嘎柏俱樂部」(Hans Gabor Club)則是來自政治界的後援會。政商長期穩定的支持,是維也納室內歌劇院能夠持續以不失水準的製作吸引國際觀光客的主要原因,而這些製作不僅呈現了歷史性的作品,也呈現了當代的本土藝術,這種特色,與執意古老才是可被觀光的傳統之概念大為不同,或許也是因為致力於歷史與當代同時並進的全面展現,它才能歷久不衰,擁有源源不斷的觀眾,成為一個回顧歷史與鳥瞰當代的窗口。
(本刊編輯 林芳宜)
註:
今年十月演出的是當代作曲家為戴維斯(Peter Maxell Davies)與柴貝里安(Isidora Zebeljan)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