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東玉三郎
-
藝@展覽
篠山紀信的攝影 精心安排的謊言?
以替十八歲時的宮澤理惠拍攝全裸寫真集造成轟動,在日本藝能界有神一般地位的攝影師篠山紀信,他的鏡頭下除了有女星的美麗形貌外,其實還有許多對日本社會的多角觀察。這次在北美館展出的七十二件攝影作品,具現七十歲的篠山紀信自一九六○年代至今的八大主題,分別呈顯上癮東京、篠山廣角、藝術家、女星、歌舞伎坂東玉三郎、東京胴體、魅影、夢幻等。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OPEN HOUSE大開眼界
多幅演出海報展出,重溫珍貴回憶
兩廳院的生日慶祝活動尚未落幕!想知道更多兩廳院的點滴故事,這個月可以到兩廳院「文化藝廊」,看十七年來表演藝術圖書館收藏下來的多幅珍貴海報,海報上可以看到大師級藝術家的親筆簽名,而海報背後更有許多精采故事,讓你更了解兩廳院的台前幕後
-
焦點
一樹舞春風
舞團的精神指標巴瑞辛尼可夫,將古典芭蕾舞風注入現代舞作中,豐富了原本鄙棄芭蕾舞表演形式與風格的現代舞;亦跨越了舞蹈界限與年齡領域,為成熟的中、壯年舞者找尋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獨樹一格的白橡樹舞蹈風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玉三郎與歌舞伎
著名日本歌舞伎乾旦坂東玉三郎將於十一月初在國家劇院演出「楊貴妃」、「鷺娘」。坂東的地位一如我國的梅蘭芳。一九六九年飾演三島由紀夫的「樁説弓張月」一劇中之白縫姫,奠定菊壇地位。一九七一年獲日本金箭獎及文部大臣新秀獎。此後新戲碼不斷推出,譽滿東瀛。
-
編輯室
編輯室報告
《表演藝術》十月份推出試刊號後,我們得到不少回應,有鼓勵有建議,也有批評期許。 可預見的欠缺不足,怎麼避免和改進,正是我們推出試刊號想找尋的答案。每個人其實都有「要多麼好才算好」的理想境界,難的是怎麼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可以跨人那境界。這一本刊物,文化界已經等待多年,所以遲遲不見誕生,本來也因爲其事甚難,「聞者生畏」。《表演藝術》的同仁一個個已經做了過河卒子,除了使所有的辛苦嘗試都成爲進步的基礎外,也没有別的更好的安慰。我們期望繼續得到來自各方的指正和建議,使這個基礎更穩固。 這個月,日本的國寶級乾旦坂東玉三郎來台演出。我們特別就歌舞伎的形式和玉三郎的個人成就,作了專題介紹,希望能提供國人對這個獨特的東方演出藝術進一步的瞭解。 配合玉三郎的演出,我們也繼上期的「台北/慕尼黑」表演環境單元,推出「台北/東京」單元。在這些介紹中,我們一方面從對比看出台北的不足,但另一方面,也不難感覺到近年來台北民間劇場的活力。在許多您也許不曾聽見過的演出場地,許多年輕的演者舞者,正在熱切地摸索方向,嘗試新的形式。 專題單元的彼德胥坦新歌劇評介,是一篇力作。幾齣兒童演出的評論,則讓我們瞭解近來有些什麼演出是針對養成小朋友的表演品味而設計的。 「里程碑」上期的約翰凱吉紀念專輯廣受好評。這一期,我們留下篇幅紀念兩位地處中外,生死同年,今年都適逢五十忌辰的藝術大師:開創現代舞先河的俄裔舞蹈家弗金(Mikhail Fokine, 1880-1942),和淹貫多種藝術形式,以繁華始以苦修終的弘一大師(1880-1942)。 世間的藝術,是嘔心瀝血成就一件作品;世外的藝術,卻以肉身生命完成藝術的最高本然。弘一的作品有詞有曲,有法書有金石。但最震動我們的,是以生命完成的那部份。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玉三郎之美
原本不適於「女形」的瘦長體型,卻從日本古畫中捕捉靈感,坂東玉三郎顛覆了歌舞伎的假面美學,達到劃時代的突破。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芭蕾之星與歌舞伎之星的交會
參加對話的是當時蘇聯玻利喬劇場首席芭蕾舞團主持及藝術總監的Y.格瑞格勒布契(1927),1957年編排第一齣舞劇,《石花》,獲得蘇聯舞蹈界之肯定,並確立編舞家之地位。1983年10月,他率領舞團到東京公演,經《朝日雜誌》安排與歌舞伎著名女形演員坂東玉三郎對談;西方芭蕾藝術與東方歌舞伎藝術在此交會。從彼此交換的意見中,讓我們不僅理解到東西方表演藝術在本質上的共同性及相異點,更對中、日傳統女形表達也提出相當開創性的看法;尤其坂東玉三郎在藝術境界之追求上的虛懷若谷,更是人如其藝。本文摘譯自1983年10月28日出版之《朝日雜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女裝的擬態文化
「玉三郎」這個名字,在日本已經變成「美」的表徵。大衆劇場中扮演女形的被稱爲「下町(庶民地區)之玉三郎」,民謠唱得不錯的則被稱爲「浪花(用三味線唱的歌)之玉三郎」,單口相聲説得不錯的也可以稱爲「落語界之玉三郎」;其至還有「職棒之玉三郎」等等。這不是一種次文化的風靡現象,而是日本風俗文化的社會學;尤其自坂東玉三郎在歌舞伎界崛起之後,大衆劇場掀起了一股「玉三郎花之競演」的風潮,更是反映出性別倒錯所表徵的二重性魅力,在管押社會裏的性秩序正被民衆再生產爲身體的神話。 歌舞伎不只有男性演員反串的女形,還有因劇情需要,而由女形反串男角,兩性二元對立的境界線在歌舞伎的舞台上已是一片混沌,真實世界裏男是男、女是女的性別文化綻露出了一定的虛構性。 大衆劇場則是歌舞伎之外的通俗劇場,所表演的不外都是庶民文化中的義理人情,或勸善懲惡這些「鄉愁」式的感情,但是它在内部世界所保有的傳統道德把都會邊緣性格裏潛在的反中心道德解放出來,通過對作爲社會秩序裝置的身體,予以變身過程的顛覆,產生被稱爲是日本鄉愁的大衆劇場的魅力。「女裝」的外在現象是一場戲劇化的演出,卻可以用來辨證身體與性別秩序之間的虛構性。在一個二元對立思考模式的社會裏,只有出現在劇場的變身表演,才讓我們看到身體神話的原型吧?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坂東來台演出劇目簡介
坂東玉三郎本次來台演出《楊貴妃》《鷺娘》二劇,前者有道士角色同台,後者為獨角戲。兩劇的中場以《神仙調舞曲》古筝獨奏作純音樂演出。