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也納愛樂協會音樂廳(簡稱愛樂廳)內部的景觀,由於其閃亮發光的金漆,又稱之爲「金色廳」。它是維也納最熱門、音響最好的音樂廳,分爲一大(曹永坤 攝)
藝術之旅 藝術之旅

到維也納去

一趟電車,一條環狀大道,時空迅變。新哥德式的感恩大敎堂,希臘神殿式的國會大厦,匍匐如甲蟲似的城堡劇場……這些十九世紀的建築,在形體及涵容上卻是不盡風華的歐洲文化及歷史。漫步其間,不經意照面布拉姆斯、貝多芬、莫札特等音樂家的雕像,曾經,走在這裡的是他們的屐履,他們的馬車……

一趟電車,一條環狀大道,時空迅變。新哥德式的感恩大敎堂,希臘神殿式的國會大厦,匍匐如甲蟲似的城堡劇場……這些十九世紀的建築,在形體及涵容上卻是不盡風華的歐洲文化及歷史。漫步其間,不經意照面布拉姆斯、貝多芬、莫札特等音樂家的雕像,曾經,走在這裡的是他們的屐履,他們的馬車……

一九九一年是莫札特逝世二百周年,奧地利各地包括莫札特誕生地薩爾茲堡都舉行了各項紀念活動。筆者在捷、匈兩國領事館辦理簽證時,遇到台灣來的導遊,他說當天(8月12日)在維也納的台灣旅客便有一千五百人,這數字讓我驚訝。今年六月我隨亨利.梅哲率領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赴維也納演出,每到一個名勝都可看到幾個台灣旅遊團。台灣人進出維也納已是愈來愈頻繁了。

殊非亞國際機場(Flughafen Schwe-chart)是前往維也納必經的航站,經過這幾年的擴建和整修,與我一九八六年初次所見已煥然一新。由機場入市區的公路也縮短了,只需二十五分鐘即可經過中央公墓直駛市立公園(Stadt Park)旁希爾頓飯店的市立航空車站(City Air Terminal)。每隔二十分鐘有一班車,索費一百二十先令,價格合理又快捷方便。機場內設有遊客服務處代客尋找旅館,從四星級到簡便寄宿的pension house(公寓式)可依照各人口袋精打細算地挑選。

維也納的市內電車(stadtbahn)和快車(schnellbahn)四通八達,班次多,旅客可以購買不限乘次的當天、三天或一周有效的優待票,憑票亦可搭乘地下鐵,乘客上車後將票押進打票機即可。

維也納市中心區稱Ring,爲馬蹄形的環狀道路,市區內的地下鐵及路面電車網稠密,乘地下鐵除了看到很多肥胖的老太太之外,與地上的景觀絕緣,因此最好還是乘路面電車。從舊市區邊緣的蕭登城門(Schottentor)站乘二號電車,起站後右轉就駛進環狀道路,並以反時鐘的方向繞行市中心,沿途可以看到極具代表性的名勝,約經二十分鐘路程即回到起站。這車站通常都擠滿年輕人,因爲車站右邊是有名的奧地利最高學府──維也納大學。

城市改革與環狀道路文化

一八四八年二月發生在巴黎的人民公社革命(The Paris Commune)很快就影響到維也納。奧地利長期在秘密警察的監控(貝多芬、舒伯特都逃不了秘密警察約談及作品檢査)及無情鎭壓下,引起民怨。同年三月以維也納大學學生爲主的不成熟革命,成功地逼退弗爾第南度皇帝,維也納人將奧地利歷史劃分爲「三月前」及「三月後」即由此而來。新帝弗南茲約瑟夫(Franz Joseph I 1830〜1916)在位期間(1848-1916)頗有建樹。於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頒布勅令,拆除爲防禦土耳其入侵而建造的城牆及周圍的軍事設施,闢建成寬五十六公尺,長達六公里的環狀大道。開闢此視線良好的環狀大道,一方面是爲了預防顚覆及鎭壓之便;另一個目的則是企圖建設足以代表奧匈帝國榮耀的大城,期以重振國威。環狀大道於一八六五年全部完成,急功的弗南茲早於一八六〇年起即開始在環狀大道沿途次第建蓋了代表維也納新貌、具有各種功能及用途的堂皇建築,爲數約二十座,爲瀕臨夕陽的奧匈帝國壯大國顏。

短短三十年中,維也納如天方夜譚般地冒出許多新建築,在當時雖然因爲巨額債務遭致非議,往後卻成爲維也納市主要的觀光資源,爲奧國賺取不少外滙。以下簡列其中著名的建築:

感恩敎堂(Votivkirche):一八五六年起建至一八七九年完工,是費爾斯提爾(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所蓋建的新哥德式(Neo-Gothic)大敎堂,外表酷似法國雙尖塔哥德式大敎堂,正面朝西的大門口上有玫瑰窗(rose window)。這座敎堂是爲紀念弗南茲皇帝倖逃暗殺之難,由皇弟弗爾南度大公爵爲報恩所蓋建。敎堂內部的玻璃窗(stained glasses)顏色鮮艷,在大門入口處有座華克(E. F. Walcker)一八七八年製的大型管風琴。大敎堂前草坪上塑立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紀念碑。

