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計畫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
劉若瑀:以「開放、培育、國際網絡」為北藝中心定錨
3月11日,阮劇團的《熱天酣眠》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揭開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序幕。「懷胎10年」的北藝中心,為台灣表演藝術界注入一股新力及能量,第一屆董事長劉若瑀更期許:北藝中心要致力於人才培育,並與國際連結,讓更多台灣藝術家及團隊踏上國際舞台。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
王孟超 10年風雨終見晴
等了10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終於在3月11日揭開頭紗,在眾所期待之中,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一如國內所有大型表演場館的竣工落成,初見世人的北藝中心難免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和指教,身為執行長的王孟超抱持著「試一下,更好」的心態,將他們都視為貴人,持續優化設施,為8月的正式開幕做足準備。
-
第8屆「亞當計畫」揭幕 首度推出表演策展人學院
第8屆「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年會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正式登場,來自14個國家、超過200位藝術家及策展人聚集於台北,以「舞動時態」(Choreographing Theirstories)為題,發展「藝術家實驗室」、「新作探索」、「交流與論壇」等3大區塊。此外,今年「亞當計畫」首度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出全新單元「Curatok:表演策展人學院」,邀請國外重量級策展人來台,培育新世代的策展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場館作為亞洲劇場平台
自2017年起,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以「讓亞洲發現亞洲」為理念籌辦亞當計畫(ADAM),藉此連結亞太地區的藝術機構及創作,撐開互動的空間與思想的資源共享,成為各地創作者串連的集聚地,對「亞洲」的構成進行創作性的交流與探討。 亞當計畫在2023年正式邁入第7屆,作為北藝中心開館以來首次的實體交流年會,場館則以構築「亞洲共製中心」為目標,讓台灣成為亞洲的交會站,向藝術家和場館發出邀請,共建促進連結與分享的平台,提出一種重新理解亞洲的方式,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甚至喊出「立足亞洲,望向世界」的宗旨。 台灣的交界優勢 然而,儘管有具體、可計量和歸類的地理基準,但對亞洲的想像卻是恆常變動、不可化約的定義,並擴延出許多當代論述。尤其在南轅北轍的文化脈絡、語言差異、歷史經驗、生命政治等面向,彼此又該如何藉由表演藝術作為路徑尋找異同之處,緊密地互動,進而形成親密的共同體?受限於台灣的地理位置,我們看待亞洲觀念幾乎只放眼於「東亞」,又該如何連接從未交集過的區域與差異較大的文化,並產生更多當代表演的想像? 王孟超道出台灣處於交界地帶的優勢:「除了位於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中間,亦是華人語系、南島語系、新移民族群的混合體,在文化上有足夠的多樣性與精采度。但過往台灣的藝術環境及許多生成一直隨著歐美的藝術養成和腳步前行,缺乏自信,更難以強調出獨立性、真實的面向和獨特的亞洲視角望向全球。即便如此,台灣還是能夠在中華文化的傳統基礎上,發展出屬於自身的身體形式,也在具有西方當代性學習當中,走向一種普世性,可以代表亞洲與西方溝通的其中一個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相遇為始 搭起漫長探險旅途的驛站
網路世代萬物皆平台,「共」和「平台」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各個面向,對藝文圈來說,環境已經「共壞」那麼久,是該團結打群戰了。這幾年大家逐漸發現彼此做著類似的事,規模不大期間不長,要改變現況,著手統合資源以擴大效益,無論虛擬或實體的大量平台也應運而生。民間平台各有不同策略與計畫,重點是富有彈性,公部門的平台資源相對豐富,但以作品為結果的模式也造成限制。其實,平台不是終點,應該是一場漫長探險旅途的驛站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中生有 發揮「樞紐」無限可能
雖然場館的落成一再延宕,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藝術活力,已經藉由各種計畫的推展擴散開來,北藝中心從「樞紐」概念出發,自許成為「亞洲共製中心」,期望連結國家與地方各場館、藝術與社會關係,在創作培育與製作鏈結上共製共享,發展更靈活的思路和運動策略。從「亞洲當代表演網路集會」(簡稱「亞當計畫」)、「創意節目前期展演計畫」到「擴散計畫」,不只在製作、創作端提供支援,也在觀眾端打破限制,開發可能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6:藝術創作陪伴,作品製作期拉長
乘著共製經濟的網 活化創作與製作生態
今年的表演藝術舞台,有著「豐收」的氛圍,因為幾個令人矚目的製作,都歷經了二至六年的製作期,因為場館或機構的長期奧援與陪伴,讓作品得以醞釀發展,終至冒芽生長,甚至成熟茁壯。這股支持的精神與視野,鬆動了過去公部門補助與藝術家之間的僵固關係,也透過場館機構多向連結與共製關係,編織出一張培育藝術家的網。
-
藝視窗 News
「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 即日起於戲曲中心展出
【台灣】 「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 即日起於戲曲中心展出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自即日起至7月29日止,於臺灣戲曲中心.臺灣音樂館B1展出。展覽特邀攝影師范毅舜與紀錄片導演葉蔭龍共襄盛舉,以魏海敏在戲曲角色上的多樣面貌為主題,展現這位「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謎樣百變青衣。展場規劃「多媒體互動裝置」、「魏海敏起居室」、「魏海敏紀錄片」、「范毅舜攝影展」、「後台人生」及「百變旦角」六大展區,為觀眾揭開她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窺見魏海敏不同時期的京劇藝術歷程。 其中「范毅舜攝影展」特別以台南古蹟為背景,烘托魏海敏扮演過的十個經典角色如楊貴妃、穆桂英、虞姬、程雪娥、李桂枝、鐵鏡公主、敖叔征夫人等,透過范毅舜的鏡頭,深刻展現「魏海敏 她和她們」此一主題。而「魏海敏紀錄片」是一部魏海敏的「藝術生命史」,從小海光、當代傳奇劇場到國光劇團,以導演葉蔭龍的視角,以及與魏海敏多年來共同合作的藝術夥伴之對談中,照見這位京劇名伶從東方到西方,從傳統到現代,成長淬煉的點點滴滴。另還有特別打造的「魏海敏起居室」呈現魏海敏的生活空間,展示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傢飾、器皿、收藏小物、手稿、畫作等,彷彿穿越魏海敏的日常生活情境。 7月14日還有一場由魏海敏本人主講的「魏海敏談【她和她們】的邂逅」講座,並於7月21日舉辦兩場京劇臉譜手繪體驗。報名詳洽特展官網 weihaimin.com。 2018「亞當計畫」8月底登場 7月中開放線上報名 由臺北藝術中心主辦的「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今年來到第二屆,將於7月30日起至9月2日,假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行。今年內容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3:跨國交流「脫歐入亞」,文化也要「新南向」?
重新認識亞洲鄰居 深度交流帶動自身反思
從幾年前的歐債危機,中國及亞洲國家的經濟相對穩定成長,促使了歐洲許多國家將焦點轉向亞洲,而這股浪潮似乎也影響了全球表演藝術界的目光,許多亞洲的藝術家在國際上展露頭角。隨著台灣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在文化面也投入資源鼓勵交流。去年除了有不少東南亞藝術家訪台展演,臺北藝術節由熟悉亞洲藝術現況的新加坡籍鄧富權接任策展,民間更早有不少交流合作。或許可期待的是這樣的交流帶來在台灣藝術家身上所產生的碰撞、沖擊後的深化,對自我主體的尋找、對亞洲與自身歷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