維也納大學(Univasität):一八七三年興建,一八八四年完成,位在感恩大敎堂旁邊。維也納大學創校於一三六五年,是德語系國家中最古老的名校。十九世紀歐洲建築界盛行復古的歷史主義(Historism),衍生出新哥德、新古典、新羅馬式,甚至有溯源至希獵的建築風格。維也納大學的校舍建築與感恩大敎堂同由維也納人Ferstel設計,他的設計理念可謂繼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設計特色,於建築物中闢設有如世外桃源(Arkadenhof)般四面迴廊的內園。正對校門對街的Pasquatatihaus內有貝多芬紀念館,展示他的肖像、資料及所使用過的鋼琴。

城堡劇場(Burgtheater):一八七四年興建,一八八八年竣工,是格調相當高的劇場。走出維也納大學就可以看到這座外形狀如匍匐在地上的甲蟲般的建築物,設計者爲德國漢堡出身的名建築師及美術評論家仙巴(G. Semper 1803-1879)。城堡劇場在一九四五年受到戰爭轟炸,後於一九五六年修復。劇場的內部裝飾及繪畫爲克林姆(G. Klimt 1862-1918)及哈瑟那爾(C. V. Hasenauer)的作品,這些都是他們當年一舉成名的名作。

劇場的主建築加上延伸的兩翼與隔街的市政大廳齊寬,內部舞台的面積與觀衆席的面積相同便於大型的裝置,在當時可以說是很前進的構想。每天自下午起開放讓旅客參觀。

市政大廳(Rathaus):一八七二年興建,一八八三年完工。這座建築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居中一座嵌入時鐘的高聳尖塔和四個小塔,看起來像哥德式,但內部實是包羅了文藝復興期及巴洛克的混合風格。

德語系國家的市政府或市政大厦都稱爲Rathaus,設在廣場旁。資本主義興起後,早期莊園式農業社會「時間屬於主」的概念被「時間就是金錢」的認知所取代,大城市如慕尼黑、布拉格等地都設有時鐘塔,按時播放音樂及活動玩偶,引起市民駐足觀賞。維也納市政大廳的廣場很大,前庭有數棵亭亭聳立的大銀杏,通常在夏季都有大型露天音樂活動,一九九一年帕華洛帝、一九九二年多明哥曾在這裡演唱,今年則播放卡拉揚、伯恩斯坦的音樂電影。

國會大厦(Parlament):一八七四年興工,一八八四年完成。這一座希臘神殿式的國會大厦是由丹麥籍、而活躍於維也納的建築師漢生(Theophile von Hansen 1813—1891)所設計。漢生也是參與環狀大道旁幾個重要建築物的設計者,包括樂友協會大廳、軍事博物館、希臘正統敎會、德國大公宮殿、股票交易所等。他年輕時在雅典硏究古代建築,這座希臘式的國會大厦及文藝復興式的樂友協會大廳便是他的代表傑作。正面爲列柱神殿式的主大廳,立於大噴泉前的雕像是代表智慧的女神雅典娜(Atena),寓指國會大厦爲智慧的殿堂。

國民公園(Volksgarten):位在國會大厦對面、城堡劇場隔壁,爲一八二〇年建造的最早期公園之一,因爲與皇宮的「英雄廣場」連接,顯得更爲廣大。園內有一八一三年由烈米(L. Remy)設計的純希臘式神殿,仿照雅典的得賓斯神殿(Thesum Temple),並有玫瑰園,及在十九世紀與拿破倫三世皇后爭艷的伊莉莎白皇后的雕像。

自然史博物館與美術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 Museum und Kunsthistorische Museum):左右對稱的兩個博物館區是爲紀念瑪莉亞.德蕾沙皇后。廣場正中央面對着隔街的皇宮大門,竪立了當時傑出的宰相、軍人及群臣圍繞的皇后塑像,而其旁的孩童便是莫札特及海頓。

美術史博物館位於左側,規模及收藏可比美法國羅浮宮美術館、西班牙馬德里的布拉度美術館及聖彼得堡的愛密爾塔美術館,被稱爲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原本是哈布斯堡歷代皇帝收藏的宮廷美術館,第一次大戰後因廢止帝制而改名稱。該館由於哈布斯堡麥克密利安一世與勃爾根弟(Burgundy)公國通婚,而繼承了當時歐洲最富裕的法蘭德斯(Flanders即今比利時及法國一部分),因而收藏了不少「北方文藝復興期」畫家們的傑作。該博物館中尙有樂器館,收藏品包括麥克密利安、弗爾第南度、布拉哈路德爾夫各皇帝的樂器收藏,但據說因人事及樂器修復等問題,自一九八七年封館迄今。一九九一年莫札特逝世二百周年時,以莫札特時代的音響及樂器爲題的展覽會在樂友協會大廳旁的藝術館展示鍵盤樂器。今年七月筆者在維也納時,館方稱可能今年秋季或明年春天重新開館,對樂器有興趣的愛樂者是一大福音。該樂器博物館與巴黎音樂院、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慕尼黑的德國科學博物館及萊比錫大學博物館都是世界聞名的樂器博物館。

(本文感謝音樂家陳樹熙撰寫圖文)

 

文字|曹永坤 台北愛樂室內及管弦樂團董事會主席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